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失守

合集下载

我国为什么要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我国为什么要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根据我国一定时期内耕地保有量、人口数量、城乡建设用地数量、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粮食需求等因素,经科学研究,综合算出来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底线,必须坚守。

(1)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

我国的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尽管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上多年的持续增长,但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进口数量也在持续礬升,产需缺口不断加大。

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的发展,粮食需求还将刚性增长,粮食供求不平衡很可能是长期态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护耕地。

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耕地保护就丝毫放松不得。

(2)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

经过多年以大量消耗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许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明显降低,水土资源和能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财政和金融风险不断加大。

我国已经到了必须在发展中加快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走内涵挖潜新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

(3)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保障改革发展战略部署顺利推进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对深化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全国各地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发展的热情高涨,但因认识不足或理解偏差,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乱占滥用土地的苗头,冲击耕地保护红线。

保障改革发展战略部署顺利推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这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也是推进改革的底线。

多年以来,我国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耕地面积为2031亿亩,但其中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只有18亿多一点,粮食生产的实有耕地面积并未增加,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加大,必须始终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

18亿亩耕地红线守的是生命线安全线政治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守的是生命线安全线政治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守的是生命线安全线政治红
线
“18亿亩耕地红线守的是生命线、安全线、政治红线”,这句话
意味深长。

它告诉我们,耕地保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
每个人的责任。

“生命线”指的是粮食生产,只有充足的耕地才能保障人民的口
粮安全。

如果耕地被过度利用或者荒废,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
健康。

“安全线”则是指环境安全。

耕地保护是环保的重要一环,地球
资源有限,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块土地,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保证耕
地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政治红线”更是至关重要。

保护好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尊严的重要
保障。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保护耕地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耕
地红线不被突破。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繁荣
发展。

《严守两条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守住耕地红线对粮食安全的现实意义》

《严守两条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守住耕地红线对粮食安全的现实意义》

《严守两条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对粮食安全的现实意义》粮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

本文将直奔主题,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从长治久安的长远视角出发,提出一些自认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张。

这些主张可以归结为“严守两条红线,优化粮食布局,强化基础工程,倡导开源节流,突出活跃粮市。

一、严守总耕地18亿亩,人均粮400kg两条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严守两条红线。

一是18亿亩耕地总面积红线,二是400kg人均占有粮食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是约束性指标,绝对不能突破;400kg人均占有红线是预期性指标,2020年之前可能上下小幅波动。

这两条红线可表达如下:ax=yz式中a、x、y、z依次表示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总人口数、人均占有粮食量。

表观上看,a、x、y、z四者均为预期性指标,似与约束性指标耕地红线无关;而实质上四者均是耕地红线的派生物。

假设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则不可能具有足够的粮食播种面积;没有足够的粮食播种面积,仅靠提高单产不能产出人均400kg粮食占有量,最终结果是难于养活近14亿中国人。

试分析如下:从《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中得知:xx年播种面积16.9亿亩,总产5000亿公斤:xx年播种面积15.86亿亩,总产量5016亿公斤。

呈现出播种面积有所缩小,粮食总产量有所增加的总趋势,表明播种面积a、单产x两者具有线性关系。

在《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中,将xx、2020年的播种面积均定为15.8亿亩,则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明确表述。

这个数字比xx年缩小660万亩,其依据就是预测单产x的提高所增加的产量将大于播种面积口缩小所减少的产量。

事实上也是:xx年与xx比较,播种面积缩小了6.5个百分点,而总产量却增长了6.9个百分点。

于是,通过粗略计算,对两条红线可以作出如下中长期规划:播种面积15.8亿亩,人均占有粮食400kg。

二、南北均衡,增加新区,优化粮产布局为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5.8亿亩、人均占有粮食400kg,有必要对现有的粮食生产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
18亿亩耕地红线,也叫做国家耕地保护线,是指国家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领域所做出的节制耕地规划界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法》的规定,国家耕地保护线的设立是必要的,并且不得被破坏。

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资源。

耕地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因此,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将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保证全国粮食安全。

其次,耕地保护限制有利于维护环境。

过度开发耕地,会损害土壤结构,影响雨水径流和土壤侵蚀,减少土地利用率,从而影响环境恢复。

因此,国家耕地保护线的坚守,将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改善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

此外,耕地保护还有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

耕地保护限制将有助于保护农业生产,确保农民的收入和社会保障,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既可以保护粮食安全,维护环境,又可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因此,我们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努力保护我们的耕地,努力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杨维刚18亿亩红线受到严峻考验

杨维刚18亿亩红线受到严峻考验

编者按: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是全国政协常委,3月3—13日他在全国两会期间,就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红线做了主题发言。

本文系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会务组整理的发言,刊发前未经本人审阅。

“国以谷为宝,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供给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这既是十分严肃的政治课题,也是非常重大的经济战略课题。

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进而保证政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保护耕地是我国重大的政治经济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素有重农的传统。

史书中常有“食为政首”、“地者,政之本也”、“有粮则稳,无粮则乱,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记载。

建国60年来,党中央和历届政府为国家粮食安全倾注了大量精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耕地,惠顾“三农”,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这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跨3亿吨、亿吨、5亿吨三个台阶。

年,我国粮食增长率达到%以上,连续6年保持粮食增产,连续3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湖南作为全国少有的几个粮食尽调出省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8000万亩,总产量突破了3000万吨。

在粮食连年丰产的形势下,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现有粮食总产的基础并不稳定,基础薄弱、生态脆弱、人口增长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及产出率等诸多因素,将长期制约和影响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扩内需”政策的施行,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杨维刚:18亿亩红线受到严峻考验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进而保证政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导刊施建设大批量开工建设,耕地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耕地保护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未在全国上下真正形成共识。

过去的一个时期内,关于18亿亩耕地“红线”能不能保、要不要保、保不保得住的问题在理论界、经济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最严格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最严格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最严格的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

“十四五”期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都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这条红线,就是管着我们14亿中国人吃饭的18亿亩耕地面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眼下,夏粮已经丰收,田间地头是一番繁忙的收获和播种景象。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

去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耕地19.18亿亩,从全国层面看,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这也是这两年来耕地保护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的结果。

在山东德州宁津县,今年种粮户王春红的45亩小麦增产丰收。

2021年,山东省开展“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工作。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朱道林说:“三大空间决定了一定区域的总体国土空间结构,城镇空间往往是要扩张的,那么将它的开发边界确定,予以稳住,城市建设在哪里,只能在那个界限范围之内,农业生产空间也就在农业生产空间范围之内,不能随便占用。

生态空间也一样,布局确定完以后,未来在土地利用管理、国土空间管理过程当中实施用途管制。

”山东省是“三区三线”划定试点省份之一,把90%的稳定耕地划入了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副处长袁永说:“严格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划足划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数、线、图一致,确保整个划定成果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

”山东省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安宁说:“德州市‘十三五’期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是792.45万亩,‘三区三线’划定的比‘十三五’期间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40万亩。

守耕地红线 保粮食安全

守耕地红线 保粮食安全

科学时报:守耕地红线保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其国提出十字战略“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用了三个“最严格”来强调中国的土地管理。

他是8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集体学习时讲这番话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有着极端重要的地位。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耕地红线”如何保护,“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如何有效缓解“耕地红线”、“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长期从事我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赵其国提出,应实行“扩量、提质、增效、持续增产”十字战略方针。

近日赵其国与《科学时报》对话,阐述了他的主张。

《科学时报》:目前全国耕地保护面临形势如何,您提出的十字战略方针具体内容是什么?赵其国:当前全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形势可总结为“四难”:即耕地资源的扩量难、提质难、增效难以及耕地资源的持续增产难。

因此,要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以及粮食安全的土壤(耕地),应采取“扩量、提质、增效、持续增产”的十字战略方针。

《科学时报》:耕地资源“扩量”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有具体措施吗?如果施行的话会增加多少耕地?赵其国:我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绝大部分优质土壤早已垦种,建国后又历经数次大规模开垦,宜农后备土壤资源所剩无几,耕地资源扩量难度大。

要破解“扩量”难题,应该从土壤资源的“替代”和“改性”扩量两个方面入手。

土壤资源的“替代”扩量,包括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三大举措。

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3亿亩,大部分位于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其中,新疆及甘肃河西的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东部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分布于江苏和山东的滨海滩涂湿地;此外,西部和西南地区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撂荒、弃耕地占有一定比例,也是重要后备耕地资源。

国务院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坚守18亿亩耕

国务院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坚守18亿亩耕

围绕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的 总体 目标 .从 保 障 粮 食 安 态 用 地 保 护 . 化 土 地 生 态 环 境 整 治 , 地 制 宜 改 强 因 全 、 济安 全 和社 会稳 定 出发 . 出了 坚守 1 经 提 8亿亩 耕 善 土 地 生 态 环 境 。 四是 统 筹 区 域 土 地 利 用 。根 据 各

国务 院原 则通 过 《 国土地 利用 全 息体规 l
2 0 0 0 0 6 2 2  ̄ 毒
i| 竖 1I 一 8. 亿亩来 红线 I} 糙 ij 霉
据 新华 社信 息 国务 院总 理温 家 宝 8月 1 日主 村 宅 基 地 管 理 , 高 基 础 设 施 用 地 效 率 . 点 加 强 3 提 重
尊 哆
本 刊 讯 国家 发 展 改 革 委 拟 对 《 当前 国家 鼓 励 发 展

比较广 阔 的发展 前景 的产 品 ; 有较 高 的技术 含量 。 填业 的结 构优化 和升 级 , 提
的环保产业设备 ( 产品 ) 目录(0 7年修订 )进行修编 。 20 》 合 当前 我 国环保产业 和环 保市场 发展 的特点 .重新 调
持 召 开 国务 院 常务 会 议 . 议并 原 则 通 过 《 国 土地 审 全
对 城 乡建 设 用 地 扩 展 边 界 的 控 制 。三 是 协 调 土地 利
利用 总体规 划纲 要 (0 6 2 2 2 0 ~ 0 0年 ) 修订 的《 》新 纲要 》 用 和 生 态 建 设 。加 强 天 然林 、 然 草 场 等 基 础 性 生 天
强 基 本 农 田 保 护 和 建 设 .提 高 农 用 地 综 合 利 用 效 规 划 的 整 体 控 制 作 用 , 全 保 护 耕 地 和 节 约 集 约 用 健 益 。二 是 节 约 集 约 利用 建 设 用 地 严 格 控 制新 增 建 地 的 市 场 调 节 机 制 。推 进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立 法 , 严 从 设 用 地 规 模 , 导 城 镇 用 地 内 部 结 构 调 整 . 强 农 制 定 用 地 标 准 和 供 地政 策 。 引 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失守
作者:
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第01期
国土部发布的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度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49万亩,耕地净减少势头得到控制,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这是继2009和2010年后,全国耕地面积连续第3年保持在18.24亿亩以上。

国土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实现“十二五”期末18.18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具备坚实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个别省份补充耕地困难,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数据显示,2011年底,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耕地面积净减少49万亩。

2011年度,全国建设用地净增945.1万亩,其中,依法批准835.3万亩,未批先建172.5万亩,变为其他用地减少62.7万亩。

国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尽管我国耕地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18.24亿亩以上,国家“十二五”期末18.18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有望落实。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东部沿海、辖区面积
较小的直辖市和个别省份,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困难,个别省市出现了难以足额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

该负责人还指出,从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建设用地保障方面,国土资源系统上下做了大量努力,成效明显。

但也要看到,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动之年,同时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各地普遍加大了投资和建设的力度,相应扩大了用地需求,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该负责人表示,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真实反映了土地变化情况,各地在严格规范
管理、保障经济发展、严格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土部将继续不遗余力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创新,完善变更调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