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卫生学)案例及解析
预防学卫生学案例及解析

实习一环境砷污染案例分析【实验目的】根据提供的实际调查资料,熟悉环境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暴露-效应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资料线索步步深入,能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
【实验原理】环境流行病学的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人群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群体中特定效应的出现频率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是剂量与效应依存性的重要依据,是对暴露剂量和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一种定量描述,可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法规及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资料】某市为一南北走向盲状峡谷小盆地,人口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炼厂。
常年风向频率以南风为主,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铅、砷和氟等。
该厂每年排入环境中的砷大约9.5吨,砷排出量占投入量19%如以污染面积3诟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3.18吨/km2/年。
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该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试问:1.为了解该市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2•如何选择调查点?3.如果经过调查得到下文资料,你应该如何评价该地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实验方法】1.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1.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1,试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其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答:是的,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
途径:可能是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的耕作层。
通过表1和续表1的数据来看,在大气、地表水、土壤耕作层的砷含量,污染区A、B 都远远大于对照区,至于室内空气、地表水、土壤深层、砷含量、污染区A、B和对照区差别都不大,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深层,说明污染区的砷污染并非来自土壤深层或大自然本身,而是来自表层的、人为的排放因素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中砷的含量大气(卩g/m3)室内空气(卩g/m3)调查区日均浓日均超标年均浓度厨房卧室度范围率(%秋秋冬污染区A0.1~6.830.0 2.3 3.0 2.7 1.2污染区B0.0~8.020.0 1.2 2.0 1.00.9对照区0.0~1.00.00.20.00.00.0续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砷含量调查区水源水(mg/L)地下水(mg/L)土壤(卩g/g)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污染区A50.5321.330.0030.002221.480.70污染区B52.3725.400.0030.002238.095.19对照区0.070.030.0050.00226.485.431.2居民砷摄人量的调查结果在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5个居民点和对照区,随机抽取10户作为砷摄入量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逐日连续调查5天,调查其空气、水及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同时采集各种食物、水及空气等样品,分别测定其砷的含量,计算不同途径每个标准人每天平均砷摄入量(见表2)。
幼儿园公共卫生关注儿童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

幼儿园公共卫生关注儿童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卫生在幼儿园中尤为重要。
合理的公共卫生措施能有效预防儿童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我们以幼儿园为例,分析其儿童传染病防控案例。
幼儿园位于一个城市的市区,有500多名学生和教职工。
该幼儿园在公共卫生方面一直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幼儿园定期进行消毒工作。
面对儿童人数众多,消毒是最直接和重要的防控措施。
幼儿园每天都会对教室、卫生间、餐厅等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消毒工作包括洗手液的配备,室内环境通风,玩具的消毒等。
此外,幼儿园还定期检查水源和卫生设施,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其次,幼儿园重视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
幼儿园教职工会定期组织宣传和教育活动,培养儿童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
例如,教育儿童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常洗手的习惯;教育儿童使用纸巾遮嘴和鼻子等。
幼儿园经常对儿童进行个人卫生巡查,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
再次,幼儿园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工作。
幼儿园与当地卫生部门合作,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确保儿童身体健康。
同时,幼儿园也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协助儿童就医。
通过以上公共卫生关注,该幼儿园成功防止了多起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儿童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也增加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心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儿童传染病防控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公共卫生的关注和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同时,幼儿园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染病环境和需求。
幼儿园疾病防控案例分析与风险防范

幼儿园疾病防控案例分析与风险防范在幼儿园,疾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幼儿身体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一些疾病防控的案例,并探讨幼儿园疾病的风险防范措施。
案例一:手足口病爆发2018年,某幼儿园爆发了手足口病疫情,导致多名幼儿感染。
经过调查发现,疫情主要是由于幼儿园卫生环境不佳和家长们的不合理防护措施导致的。
1.卫生环境管理不佳:幼儿园内的卫生环境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的卫生环境管理较为松懈,导致病毒在园内传播迅速。
2.家长不合理防护:一些家长为了方便,没有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疫情迅速扩散。
案例二:流感季节的疫情防控每年的流感季节,幼儿园都面临着疫情的严峻挑战。
在一家幼儿园,通过采取以下防控措施,成功避免了流感疫情的爆发:1.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幼儿园定期邀请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让幼儿和家长了解流感的预防和传播途径,并学会正确的洗手、通风等健康行为。
2.加强环境清洁:幼儿园对教室、洗手间等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有效减少了流感病毒在幼儿园内的传播。
风险防范措施针对以上案例,我们总结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以帮助幼儿园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1.定期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加强疾病的预防和传播知识的普及,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
2.加强环境清洁:定期对幼儿园内的教室、洗手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3.学生健康监测:幼儿园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儿童,避免疫情的传播。
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疾病的防控中,重点是加强预防和传染源的控制。
通过健康教育、环境清洁和学生健康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疾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幼儿园内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食品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除了对幼儿园的疾病传播进行有效的防范控制外,食品安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与预防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与预防】近年来,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多,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也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幼儿园传染病防控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案例分析案例一:手足口病爆发某市某幼儿园近期爆发了手足口病,共有30名幼儿感染。
传染源主要来自幼儿园内部,病毒通过食物、饮水以及玩具等途径传播。
案例二:流感大规模传播另一所幼儿园在冬季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感传播,有超过50%的幼儿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疫情蔓延。
案例三:手部足够洁净,但感染源依然存在某幼儿园注重手部清洁,但依然出现了多起食物中毒的案例,初步怀疑是食材本身存在问题。
预防对策一、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1.定期对教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地方;2.对餐具、玩具等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洁净;3.定期开展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加强传染病防控教育1.针对不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普及,提高教师和家长的防病意识;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幼儿等;3.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幼儿的免疫能力。
三、完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1.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2.强化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3.对传染病病例进行追踪及时隔离,避免疫情蔓延。
四、食品安全管理1.严格把关食材的来源,确保食材无污染;2.强化食品加工制作的卫生管理,避免食品中毒情况的发生;3.鼓励营养均衡的饮食,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五、家校合作1.学校与家长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2.家长要配合学校的预防措施,避免因家庭而引发幼儿园传染病。
结语通过对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预防幼儿园传染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控教育、监测和报告机制、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家校合作。
卫生学病案分析

• 2005年8月10日~12日某市两冶炼厂家属区 内35人先后发生中毒事件,其中家属15人, 职工20人。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全身乏力, 四肢酸痛,恶心呕吐,口苦口干,食欲减退, 腹痛,腹胀,腹泻,心悸,部分患者出现眼 睑面部水肿,肝区隐痛等症状。
• [问题讨论1] • (1)你若是该市疾控中心的一位防疫医生,
• 室内风速测定表明:绝大多数被测办公室风断面风速仅为O.01m/s~ O.12m/s,近乎静风状态。
• [问题讨论2] • (2)依据上述的描述,你能判断该污染物质是什么? • (3)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主要特点? • (4)分别简述室内甲醛和氨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健康危害有哪些?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二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二
• 某市区内一座20层的高档写字楼,自1996年投入使 用以来,入住客户的单位员工感觉到办公室空气质量 不好,发闷,呼吸不畅;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眼睛有 刺激感,甚至流泪;很多人感觉咽喉痛、头痛、头晕、 恶心。人住时间较长的客户单位人员还出现皮肤过敏、 皮疹的症状。1998年该写字楼物业管理部门为查明原 因,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 所对该写字楼办公室污染事件进行调查。
• [问题讨论2]
• (2)该中毒事件的可能毒物是什么?这些毒物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一
• 1 可能毒物是铅和砷 • 2 影响:①铅: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神经衰弱征侯群,口有金属味,恶心腹胀, 铅绞腹。可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不孕流产 及畸胎等,男性精子活动度降低和畸形精子。 • ②砷:抑制酶活性,DNA氧化性损伤,使皮 肤色素沉着,色素脱落,食欲减退,恶心, 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心脑血管和末梢循 环障碍,致癌
幼儿园疾病防控案例分析: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疾病防控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并学会应对突发状况。
以下是一些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和方法。
1.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容易在幼儿园中传播。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幼儿园可以加强场所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玩具和公共区域。
另外,教职员工可以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幼儿园可以及时向家长通报,做好病例隔离和相关消毒工作。
2.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流感在幼儿园中也较为常见,因为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
为预防流感,幼儿园可以倡导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帮助他们增强免疫力。
家长也应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接种疫苗,提高孩子抵抗力。
3.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在玩耍时可能会发生意外,因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至关重要。
教职员工和家长可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救助孩子。
孩子们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如如何拨打急救通信方式、如何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等。
4.定期体检与健康教育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体质较差或有潜在疾病的孩子,并提前进行干预。
幼儿园也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孩子宣传保健知识,教导他们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预防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园疾病防控的工作,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卫生和健康环境,共同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些措施既可以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减轻家长的后顾之忧,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希望幼儿园、教职员工和家长能够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幼儿园疾病防控的工作,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职员工和家长的意识和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卫生学案例

风景回收各工序的余热,冬季用于取暖、夏季用于制冷动力。 风景回收各工序的余热,冬季用于取暖、夏季用于制冷动力。 回收各工序的余热 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来发电, 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来发电,发电量已达到自用 40%;水闭路循环达到94%,渣滓利用率达到了9 钢对“三废”开发。每年创造5000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钢对“三废”开发。每年创造5000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如今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十里钢城天蓝、山青、 如今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十里钢城天蓝、山青、 水秀,处处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绿树成行, 水秀,处处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绿树成行,水青鱼 如果不是高高的炼钢炉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 跃,如果不是高高的炼钢炉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根本 看不出这里是钢铁重工业区,完全是生态花园的摸样。 看不出这里是钢铁重工业区,完全是生态花园的摸样。 济钢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济钢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问题 1.如何治理工业“三废”? 1.如何治理工业 三废” 如何治理工业“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案例3 案例3 时至1952年 时至1952年,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英国首都伦 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 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居民家 庭用煤取暖, 庭用煤取暖,蒸汽机车拖着列车穿梭于伦敦和各大 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 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 1952年12月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 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 气温在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 气温在-3℃~4℃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 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 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 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 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排 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 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 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 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空
预防医学实习案例分析

一名工人在尝试救一名淹没在油污里的消防员
一名消防员在尝试修理一个水下的泵后被厚厚的油层包裹,正被水里救上岸后躺在地上
这只被油污包裹的手的主人,是一名消防员
覆盖部分大连港的油面上的一个小洞露出了相对干净的海水和下面的海藻
距大连新港油管爆炸事故现场一千米远的海边, 大连消防队数名战士负责在此从海湾中抽水,用于冷 切事故油罐。早晨退潮后,大量石油及垃圾堵塞了消 防车的抽水泵,士兵们随后下海处理,然而,由于风 浪过大,加之浮在海面的石油层太厚(约20米)两名 士兵被卷入海中,最终一名被救,一名失踪。
威胁人,对生态的影响可能持续10年 ......
• 接近“7· 16”事故调查的专家透露,受到最大惩罚 的将是两家承包商——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 公司和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 分公司。中石油和大连市分担次要责任。 • 中石油和大连市政府对火灾的善后达成一致 意见:油污清理结束的后续赔偿工作由大连市政 府负责,中石油“以投资抵赔偿”——在大连的 长兴岛投资2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 项目。上述炼油项目上马后,中石油在大连市的 炼油能力将达5050万吨/年,其产值预计将占到 大连市GDP的1/3。但具体赔偿方案还在终极调查, 协商,分析,研究,规划...... 当中。
7.16大连港漏油事故
——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2010年7月16日,在中国东北的港口城市大连, 两条输油管发生爆炸,数百英尺高的火焰熊熊燃 烧超过15个小时,摧毁了数个建筑。数千加仑的 石油从损坏的管道泄漏并流进了附近海湾和黄海。 涌出石油的总量仍然不清楚,中国中央电视台早 前的报告估计为1500吨(400,000加仑),对比 参考BP石油公司泄漏到路易斯安那海岸的石油估 计为9千4百万-1亿8千4百万加仑。油面已经增长 到至少430平方千米(165平方英里),沙滩和港 口设施已经被强制关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一环境砷污染案例分析【实验目的】根据提供的实际调查资料,熟悉环境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暴露-效应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资料线索步步深入,能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
【实验原理】环境流行病学的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人群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群体中特定效应的出现频率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是剂量与效应依存性的重要依据,是对暴露剂量和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一种定量描述,可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法规及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资料】某市为一南北走向盲状峡谷小盆地,人口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炼厂。
常年风向频率以南风为主,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铅、砷和氟等。
该厂每年排入环境中的砷大约9.5吨,砷排出量占投入量19%,如以污染面积3km2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3.18吨/km2/年。
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该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试问:1.为了解该市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2.如何选择调查点?3.如果经过调查得到下文资料,你应该如何评价该地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实验方法】1.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1.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1,试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其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答:是的,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
途径:可能是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的耕作层。
通过表1和续表1的数据来看,在大气、地表水、土壤耕作层的砷含量,污染区A、B 都远远大于对照区,至于室内空气、地表水、土壤深层、砷含量、污染区A、B和对照区差别都不大,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深层,说明污染区的砷污染并非来自土壤深层或大自然本身,而是来自表层的、人为的排放因素。
表1 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中砷的含量调查区大气(μg/m3)室内空气(μg/m3)日均浓度范围日均超标率(%)年均浓度厨房卧室秋秋冬污染区A0.1~6.830.0 2.3 3.0 2.7 1.2污染区B0.0~8.020.0 1.2 2.0 1.00.9对照区0.0~1.00.0 0.20.00.00.0续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砷含量调查区水源水(mg/L)地下水(mg/L)土壤(μg/g)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污染区A50.5321.330.0030.002221.480.70污染区B52.3725.400.0030.002238.095.19 1.2 居民砷摄人量的调查结果在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5个居民点和对照区,随机抽取10户作为砷摄入量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逐日连续调查5天,调查其空气、水及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同时采集各种食物、水及空气等样品,分别测定其砷的含量,计算不同途径每个标准人每天平均砷摄入量(见表2)。
请计算居民不同途径砷摄人量对总砷摄人量的贡献率,说明该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答:首先、贡献率=摄入量/总摄入量,所以表中食物、饮水、空气的贡献率计算如表所示。
从计算结果及表中已有的数据来看,两个*P<0.01,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对污染区A来说,食物和空气的贡献率都大于污染区B 和对照区,所以其砷摄入量主要是来自食物和空气。
而对污染区B来说,其砷摄入量则主要侧重于由饮水和空气。
分别从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过量造成污染。
表2 居民砷不同途径摄入量(μg/d·标准人)调查点总摄入量食物饮水空气摄入量贡献率(%)摄入量贡献量(%)摄入量贡献量(%)污染区Aa526.9**492.8**93%10.01%24.1**5% B672.3**612.3**91%45.77%14.3**2% c359.5*346.097% 6.32%7.2**2%污染区Ba285.3259.891%13.9**5%11.6**4%b392.6371.995%11.5*3%9.2**2%对照262.7258.498% 4.32%0.00区*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1.3人群生物学砷暴露水平的调查研究者调查了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的发砷、尿砷平均水平,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何采用中位数?请对表4结果作出相应的解释?答:根据表3的数据,污染区居民发砷、尿砷含量>>对照区,所以污染区居民体内砷含量严重超标。
A、B两地已经收到砷污染。
使用中位数是为了反应资料的集中趋势,因为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
人体内砷含量的分布,并非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且资料开口(即属偏态分布)所以不能用平均数,只能用中位数。
从表4来看,U=1.78,P>0.05,使用统计学方法U检验,得P>0.05,尚不能排除吸烟是否为砷污染的暴露因素,不能断然的说吸烟一定导致发砷含量增高。
表3 调查区居民发砷、尿砷测定值发砷(μg/g)尿砷(μg/g)调查人数范围中位数调查人数范围中位数污染区A8500.00~160.3513.40**8040.07~1.650.12**污染区B346 1.18~113.597.76**5860.01~0.600.13**对照区3510.00~18.000.983480.00~0.270.05 **与对照比较p<0.01表4 污染区居民吸烟对发砷含量影响暴露指标调查人数发砷超常数发砷超常率p吸烟17412068.97u=1.78不吸烟56334661.46p>0.05合计73746663.23注:该市发砷正常值为0.69±0.12μg/g2.居民健康效应的调查2.1 1982~1986年居民死亡原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5),请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答: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计算如表中所示。
肿瘤在理论上说,无论是污染区还是对照区,应当是老年患者多于青年,但经过我们用标准化法,标化年龄以后,排除了“年龄”对肿瘤死亡率的影响,污染区A、B的年龄调整死亡率仍然远远大于对照区。
所以说明砷污染可能导致青年或老年均患上肿瘤死亡,砷污染是肿瘤的暴露因素。
表5 调查区居民死亡率、年龄调整死亡率、肿瘤死亡专率、肿瘤年龄调整死亡专率(1982~1986)调查区人口数总死亡情况肿瘤死亡情况死亡数粗死亡率(‰)期望死亡数年龄调整死亡率(‰)死亡数粗死亡率(1/10万)期望死亡数年龄整死亡率污染区A912037 4.0640 4.3911120.61776.75污染区B97379558 5.73559 5.745253.40110112.96对照区1584191 5.7485 5.37531.56531.562.21983~1987年新生儿畸形调查结果(见表6和表7),请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下一步应该工作应怎样进行?答:由表6的数据得知,P>0.05尚不能认为砷污染是否为新生儿致畸的暴露因素,需要做统计推断以后才能下结论。
表7虽然有调查数据,但也没有做统计推断,不能盲目下结论,表中有砷接触史的畸形数为2,不能用卡方检验,只能用精确概率法,通过我们的计算,任然是P>0.05,正好与表6的数据交相呼应,所以产母的砷接触史可能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原因之一。
表6 调查区居民新生儿畸形率(1983~1987)调查区新生儿数畸形数畸形率P污染区A14612114.37p>0.05污染区B151213.25p>0.05对照区2081 4.81表7 产母砷接触史与畸形儿发生率的关系有92221.742.3产妇及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E)微核测定结果(见表8),根据其结果,说明SCE、微核在判断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健康效应方面有何意义?答:根据SCE、微核的数据,砷污染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一定致畸,但由表8得知,其是有致突变的作用的。
表8 调查区产妇及新生儿SCE及微核率调查区产妇新生儿SCE微核(‰)SCE微核(‰)污染区A9.47* 1.579.01** 1.46污染区B8.93 1.77**9.45** 1.49对照区7.23 1.45 5.27 1.32 *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2.4 污染区慢性砷中毒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研究者共调查了污染区无职业砷接触史居民4848人,发现慢性砷中毒患者440例。
临床特点多为起病缓、症状轻.患者主要症状头晕(52.27%)、关节痛(17.68%)、腹胀(17.05%)和腹痛(15.91%)等。
主要体征为皮肤病变。
有皮肤角化过度(85.99%)、色素沉着斑(37.50%)、脱色斑(32.95%)和鼻粘膜充血(16.36%)等。
污染区A和污染区B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8.73%和10.74%。
患者最小年龄12岁,污染区别居住年限最短10年。
3. 暴露-效应关系(见表9),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答:污染区调查点a‐m是与污染源不同距离的13个居民区,其中土壤中砷、神摄入量、发砷平均水平是暴露指标,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是效应指标。
其中。
的数据说明由于距污染源距离的远近,患病率不同。
距污染源越近患病率越高,反之亦然。
表9 暴露-效应关系分析资料污染区调查点距污染源距离(km)土壤中砷(μg/g)砷摄入量(μg/d·标准人)发砷平均水平(μg/g)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a 1.75503.8526.97.7617.35b 1.25960.2672.39.0913.81c 1.75822.712.8013.67d 1.2572.1 5.00 3.68e 2.50591.6359.5 5.74 4.62f 4.40104.4 4.08 5.01g 2.50146.4 3.569.56h 3.50115.7285.3 3.00 2.55i 3.2579.7 2.17 4.02 j 5.5032.9 2.7510.20k 4.75123.0 4.00 6.17l8.00178.6392.6 4.50 4.40m0.75221.413.4012.00【实验结果】1.根据表9资料,求出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和距污染源距离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并找出污染源下风侧污染区边缘的参考值。
答:设回归方程Y^=a+bx可得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和距污染源距离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11.557-1.05x。
当年龄调整患病率为0时,即当x=0时,参考值为11.557.2.求出土壤砷含量与居民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关系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土壤总砷含量的参考界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