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卫生学案例及解析
预防学卫生学案例及解析

实习一环境砷污染案例分析【实验目的】根据提供的实际调查资料,熟悉环境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暴露-效应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资料线索步步深入,能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
【实验原理】环境流行病学的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人群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群体中特定效应的出现频率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是剂量与效应依存性的重要依据,是对暴露剂量和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一种定量描述,可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法规及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资料】某市为一南北走向盲状峡谷小盆地,人口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炼厂。
常年风向频率以南风为主,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铅、砷和氟等。
该厂每年排入环境中的砷大约9.5吨,砷排出量占投入量19%如以污染面积3诟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3.18吨/km2/年。
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该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试问:1.为了解该市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2•如何选择调查点?3.如果经过调查得到下文资料,你应该如何评价该地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实验方法】1.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1.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1,试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其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答:是的,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
途径:可能是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的耕作层。
通过表1和续表1的数据来看,在大气、地表水、土壤耕作层的砷含量,污染区A、B 都远远大于对照区,至于室内空气、地表水、土壤深层、砷含量、污染区A、B和对照区差别都不大,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深层,说明污染区的砷污染并非来自土壤深层或大自然本身,而是来自表层的、人为的排放因素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中砷的含量大气(卩g/m3)室内空气(卩g/m3)调查区日均浓日均超标年均浓度厨房卧室度范围率(%秋秋冬污染区A0.1~6.830.0 2.3 3.0 2.7 1.2污染区B0.0~8.020.0 1.2 2.0 1.00.9对照区0.0~1.00.00.20.00.00.0续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砷含量调查区水源水(mg/L)地下水(mg/L)土壤(卩g/g)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污染区A50.5321.330.0030.002221.480.70污染区B52.3725.400.0030.002238.095.19对照区0.070.030.0050.00226.485.431.2居民砷摄人量的调查结果在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5个居民点和对照区,随机抽取10户作为砷摄入量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逐日连续调查5天,调查其空气、水及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同时采集各种食物、水及空气等样品,分别测定其砷的含量,计算不同途径每个标准人每天平均砷摄入量(见表2)。
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健康

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概述在幼儿园阶段,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的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在幼儿园中如何有效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案例背景某幼儿园,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拥有6个班级,每个班级约有20名学生,教职工30余人。
该幼儿园一直重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每周都会安排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卫生环境的维护和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然而,最近该幼儿园出现了一些卫生健康问题,如幼儿出现连续感冒、咳嗽等情况,导致家长和教职工的担忧。
三、问题分析1. 儿童个人卫生习惯欠缺在该幼儿园中,部分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如不爱洗手、擦嘴等,导致细菌传播,增加了感冒等疾病的传播风险。
2. 教职工卫生健康知识培训不足部分教职工对卫生健康知识了解不够,无法有效指导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也未能及时发现幼儿健康问题。
3. 环境卫生管理需加强幼儿园的卫生环境管理不够到位,如环境清洁不彻底、空气通风不畅、午睡用具卫生问题等,容易引发幼儿健康问题。
四、解决方案1. 制定卫生健康教育计划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卫生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并安排专门的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
2. 提升教职工卫生健康知识幼儿园应组织相关培训,加强教职工对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其对幼儿卫生健康管理和指导水平。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应加强对卫生环境的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幼儿园的良好卫生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幼儿健康问题的发生。
五、实施方案1. 设立卫生健康教育专门岗位幼儿园可以设立卫生健康教育专门岗位,负责制定、指导和监督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确保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为教职工和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卫生健康意识。
卫生学案例分析

卫生学案例分析【篇一:卫生学案例分析】历年案例【200204】 1.一个五岁孩子,其身高103 厘米,体重28公斤。
试分析阐述:(1)用粗略评价方法估算,该儿童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2)根据该儿童的发育现状,你有哪些教育建议? 2.案例:某园中班发生一例甲型肝炎病人,该园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病儿进行隔离,时间为30 (2)对病儿使用过的玩具、食具进行消毒。
(3)对该中班儿童进行医学观察。
请分析以下问题: (1)该园采取的措施哪些是恰当的?哪些不够明确?(2)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200304】47.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则不予理睬。
醒后完全遗忘。
试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眼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3)应怎样预防?【200404】 47.某一3 岁男孩其体重为11 公斤,身高为92 厘米。
问:(1)用粗略的评价方法(按公式推算)评价该儿的身高、体重指标是否正常?(2)影响其体格发育的因素可能有哪些?【200504】 47.某幼儿园准备盖一座新的教学楼,设计的建筑方案如下:为了增加生活用房的面积,走廊净宽度小于生活用房,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设有台阶。
楼梯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为0.9 米,栏杆垂直线之间的净距小于0.11 米。
疏散通道中使用了弹簧门。
请指出这样的设计哪些方面符合要求,哪些方面不符合要求,以及应如何加以改进。
【200507】 38.丽丽是一个爱哭闹的女孩子,试问如何用消退法来减少她的哭闹。
【200604】 47.根据幼儿膳食安排原则和制定膳食计划的要求对幼儿一周食谱(如题47 表)进行分析:在所选食物、食物相互搭配和烹调方法等方面哪些符合要求?哪些尚需改进?题47 幼儿一周食谱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米饭米饭水饺菜饭米饭绿豆芽红烧排骨(猪肉、白菜、胡萝卜、虾皮)(青菜、花生米、香肠丁)肝末烩豆腐炒肉丝炒青菜西红柿蛋汤素炒芹菜青菜汤紫菜虾皮汤海带冬瓜骨头汤【200607】 47.某一新生儿依次出现以下症状:(1)体温低于36,呼吸困难,哭声微弱,皮肤发凉;(2)皮肤变硬,由大腿外侧延及臀部、躯干、上肢及面颊;(3)呼吸困难。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2.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性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
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预防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预防医学导论1.1 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1.2 预防医学的历史与发展1.3 预防医学的工作原理与方法2.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2.1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作用2.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2.3 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分析3. 第三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3.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2 传染病预防策略与措施3.3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 第四章:慢性病预防与控制4.1 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与危害4.2 慢性病预防策略与措施4.3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5. 第五章:职业病预防与控制5.1 职业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职业病的发生机制与危害5.3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预防医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各类预防医学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六、第六章:环境与健康6.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6.2 环境污染与健康影响6.3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七、第七章:食物与营养7.1 营养学基础知识7.2 食物中的营养素7.3 营养与健康八、第八章:生殖与儿童青少年健康8.1 生殖健康8.2 孕产期健康8.3 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与干预九、第九章:心理健康9.1 心理健康概述9.2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9.3 心理健康促进与干预十、第十章:公共卫生策略与政策10.1 公共卫生策略概述10.2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与实施10.3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十一、第十一章:伤害预防与控制11.1 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11.2 伤害预防的控制策略11.3 常见伤害类型的预防与控制十二、第十二章:应急与公共卫生事件处理1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1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12.3 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十三、第十三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3.1 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原则13.2 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方法13.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应用十四、第十四章: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与挑战14.1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问题14.2 跨国公共卫生合作与交流14.3 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事务中的角色与责任十五、第十五章: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15.1 预防医学发展趋势与挑战15.2 精准预防与个性化医疗15.3 预防医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将根据这十五章节的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素养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卫生保健实践案例解析 幼儿园卫生保健

实践案例解析一、介绍幼儿园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自我保护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尤为重要。
良好的卫生保健环境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还能有效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二、实践案例分析1. 幼儿园卫生环境在幼儿园的卫生环境中,常见的问题有:卫生死角未及时清洁、空气不流通、垃圾分类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容易导致儿童感染传染病。
幼儿园需要加强对卫生环境的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整洁和通风,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2. 幼儿园饮食卫生幼儿园饮食卫生是关系到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比如食品保存不当、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不到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幼儿园需要加强对食品的采购、加工和储存环节的管理,同时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幼儿园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3. 幼儿园疾病预防控制在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时有所见,因此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尤为重要。
幼儿园需要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幼儿园师生的传染病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幼儿园意外伤害防护在幼儿园,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的重要威胁。
比如玩耍时摔倒、被磕到等。
为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幼儿园需要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监管,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有效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幼儿园卫生保健实践案例解析的对策建议1. 加强卫生环境管理。
幼儿园需要定期开展清洁卫生死角和通风换气工作,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2. 提升饮食卫生水平。
幼儿园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品储存和加工的监管,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卫生学病案分析

• 2005年8月10日~12日某市两冶炼厂家属区 内35人先后发生中毒事件,其中家属15人, 职工20人。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全身乏力, 四肢酸痛,恶心呕吐,口苦口干,食欲减退, 腹痛,腹胀,腹泻,心悸,部分患者出现眼 睑面部水肿,肝区隐痛等症状。
• [问题讨论1] • (1)你若是该市疾控中心的一位防疫医生,
• 室内风速测定表明:绝大多数被测办公室风断面风速仅为O.01m/s~ O.12m/s,近乎静风状态。
• [问题讨论2] • (2)依据上述的描述,你能判断该污染物质是什么? • (3)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主要特点? • (4)分别简述室内甲醛和氨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健康危害有哪些?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二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二
• 某市区内一座20层的高档写字楼,自1996年投入使 用以来,入住客户的单位员工感觉到办公室空气质量 不好,发闷,呼吸不畅;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眼睛有 刺激感,甚至流泪;很多人感觉咽喉痛、头痛、头晕、 恶心。人住时间较长的客户单位人员还出现皮肤过敏、 皮疹的症状。1998年该写字楼物业管理部门为查明原 因,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 所对该写字楼办公室污染事件进行调查。
• [问题讨论2]
• (2)该中毒事件的可能毒物是什么?这些毒物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一
• 1 可能毒物是铅和砷 • 2 影响:①铅: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神经衰弱征侯群,口有金属味,恶心腹胀, 铅绞腹。可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不孕流产 及畸胎等,男性精子活动度降低和畸形精子。 • ②砷:抑制酶活性,DNA氧化性损伤,使皮 肤色素沉着,色素脱落,食欲减退,恶心, 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心脑血管和末梢循 环障碍,致癌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

《预防医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内容:包括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流行病学、环境卫生、营养与健康、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预防与控制、伤害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能力。
4.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践能力,能够运用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职业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践表现等,占总成绩的4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节:流行病学基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方法流行病学案例分析2. 第七章节:环境卫生学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卫生学基本概念环境卫生学评价方法环境卫生学案例分析3. 第八章节:营养与健康营养学基本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评价与干预营养与健康案例分析4. 第九章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传染病案例分析5. 第十章节: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特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慢性病案例分析七、教学方法1. 第六章节: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卫生学案例

风景回收各工序的余热,冬季用于取暖、夏季用于制冷动力。 风景回收各工序的余热,冬季用于取暖、夏季用于制冷动力。 回收各工序的余热 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来发电, 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来发电,发电量已达到自用 40%;水闭路循环达到94%,渣滓利用率达到了9 钢对“三废”开发。每年创造5000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钢对“三废”开发。每年创造5000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如今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十里钢城天蓝、山青、 如今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十里钢城天蓝、山青、 水秀,处处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绿树成行, 水秀,处处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绿树成行,水青鱼 如果不是高高的炼钢炉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 跃,如果不是高高的炼钢炉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根本 看不出这里是钢铁重工业区,完全是生态花园的摸样。 看不出这里是钢铁重工业区,完全是生态花园的摸样。 济钢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济钢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问题 1.如何治理工业“三废”? 1.如何治理工业 三废” 如何治理工业“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案例3 案例3 时至1952年 时至1952年,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英国首都伦 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 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居民家 庭用煤取暖, 庭用煤取暖,蒸汽机车拖着列车穿梭于伦敦和各大 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 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 1952年12月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 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 气温在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 气温在-3℃~4℃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 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 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 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 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排 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 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 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 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一环境砷污染案例分析【实验目的】根据提供的实际调查资料,熟悉环境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暴露-效应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资料线索步步深入,能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
【实验原理】环境流行病学的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人群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群体中特定效应的出现频率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是剂量与效应依存性的重要依据,是对暴露剂量和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一种定量描述,可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法规及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资料】某市为一南北走向盲状峡谷小盆地,人口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炼厂。
常年风向频率以南风为主,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铅、砷和氟等。
该厂每年排入环境中的砷大约9.5吨,砷排出量占投入量19%,如以污染面积3km2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3.18吨/km2/年。
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该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试问:1.为了解该市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2.如何选择调查点?3.如果经过调查得到下文资料,你应该如何评价该地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实验方法】1.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1.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1,试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其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答:是的,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
途径:可能是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的耕作层。
通过表1和续表1的数据来看,在大气、地表水、土壤耕作层的砷含量,污染区A、B都远远大于对照区,至于室内空气、地表水、土壤深层、砷含量、污染区A、B和对照区差别都不大,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深层,说明污染区的砷污染并非来自土壤深层或大自然本身,而是来自表层的、人为的排放因素。
表1 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中砷的含量调查区大气(μg/m3)室内空气(μg/m3)日均浓度范围日均超标率(%)年均浓度厨房卧室秋秋冬污染区A 0.1~6.8 30.0 2.3 3.0 2.7 1.2 污染区B 0.0~8.0 20.0 1.2 2.0 1.0 0.9对照区0.0~1.0 0.0 0.2 0.0 0.0 0.0续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砷含量调查区水源水(mg/L)地下水(mg/L)土壤(μg/g)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污染区A 50.53 21.33 0.003 0.002 221.4 80.70 污染区B 52.37 25.40 0.003 0.002 238.0 95.19 对照区0.07 0.03 0.005 0.002 26.4 85.431.2 居民砷摄人量的调查结果在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5个居民点和对照区,随机抽取10户作为砷摄入量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逐日连续调查5天,调查其空气、水及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同时采集各种食物、水及空气等样品,分别测定其砷的含量,计算不同途径每个标准人每天平均砷摄入量(见表2)。
请计算居民不同途径砷摄人量对总砷摄人量的贡献率,说明该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答:首先、贡献率=摄入量/总摄入量,所以表中食物、饮水、空气的贡献率计算如表所示。
从计算结果及表中已有的数据来看,两个*P<0.01,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对污染区A来说,食物和空气的贡献率都大于污染区B 和对照区,所以其砷摄入量主要是来自食物和空气。
而对污染区B来说,其砷摄入量则主要侧重于由饮水和空气。
分别从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过量造成污染。
表2 居民砷不同途径摄入量(μg/d·标准人)调查点总摄入量食物饮水空气摄入量贡献率(%)摄入量贡献量(%)摄入量贡献量(%)污染区Aa 526.9** 492.8** 93% 10.0 1% 24.1** 5%B 672.3** 612.3** 91% 45.7 7% 14.3** 2%c 359.5* 346.0 97% 6.3 2% 7.2** 2%污染区Ba 285.3 259.8 91% 13.9** 5% 11.6** 4%b 392.6 371.9 95% 11.5* 3% 9.2** 2%对照区262.7 258.4 98% 4.3 2% 0.0 0 *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1.3人群生物学砷暴露水平的调查研究者调查了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的发砷、尿砷平均水平,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何采用中位数?请对表4结果作出相应的解释?答:根据表3的数据,污染区居民发砷、尿砷含量>>对照区,所以污染区居民体内砷含量严重超标。
A、B两地已经收到砷污染。
使用中位数是为了反应资料的集中趋势,因为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
人体内砷含量的分布,并非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且资料开口(即属偏态分布)所以不能用平均数,只能用中位数。
从表4来看,U=1.78,P>0.05,使用统计学方法U检验,得P>0.05,尚不能排除吸烟是否为砷污染的暴露因素,不能断然的说吸烟一定导致发砷含量增高。
发砷(μg/g)尿砷(μg/g)调查人数范围中位数调查人数范围中位数污染区A850 0.00~160.35 13.40** 804 0.07~1.65 0.12** 污染区B346 1.18~113.59 7.76** 586 0.01~0.60 0.13** 对照区351 0.00~18.00 0.98 348 0.00~0.27 0.05 **与对照比较p<0.01表4 污染区居民吸烟对发砷含量影响暴露指标调查人数发砷超常数发砷超常率p吸烟174 120 68.97 u=1.78不吸烟563 346 61.46 p>0.05合计737 466 63.23注:该市发砷正常值为0.69±0.12μg/g2.居民健康效应的调查2.1 1982~1986年居民死亡原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5),请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答: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计算如表中所示。
肿瘤在理论上说,无论是污染区还是对照区,应当是老年患者多于青年,但经过我们用标准化法,标化年龄以后,排除了“年龄”对肿瘤死亡率的影响,污染区A、B的年龄调整死亡率仍然远远大于对照区。
所以说明砷污染可能导致青年或老年均患上肿瘤死亡,砷污染是肿瘤的暴露因素。
表5 调查区居民死亡率、年龄调整死亡率、肿瘤死亡专率、肿瘤年龄调整死亡专率(1982~1986)调查区人口数总死亡情况肿瘤死亡情况死亡数粗死亡率(‰)期望死亡数整死亡率(‰)死亡数粗死亡率(1/10万)期望死亡数年龄整死亡率污染区A9120 37 4.06 40 4.39 11 120.61 7 76.75 污染区B97379 558 5.73 559 5.74 52 53.40 110 112.96 对照区15841 91 5.74 85 5.37 5 31.56 5 31.562.21983~1987年新生儿畸形调查结果(见表6和表7),请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下一步应该工作应怎样进行?答:由表6的数据得知,P>0.05尚不能认为砷污染是否为新生儿致畸的暴露因素,需要做统计推断以后才能下结论。
表7虽然有调查数据,但也没有做统计推断,不能盲目下结论,表中有砷接触史的畸形数为2,不能用卡方检验,只能用精确概率法,通过我们的计算,任然是P>0.05,正好与表6的数据交相呼应,所以产母的砷接触史可能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原因之一。
表6 调查区居民新生儿畸形率(1983~1987)调查区新生儿数畸形数畸形率P污染区A 1461 21 14.37 p>0.05污染区B 151 2 13.25 p>0.05对照区208 1 4.81表7 产母砷接触史与畸形儿发生率的关系砷接触史调查人数畸形数畸形率(‰)有92 2 21.74无1520 21 13.832.3产妇及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E)微核测定结果(见表8),根据其结果,说明SCE、微核在判断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健康效应方面有何意义?答:根据SCE、微核的数据,砷污染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一定致畸,但由表8得知,其是有致突变的作用的。
表8 调查区产妇及新生儿SCE及微核率调查区产妇新生儿SCE 微核(‰)SCE 微核(‰)污染区A 9.47* 1.57 9.01** 1.46污染区B 8.93 1.77** 9.45** 1.49对照区7.23 1.45 5.27 1.32 *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2.4 污染区慢性砷中毒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研究者共调查了污染区无职业砷接触史居民4848人,发现慢性砷中毒患者440例。
临床特点多为起病缓、症状轻.患者主要症状头晕(52.27%)、关节痛(17.68%)、腹胀(17.05%)和腹痛(15.91%)等。
主要体征为皮肤病变。
有皮肤角化过度(85.99%)、色素沉着斑(37.50%)、脱色斑(32.95%)和鼻粘膜充血(16.36%)等。
污染区A和污染区B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8.73%和10.74%。
患者最小年龄12岁,污染区别居住年限最短10年。
3. 暴露-效应关系(见表9),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答:污染区调查点a‐m是与污染源不同距离的13个居民区,其中土壤中砷、神摄入量、发砷平均水平是暴露指标,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是效应指标。
其中。
的数据说明由于距污染源距离的远近,患病率不同。
距污染源越近患病率越高,反之亦然。
表9 暴露-效应关系分析资料污染区调查点距污染源距离(km)土壤中砷(μg/g)砷摄入量(μg/d·标准人)发砷平均水平(μg/g)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a 1.75 503.8 526.9 7.76 17.35b 1.25 960.2 672.3 9.09 13.81c 1.75 822.7 12.80 13.67d 1.25 72.1 5.00 3.68e 2.50 591.6 359.5 5.74 4.62f 4.40 104.4 4.08 5.01g 2.50 146.4 3.56 9.56h 3.50 115.7 285.3 3.00 2.55i 3.25 79.7 2.17 4.02j 5.50 32.9 2.75 10.20k 4.75 123.0 4.00 6.17l 8.00 178.6 392.6 4.50 4.40m 0.75 221.4 13.40 12.00【实验结果】1.根据表9资料,求出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和距污染源距离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并找出污染源下风侧污染区边缘的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