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 卫生学 案例及解析
幼儿园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及卫生防护措施

幼儿园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及卫生防护措施在幼儿园中,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关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需要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以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对幼儿园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卫生防护措施。
1. 案例分析在某幼儿园,突然出现了多名幼儿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的公共卫生事件。
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食品卫生不合格引起的。
卫生教育不到位是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之一。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食品卫生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导致孩子们对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风险意识不强。
幼儿园食品卫生管理不规范也是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原因。
食品采购来源不明确、存放环境不达标等原因,都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污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2. 卫生防护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卫生防护措施:(1)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卫生健康科普活动等形式,提高幼儿及家长对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
(2)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规范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配餐过程,确保幼儿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幼儿园环境的清洁、整洁和通风,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等处理,有效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
(4)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
建立卫生安全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督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安全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卫生问题。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及时向家长通报幼儿园的卫生安全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和配合幼儿园的卫生保障工作。
3. 观点和理解幼儿园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还会对幼儿园的声誉和信誉造成影响。
幼儿园在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管理等工作。
只有做好卫生防护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要意识到卫生防护工作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幼儿园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高度重视和配合。
幼儿园小小医生:常见疾病与预防保健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小医生:常见疾病与预防保健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生活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幼儿园的保健教育中,为了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和预防常见的疾病,可以采用“小小医生”教学案例,让孩子们在做游戏的学习预防保健知识。
案例一:感冒1. 情景设定: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感冒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等。
2. 学习内容: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孩子们可以了解感冒的常见症状,以及感冒的传播途径。
3. 预防保健:引导孩子们讨论如何预防感冒,比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
案例二:腹泻1. 情景设定: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或图画故事,向孩子们介绍腹泻的症状和原因。
2. 学习内容:通过图画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腹泻是因为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的。
3. 预防保健:教师可以和孩子们讨论如何预防腹泻,比如饮食卫生、避免生食等。
案例三:疫苗接种1. 情景设定:教师可以利用医疗儿歌或小游戏,介绍常见的疫苗接种项目。
2. 学习内容:通过儿歌或小游戏,让孩子们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各种疫苗的预防对象和时间。
3. 预防保健: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接种疫苗的方式,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念。
通过“小小医生”教学案例,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预防保健观念,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获得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作为教师,我认为“小小医生”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预防保健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希望教师们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健康知识。
幼儿园小小医生:常见疾病与预防保健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生活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健康

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概述在幼儿园阶段,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的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在幼儿园中如何有效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案例背景某幼儿园,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拥有6个班级,每个班级约有20名学生,教职工30余人。
该幼儿园一直重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每周都会安排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卫生环境的维护和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然而,最近该幼儿园出现了一些卫生健康问题,如幼儿出现连续感冒、咳嗽等情况,导致家长和教职工的担忧。
三、问题分析1. 儿童个人卫生习惯欠缺在该幼儿园中,部分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如不爱洗手、擦嘴等,导致细菌传播,增加了感冒等疾病的传播风险。
2. 教职工卫生健康知识培训不足部分教职工对卫生健康知识了解不够,无法有效指导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也未能及时发现幼儿健康问题。
3. 环境卫生管理需加强幼儿园的卫生环境管理不够到位,如环境清洁不彻底、空气通风不畅、午睡用具卫生问题等,容易引发幼儿健康问题。
四、解决方案1. 制定卫生健康教育计划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卫生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并安排专门的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
2. 提升教职工卫生健康知识幼儿园应组织相关培训,加强教职工对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其对幼儿卫生健康管理和指导水平。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幼儿园应加强对卫生环境的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幼儿园的良好卫生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幼儿健康问题的发生。
五、实施方案1. 设立卫生健康教育专门岗位幼儿园可以设立卫生健康教育专门岗位,负责制定、指导和监督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确保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为教职工和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卫生健康意识。
卫生学案例分析

卫生学案例分析【篇一:卫生学案例分析】历年案例【200204】 1.一个五岁孩子,其身高103 厘米,体重28公斤。
试分析阐述:(1)用粗略评价方法估算,该儿童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2)根据该儿童的发育现状,你有哪些教育建议? 2.案例:某园中班发生一例甲型肝炎病人,该园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病儿进行隔离,时间为30 (2)对病儿使用过的玩具、食具进行消毒。
(3)对该中班儿童进行医学观察。
请分析以下问题: (1)该园采取的措施哪些是恰当的?哪些不够明确?(2)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200304】47.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则不予理睬。
醒后完全遗忘。
试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眼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3)应怎样预防?【200404】 47.某一3 岁男孩其体重为11 公斤,身高为92 厘米。
问:(1)用粗略的评价方法(按公式推算)评价该儿的身高、体重指标是否正常?(2)影响其体格发育的因素可能有哪些?【200504】 47.某幼儿园准备盖一座新的教学楼,设计的建筑方案如下:为了增加生活用房的面积,走廊净宽度小于生活用房,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设有台阶。
楼梯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为0.9 米,栏杆垂直线之间的净距小于0.11 米。
疏散通道中使用了弹簧门。
请指出这样的设计哪些方面符合要求,哪些方面不符合要求,以及应如何加以改进。
【200507】 38.丽丽是一个爱哭闹的女孩子,试问如何用消退法来减少她的哭闹。
【200604】 47.根据幼儿膳食安排原则和制定膳食计划的要求对幼儿一周食谱(如题47 表)进行分析:在所选食物、食物相互搭配和烹调方法等方面哪些符合要求?哪些尚需改进?题47 幼儿一周食谱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米饭米饭水饺菜饭米饭绿豆芽红烧排骨(猪肉、白菜、胡萝卜、虾皮)(青菜、花生米、香肠丁)肝末烩豆腐炒肉丝炒青菜西红柿蛋汤素炒芹菜青菜汤紫菜虾皮汤海带冬瓜骨头汤【200607】 47.某一新生儿依次出现以下症状:(1)体温低于36,呼吸困难,哭声微弱,皮肤发凉;(2)皮肤变硬,由大腿外侧延及臀部、躯干、上肢及面颊;(3)呼吸困难。
幼儿园公共卫生案例分享:健康与安全教育

《幼儿园公共卫生案例共享:健康与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的一名老师,我深深地意识到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我将在本文中共享一些幼儿园公共卫生案例,以及我们在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
1. 公共卫生案例一:传染病防控在幼儿园中,传染病防控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在去年的流感季节,一场病毒性传染病在幼儿园中爆发,许多孩子受到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蔓延。
我们及时通知家长,要求他们在孩子有感冒症状时暂时不要送孩子来幼儿园。
我们加强了幼儿园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干净。
我们组织了健康宣教活动,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蔓延。
2. 公共卫生案例二: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一次,有几名孩子在吃午餐后出现了腹泻的症状,经过调查发现是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
在这之后,我们加强了对食品供应的管理,定期检查食材的来源和保存情况,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卫生制度。
我们还邀请了食品安全专家来给老师和家长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提升了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
3. 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经验总结通过以上的案例共享,我深刻地意识到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开展健康与安全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发现孩子的不适症状并及时处理。
加强幼儿园卫生与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加强对孩子们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教育,培养孩子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语在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幼儿园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辅导,我们才能让幼儿园的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以上的案例共享和实践经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加强实践,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卫生学案例

风景回收各工序的余热,冬季用于取暖、夏季用于制冷动力。 风景回收各工序的余热,冬季用于取暖、夏季用于制冷动力。 回收各工序的余热 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来发电, 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来发电,发电量已达到自用 40%;水闭路循环达到94%,渣滓利用率达到了9 钢对“三废”开发。每年创造5000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钢对“三废”开发。每年创造5000多万元的直接效益! 如今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十里钢城天蓝、山青、 如今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十里钢城天蓝、山青、 水秀,处处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绿树成行, 水秀,处处鲜花盛开,芳草如茵,绿树成行,水青鱼 如果不是高高的炼钢炉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 跃,如果不是高高的炼钢炉和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根本 看不出这里是钢铁重工业区,完全是生态花园的摸样。 看不出这里是钢铁重工业区,完全是生态花园的摸样。 济钢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济钢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问题 1.如何治理工业“三废”? 1.如何治理工业 三废” 如何治理工业“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那些?
案例3 案例3 时至1952年 时至1952年,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英国首都伦 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 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居民家 庭用煤取暖, 庭用煤取暖,蒸汽机车拖着列车穿梭于伦敦和各大 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 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 1952年12月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 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 气温在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 气温在-3℃~4℃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 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 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 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 大气呈逆温状态。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排 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 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 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 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空
2020卫生事业单位联考E类预防学案例分析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67)

2020卫生事业单位联考E类预防学案例分析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67)1、王女士一家今年喜添千金,医生要求刚满八个月龄的女儿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社区医生为王女士的女儿皮下注射0.2ml的该疾病的减毒活疫苗,并观察30分钟未见异常。
叮嘱王女士接种疫苗后需观察有无发热或皮疹等异常反应,若存在上述反应及时就诊。
接种疫苗期间,医生向王女士叮嘱到:“若儿童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口腔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等症状,一定要按时就医。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王女士女儿接种的是何种病的疫苗?(2)该病应该如何预防?2、某医护人员,在给一名艾滋病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时,由于自身保护措施不当,而导致其自身也引起艾滋病的感染。
请问:(3)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上述事例是否属于医院感染?(4)如何去预防医院感染?3、12月27日16时10分左右,四川某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相继接到报告,该市应用高级技术技工学校有多名学生出现呕吐症状,疑似食物中毒,陆续送至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
综合病人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初步判断该事件为食用未熟透扁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继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该学校所在区管委会已启动市一般食品安全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5)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分成几级?在什么情况下响应?(6) 假如你是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如何开展处理?4、4月21日,某污水管道维修处接到某地管道泄露的报告,派维修师傅前去维修。
在污水管道维护中,走在最前面的工人忽然晕倒在地。
工友将其送入医院,经询问,其工友说有闻到明显的臭鸡蛋味。
医生怀疑是某气体中毒。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7) 这有可能是哪种气体引起的中毒,该气体中毒会引起何种临床表现?(8) 如果你在现场遇到中毒工人将如何抢救?常用的解毒剂是什么?(1)【参考答案】王女士女儿接种的是麻疹疫苗。
高职《预防医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高职《预防医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次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1.帮助学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使学生熟悉预防医学的主要领域和重要疾病,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方案;3.培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意义和目标、流行病学基础、预防医学的分类等;2.预防医学的主要领域和重要疾病,包括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营养与健康、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社区卫生、慢性病预防等;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类、防治策略等。
三、教学过程1)在课堂上,老师用多媒体技术讲授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配合案例分析和图表解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2)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学习相关概念和理论并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以及针对实践操作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3)针对讨论和研究的结果,老师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2.预防医学主要领域和重要疾病1)针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老师设计了虚拟实验室课程,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接种操作和疫苗管理,并结合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接种技能和理论知识。
2)针对健康教育、营养与健康、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社区卫生、慢性病预防等主要领域,老师设计了模拟操作的实践课程,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场景模拟和实战体验,使学生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3)针对每个领域的重要疾病,老师设计了相关疾病知识点的学习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方案,并针对每个疾病设计相关的实践操作和应变策略。
2)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演练,老师设计了实践操作的体验课程,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应急演练和实战展示,让学生了解实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一环境砷污染案例分析【实验目的】根据提供的实际调查资料,熟悉环境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暴露-效应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资料线索步步深入,能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
【实验原理】环境流行病学的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人群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群体中特定效应的出现频率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是剂量与效应依存性的重要依据,是对暴露剂量和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一种定量描述,可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法规及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资料】某市为一南北走向盲状峡谷小盆地,人口12万,市区西北侧有一锡冶炼厂。
常年风向频率以南风为主,下风侧有二个居民区,约13个居民点,该厂以生产精锡为主,主要污染物有铅、砷和氟等。
该厂每年排入环境中的砷大约9.5吨,砷排出量占投入量19%,如以污染面积3km2计算,环境中砷负荷约3.18吨/km2/年。
据当地卫生部门资料介绍,该市曾数次发生急性、亚急性人畜砷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该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试问:1.为了解该市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2.如何选择调查点?3.如果经过调查得到下文资料,你应该如何评价该地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实验方法】1.环境砷暴露状况的调查1.1环境中砷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采集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分别测定其中砷的含量,其测定结果见表1,试问该市是否存在明显的环境砷污染?若有,其污染的途径可能是什么?答:是的,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
途径:可能是通过大气、地表水和土壤的耕作层。
通过表1和续表1的数据来看,在大气、地表水、土壤耕作层的砷含量,污染区A、B都远远大于对照区,至于室内空气、地表水、土壤深层、砷含量、污染区A、B和对照区差别都不大,尤其是地下水和土壤深层,说明污染区的砷污染并非来自土壤深层或大自然本身,而是来自表层的、人为的排放因素。
表1 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中砷的含量调查区大气(μg/m3)室内空气(μg/m3)日均浓度范围日均超标率(%)年均浓度厨房卧室秋秋冬污染区A 0.1~6.8 30.0 2.3 3.0 2.7 1.2 污染区B 0.0~8.0 20.0 1.2 2.0 1.0 0.9对照区0.0~1.0 0.0 0.2 0.0 0.0 0.0续表1某市污染区和对照区大气、室内空气、水源水、地下水及土壤砷含量调查区水源水(mg/L)地下水(mg/L)土壤(μg/g)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污染区A 50.53 21.33 0.003 0.002 221.4 80.70 污染区B 52.37 25.40 0.003 0.002 238.0 95.19 对照区0.07 0.03 0.005 0.002 26.4 85.431.2 居民砷摄人量的调查结果在距污染源不同距离的5个居民点和对照区,随机抽取10户作为砷摄入量调查对象,以户为单位逐日连续调查5天,调查其空气、水及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同时采集各种食物、水及空气等样品,分别测定其砷的含量,计算不同途径每个标准人每天平均砷摄入量(见表2)。
请计算居民不同途径砷摄人量对总砷摄人量的贡献率,说明该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答:首先、贡献率=摄入量/总摄入量,所以表中食物、饮水、空气的贡献率计算如表所示。
从计算结果及表中已有的数据来看,两个*P<0.01,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对污染区A来说,食物和空气的贡献率都大于污染区B 和对照区,所以其砷摄入量主要是来自食物和空气。
而对污染区B来说,其砷摄入量则主要侧重于由饮水和空气。
分别从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过量造成污染。
表2 居民砷不同途径摄入量(μg/d·标准人)调查点总摄入量食物饮水空气摄入量贡献率(%)摄入量贡献量(%)摄入量贡献量(%)污染区Aa 526.9** 492.8** 93% 10.0 1% 24.1** 5%B 672.3** 612.3** 91% 45.7 7% 14.3** 2%c 359.5* 346.0 97% 6.3 2% 7.2** 2%污染区Ba 285.3 259.8 91% 13.9** 5% 11.6** 4%b 392.6 371.9 95% 11.5* 3% 9.2** 2%对照区262.7 258.4 98% 4.3 2% 0.0 0 *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1.3人群生物学砷暴露水平的调查研究者调查了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的发砷、尿砷平均水平,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何采用中位数?请对表4结果作出相应的解释?答:根据表3的数据,污染区居民发砷、尿砷含量>>对照区,所以污染区居民体内砷含量严重超标。
A、B两地已经收到砷污染。
使用中位数是为了反应资料的集中趋势,因为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
人体内砷含量的分布,并非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且资料开口(即属偏态分布)所以不能用平均数,只能用中位数。
从表4来看,U=1.78,P>0.05,使用统计学方法U检验,得P>0.05,尚不能排除吸烟是否为砷污染的暴露因素,不能断然的说吸烟一定导致发砷含量增高。
发砷(μg/g)尿砷(μg/g)调查人数范围中位数调查人数范围中位数污染区A850 0.00~160.35 13.40** 804 0.07~1.65 0.12** 污染区B346 1.18~113.59 7.76** 586 0.01~0.60 0.13** 对照区351 0.00~18.00 0.98 348 0.00~0.27 0.05 **与对照比较p<0.01表4 污染区居民吸烟对发砷含量影响暴露指标调查人数发砷超常数发砷超常率p吸烟174 120 68.97 u=1.78不吸烟563 346 61.46 p>0.05合计737 466 63.23注:该市发砷正常值为0.69±0.12μg/g2.居民健康效应的调查2.1 1982~1986年居民死亡原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5),请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答: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计算如表中所示。
肿瘤在理论上说,无论是污染区还是对照区,应当是老年患者多于青年,但经过我们用标准化法,标化年龄以后,排除了“年龄”对肿瘤死亡率的影响,污染区A、B的年龄调整死亡率仍然远远大于对照区。
所以说明砷污染可能导致青年或老年均患上肿瘤死亡,砷污染是肿瘤的暴露因素。
表5 调查区居民死亡率、年龄调整死亡率、肿瘤死亡专率、肿瘤年龄调整死亡专率(1982~1986)调查区人口数总死亡情况肿瘤死亡情况死亡数粗死亡率(‰)期望死亡数整死亡率(‰)死亡数粗死亡率(1/10万)期望死亡数年龄整死亡率污染区A9120 37 4.06 40 4.39 11 120.61 7 76.75 污染区B97379 558 5.73 559 5.74 52 53.40 110 112.96 对照区15841 91 5.74 85 5.37 5 31.56 5 31.562.21983~1987年新生儿畸形调查结果(见表6和表7),请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下一步应该工作应怎样进行?答:由表6的数据得知,P>0.05尚不能认为砷污染是否为新生儿致畸的暴露因素,需要做统计推断以后才能下结论。
表7虽然有调查数据,但也没有做统计推断,不能盲目下结论,表中有砷接触史的畸形数为2,不能用卡方检验,只能用精确概率法,通过我们的计算,任然是P>0.05,正好与表6的数据交相呼应,所以产母的砷接触史可能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原因之一。
表6 调查区居民新生儿畸形率(1983~1987)调查区新生儿数畸形数畸形率P污染区A 1461 21 14.37 p>0.05污染区B 151 2 13.25 p>0.05对照区208 1 4.81表7 产母砷接触史与畸形儿发生率的关系砷接触史调查人数畸形数畸形率(‰)有92 2 21.74无1520 21 13.832.3产妇及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E)微核测定结果(见表8),根据其结果,说明SCE、微核在判断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健康效应方面有何意义?答:根据SCE、微核的数据,砷污染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一定致畸,但由表8得知,其是有致突变的作用的。
表8 调查区产妇及新生儿SCE及微核率调查区产妇新生儿SCE 微核(‰)SCE 微核(‰)污染区A 9.47* 1.57 9.01** 1.46污染区B 8.93 1.77** 9.45** 1.49对照区7.23 1.45 5.27 1.32 *与对照比较p<0.05 **与对照比较p<0.012.4 污染区慢性砷中毒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研究者共调查了污染区无职业砷接触史居民4848人,发现慢性砷中毒患者440例。
临床特点多为起病缓、症状轻.患者主要症状头晕(52.27%)、关节痛(17.68%)、腹胀(17.05%)和腹痛(15.91%)等。
主要体征为皮肤病变。
有皮肤角化过度(85.99%)、色素沉着斑(37.50%)、脱色斑(32.95%)和鼻粘膜充血(16.36%)等。
污染区A和污染区B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8.73%和10.74%。
患者最小年龄12岁,污染区别居住年限最短10年。
3. 暴露-效应关系(见表9),计算二个污染区及对照区肿瘤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应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目的提供了什么线索?答:污染区调查点a‐m是与污染源不同距离的13个居民区,其中土壤中砷、神摄入量、发砷平均水平是暴露指标,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是效应指标。
其中。
的数据说明由于距污染源距离的远近,患病率不同。
距污染源越近患病率越高,反之亦然。
表9 暴露-效应关系分析资料污染区调查点距污染源距离(km)土壤中砷(μg/g)砷摄入量(μg/d·标准人)发砷平均水平(μg/g)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a 1.75 503.8 526.9 7.76 17.35b 1.25 960.2 672.3 9.09 13.81c 1.75 822.7 12.80 13.67d 1.25 72.1 5.00 3.68e 2.50 591.6 359.5 5.74 4.62f 4.40 104.4 4.08 5.01g 2.50 146.4 3.56 9.56h 3.50 115.7 285.3 3.00 2.55i 3.25 79.7 2.17 4.02j 5.50 32.9 2.75 10.20k 4.75 123.0 4.00 6.17l 8.00 178.6 392.6 4.50 4.40m 0.75 221.4 13.40 12.00【实验结果】1.根据表9资料,求出慢性砷中毒年龄调整患病率和距污染源距离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并找出污染源下风侧污染区边缘的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