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书法之水浒传

合集下载

清代、民国时期对《水浒传》续书的评价——以小说序跋、笔记及旧刊为例

清代、民国时期对《水浒传》续书的评价——以小说序跋、笔记及旧刊为例
《荡寇 志 》的序跋者 多为鼓吹之文 ,他们或 称颂 《荡寇志 》为 “体其微义 ,畅发 伟词 ”的小 说 ,或赞美所谓 的 “太 平盛世 ” 。而半 月老人在 《<荡寇 志>续序 》里说 : “耐 庵 、贯 中之 《前 后 水浒传 》贻 害非浅 ,仲华先生之 《荡 寇志 》救 害非 浅 :俱 己见之于 实事矣 。昔子舆 氏当战国时 , 息邪说 ,距 诚行 ,放 淫辞 ,韩文公 以为 功不在 禹下 ,而 吾谓 《荡寇 志 》一书 ,其功 亦差堪 仿佛 云。” 。 这里称颂 了 《荡寇志 》的功绩 。
一 、 小 说 序跋 对 《水 浒 传 》 续 书 的 评价 历代 对 《水浒传 》或 其续 书的评 论 ,在 许 多小说 的序跋 中都 有体 现 。最早金 圣叹在 《宋 史 纲 》 《宋 史 目》批语 中 ,认 为 《水浒传 》后半部是恶札 ,是 罗贯 中续作 ,而 不是施耐庵原作 。如 他在 《水浒传 》第七 十回批 语说 : “一 部书七十 回 ,可谓 大铺 排 ,此一 回可 谓大结束 ,读之 正如 千里群 龙 ,一齐 入海 ,更无 丝毫未 了之 憾 ,笑煞 罗贯 中横 添狗尾 ,徒见 其丑也 。”H 这是现今 可 见到最 早对 《水浒传 》续 书所做 的评论 。清赏心居士 曾在 《征四寇 》中说道 : “尝 闻天之 生才 不 偶 ,此 非天之故靳其才 ,正天之所 以珍 重其才也 ……故夫英雄 之生 ,虽始 而困顿郁抑 ,然 其终必 使 之 显 于 当 时 ,垂 之 竹 帛 ,令 天 下 之 士 后 世 之 人 ,皆 知 有 是 人 而 堪 为 天 下 后 世 劝 惩 者 …… 然 自纳 款 倾葵之 后 ,尊卑列序之 余 ,竞恝然而止 ,杳不知其所终 ,是与天地珍 重生才 之心 ,岂不 大相 径 庭哉 ?夫以群焉蚁聚之合 ,一旦而驰驱报 国 ,灭寇安 民 ,则虽始行不端 ,而能翻然悔悟 ,改弦易 辙 ,以善其终 ,斯其 志固可嘉 ,而其功 诚不可泯 。倘不表 诸简册 ,以示将来 ,英雄之衷 ,未免 有 不 白。爰续是帙于卷后 ,而付梓焉 。”嵋 ∞作者对所谓 “第五才子 书”的 《水浒传 》表示了极大的 不满 。认为它的戛然 而止是与上述 “英雄之 生 ,虽始而 困顿郁抑 ,然 其终必使之显于 当时 ,垂之

我看《水浒传》简本与繁本

我看《水浒传》简本与繁本

我看《水浒传》的简本与繁‎本摘要:《水浒传》有简本与繁‎本两大版本‎系统,近几十年来‎,究竟是简本‎先于繁本,还是繁本先‎于简本,一直有争议‎。

本文从研究‎倾向的角度‎、版本与祖本‎不确定性角‎度否定了“简先于繁”说和“繁先于简”说,并进一步强‎调了二者是‎相互递嬗的‎发展变化关‎系。

对《水浒传》的两种繁简‎先后观点提‎出质疑,并为研究《水浒传》的版本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水浒传》简本繁本关系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水浒传》的版本情况‎可以算是最‎为庞杂的。

因为版本研‎究的角度和‎分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版‎本按插图分‎为插图本、非插图本;按字体分为‎大字本、小字本;按存佚情况‎分为足本、残本和佚本‎等等。

而一系列繁‎复的分类又‎都可以归到‎《水浒传》版本研究的‎两大系统中‎去:即繁本系统‎与简本系统‎,这一点早已‎达成共识。

然而近几十‎年来,就简本与繁‎本的先后渊‎源与关系问‎题,在版本学界‎始终争论不‎休,分歧颇多,一直未形成‎统一的定说‎。

一,繁简本先后‎问题的几种‎观点:现在学术界‎关于简繁先‎后的问题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一种是“由简入繁”说,认为简本在‎先,繁本是在简‎本的基础上‎增添加工发‎展而来,代表人物有‎聂绀弩、柳存仁、何满子等。

第二种是"删繁为简"说,繁本在先,简本是在繁‎本的基础上‎删减而成的‎,代表人物有‎王根林、张国光、傅隆基、刘世德等。

第三种观点‎是"简繁相互递‎嬗"说,认为各个不‎同的版本关‎系应该看成‎为一个密切‎相关而又相‎互递嬗、相互交织、相互发展的‎过程,代表人物主‎要是欧阳健‎。

第四种观点‎则是认为繁‎、简两系统在‎早期的演绎‎过程中是平‎行独立发展‎的,各有各的源‎头,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代表人物就‎是严敦易。

应该说,关于前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一直以‎来比较激烈‎,都各执一词‎的在引用具‎体繁简版本‎的事件描写‎、情节变化、叙述人讲话‎用字、文言白话词‎语的使用以‎及“田、王情节”的增添等方‎面中论说着‎简繁孰先孰‎后的问题。

篆书字表(宋篆对照)

篆书字表(宋篆对照)

FZU WD Lin
椒棵棍棉棚棕惠惑逼厨厦硬
椒棵棍棉棚棕惠惑逼厨厦硬
确雁殖裂雄暂雅辈悲紫辉敞
确雁殖裂雄暂雅辈悲紫辉敞
赏掌晴暑最量喷晶喇遇喊景
赏掌晴暑最量喷晶喇遇喊景
践跌跑遗蛙蛛蜓喝喂喘喉幅
践跌跑遗蛙蛛蜓喝喂喘喉幅
帽赌赔黑铸铺链销锁锄锅锈
帽赌赔黑铸铺链销锁锄锅锈
锋锐短智毯鹅剩稍程稀税筐
锋锐短智毯鹅剩稍程稀税筐
fzuwdlin现代汉语常用字篆书对照字表常用字约3500字笔画顺序表一画一乙一乙二画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又了力乃刀又三画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口巾山千乞川亿个与万上小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马乡马乡键入文字fzuwdlin四画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尤友匹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尤友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六方火为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六方火为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五画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键入文字fzuwdlin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叶甲申叮电号旧帅归且旦目叶甲申叮电号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孕圣对台辽奶奴加召皮边发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矛纠母幼丝六画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圾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圾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键入文字fzuwdlin朴机权过臣再协西压厌在有朴机权过臣再协西压厌在有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刚则肉网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刚则肉网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会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会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妄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妄闭问闯羊并关米

印的篆体字15种写法

印的篆体字15种写法

印的篆体字15种写法
1.大篆:以《尚书·鬼谷子》为基础,构成于西汉末年,又称“玉篆”,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2.小篆:以《春秋》为基础,构成于东汉早期,又称“砚篆”,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3.隶书:以《乐府诗集》为基础,构成于西汉中期,又称“士书”、“文言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4.行书:以《论语》为基础,构成于东汉中期,又称“行体”,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5.楷书:以《三字经》为基础,构成于汉朝晚期,又称“正楷”,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6.草书:以《礼记》为基础,构成于汉朝晚期,又称“行草”,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7.曹隶书:以《汉书》为基础,构成于汉朝晚期,又称“曹字”,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8.宋体:以《宋书》为基础,构成于宋朝初期,又称“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9.元体:以《元史》为基础,构成于元朝早期,又称“大正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10.蜀体:以《蜀书》为基础,构成于宋朝后期,又称“小正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11.南宋体:以《梁书》为基础,构成于南宋时期,又称“梁式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12.金文:以《金石录》为基础,构成于元朝中期,又称“金文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13.篆書:以《篆書经》为基础,构成于元朝初期,又称“篆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14.汉文:以《汉文書》为基础,构成于清朝中后期,又称“汉文体”,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15.派克体: 以《派克语录》为基础,构成于清朝后期,又称“派克书”,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书体。

唐代李阳冰86字铁线篆书瘦劲通神!

唐代李阳冰86字铁线篆书瘦劲通神!

唐代李阳冰86字铁线篆书瘦劲通神!
李阳冰铁线篆书欣赏《城隍庙碑》又称《缙云县城隍庙记碑》,唐乾元二年(759)刻,李阳冰为本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撰并书。

因刀兵所及,原碑石断裂,文字残缺。

现存为宋宣和五年(1123)十月缙云县令吴延年根据搨片重刻,保存得颇为完整,惟题记下面立石人的官爵姓名缺蚀三字。

此碑书法瘦劲通神,中锋行笔,结体委婉自如。

释文: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尔。

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

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云县令李阳冰躬祷于神,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

及期大雨,合境告足。

具官与耆耋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

来源:书法欣赏、书画名家鉴赏。

浒字的趣味故事

浒字的趣味故事

浒字的趣味故事一、简介浒字,又称“浒山体”,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字体。

其字形多呈现为宽稳厚重,笔画粗壮,笔势秀逸,有丰富的艺术抒情性。

浒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至今尚无定论,但它在书法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二、浒字的来历1.浒字得名相传,浒山是吴越地界的一座重要山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经游历过这座山。

在一次游览中,他看到一个半山腰上的石碑刻着一首诗,其中有“举案齐眉意气闲,清凉山下何人见”一句,其字形宽厚有力。

颜真卿大为赞赏,于是开始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运用这种字体,后称之为“浒山体”。

2.浒字的影响浒字在书法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的影响延续至今。

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苏东坡、黄庭坚等人都喜欢使用浒字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而他们的影响又传到了后世,许多书法爱好者也喜欢使用浒字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灵感,使得浒字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书法文化。

三、浒字的特点1.笔画粗壮浒字的笔画比其他字体更加粗壮有力,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是由于浒字在书写过程中注重笔力的加强,使得字形更加刚劲有力。

2.笔势秀逸虽然浒字的笔画比较粗壮,但是其笔势却非常秀逸。

结构严谨,笔画起伏有致,能够很好的展现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3.艺术抒情浒字的线条比较流畅,韵味深长,因此有着很好的艺术抒情性。

书法家在运用浒字时,能够很好地表现自己对于人生、自然、情感等的感悟和表达。

四、结语浒字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一种独特字体,具有丰富的艺术抒情性,被广泛运用于书法家们的作品中。

它的影响力至今依然存在,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书法文化。

无论是在书法界还是普通人中,浒字都有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水浒传的好句摘抄大全

水浒传的好句摘抄大全

水浒传的好句摘抄大全《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其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好词好句,以下是在网上整理的一些水浒传的好句摘抄:1、远眺望见旗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后面尽是擎兵将;大马金刀,杀奔白龙庙路上来!2、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3、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

4、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5、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

6、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7、两个待向前,只听得殿前又卷起一阵怪风,吹得飞砂走石,滚将下来;摇得那殿宇岌岌地动;罩下一阵黑云,布合了高低,寒气侵入,毛发竖起。

8、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9、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想西山又日斜,天边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10、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11、史文恭正走之间,之间阴云徐徐,凉气飕飕,星雾漫漫,暴风飒飒,虚空中一人,挡住去路。

12、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13、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

14、恰是寒冬气象,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纭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15、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16、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17、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18、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

19、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水浒传》的人物刻划艺术

《水浒传》的人物刻划艺术

《水浒传》的人物刻划艺术《水浒传》的人物刻划艺术《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而聚义梁山,后被朝廷招安,遭奸人谋害的经过。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水浒传》突破了《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理想化、特征化和类型化的局限,向现实化、平凡化和个性化过渡,从而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真实的英雄人物群像。

正如刘上生先生所说:“《水浒传》是一个由特征化向个性化进步的时期,它还带着过渡时期的若干特点,但又是人物个性化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

”(《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具体来说,《水浒传》的人物刻划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描述了人物性格生成的特定环境以及发展变化过程。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

”(贯华堂本第一回总评)北宋末年政治黑暗、奸臣当道、人心思变的社会现实,是《水浒传》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大环境、大背景,也是水浒英雄们被逼上梁山、走上反抗道路的根本原因。

另外,人物所处的不同阶层和家庭出身,以及不同的经历和遭遇,也深刻影响着他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上自高级军官、地主和商人,下至渔民、猎人和普通市民,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举止以及穿衣打扮,无不带有其所处阶层的特点。

林冲是北宋三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层军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优越,这是他软弱、妥协和忍耐性格形成的环境基础。

而鲁智深、李逵等人,是下层军官或狱吏,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出入于市井之间,他们对社会政治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有透彻了解,又能切身体会老百姓所受的压迫和生活的艰难,这又是他们那种嫉恶如仇、赋予反抗性格形成的原因。

其次,《水浒传》还展示了人物性格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出场定型,从始至终发展变化不大,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稳定,具有平面化、静止化的特点。

而《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如宋江、林冲、武松以及鲁智深等等,他们的思想性格则随着人物遭遇和经历的不同,或多或少有所变化,有些人的性格甚至有质的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