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复习11-14课北师大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共64张PPT)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6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7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8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9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
10
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统一的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 建立的什么王朝?
11
12
一、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西部 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二、学习领会党的民族政策,自觉维 护民族团结,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的意义。
13
中华民族大家庭
汉族
14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民 族分布逐渐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
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的大杂居,小聚居
15
(一)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含义)? 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 聚居的地方设立自自治治区区域域,由当地民 族行使自治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0
各民族共同发展
1、前提条件:新中国的成立 2、相关措施: (1) 一五计划时期对民族区域的帮扶 (2)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基本完成 除西藏地区) (3)改革开放后进入新时期,并于198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20世纪末进行西部大开发
31
(1)一五计划时期对民族区域的帮扶
22
西汉时期加强同西域各族友好往来的使者是谁?
张骞 23
唐 朝 时 期 促 进 汉 藏 交 流 的 是 ?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合同为一家
24
历史上,新疆、西藏正式归中央 政府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新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西藏:元朝设置宣政院
小结:中央设置机构行使管辖 权是地方归属中央政府的标志。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课件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自主学习:P76-77“社会主义民主与
法制建设”。
2.想 一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
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根本大法
刑法
新《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刑事诉 讼法
民法通则…
……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框架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改革开放新时期
邓 小 平
邓小平南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市场经济: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
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 分性。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 2.决策:
计划经济出现弊端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具体措施(3各方面)
国企改革;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 聚起座座金山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 扬起浩浩风帆 ……
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举行,首次提出 “邓小平理论”
1997
理论:邓小平理论
•
中共十五大(1997年)
提 内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出: 评价: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1-17)(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1-17)(北师大版)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制定的文件是什么?。
2、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内容。
(1页)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的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5、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的会议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惟一合法政府的文件是《共同纲领》。
6、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7、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8、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4页)9、 1951 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了《》,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 1952 年底,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2、土地改革的意义。
(10页)3、了解朝鲜战争的爆发。
4、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5、美国在侵朝的同时是如何干涉中国内政的?6、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
7、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口的战斗英雄是黄继光;在上甘岭“391”高地反击战中,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到牺牲的志愿军战斗英雄是邱少云。
8、1953年7月,朝鲜和中国的代表同美方代表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9、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13页)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八年级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4课第一课时课件--

2.我国在哪次会议上确定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
资 料 库
什么是民主、法制?
民主: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 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 家制度。 法制:泛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 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严格 依法办事的一种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 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 政的法律和制度。
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实行——“统包统配”
2.深化改革后——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 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3.就业观念上告别“铁饭碗”、“大锅 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时期 背景
制度
改革前 经济计划
统包统配 没有竞争,少了压力
改革后 市场经济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 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有竞争,增加就业压力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 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 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 重要谈话,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 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经济。邓小平南巡谈话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 南斯拉夫相继解体,持续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 宣告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旧的 格局打破以后,世界各种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 组合,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形势的重大变 化,给我国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1-21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1—21课)第十一课:民族团结1.我国在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设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1)提出时间: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2)法律依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各民族关系和居住特点是: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府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而采取的措施:(1)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2)提出者:邓小平(3)涵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开辟了途径。
2.香港、澳门的回归:⑴回归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加强(根本原因),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⑵过程:① 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时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于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者占领,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同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方针的变化?⑴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⑵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⑶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⑷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精华版】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投机商囤积大批物资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1)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2)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经济体制改革(共48张PPT)

学 习 内 容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 十四大 场经济体制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农业合作化以后,在人民公社“政 社合一”体制下,农村的经营管理高度集 中,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相当多的 生产队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全国 尚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许多地 方强烈希望改变现行的农村政策。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人民公社严重使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严重受挫。 2、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安徽凤阳小岗村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 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 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 都是自己的”。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
思考:
1、农民李四家原来在地里种稻谷,但他觉得栽 种其它作物收益更大,他能改种别的作物吗? 为什么?
能。家庭对土地有自主经营的权 利,想种什么自己说了算 。
2、假如李四家将来要移民国外,他家能不能 把土地卖给别人?为什么?
不能。因为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
)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220 21/8/2 Monday , August 02, 202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劳动与劳动计酬歌 头遍哨子我不买账,
出工一窝蜂,田里打掉工。 不管勤与懒,评分一棍通。 二遍哨子我伸头望, 出工人等人,做事人看人。 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
收工人赶人,评分人骂人。
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1978年以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保护农民的利益,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农村 改革在
获得成功后,
城市 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企业内部,厂长负责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过去了。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改革势在必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 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 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一年后的小岗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庄中学“自主—互助,当堂巩固”八年级历史课案
课题:复习第11-12课
课型:复习课执笔:陈小秋集备:2014 年04 月08 日教学:月日星期
复习目标要求:
1.掌握改革开放的探索历程的知识。
2.掌握我国教育事业的相关知识。
复习重难点:改革开放
复习指导: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P59)(1978年12月,北京)——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
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联系歌〈春天的故事〉)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开始,最早在安徽、四川两省)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外开放(参见P62“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先开放经济特区,再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接着发展到开放经济开放区,最后逐渐向内地发展,形成现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1979年,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31988年,最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集中于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4
区、上海浦东新区。
5、作用和影响: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利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P65)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大大提高了亩产量,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参见P65“袁隆平在田间工作”图)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参阅P66“邓小平题词”)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1959年,容国团首次获得乒乓球单打冠军,是新中国成立第一个世界冠军。
复习小结:
你本节课还有什么不会的?
张庄中学“自主—互助,当堂巩固”八年级历史课案
课题:复习第11-12课
课型:复习课执笔:成思源集备:2014 年04 月08 日教学:月日星期
复习目标要求:
3.掌握祖国统一的探索历程的知识。
4.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相关知识。
复习重难点:改革开放
复习指导: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邓小平)(P70)
1、提出: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主要内容: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实践: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香港于1841~1898年逐步被英国侵占,澳门于1553~1887年被葡萄牙侵占)
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P76)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后又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先进典型:邯郸钢铁总厂)。
2、就业制度: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中国1991年加入。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书P79)
1、提出: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
2、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复习小结:
你本节课还有什么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