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58页PPT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PPT课件

1920年华生和其实验助手雷纳(Rayner )进行了小艾尔伯特与小白鼠的经典实验 :
恐惧的泛化
四、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1、条件性情绪反应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对大多数人都不怕的事物产生极 度的恐惧,例如有人可能一看到老鼠就全身发抖、满 脸苍白、手足出汗,而有人则可能对菜青虫有类似的 恐惧反应。其实这些恐惧反应很可能是经典条件作用 的结果。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 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 ,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 形成联结 。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 联结。
其中,桑代克将结果影响反应的原则称为效果律(law of effect):在一种刺激情境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 ,其重复出现的概率将会增加,而伴随不满意结果的 反应,其重复出现的概率将会降低。
与行为相伴的任何能够增加行为出现概率的刺 激,都是强化物(reinforcer)
惩罚(punishment),它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 任何能够降低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
(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可以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通过学习, 中性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 应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 :由条件刺激 单独引发的反应
2、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基本过程
•条件作用之前
食物
唾液分泌
(无条件刺激,UCS) (无条件反应,UCR)
用满灌疗法(flooding)和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治疗恐怖症(phobia) – 学校恐怖症 or 教室恐怖症 – 社交恐怖症
最新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幻灯片课件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 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 用。在刺激——反应的联结中,个体习得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 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 得的习惯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
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增加,而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 的联结。桑代克用不同的动物进行试验,结果相当一致,由此, 他认为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教学中教师允许学生犯错误 爱迪生发明灯泡
牢固的刺激—反应联结,从而形成了新的行为习惯。在华生看来,人类
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 怒等)所有其它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联 结而形成的。
华生所做的一个让婴儿形成对兔子的恐惧的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10
2、恐惧形成的实验:
以一个11个月大的男孩为被试,看能否通过条件作用让他对 小白兔产生恐惧。
12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有效的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 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 激并与条件作用建立起联结的。
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 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 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可而 努力学习。
13
20
3、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 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练习律)
4、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 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 (准备律)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主要理论内容.ppt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0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条件作用过程:
1.强化(reinforcement) 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 产生促进过程,即US的作用过程。
2.消退(extinction) 如果US长期不与CS结合, 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
3.泛化(generalization) 某些与US相近的刺激 也产生条件反应(CR)的效果。
斯金纳认为一些精神疾病和病态行为都 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获得的。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更大范围的行为类 型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获得的。
2019-8-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谢你的观看
19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应类型 强化的性质
经典条件反射
S-R型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 激,强化不是奖赏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16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
1.直接性 当刺激物在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 激效果更大;
2.一致性 刺激与行为发生的一致性越大,强化效 果越大;
3.已形成事件 在刺激发生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 状态具有直接的关系;
4.结果特征 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广义的行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 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 和内脏活动 。
2019-8-17
感谢你的观看
2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对人的行为的理解要点:
行为就是人们所说和所做的; 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行为可以观察和记录; 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行为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
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

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 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 让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
当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引起条件反射 的出现,就称为条件反射的获得。
• 通过多次训练,驴子形成了 条件反射。
• 刺激物:郑板桥作揖。 • 反应:撩蹶子蹦跳起来。刺激与
小红只有6岁,见了人就说“叔叔好”, 大家都笑着表扬孩子说:“这孩子真乖!” 并微笑着摸摸他的头,以示赞赏。今后当小 红再见人时,说:“叔叔好”的可能性将大 大增加。
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区别
程序 行为 后果
正强化 认真 物的使 听课 用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正强化物) 老师的表扬
呈现
负强化 认真听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小明爱打架,妈妈为此就 不让他看电视。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强化的普雷马克原理(做祖母的法则)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 物, 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 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 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阅 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 做的事,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属 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物的使 课
(负强化物)
用
课后的作业
移除
行为的改变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 物、水、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 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 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 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效 果。
(一)准备律: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
当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引起条件反射 的出现,就称为条件反射的获得。
• 通过多次训练,驴子形成了 条件反射。
• 刺激物:郑板桥作揖。 • 反应:撩蹶子蹦跳起来。刺激与
小红只有6岁,见了人就说“叔叔好”, 大家都笑着表扬孩子说:“这孩子真乖!” 并微笑着摸摸他的头,以示赞赏。今后当小 红再见人时,说:“叔叔好”的可能性将大 大增加。
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区别
程序 行为 后果
正强化 认真 物的使 听课 用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正强化物) 老师的表扬
呈现
负强化 认真听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小明爱打架,妈妈为此就 不让他看电视。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强化的普雷马克原理(做祖母的法则)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 物, 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 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 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阅 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 做的事,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属 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物的使 课
(负强化物)
用
课后的作业
移除
行为的改变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 物、水、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 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 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 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效 果。
(一)准备律: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的动物实验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斯金纳在实验中,将老鼠放入一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中,通过操纵食物的给予 和某种刺激(如光或声音),训练老鼠进行特定的操作(如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情绪调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可以应用于情绪调节,例如,通过将特 定的情绪状态与某些环境或活动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实例是孩子在学习拼写时,如果孩子 正确地拼写出一个单词,他们会得到赞扬或 奖励。这会强化孩子正确拼写单词的行为, 使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正确地拼写单词。
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制度
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术成就。例如, 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获得奖励。
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基于一种刺激-反应机制,通过将无条件刺激(UCS)与中性刺激(CS)关联,使得中性刺激引发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反应(CR)。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与实例
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定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和铃声(中性刺激),使狗 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应。
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 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可以学会新的行为和改变已有的行为
。
社会学习的实验与实例
要点一
实验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波波玩偶实验”是 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儿童通过观 察成人对玩偶的行为,学会了对玩偶施加暴力或友善的行为。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断发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融合,形成了新的流派和观点。例 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的结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基本内容: 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非条件刺激
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 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华生主要观点
• 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 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 学习的过程是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1.反射学习是S-R的过程。 2.操作学习是(S)-R-S的过程。 3.刺激加强的不是S-R的联结,
而是行为发生的频率。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 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这些观 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存储 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 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 影响,彼此联系的。
• 观察学习的过程 •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总结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区别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返 回
• 巴甫洛夫和华生:学习是通过刺激 和反应的同时出现进行的。
• 桑代克和斯金纳:学习是通过行为 受奖励而进行的。
• 2.联结派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 观的研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 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他们对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学习 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 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 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行为学习理论 实用资料ppt

(另条一件 种刺解激释)认为期在这间个过程中还包含(了条铃认件知反声的应)—+—即更复杂、更具思食维性物的东--西--,--即-相--倚--性--(--c-o-n-ti流nge口ncy)水。
(条件刺激)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另一种解释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还包含了认知的——即更复杂、更具思维性的东西,即相倚性(contingency)。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退):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以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小阿尔珀特的实验(经典型条件作用)
将学习与积极的条情绪件建立作联用系。
为什么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应
• 一种解释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讲 的时间接近(temporal contiguity)。
• 另一种解释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还包含了认 知的——即更复杂、更具思维性的东西, 即相倚性(contingency)。
• 在一级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二级条件作 用,在二级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条 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 举例
• 第一信号系统 (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 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
激
华生的行为主义
约翰·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年1月9日— 1958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 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广告大师。他认为心理学研究 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 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 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 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 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 心理学会主席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精品PPT课件

巴甫洛夫后来又发现,引起狗胃液分泌活动的,可以是狗原先吃过食物 的盘子,甚至只要看到以前喂过食物的人,也会引起胃液分泌活动。这种情 况完全不同于属于生理反射的那种分泌活动。巴甫洛夫由此认为,存在着两 种反射:一种是生理反射(physiological reflex),这是一种内在的、任 何动物的所有成员都会表现出来的反射,它们是神经系统固有组织的一部分; 另一种是心理反射(psychic reflex),后来他改称为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flex),这种反射是特定动物作为特定经验的结果而产生 的。例如,所有狗在胃里有食物时都会分泌胃液,但只有那些具有某种经验 的狗才会在听到铃声时产生胃液分泌活动。
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条件作用建立过程
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 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CS), 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UCR)。为了使狗对某一 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 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肉)配对。经过 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 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CS),铃 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CR) 。由此可见,条件反射 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 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 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 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 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 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条件作用建立过程
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 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CS), 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UCR)。为了使狗对某一 种刺激(如铃声)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 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即肉)配对。经过 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 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CS),铃 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CR) 。由此可见,条件反射 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 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 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 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 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 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