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参考答案1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一、课前自学(二)1.jiān kuìsài èbèng suídíyùxiáyùè2.①被打垮而后退②锋利无比,不可抵挡③比喻失去信心④监督作战⑤已经⑥先头部队(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揭示了人数、数量、地点和主要事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揭示了人物、地点和主要事件。

两个标题都准确、简洁地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导学(三)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2.(1)西路军写得最详,中路军写得简略。

前者主要为了揭示西路军所遇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后者是因为此前已有关于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的详细报道。

(2)因为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合在一起,便于分析议论。

3.(1)不能。

因为“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明“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即已”强调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2)“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4.(1)不料(2)B (3)简明准确(4)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5)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三、达标练习1.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3.不能,“不含”即不包括,因为当时发布这则消息时,九江还未解放,这个词语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参考答案第1课【达标训练】1——9:BCCBC DBCA10、(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

(3)略第2课【达标训练】1——8:BCDDA DBC9、(1)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企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朝鲜和中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朝鲜只是一个跳板。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彭德怀。

百团大战。

(3)黄继光、邱少云。

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4)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第3课【合作探究】1、(1)二者制定的背景不同:《共同纲领》制定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

(2)二者制定的机构不同:《共同纲领》是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反映的原则不同:《共同纲领》反映了人民民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反映人民的意志,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达标训练】1——4:CCDB5、(1)错误:社会制度改正:政治制度(2)错误:越南改正:缅甸(3)错误:日内瓦会议改正:万隆会议;错误:亚欧改正:亚非6、(1)屈辱外交、叩头外交等。

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或者答出某项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也可。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后来成为指导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属相》学案参考答案

《属相》学案参考答案

《蜀相》学案答案年级:高二科目:语文课型:鉴赏探究型主备人:曾娟芝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七言诗的诵读方法2、品味语言,揣摩本诗的意境3、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诗人的情感4、学习本诗的表现手法【自学检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参看导航):①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甫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有诗集《杜工部集》。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黎民苍生的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在《登岳阳楼》中写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在《旅夜抒怀》中他这样说自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在《登高》中有这样的句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诗人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特别是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最后于公元770年,五十九岁的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上。

杜甫艰难漂泊的一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束。

②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早年就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③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在成都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孔乙己》学案(含答案)

《孔乙己》学案(含答案)

孔乙己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学习重难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叶圣陶说:“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说:“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

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

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

有《鲁迅全集》行世。

(二)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南方凤凰台5A新学案化学答案

南方凤凰台5A新学案化学答案

南方凤凰台5A新学案化学答案1.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单选题] *A.塑料B.合成橡胶C.硬铝(正确答案)D.合成纤维2. [单选题] * A.原子核内14个质子(正确答案)B.原子核外7个电子C.原子核内7个中子D.原子核内7个质子3.下列化学式或结构简式书写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次氯酸钙 Ca(ClO)2(正确答案)B.明矾KAlSO4•12H2OC.乙烯 CH2CH2D.4.下列物质可导电的是 [单选题] *A.酒精溶液B.氯化钾固体C.氨气D.盐酸(正确答案)5.下列物质在医学、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甲醛溶液可用于食品保鲜(正确答案)B.酒精溶液用于医疗消毒C.生理盐水用于医疗输液D.二氧化硫用于纸浆漂白6.下列气体有颜色的是 [单选题] *A.二氧化硫B.氯气(正确答案)C.乙烯D.氮气7.下列物质受热不易分解的是 [单选题] *A.NaHCO3B.Fe2O3(正确答案)C.Al(OH)3D.NH4Cl8.下列只具有氧化性的微粒是 [单选题] *A.ClˉB.S2-C.Fe3+(正确答案)D.Cl29.[单选题] *A.氧元素的质量数为16B.(正确答案)C.D.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硫酸—只含共价键B.氢氧化钠—含有离子键C.纯铁—只含金属键D.氧化钙—含有共价键(正确答案)11.常温下,下列关于pH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酸雨的pH<5.6B. pH=7的溶液呈中性C.氨水pH>7(正确答案)D.1mol/L的盐酸溶液pH=112.粗盐提纯时无需用到的操作是 [单选题] *A.过滤B.溶解C.蒸发D.蒸馏(正确答案)1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工业使用不合理的是 [单选题] * A.与氢气反应制备氯化氢B.与消石灰反应制备漂粉精C.与铁反应制备氯化铁D.与钠反应制备氯化钠(正确答案)14.下列关于乙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易溶于水B.常温下是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正确答案)C.可以与氢气反应D.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15.下列实验装置可用于互不相溶的液-液分离的是 [单选题]A.B.C,(正确答案)D,16.下列关于胆矾晶体(CuSO4•XH2O)中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未使用到的仪器组是 [单选题] *A.坩埚钳、泥三角B.分液漏斗、烧杯(正确答案)C.玻璃棒、坩埚D.干燥器、电子天平17.下列关于氨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氨气分子不稳定,易分解B.氨气易挥发C.氨气是平面三角形结构(正确答案)D.氨气极易溶于水18.常温下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产生的是 [单选题] *A.Al2(SO4)3溶液B.浓H2SO4C.稀H2SO4(正确答案)D.CuSO4溶液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第ⅠA族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正确答案)B.第ⅡA族元素形成单质,常温下都固体C.第ⅣA族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D.第ⅦA族元素形成单质,常温下有气、液、固等三种状态20.为了检验下列物质中是否含括号内杂质,选用的检验试剂不合理的是 [单选题] *A.(正确答案)B.FeSO4(Fe2(SO4)3)—KSCN溶液C.Fe(Al)—NaOH溶液D.乙醇(H2O)—无水CuSO421.下列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25mL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0.1mL,读数可以估计到0.01mLB.滴定管读数时,管内蓝线的粗细线交界点所对应刻度就是准确读数C.滴定管用水洗2-3次后,即可加入标准液进行滴定(正确答案)D.滴定时一手控制活塞,一手握住锥形瓶瓶颈轻轻摇动22.[单选题] *AB(正确答案)CD23.[单选题] *A.B.互为同系物C.化学性质相似D.常温下都可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正确答案) 24.[单选题] *A.加热到99℃B.滴入稀H2SO4(正确答案)C.加入NaHCO3固体D.加入CuSO4固体25.卤素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正确答案)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大26.下列过程,观察不到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单选题] *A.往淀粉溶液中滴加KI溶液(正确答案)B.溴水中通入足量乙炔C.饱和K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足量SO227.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化学变化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B.浓硫酸溶于水放热C.原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答案)D.溶质的扩散过程需要吸收能量28.下列气体的制备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单选题]A.(正确答案)B.C.D.29.[单选题]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增加B的浓度(正确答案)D.增加A的浓度30.下列关于乙炔与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燃烧时都产生浓烟B.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答案) C.都能与溴单质发生反应D.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发生反应31.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更好的原因是 [单选题] *A.漂白粉被氧化了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C.蒸去了部分水分,溶液浓度增大了D.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正确答案)32.下列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正确答案)B.C.D.33.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的是 [单选题] *A.16 g CH4中含有的电子数B.14克 CO和N2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数(正确答案)C.24 g M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D.100 mL pH =0的H2SO4溶液中的H+数34.下列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单选题] *A.将无水酒精和3mol/L的硫酸溶液混合升温制取乙烯(正确答案)B.用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制备乙炔C.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杂质D.在苯中加铁粉后再加液溴并振荡,制取溴苯3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 (g)+Br2 (l) → 2HBr(g)+72.8kJ。

双成新学案语文必修下答案

双成新学案语文必修下答案

双成新学案语文必修下答案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一幢房屋dòng 眉黛hēi(正确答案)B、一声嗥叫háo 灵动língC、旮旮旯旯gā点缀zhuìD、一抹金黄mǒ盛开shèng2、1《拿来主义》一文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此文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在反对和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过程中确立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平了。

[单选题] *磨(正确答案)刷冲洗4、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这句话描写的是林黛玉的体貌神态。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工作时如果来电话的人太啰嗦,聊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浪费时间,你可以说“别废话”,然后直接挂掉电话。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介绍工艺流程一般按照工序的先后顺序逐一介绍,突出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监督。

C.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正确答案)9、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chì袅娜nuó(正确答案)B、惫懒bèi 两靥miànC、谬赞miù迤逦lìD、尴尬gān 暧昧nuǎn10、下列语句中加括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石钟山记学案含答案

石钟山记学案含答案

《石钟山记》学案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5、是:所在皆是也()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因:因得现所谓石钟者()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11、而:涵淡澎湃而为此者()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4、所以:此世所以不传也()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二、通假字至莫夜月明()三、一词多义1、鼓:①微风鼓浪()②噌吰如钟鼓不绝()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殆: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莫: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4、发:①而大声发于水上()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④舜发于畎亩之中()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5、何: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③水何澹澹()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豫州今欲何至()四、词类活用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2、鼓:微风鼓浪(名作,)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用法,)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五、古今异义的词1、其实:①古义:事情的真相。

生物必修2学案全套答案

生物必修2学案全套答案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重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3、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教学过程: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1)概念:。

(2)特点: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所以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

例1、江思纯同学计算这样一个例子: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20、60和20个,问(1)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2)a 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计算:22化?。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回忆变异类型生物的变异2、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例如:每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同学们计算出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 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

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 ____。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 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 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典型例题1: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的人,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功业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履至尊而制六合 天地四方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 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 俯首 系颈 委命下吏。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比喻边疆上的屏障 , 却 击退 匈奴七百余里。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 之道, 焚百家之言, • 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 的著作
• 1.简述本段大意。 明确: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 • 2作者在本段中从那几个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对比? 其结果怎样? • 明确: • (1)社会地位 (2)武器 (3)部队的素质 (4)用兵之道 • 结果: 结果是后者远不如前者, • •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P80一
• 1)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 段)叙史实 • (2)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 因(最后一段)析原因
P82
• 孝公既 已经 没,惠文、武、昭襄蒙 继承 故业, • 因 沿袭 遗策,南 向南 取汉中,西举 攻取 巴、 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非常重要的地区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削弱 秦,不爱 吝惜 珍器 重宝肥饶之地 • 以致 招纳 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 相与 共同、一道 为一。 当此之时, •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 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 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 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
P83
• 1.请学生简述本段大意。 • 明确: 秦国势力进一步发展。 • 2.。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结果怎样? 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 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 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 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 出秦国的强大,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国之所以强大的 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 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大的地步, 又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做了准备。
P80
• 三、疏通文意,解释加粗字词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 守以窥 窥视 周室, •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 天下 之心。 •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 名作状,对内 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 斗 使……争斗 诸侯。 •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黄河 之外。
p79一、1、解题: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 指出秦的过失 , “过”是 动词 , “论 ” 议论文 体 ,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 “过秦论”意为 指责秦的政治过失 的一篇政论 。
• 世称 “贾生” , 西汉 洛阳人。西汉 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 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他的政论散文《 过秦论 》《 陈政事疏 》 (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 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 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屈原 贾生列传 》。
• 以愚黔首 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隳 毁坏 名城,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 兵器 , • 聚之咸阳,集中在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弱 天下之民。 • 然后践华为城,这样之后 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 之渊, 以为固。 •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 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金城 坚固的城防 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 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 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之众。 • 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 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 • 于是 在这时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 一类人 通其 意, •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 一类人 制其 兵。 • 尝以十倍之地, 百万之众, 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 迎战敌人 • 九国之师逡巡 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 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窘迫不堪 •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逃跑的败兵 逐北 溃败的军队 , •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 凭借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 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 发生。
p84【当堂检测】 1、翻译语句: 奋六世之余烈: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 以为桂林、象郡: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到 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 七百多里 以愚黔首: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聚之咸阳:集中在咸阳, 信臣精卒: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 以为固:认为是险固的地势
2
• 作者写陈涉,突出了陈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 庸,兵力弱少,武器低劣,如此之人,如此之 众竟然一呼百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 族矣”。强大的九国之师联合攻秦,结果是一 败涂地;弱小的陈涉之师却能“亡秦族”。作者 通过这些内容.表现出了秦始皇由攻转守变化 的关键;仁义不施。失去了仁义,使民心丧尽, 失去仁义,就变得不堪一击,由此可以明确看 出了本段已经为文章最后提出的“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提供了充足而又必要的准备。
2
• ①衡,通“横” ②没,通“殁”,死 亡 ③从,通“纵”, “合纵” • ④弊,通“敝”,疲惫 ⑤ “何”通“呵”,喝 问 ⑥倔,通“崛”,崛起 • ⑦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有,通 “又 ” ⑨抗,通“亢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 之徒也; • 才能:不及中人; • 兵 力: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 众 。 • 武器: 斩木为兵 • 结果: 亡秦族矣
P84
• • • • • • 1.本段大意是什么? 明确:秦始皇统一天下。 2.作者先用哪句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 明确: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 明确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 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4.哪几句是写他的对内政策? • 明确: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 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 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 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