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数与代数(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每节课反思目录一、观察物体(三) (共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共8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复习与整理(1课时)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共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4. 探索图形(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共18课时)1.分数的意义(3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 4课时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五、图形的运动(三)(共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共8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打电话(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七、折线统计图(共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共3课时)九、总复习(10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共2 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每节课反思目录一、观察物体(三) (共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共8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复习与整理(1课时)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共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4. 探索图形(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共18课时)1.分数的意义(3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五、图形的运动(三)(共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共8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打电话(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七、折线统计图(共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共3课时)九、总复习(10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共 2 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1)》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并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字母表示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代数式的意义。

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代数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突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代数式的应用。

2.准备教学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例如:用字母表示苹果的价格,假设苹果的价格是x元,那么小华买3个苹果花费的金额可以表示为3x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如:小明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的价格是3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用数学符号如何表示这个问题?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精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精编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每节课反思目录一、观察物体(三) (共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共8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复习与整理(1课时)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共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4. 探索图形(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共18课时)1.分数的意义(3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 4课时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五、图形的运动(三)(共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共8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打电话(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七、折线统计图(共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共3课时)九、总复习(10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共2 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推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推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每节课反思目录一、观察物体(三) (共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共8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复习与整理(1课时)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共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4. 探索图形(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共18课时)1.分数的意义(3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五、图形的运动(三)(共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共8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打电话(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七、折线统计图(共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共3课时)九、总复习(10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共 2 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负数的认识和运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和零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为后续的方程和不等式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数和零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负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负数的表象,并能够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负数的理解,特别是负数的运算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负数的运算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负数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计、尺子等,以及相关的教学PPT。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笔和一个本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负数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计显示负数、尺子测量负数等,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实际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负数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

数与代数教学反思(共19篇)

数与代数教学反思(共19篇)

数与代数教学反思〔共19篇〕篇1:数与代数教学反思数与代数教学反思本单元内容繁多,教学时间又少,刚开场复习时,一节课只能复习一些根本概念,并且效果不好,有一局部学生记不住也不会用,特别是因数和倍数一章,学生概念本来就模糊,而且只安排一课时,课后又没有有效的练习,学生复习得很不扎实。

我改良了复习方法:在课前出一些有效的练习,课堂上,边练习边复习概念,模糊处及时讲解,效果稍好一点。

这局部内容完全复习完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历:1、课前老师应整理好复习内容,理解清楚每条概念,合理地把教材中混乱的内容进展分类,学生在复习时就会有条有理。

2、准备一些辅助联络,假如书上练习题不到位,利用额外的题进展讲解,效果较好。

3、家庭作业中,增加计算题练习,我每天让学生额外做一页或两页口算卡,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

4、对于易出错的题目,最好在练习中讲解,不好空讲概念。

存在的问题:1、大局部孩子只会做笔记,不愿意考虑,有些浪费时间。

2、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但复习这么久了,最不扎实的就是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难点中的'难点,特别是单位“1”未知的问题,应该放在一起复习,进展比照练习,但教材中不但分开复习,而且出现的例题及练习都是最根底的,根本没有到达让学生深化理解的目的。

篇2:《数与代数》的教学反思《数与代数》的教学反思数与代数的教学反思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数学是作为数学学习的过程目的,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历”。

让学生经历就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会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

要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数概念产生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现实的背景,使学生有时机去体验,有时机去感知。

这样,从现实生活出发,就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每节课反思目录一、观察物体(三) (共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共8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2课时)复习与整理(1课时)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共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4. 探索图形(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共18课时)1.分数的意义(3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五、图形的运动(三)(共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共8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打电话(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七、折线统计图(共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共3课时)九、总复习(10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共 2 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总复习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第1课时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

3.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4.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因数与倍数。

(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请举例说明。

如: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
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
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④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⑤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偶数:2,4,6,8,10……
奇数:1,3,7,9,11……
(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5,10,25,35,40
教师: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
提示:因为6=2×39=3×3
可以看出:6包含有因数3,9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3,9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

所以,6和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二、复习讲授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

2.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0 8 7
(1)奇数。

(2)偶数。

(3)5的倍数。

(4)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7)是2,3,5的倍数。

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老师集体评价。

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
1 2 4 8 9 10
12 15 21 57 91 68
练习要求:
(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②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③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例说明。

⑤所有的质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三、巩固作业
1.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题。

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2~4题。

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4题:此题是有关公数的实际问题。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4和6的公倍数。

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4和6的公倍数,并根据70多个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

四、课堂作业
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 5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

()
2. 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
3.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

()
4.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

()
5.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1)
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如: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对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由于概念较多,学生对此容易混淆,所以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

此外,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这可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逐步体会。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
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