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将进酒》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学习此诗的目标在于深入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首先,要理解诗人借酒兴诗,抒发人生感慨的豪放情怀,把握其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复杂情感。

其次,要品味诗歌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夸张手法的运用和巨额数词的修饰,感受其笔墨酣畅、抒情有力的风格。

最后,要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深入解析,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将进酒》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主义诗人。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______”。

3.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体现了诗人______的人生态度。

二、选择题1.《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忧愁苦闷B.慷慨豪放C.愤懑不平D.孤独寂寞2.下列对《将进酒》中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是对友人的劝酒之辞。

B.“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倾听自己歌声的愿望。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体现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D.“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反映了诗人对圣贤的独到见解。

三、简答题1.请简述《将进酒》一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饮酒场面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2.谈谈你对《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名句的理解。

三、全文翻译《将进酒》译文如下:君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君不见那高堂明镜中的青丝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金杯空淌一波月色。

生而为人应当有作为,合成欢乐,发尽春光。

《将进酒》学案(高一选修)

《将进酒》学案(高一选修)

《将进酒》学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三个显贵人物亮相后,跟着登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

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

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藐视一切,旁若无人。

喝醉后,犹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

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

接着写苏晋。

司马迁写《史记》常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晋耽禅,长期斋戒,但同时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最终往往是“酒”战胜“佛”,因此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

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描绘完以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

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

焦遂连饮五斗后才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四座。

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突出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准确、严谨。

【三维目标】1.诵读、背诵全诗。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知识荟萃】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四、正音正字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文本探究】1: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 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在哪一句?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写“悲”是李白诗歌常见的主题,如他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将进酒学案及答案

将进酒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教学案明确:(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明确:(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

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习题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不足贵() 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岀换美酒() 千斤散尽还复来()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 “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将进酒学案教师版

将进酒学案教师版

编辑:未凤春审核:费红坤包科领导签字:日期:2014年2 月日班级:姓名:组内编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七课人生感慨《将进酒》【使用说明】1、阅读【自主学习】内容,重点内容用红笔做标记,并整理到教材上。

2、认真独立完成学案,不明白的内容查阅教材,严禁照抄他人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4、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5、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你能说出与酒有关的诗句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曹操《短歌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杜甫《登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纱》)【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邦的理想。

曾经被唐玄宗召为翰林学士,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被迫离开长安,飘零江湖,落魄失意。

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

2.背景简介: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将进酒》学案(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学案(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学案(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诗人情感脉络,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通过学习诗中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复杂感情。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

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通诗书,观百家,善诗赋。

年轻时还爱好剑术,轻财任侠。

二十岁前后游历成都、蛾眉山等处。

二十五岁时,心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大志。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渡荆门,别故乡。

天宝元年(742)以《大鹏遇希有鸟赋》名扬天下。

在道士兼诗人吴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被唐玄宗召进宫,供奉翰林。

本以为能鹏程万里飞翔,可心高气傲,没半点奴颜媚态的李白,却很快遭到杨贵妃、李林甫、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只好离开朝廷,天下飘零。

2、《将进酒》解题a、“将进酒”中的“将”为何意?b、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学习过程:一、听名家诵读,有感情地朗诵诗歌!1.为下面加粗的字词标音。

将( )进酒金樽( ) 岑( )夫子馔( )玉 I恣欢谑( ) 干金裘( ) 烹( )羊沽( )取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将进酒:②钟鼓馔玉不足贵:③古来圣贤皆寂寞: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呼儿将出换美酒:二、文本研习学习任务一:研读,悟诗情1.这是一首“劝酒歌”,谁劝谁喝酒?主人:客人:()劝()喝酒2.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用原文回答!3.他们为何喝酒?请用原文回答!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1课将进酒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1课将进酒含解析

第11课将进酒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将.进酒(qiānɡ)②金樽.(zūn)③岑.夫子(cén) ④馔.玉(zhuàn)⑤恣.欢谑.(zì xuè) ⑥沽.取(ɡū)⑦千金裘.(qiú) ⑧烹.羊(pēnɡ)⑨宕.逸(dànɡ)2.辨形组词①⎩⎪⎨⎪⎧ 材(材料)才(才华) ②⎩⎪⎨⎪⎧ 烹(烹饪)享(享受) ③⎩⎪⎨⎪⎧ 馔(馔玉)撰(撰写) ④⎩⎪⎨⎪⎧恣(恣情)姿(姿态) 二、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将.进酒:请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应当 ③烹羊宰牛且.为乐:暂且 ④请君为.我倾耳听:替,给 ⑤钟鼓馔.玉:吃喝 ⑥径.须沽.取:径,即、就;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⑦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 三、名言警句课文名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作者简介李白,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背景展示《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太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宴饮(《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文白对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你没看见,黄河之水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永不回头。

将进酒优秀学案

将进酒优秀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将进酒》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思想感情;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主要经历: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62岁卒。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含义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千金裘.:()二、浅味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朗读注意的问题:诗歌的停顿、语调的轻重、高低,语速的快慢。

2.找1-2位同学示范朗读三、品味1.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提示:内容+手法+情感)从“,。

”这两句我读到了一位的李白。

《将进酒》学案1-高二语文(统编版选必上册)

《将进酒》学案1-高二语文(统编版选必上册)

《将进酒》学案一、课前预习
二、诵读知意
1、疏通词义
钟鼓馔玉:寂寞:恣:径须:
2、他们在做什么?
三、批文入情
1、找出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字词,勾画出来。

四、儒道交融
李白的三重身份:仕人、侠客、道士
⓵一位侠客
赵客缦(màn )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
译文: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任侠精神:
⓶一位道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道家思想:
③在李白的精神世界里,道家思想和任侠精神交织、融合、贯通,最终促成了李白新的人生追求,这也就是李白所说的“饮者”之名。

同学们来尝试总结一下,完成填空。

任侠道家李白新的人生追求
+=
五、课后作业
站在历史的浪头回首望去,李白的一生,未能完成他年少时许下的“安社稷、济天下”的夙愿,却最终实现了真正的“饮者”留名、千古流芳。

如果你能突破次元穿越时空,你想对李白说些什么?请写下你想说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课题
将进酒
学习
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
重难点
1鉴赏李白的代表作品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3体会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自学导航
作者简介
1、李白的生平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刚销万古愁。
七、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合作探究
六、把握意象,感受情怀
以“酒”意象为中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情绪变化。设置情境思考: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狂放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愤恨
七、赏析诗歌
1、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二语文教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课题
将进酒
学习
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
重难点
1鉴赏李白的代表作品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3体会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将进酒》习题精选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岑夫子( )
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蜀道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自学导航
作者简介
1、李白的生平
2.李白的思想性格
3.李白诗诗歌的艺术成就
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__________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______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______诗。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九、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教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2.李白的思想性格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3.李白诗诗歌的艺术成就
明确: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习题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