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机械波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选修3-4
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2_3机械波的案例分析学业分层测评沪科版选修34

第2章机械波的案例分析(建议历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图237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像,已知质点P将比质点Q后回到平稳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37A.波必然沿x轴正方向传播B.质点Q与质点R的运动方向相同C.质点P的速度正在增大D.质点R的加速度正在减小E.质点Q的速度正在增大【解析】因P点比Q点后回到平稳位置,可知P点向+y方向振动,Q点向-y方向振动,可判定波向+x 方向传播,即P点远离平稳位置,速度正在减小,Q点靠近平稳位置,速度正在增大;R点与Q点均向-y方向运动,R点正远离平稳位置,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大.【答案】ABE2.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0时刻的波形如图238甲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图238=0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0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大C.图乙能够表示质点a的振动D.图乙能够表示质点b的振动、b两质点的振幅相同【解析】质点在平稳位置处的振动速度是最大的,因此在零时刻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A错误;而质点偏离平稳位置越远加速度越大,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B正确;依照波的图像“同侧法”能够判定在零时刻,b在平稳位置且向下振动,D正确,C错误.因是简谐波,E正确.【答案】BDE3.质点A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像和t= s时刻的波动图像如图239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9A.质点A 向上运动B.波向右传播C.质点A 向下运动D.波向左传播E.质点A 比质点B 先回到平稳位置【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得质点A 正在向上运动,则结合波动图像能够看出,波正向右传播,故A 、B 、E 正确.【答案】 ABE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 、b 两点相距 m.图2310中实、虚两条曲线别离表示平稳位置在a 、b 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 )【导学号:】图2310A.此列波的频率必然是10 HzB.此列波的波长必然是 m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 m/s 点必然比b 点距波源近 E.此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m【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知T = s ,故f =1T =10 Hz ,A 对.由振动周期性可知当波从a 传到b 时有λ4+错误!λ+nλ= m ,即310λ+nλ= m ,λ=错误! m(n =0,1,2,…),可知B 错,E 对;由v =λ·f 得v =错误! m/s(n=0,1,2,…),当n =1时,v =34 m/s ,C 对.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故无法判定a 、b 中的哪一点离波源近,D 错.【答案】 ACE5.如图2311所示,甲是________图像,乙是___________图像.图2311【解析】 波动图像的横坐标为各质点的平稳位置;振动图像中横坐标为时刻. 【答案】 波动 振动6.取向上为质点振动的正方向,取得如图2312所示的两个图像,其中图甲是一列波的图像,A 是介质中的一个质点,图乙是介质中另一个质点的振动图像,B 为振动中的某一个时刻,图甲中A 质点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图乙中B 时刻质点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甲 乙图2312【解析】 图甲表示的是波的图像,由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因此,图中质点A 的振动方向向下;图乙表示的是振动图像,在图中B 所对应的时刻质点应当向下运动(因为下一时刻位移为负值).【答案】 向下(或沿-y 方向) 向下(或沿-y 方向)7.图2313(a)表示一列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一质点a 的振动图像,请在图(b)中作出这列简谐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质点a 画在座标原点上,且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2313【解析】 由图(a)可知,t =0时刻质点a 正处于平稳位置且沿+y 方向运动,经T4达到正向最大位移处,x轴正向为波传播的方向,利用波形与振动方向关系的判定方式,得出t =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答案】 观点析8.如图2314甲为某一列波在t = s 时的图像,图乙为参与该波的质点P 的振动图像.图2314(1)求该波波速;(2)求再通过 s 时P 质点通过的路程; (3)波的传播方向.【导学号:】【解析】 (1)依照两图像得λ=4 m ,T = s因此v =λT=4 m/s.(2) s 内的路程为s =t T×4A =错误!× m= m.(3)由题中乙图知P 质点 s 时沿y 轴负方向振动,由“同侧法”可知,题图甲中波向左传播. 【答案】 (1)4 m/s (2) m (3)向左[能力提升]9.(2014·全国卷Ⅰ)图2315(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 s 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稳位置在x =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 是平稳位置为x =2 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15A.波速为 m/sB.波的传播方向向右~2 s 时刻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 ~2 s 时刻内,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 E.当t =7 s 时,P 恰好回到平稳位置【解析】 由题图(a)读出波长λ= m ,由题图(b)读出周期T =4 s ,则v =λT= m/s ,选项A 正确;题图(a)是t =2 s 时的波形图,题图(b)是x = m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因此该质点在t =2 s 时向下振动,因此波向左传播,选项B 错误;在0~2 s 内质点P 由波峰向波谷振动,通过的路程s =2A =8 cm ,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t =7 s 时,P 点振动了74个周期,因此这时P 点位置与t =34T =3 s 时位置相同,即在平稳位置,因此选项E正确.【答案】 ACE10.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316所示,波源的平稳位置坐标为x =0.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稳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稳位置坐标x =2 m 的质点在其平稳位置________方且向________运动.图2316【解析】 此列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源质点在平稳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其波形示用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x =2 m 处质点在平稳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答案】 下 上11.某列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2317中实线所示,虚线为t = s(该波的周期T >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 =0时刻质点P 向平稳位置方向运动,请判定波的传播方向并求出波速.图2317【解析】 由于在t =0时刻质点P 向平稳位置方向运动,因此依照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同侧”关系可知,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从图中可知,此波的波长为λ=4 m ,从实线到虚线通过的时刻为 s ,因此周期知足的关系通项为(n +34)T = s ,解得T =错误! s ,其中n =0,1,2,…,又因为T > s ,因此只有n =0知足,现在T = s ,依照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可知,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T=10 m/s.【答案】 x 轴负方向 10 m/s12.如图2318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像,虚线是 s 后它的波形图像,则这列波可能的波速为多大?【导学号:】图2318【解析】 若向右传播 则s 右=(n +14)λ=(4n +1) m因此波速v 右=s 右t=错误! m/s =(20n +5) m/s(n =0,1,2,3,…)若波向左传播则s 左=(n +34)λ=(4n +3) mv 左=s 左t=错误! m/s =(20n +15) m/s(n =0,1,2,3,…).【答案】 (20n +5) m/s(n =0,1,2,3,…)或 (20n +15) m/s(n =0,1,2,3,…)。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章末总结学案沪科版选修3-4

产牛(条件:U )波源(?)介质J 卞(特点:榕播的是运动形式,能呆,信息*质随波迁移(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彼的传播方向g"类t 纵波:质点的掘动方向口波的传播方向 醴上 波的剛糾可轴的信息严厂怕与撮动图像的区别关系TI ? = A "/=令'决宦丙索J 只由脈源决吃出宜 「反射:渡传播到分界向被反射回貝反射定律折肘:波从一种會质进人另一种符折肘定律:沁=Sill F(条件:频率相同、步调一致肢法'现象:加强区域减弱区域相^…卽]条件;障碍物或孑L 的尺寸比或相差不零了'现象:绕过障碍物或小孔传区,声波:闻苴声不见苴人 被特有的现象 石歸妣躍宀[条件:波源与观察者型运动普 世{现象:感受到的波的生了变化第2章机械波章末总结描述 物理比:A /J '4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T= 0.5 s , T = 2 s , t s = 7.5 s D 选项nr重点题型探究 ---------------------------------------------------一、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因此波的传 播具有时间、空间的周期性•故对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规律,应掌握以下几点:1.波源做简谐运动,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质点也跟随做同频率的简谐运动,各质点的振 动频率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的方向,也就是介质中各质点起始 振动的方向. 2.离波源较远的质点是由于离波源较近的质点的带动而开始振动的, 因而离波源较远的质点 开始振动的时刻总是落后于离波源较近的质点. 3.在一个周期T 内,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 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波传播的距 离为多少个波长,则所用的时间为多少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X 、波速V 、波源的振动时间(即 波传播的时间)t 、波长入、周期T 、频率f 之间的关系为:X = Vt = =入 ft4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机械波匀速传播,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例1】如图1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 11 = 0和12= 0.5正确.二、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s( T >0.5 s)再由特殊点振动法可以确定由于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形状相似,很多同学在应用时容易混淆•因此面对波的图像和振动4图像问题时要按如下步骤来分析:1 •先看两轴:由两轴确定图像种类.2 •读取直接信息:从振动图像上可直接读取周期和振幅;从波的图像上可直接读取波长和振幅.3 .利用波速关系式:波长、波速、周期间一定满足v =入/T=入f .【例2】(多选)图2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 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 = 1 m 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 4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甲乙A. 该波的周期是0.10 sB.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C. 该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D.从t = 0.10 s 至U t = 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答案BC解析由题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0.20 s,故A错误.由题图甲知波长入=8 m则波速为:v 80^ m/s = 40 m/s,故B 正确.t = 0.10 s 时,由题图乙知质点Q正向下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正确.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点正向3上运动.从t = 0.10 s 到t = 0.25 s经过的时间为△ t = 0.15 s = 4T,由于t = 0.10 s 时刻质点P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不是3A= 30 cm,故D错误.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波动问题出现多解性的原因:1 .空间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距离△ x = n X+ x o, n€N,式中入为波长,X。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章末小结与测评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_4

第2章机械波机械波⎪⎪⎪⎪⎪⎪⎪⎪⎪⎪⎨⎪⎪⎪⎪⎪⎪⎪⎪⎪⎪⎪⎪⎪⎪⎧波的形成⎩⎪⎨⎪⎧条件:波源和介质原因:弹性介质质点间有相互作用实质:振动形式、能量、信息的传播波的分类⎩⎪⎨⎪⎧横波纵波波的描述⎩⎪⎪⎪⎪⎨⎪⎪⎪⎪⎧物理量⎩⎪⎨⎪⎧波长λ周期T ,频率f波速v =Δx Δt =λT =λf波的图像⎩⎪⎨⎪⎧物理意义包含信息与振动图像的区别、联系波的现象⎪⎪⎧波的反射波的折射波的衍射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相互转换1.振动图像表示一质点的位移随时刻的转变规律,波动图像表示某一时刻参与波动的所有质点偏离平稳位置的位移情形。
2.区分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关键是看横轴表示位移x 仍是时刻t ,若是是位移x 那么为波动图像,若是是时刻t 那么为振动图像。
3.在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彼此转换的问题上,关键是明确表示波动和振动的物理量,如λ、v 、T 、A 、f 等,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只有如此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1.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21所示,已知波速v =5 m/s ,试画出平稳位置在x =10 cm 处的质点A 的振动图像。
图21解析:由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因此t =0时该质点A 向下振动。
由题图可知λ=10 cm ,由v =λT得T =λv =0.15s =0.02 s ,那么可画出质点A 的振动图像如下图。
答案:观点析已知波速v 和波形,画出再经Δt 时间波形图的方法1即可。
因为波动图像的重复性,假设知波长λ,那么波形平移nλ时波形不变,当Δx =nλ+x 时,可采取去整(nλ)留零(x )的方式,只需平移x 即可。
2.特殊点法:(假设知周期T 那么更简单)在波形上找两特殊点,如过平稳位置的点和与它相邻的峰(谷)点,先确信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Δt =nT +t ,由于经nT 波形不变,因此也采取去整(nT )留零(t )的方式,别离作出两特殊点经t 后的位置,然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波形。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波和粒子章末总结学案沪科版选修3-5

第2章波和粒子章末总结一、量子论、光子说、光子能量的计算1.量子论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E=hν.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也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E=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3.光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ν=cλ.例1(多选)下列对光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光子说中的光子就是牛顿在微粒说中所说的微粒B.光子说中的光子就是光电效应的光电子C.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D.光子的能量跟光的频率成正比答案CD解析根据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而牛顿的“微粒说”中的微粒指宏观世界的微小颗粒.光电效应中,金属内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库仑引力等束缚,逸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故A、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由E=hν知,光子能量E与其频率ν成正比,故D选项正确.二、光电效应的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强,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4)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W表示金属的逸出功,ν0表示金属的极限频率,则W=hν0.例2如图1甲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1(1)对于某金属用紫外线照射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如果改用频率略低的紫光照射,电流表______(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没”)有示数.(2)当用光子能量为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表上的示数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 J,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 J.答案(1)减小可能(2)3.2×10-19 4.8×10-19解析(1)AK间所加的电压为正向电压,光电子在光电管中加速,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若光电流达到饱和,则电流表示数不变,若光电流没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示数增大,所以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减小,紫光照射可能会发生光电效应,所以电流表可能有示数.(2)由题图乙可知,当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当电压为-2 V 时,电流表示数为0,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 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得W =3 eV =4.8×10-19 J.针对训练 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光电子的最大动能越大,形成的光电流越强C .能否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取决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金属的逸出功D .用频率是ν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ν2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答案 C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成正比关系,A 错.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无关,B 错.用频率是ν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改用频率是ν2的黄光照射该金属不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光子的能量要大于金属的逸出功,D 错,C 对.三、用图像表示光电效应的规律1.E km -ν图像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m 是入射光频率ν的一次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其横轴截距为金属的极限频率ν0,纵轴截距是金属的逸出功的负值,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图22.I -U 图像光电流强度I 随光电管两极间电压U 的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图3图中I m 为饱和光电流,U 遏止为遏止电压.利用12m e v 2m =eU 遏止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3.U 遏止-ν图像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图中的横轴截距ν0为极限频率,而遏止电压U 遏止遏止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图4例3 用不同频率的光分别照射钨和锌,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实验可画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m 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 km -ν图线.已知钨的逸出功是2.84 eV ,锌的逸出功为3.34 eV ,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 km -ν坐标系中,则正确的图是( )答案 A解析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可知,E km -ν图像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因此图中两线应平行,故C 、D 错误;图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动能为零)时的入射光频率即极限频率,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功越大的金属对应的入射光的极限频率越高,所以能使金属锌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较高,所以A 正确,B 错误.四、波粒二象性的理解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则证明光具有粒子性,因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光子这样的微观粒子只有从波粒二象性出发,才能统一说明光的各种行为.(2)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光的波动性,少数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且随着光的频率的增大,波动性越来越不显著,而粒子性却越来越显著.2.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物质波的波长λ=h p ,频率ν=E h).3.物质波与光波一样都属于概率波.概率波的实质:是指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是受波动规律支配的.例4 (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 .紫外线照射锌板,发现与锌板连接的验电器的箔片张开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AC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正确;此现象是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D错误.1.能引起人的眼睛视觉效应的最小能量为10-18 J,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0.6 μ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则进入人眼的能量子数至少为( )A.1个B.3个C.30个D.300个答案 B解析可见光的平均频率ν=cλ,能量子的平均能量为ε=hν,引起视觉效应时E=nε,联立可得n≈3,B正确.2.(多选)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频率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光照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就越小D.频率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就越大答案AD解析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可知A正确,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知,频率ν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就越大,C错误,D正确.图53.(多选)如图5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 .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D .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2 答案 ABC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知,当ν=0时-W =E km ,故W =E ,A 项对;而E km =0时,hν=W 即W =hν0,B 项对;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m =2hν0-hν0=hν0=E ,C 项对;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D 错.4.已知金属铯的极限波长为0.66 μm,用0.50 μm 的光照射铯金属表面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多少焦耳?铯金属的逸出功为多少焦耳?(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 答案 9.6×10-20 J 3×10-19 J解析 金属铯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ν0=c λ0. 金属铯的逸出功W =hν0=h c λ0=6.63×10-34×3×1080.66×10-6 J ≈3×10-19 J.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h c λ-h c λ0=hc (1λ-1λ0) =6.63×10-34×3×108×(10.50×10-6-10.66×10-6) J ≈9.6×10-20 J.。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2.2机械波的描述学案沪科版

2.2 机械波的描述[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图像,知道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2.能区别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3.知道波长的含义,能从波的图像中求出波长.4.知道波的周期和频率,会用公式v=λf解答实际的波动问题.1.波的图像(1)简谐波:如果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这样的波叫正弦波,也叫简谐波.(2)波形图的物理意义:表示介质中各个质点在某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2.波长:在波动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3.波的周期(或频率):在波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相同的,它们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这个周期(或频率)就叫做波的周期(或频率).4.波速:(1)定义: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v=fλ.一、用图像描述机械波[导学探究] 取一条较长的软绳,一同学用手握住一端拉平后上下抖动,另一同学手持数码相机按下快门,想象一下,照片上绳子的像有什么特点?答案照片上绳子的像类似正弦曲线.[知识深化]1.波的图像的作法(1)建立坐标系: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用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2)正方向的选取:选取质点振动的某一个方向为y轴正方向,x轴一般选取向右为正.(3)描点:把某一时刻所有质点的位移画在坐标系里.(4)连线:用一条平滑的线把(3)中的各点连接起来就是这个时刻的波的图像.2.简谐波(正弦波)(1)概念: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的波,如图1所示.图1(2)质点的运动:各质点都做简谐运动.3.物理意义描述的是某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由图像可获取的信息(1)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例1如图2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则:图2(1)波形图上a、b、c三点的加速度哪个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与波的传播方向是否有关?(2)a、b、c三个质点下一时刻做什么运动?答案(1)b点无关(2)a点向下做加速运动,b点向上做加速运动c点向上做减速运动解析(1)a、b、c三个质点都做简谐运动,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故知b点的加速度最大.质点加速度的大小与波的传播方向无关.(2)此时刻b质点速度为零,下一时刻一定向平衡位置做加速运动;因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下一时刻a质点向下运动,c质点向上运动,而a质点的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故a质点做加速运动;c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下一刻将做减速运动.针对训练(多选)如图3所示,画出了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由图像可知( )图3A.质点b此时位移为零B.质点b此时向-y方向运动C.质点d的振幅是2 cmD .质点a 再经过T 2通过的路程是4 cm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4 cm 答案 AC解析 由波形知,质点b 在平衡位置,所以此时其位移为0,选项A 正确;因波向右传播,波源在左侧,在质点b 的左侧选一参考点b ′,由图知b ′在b 上方,所以质点b 此时向+y 方向运动,选项B 错误;简谐波传播过程中,介质各质点振幅相同,所以质点d 的振幅是2 cm ,选项C 正确;再过T2的时间,质点a 将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 cm ,故选项D 错误.二、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比较[导学探究] 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从形状上看都是正弦曲线,你能说出它们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吗?答案 振动图像表示介质中某一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而波的图像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知识深化] 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比较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 研究对象 一个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上的若干质点坐标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质点的位移 横轴表示波线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自平衡位置的位移研究内容 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图像物理意义 图像表示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图像表示介质中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 图像变化随时间延伸,图像形状不变,只是沿t轴延续 随时间推移,图像整体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 图像显示的主要物理量振幅和周期 振幅和波长例2 (多选)如图4甲所示的y -x 图像表示一列简谐波在沿x 轴方向传播时的波形图,则图乙所示的y -t 图像表示的是( )图4A.当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表示a质点的振动图像B.当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表示a质点的振动图像C.当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表示b质点的振动图像D.当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表示b质点的振动图像答案AD解析如果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a质点应向上运动,b质点应向下运动,y-t图像表示的是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果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质点应向下运动,b质点应向上运动,y-t图像表示的是b质点的振动图像.三、用频率、波长描述机械波[导学探究]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比如:在空气中约是332 m/s,在水中约是1 450 m/s,在铁中约是4 900 m/s……,波的传播速度与什么有关?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有哪些?答案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有波长、频率和波速.[知识深化]1.波长(1)在波动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2)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两个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相距一个(或整数个)波长的两个质点在任何时刻振动状态都相同.(4)波长反映了波的空间的周期性.2.周期(T)和频率(f)(1)波的周期(频率)由波源决定.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波的周期(频率)不发生变化.(2)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一个周期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3)周期反映了波的时间的周期性.3.波速(1)波速与频率、波长的关系为:v=λf.(2)波速由介质性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波长无关.例3(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介质中x =2 m 处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 sin (5πt )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周期为4 sB .振幅为20 cmC .传播方向沿x 轴正向D .传播速度为10 m/s 答案 CD解析 ω=5π rad/s ,周期为T =2πω=0.4 s .由题目中波的图像得:振幅A =10 cm ,波长λ=4 m ,故波速为v =λT=10 m/s.P 点在t =0时振动方向为y 轴正方向,故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1.图6(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 m 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图6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B .在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 m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E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 sin 10πt (国际单位制)答案 BCE解析 由y -t 图像可知,t =0.10 s 时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由y -t 图像可知,波的振动周期T =0.2 s ,由y -x 图像可知λ=8 m ,故波速v =λT=40 m/s ,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0.10 s 到0.25 s 内传播的距离Δx =v Δt =6 m ,选项C 正确;在t =0.25 s 时其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的位移沿y 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B 正确;Δt=0.15 s =34T ,质点P 在其中的12T 内路程为20 cm ,在剩下的14T 内包含了质点P 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小于10 cm ,因此在Δt =0.15 s 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小于30 cm ,选项D 错误;由y -t 图像可知质点Q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sin 2π0.2t (m)=0.10sin 10πt (m),选项E 正确.2.(多选)对于公式v =λf 的理解,正确的是( )A .v =λf 适用于一切波B .由v =λf 知,机械波的频率f 增大,则波速v 也增大C .v 、λ、f 三个量中,对同一列机械波来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保持不变的只有fD .由v =λf 知,波长是2 m 的声音比波长是4 m 的声音传播速度小2倍答案 AC解析 公式v =λf 适用于一切波,无论是机械波还是电磁波,A 正确;机械波的波速仅由介质决定,与频率f 无关,所以B 、D 错;对同一列波,其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故C 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某一时刻某一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B.表示各个时刻某一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C.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D.表示各个时刻各个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答案 C解析由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知C正确.2.关于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B.在波形图上位移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在波形图上速度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D.在波形图上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答案 A解析机械振动的质点在一个周期内向远处传播一个完整的波形,故A正确;在一个完整波形上,位移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不一定等于一个波长,故B错误;速度相同的相邻两质点之间距离小于一个波长,故C错误;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是波长λ的整数倍,故D不正确.3.(多选)关于波的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B.波的频率与波速无直接关系C.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频率要发生变化D.由公式f=vλ可知,频率与波速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答案AB解析波的频率由波源的频率决定,与波速和介质都无关,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保持不变,故A、B正确,C、D不正确.4.(多选)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1所示的凹凸形状,对此绳上A、B、C、D、E、F6个质点有( )图1A.它们的振幅相同B.其中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C.其中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D.从此时起,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答案AD解析各质点先后到达波峰或波谷处,振幅相同,选项A正确.由于各质点均要“尾随”前边质点振动,在波向右传播时,质点D向上振动,质点F向下振动,二者虽然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B错.同理可知A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二者速度方向相反,C错.从此时起,B和C均向上振动,显然B先达到波峰,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D正确.5.如图2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下列关于所标点的振动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2A.质点a向上运动B.质点b向上运动C.质点c向上运动D.质点d向下运动答案 C解析由传播方向知,波源在左侧,找a左侧邻近的a′点,由题图可知a′点在a点的下方,则a点向下运动,同理得b点的运动方向向下,c点、d点的运动方向都向上,故C正确.6.(多选)如图3所示是一列波在t时刻的图像,图像上有a、b、c三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a、b两质点此时刻速度方向相同B.a、c两质点此时刻加速度方向相同C.c质点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D.a质点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答案AB解析a、b两质点在相邻的波峰与波谷之间,振动方向相同,A选项正确;,a、c两质点都位于x轴下方,加速度方向均指向y轴正方向,B选项正确;由于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故C、D 选项不确定.7.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4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 )图4A .周期B .波速C .波长D .频率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波的图像获取相关的信息,描述波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题图直接知道,波长为4 m .因为没有给出这两个时刻具体的数值,无法求出波的周期、频率,也不能知道波速.8.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5所示,质点A 的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O 相距0.5 m ,此时质点A 沿y 轴正方向运动,经过0.02 s 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图5A .这列波的波长为2 mB .这列波的频率为50 HzC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D .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答案 D解析 由题中图像可知这列波的波长为2×0.5 m=1 m ,故A 错误;质点A 沿y 轴正方向运动,因此波源在A 的左侧,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D 正确;A 由平衡位置,经过14T 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所以波的周期为0.08 s ,频率为12.5 Hz ,由v =λT 知,波速v = 1 m 0.08 s=12.5 m/s ,故B 、C 错误.9.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6所示.P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 的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图6A .v 变小,a 变大B .v 变小,a 变小C .v 变大,a 变大D .v 变大,a 变小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简谐振动及波的规律,由题意和波的图像可以知道此简谐横波的波源在P 点左侧,所以此时P 点正向上运动,在简谐运动中正靠近原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D 项正确.10.如图7所示,是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某时刻的波形图,a 在正向最大位移处,b 恰好处在平衡位置,经过Δt =T 8的时间,关于a 、b 两个质点所通过的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s a =s bB .s a <s bC .s a >s b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B解析 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所以质点做的是变速运动,由题中图像知,在图示时刻,质点a 位于最大位移处,则其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而质点b 位于平衡位置,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所以在Δt =T8的时间内,a 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b 质点的平均速度,因此s a <s b .11.图8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 位置的质点起振时间比a 位置的质点晚0.5 s ,b 和c 之间的距离是5 m ,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图8A .5 m,1 HzB .10 m,2 HzC .5 m,2 HzD .10 m,1 Hz 答案 A解析 从波的图像可以看出,波长λ=5 m ,b 质点比a 质点的起振时间晚0.5 s ,则波速v =x t =2.50.5 m/s =5 m/s ,所以T =λv =1 s ,f =1T=1 Hz. 二、非选择题12.图9(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 s 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 =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 是平衡位置为x =2 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图9A .波速为0.5 m/sB .波的传播方向向右C .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D .0~2 s 时间内,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E .当t =7 s 时,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答案 ACE解析 由题图(a)读出波长λ=2 m ,由题图(b)读出周期T =4 s ,则v =λT=0.5 m/s ,选项A 正确;题图(a)是t =2 s 时的波形图,题图(b)是x =1.5 m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所以该质点在t =2 s 时向下振动,所以波向左传播,选项B 错误;在0~2 s 内质点P 由波峰向波谷振动,通过的路程s =2A =8 cm ,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当t =7 s 时,P 点振动了74个周期,所以这时P 点位置与t =34T =3 s 时位置相同,即在平衡位置,所以选项E 正确. 13.如图10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实线为t 1=0时的波形图,此时P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虚线为t 2=0.01 s 时的波形图.已知周期T >0.01 s.图10(1)波沿x 轴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传播.(2)求波速.答案 (1)正 (2)100 m/s解析 (1)由题意可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2)由题意知,λ= 8 m ,经过时间Δt =t 2-t 1=0.01 s ,此波沿x 轴正方向移动了距离Δx=1 m ,所以波速v =Δx Δt =10.01 m/s =100 m/s.。
高中物理 第2章 机械波 本章优化总结学案 沪科版选修3-4-沪科版高二选修3-4物理学案

本章优化总结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比较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从形状上看都是正弦曲线,但图像的物理意义、坐标中描述的物理量、研究的内容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现有图表做如下比较.振动图像波的图像研究对象一个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上若干质点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质点的位移横轴表示波线上各质点平衡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研究内容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图像物理意义图像表示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图像表示某时刻,波线上各质点的位移图像变化随时间延伸,图像形状不变,只是沿t轴延续随时间推移,图像整体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图像显示的主要物理量(1)由纵坐标可知振幅,由横坐标可知周期(2)由图像的切线斜率可知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3)由位移的变化情况可知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1)由纵坐标可知振幅(2)可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各质点某时刻的运动方向;也可根据某质点的运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3)由位移情况可确定质点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情况(多选)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B .在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 m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解析] 由y -t 图像可知,t =0.10 s 时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由y -t 图像可知,波的振动周期T =0.2 s ,由y -x 图像可知λ=8 m ,故波速v =λT=40 m/s ,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波在0.10 s 到0.25 s 内传播的距离Δx =v Δt =6 m ,选项C 正确;t =0.25 s 时,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的位移沿y 轴负方向,而回复力、加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B 正确;Δt =0.15 s =34T ,质点P 在其中的12T 内路程为20 cm ,在剩下的14T 内包含了质点P 通过最大位移的位置,故其路程小于10 cm ,因此在Δt =0.15 s 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小于30 cm ,选项D 错误.[答案] BC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周期性和双向性波的空间周期性与时间周期性统称为波的周期性.当题目中没有给定波传播的时间t 与周期T 的关系或没有给定波的传播距离s 与波长λ的关系时,机械波的这种时间周期性和空间周期性必然导致波的传播时间、速度和距离等物理量有多个值与之对应,即产生多解.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可分别表示为:传播距离的周期性:s =nλ+Δs , 传播时间的周期性:t =kT +Δt .由于振动具有周期性,物体会在不同的时刻多次到达同一位置,故容易出现多解问题,而对波动,波的图像的周期性是波动问题出现多解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三种情况:(1)空间周期性: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隔n (n 为自然数)个波长的质点振动的步调是完全相同的.(2)时间周期性: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不同时刻图像的形状是不同的,但在相隔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的不同时刻,波形形状是相同的.(3)传播速度的多种可能性:v =s t =nλ+Δs kT +Δt =λT =ΔsΔt,以上各式中n =0,1,2,3,……k =0,1,2,3…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沿x 轴正向传播,也可能沿x 轴负向传播,这就是波传播的双向性.有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0 Hz ,沿竖直方向振动,当绳上的质点P 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时,在其右方相距0.6 m 处的质点Q 刚好到达最高点,求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解析] 由题意可以作出一个周期内P 、Q 两质点可能的波形示意图,波可以向左传播,也可以向右传播,如图所示,甲、乙分别表示波向右和向左传播时的基本波形.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P 、Q 间波形有两种情况:(1)当波向右传播时,当P 、Q 两点相差⎝ ⎛⎭⎪⎫n +14个波长时,s PQ =⎝ ⎛⎭⎪⎫n +14λ(n =0,1,2,…)λ=0.6n +14=2.44n +1(n =0,1,2,…)v =λ·f =244n +1(n =0,1,2,…). (2)当波向左传播时,当P 、Q 两点相差⎝ ⎛⎭⎪⎫n +34个波长时,s PQ =⎝ ⎛⎭⎪⎫n +34λ(n =0,1,2,…) λ=0.6n +34=2.44n +3(n =0,1,2,…)v =λ·f =244n +3(n =0,1,2,…). [答案] 若波向右传播v =244n +1(n =0,1,2,…)若波向左传播v =244n +3(n =0,1,2,…)波的干涉、衍射的比较定义现象可观察到现象的条件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波能偏离直线而传到直线传播以外的空间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小于波长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分布的现象振动强弱相间的区域.某些区域总是加强,某些区域总是减弱两列波的频率相同干涉和衍射是波的两个特有的现象,只要是波,一定情况下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若某种现象里出现了干涉或衍射现象,这一定是波的行为,但发生干涉和衍射的条件各不相同,注意区分.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a 、b 所示,则( )A .图a 、b 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图a、b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a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a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 图a中可以看出只有一条狭缝,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图b中有两个振源,有些区域振动加强,有些区域振动减弱,是干涉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 D。
高中物理第2章机械波章末整合提升学案鲁科版选修3_40128374.docx

第2章机械波一、波的图象反映的信息及其应用从波动图象可以看出:1.波长λ;2.振幅A ;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的波形; 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可利用图象所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T =λv ,f =vλ.例1 如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质点b 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 超前了0.4s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波的波速为10m/sB .波的频率为1.25HzC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D .该时刻质点P 正沿y 轴正方向运动解析 因为质点b 先振动,则波从质点b 向质点a 传播,即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错误;由题图可知波长λ=4m ,a 、b 间的距离为λ2,则波速v =x t =42m0.4s=5m/s ,A 错误;由v =λf ,得频率f =v λ=54Hz =1.25Hz ,B 正确;由“上下坡法”可知该时刻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D 错误. 答案 B针对训练1 一简谐波在如图2所示的x 轴上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 1=0和t 2=0.2s 时刻的波形图.则( )图2A .若该波在t 1=0时刻已沿+x 方向传播到x =6m 处,则波源起振方向向下B .若该波与另一频率为1.25Hz 的简谐波相遇时发生干涉,则该波沿-x 方向传播C .若该波在t 2=0.2s 时刻,x =2.5m 处的质点向-y 方向运动,则该波向+x 方向传播D .若该波的传播速度是75m/s ,则该波沿-x 方向传播解析 若该波在t 1=0时刻已沿+x 方向传播到x =6m 处,从t 1=0时刻的波形图上根据“同侧法”可判断出x =6m 的质点将向上运动,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是一致的,故波源起振方向向上,A 错误;频率为1.25Hz 的简谐波周期T =11.25s =0.8s ,则时间Δt =t 2-t 1=14T ,根据波的平移法实线右移14波长为虚线波形,则波沿+x 方向传播,B 错误;t 2=0.2s 时刻,x=2.5m 处的质点向-y 方向运动,则波源在右侧,波向-x 方向传播,C 错误;根据s =vt =75×0.2m=15m =(3+34)λ,即传播距离为(3+34)λ,根据波的平移法,波向左平移34λ为虚线波形,故波向-x 方向传播,D 正确. 答案 D二、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和联系面对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问题时可按如下步骤来分析: 1.先看两轴:由两轴确定图象种类.2.读取直接信息:从振动图象上可直接读取周期和振幅;从波的图象上可直接读取波长和振幅.3.读取间接信息:利用振动图象可确定某一质点在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利用波的图象可进行波传播方向与某一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4.利用波速关系式:波长、波速、周期间一定满足v =λT=λf .例2 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3甲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 )图3A .0.5mB .1.5mC .2.5mD .3.5m解析 明确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由质点振动图象可知t =0时刻,质点位移为负且向负方向运动,可直接排除A 、B 、D 选项,仅选项C 符合题意,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C针对训练2 一列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图4甲表示振动开始后t =0.5s 时刻的波形图,图乙表示甲图中b 质点从t =0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则( )图4A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B .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HzC .该波传播的速度是8m/sD .a 质点和c 质点在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位移都相同解析 根据题图乙可知,t =0.5s 时,质点b 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结合题图甲根据“同侧法”可判断出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选项A 错;根据振动图象可判断周期T =0.5s ,频率f =1T =2Hz ,选项B 错误;根据题图甲可得波长λ=4m ,所以该波传播的速度v =λT=8m/s ,选项C 对;由题图甲可知质点a 和质点c 的位移始终等值反向,选项D 错. 答案 C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波动问题出现多解性的原因:1.空间的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距离Δx =n λ+x 0(n =0,1,2,…),式中λ为波长,x 0表示传播距离中除去波长的整数倍部分后余下的那段距离.2.时间的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时间Δt =nT +t 0(n =0,1,2,…),式中T 表示波的周期,t 0表示总时间中除去周期的整数倍部分后余下的那段时间.3.传播方向的双向性:本章中我们解决的都是仅限于波在一条直线上传播的情况,即有沿x 轴正方向或负方向传播的可能.4.介质中质点间距离与波长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已知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及某一时刻它们所在的位置,由于波的空间周期性,则两质点存在着多种可能波形.做这类题时,可根据题意,在两质点间先画出最简波形,然后再做一般分析,从而写出两质点间的距离与波长关系的通式.例3 如图5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s 后的波形图线.图5(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距离及最小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周期及最大周期;(3)若波速为35m/s ,求波的传播方向.解析 (1)由题图知,λ=4m ,若波向左传播,传播的距离的可能值为Δx =n λ+34λ=(4n+3)λm(n =0,1,2,…) 最小距离为Δx min =3m(2)若波向右传播,Δx =⎝ ⎛⎭⎪⎫n λ+14λ=(4n +1)λm(n =0,1,2,…),所用时间为Δt =⎝ ⎛⎭⎪⎫n +14T =0.2s ,故T =0.84n +1s(n =0,1,2,…),所以T max =0.8s. (3)Δx =v ·Δt =35×0.2m=7m =134λm ,所以波向左传播.答案 见解析针对训练3 如图6所示,一列简谐波沿一直线向左传播,当直线上某质点a 向上运动到达最大位移时,a 点右方相距0.15m 的b 点刚好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图6A .0.6mB .0.3mC .0.2mD .0.1m解析 由题意可知,a 、b 两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a 、b 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即:x ab =(2n +1)λ2(n =0,1,2,…),解得:λ=2x ab 2n +1=0.32n +1m(n =0,1,2,…),当n =0时,λ=0.3m ,选项B 正确;当n =1时,λ=0.1m ,选项D 正确;波长不可能等于0.6m 和0.2m ,选项A 、C 错误. 答案 BD。
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章末总结学案教科版选修3-4(2021年整理)

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章末总结学案教科版选修3-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章末总结学案教科版选修3-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章末总结学案教科版选修3-4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机械波章末总结一、对波的图像的理解从波的图像中可以看出:(1)波长λ;(2)振幅A;(3)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4)如果波的传播方向已知,可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以及下一时刻的波形;(5)如果波的传播速度大小已知,可利用图像所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求得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T=错误!,f=错误!。
例1(多选)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x=2。
0m处的P点时开始计时,该时刻波形如图1所示,t=0.9s时,观测到质点P第三次到达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波速为0。
5m/sB.经过1.4s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70cmC.t=1。
6s时,x=4.5m处的质点Q第三次到达波谷D.与该波发生干涉的另一列简谐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
5Hz答案BCD解析简谐横波向右传播,由波形平移法知,各点的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
t=0。
9s时,P点第三次到达波峰,即为(2+错误!)T=0。
9s,T=0.4s,波长为λ=2m,所以波速v=错误!=错误! m/s=5 m/s,故A错误;t=1。
4s相当于3。
5个周期,每个周期路程为4A=20cm,所以经过1.4s 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s=3。
5×4A=70cm,故B正确;经过错误!s=0.5s波传到Q,再经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机械波
章末总结
一、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因此波的传播具有时间、空间的周期性.故对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规律,应掌握以下几点:
1.波源做简谐运动,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质点也跟随做同频率的简谐运动,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的方向,也就是介质中各质点起始振动的方向.
2.离波源较远的质点是由于离波源较近的质点的带动而开始振动的,因而离波源较远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总是落后于离波源较近的质点.
3.在一个周期T 内,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波传播的距离为多少个波长,则所用的时间为多少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x 、波速v 、波源的振动时间(即波传播的时间)t 、波长λ、周期T 、频率f 之间的关系为:
x =vt =
λt
T
=λft
4.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机械波匀速传播,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
例1 如图1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t 1=0和t 2=0.5 s(T >0.5 s)时的波形.能正确反映t 3=7.5 s 时波形的图是( )
图1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T 4=0.5 s ,T =2 s ,t 3=7.5 s =33
4
T ,再由特殊点振动法可以确定D 选项
正确.
二、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
由于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形状相似,很多同学在应用时容易混淆.因此面对波的图像和振动
图像问题时要按如下步骤来分析: 1.先看两轴:由两轴确定图像种类.
2.读取直接信息:从振动图像上可直接读取周期和振幅;从波的图像上可直接读取波长和振幅.
3.利用波速关系式:波长、波速、周期间一定满足v =λ/T =λf .
例2 (多选)图2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该波的周期是0.10 s
B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
C .该波沿x 轴的负方向传播
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 答案 BC
解析 由题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0.20 s ,故A 错误.由题图甲知波长λ=8 m ,则波速为:v =λT =80.20 m/s =40 m/s ,故B 正确.t =0.10 s 时,由题图乙知质点Q 正向下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C 正确.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 点正向上运动.从t =0.10 s 到t =0.25 s 经过的时间为Δt =0.15 s =3
4T ,由于t =0.10 s 时刻
质点P 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所以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不是3A =30 cm ,故D 错误. 三、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波动问题出现多解性的原因:
1.空间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距离Δx =n λ+x 0,n ∈N,式中λ为波长,
x 0表示传播距离中除去波长的整数倍部分后余下的那段距离.
2.时间周期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时间Δt =nT +t 0,n ∈N,式中T 表示波的周期,t 0表示总时间中除去周期的整数倍部分后剩下的那段时间.
3.传播方向的双向性:本章中我们解决的都是仅限于波在一条直线上传播的情况,即它有沿
x 正向或负向传播的可能.
4.质点振动的双向性:质点虽在振动,但在只给出位置的情况下,质点振动有沿+y 和-y 两个方向的可能.
例3 如图3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 s 后的波形图线.
图3
(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距离及最小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周期及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 m/s ,求波的传播方向.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由题图知,λ=4 m ,若波向左传播,传播的距离的可能值为Δx =n λ+3
4λ=(4n
+3) m(n =0,1,2,……)
最小距离为Δx min =3 m ,此时n =0. (2)若波向右传播,Δx =(n λ+1
4
λ) m ,
所用时间为Δt =(n +14)T =0.2 s ,故T =0.8
4n +1 s ,所以最大周期为T max =0.8 s ,此时n =
0.
(3)Δx =v ·Δt =35×0.2 m=7 m =(λ+3) m ,所以波向左传播.
1.(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正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4所示,则此时刻( )
图4
A .x =3 m 处质点正沿y 轴正方向运动
B .x =6 m 处质点的速度为零
C .x =7 m 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
D .x =8 m 处质点的合外力为零 答案 AC
解析 由“带动法”可判定x =3 m 处质点正沿y 轴正方向运动,A 正确;x =6 m 处质点正好
处于平衡位置,其速度最大,B 错;x =7 m 处质点受合外力沿y 轴负方向,其加速度方向沿
y 轴负方向,C 正确;x =8 m 处质点正好位于最大位移处,所受合外力最大,D 错.
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相距10.5 m 的a 、b 两处的质点振动图像如图5中a 、
b 所示,则( )
图5
A .该波的振幅可能是20 cm
B .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
C .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 m/s
D .该波由a 传播到b 可能历时7 s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知振幅A =10 cm ;⎝ ⎛⎭
⎪⎫n +34λ=10.5 m ,则不论n 取任何非负整数都不可能得到
8.4 m ;由题图可以看出T =4 s ,v =λ
T
=
424×(4n +3)=10.5
4n +3
,显然波速不可能是10.5 m/s.
由图像分析可知,经历时间可能为t =⎝ ⎛⎭
⎪⎫1+34T ,所以可能历时7 s. 3.(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6所示.介质中x =2 m 处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sin (5πt )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 .周期为4.0 s
B .振幅为20 cm
C .传播方向沿x 轴正向
D .传播速度为10 m/s 答案 CD
解析 由题意知ω=5π rad/s ,周期为:T =2π
ω=0.4 s ,由波的图像得:振幅A =10 cm 、
波长λ=4 m ,故波速为v = λ
T
=10 m/s ,P 点在t =0时振动方向为y 正方向,波向x 正方向传播.
4.图7为一简谐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A sin 5πt ,求该波的速度,并画出t =0.3 s 时的波形图(至少画出一个波长).
图7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由简谐运动表达式可知ω=5π rad/s ,t =0时刻质点P 向上运动,故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图读出波长λ=4 m.
T =
2πω
①
由波速公式,知
v =λ
T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可得
v =10 m/s
t =0.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