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人教地理选修2课件:第四章章末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选修2高中地理第四章 海 气作用本章整合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选修2高中地理第四章 海 气作用本章整合课件ppt

一、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 赤道逆流 太平洋 水温 沃克环流 气候 太平洋东岸 太平洋西岸 大洋东岸 大洋西岸 强 弱 降低 增加 增强 降水更加减少 降水增加 候产生很大影响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厄尔尼诺现象 弱 强 增加 降低 减弱或消失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0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根据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 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台风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 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常年减少。 (2)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 干旱。 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 我国的夏季风较弱,雨带位置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而我国北 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3)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 国南方,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涝灾害 ,如 1931 年、 1954 年和 1998 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
最新人教版必修+选修+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
本章整合
水热交换过程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水热交换活跃区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含义 沃克环流 成因 意义 含义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成因 含义 拉尼娜现象 影响 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联性 影响 过程
2005年11月7日7时33分
对全球气候影响 关联性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
【例 1】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盛期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 气候影响的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4章第2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4章第2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共57张PPT)

大洋西岸:洪涝加剧 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3、与厄尔尼诺的关联性: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2021/8/12
2021/8/12
2021/8/12
二、厄尔尼诺概述
1、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源出于西班 牙文“El Nino”,原意是 “圣婴”,也可译作“上 帝之子”,因南美沿岸秘 鲁一带经常在年末,接近 圣诞节时发生这种海温剧 升现象,所以才称为圣婴。 发生厄尔尼诺时,由于海 水温度上升,冷水涌升减 弱,鱼类因为得不到浮游 生物作食物而死亡。所以 厄尔尼诺现象最早引起南 美沿岸居民的注意。
南方涛动指数(SOI),气象学上用南太平洋大溪地与达尔文两地的气压差 来衡量,反映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活跃程度.
具体关系是:南方涛动指数出现持续性的负值,该年有厄尔尼诺现象。相 反地,如果南方涛动指数出现持续性的正值,该年有反厄尔尼诺现象也就 是拉尼娜现象。
2021/8/12
2013年5月南方涛动指数达到8.4临界值,6月该指数再 度飙升至13.9。根据气象标准,南方涛动指数持续高 于8说明拉尼娜现象形成;若持续低于-8,则厄尔尼诺 现象形成。目前已经连续两个月超过8,若后市该指 标持续如此,则确定拉尼娜现象。根据历史规律上看, 从拉尼娜迹象初现到棕榈油单产提高一般存在3-4个月 的时滞,因此,未来数月棕榈果将出现大幅增产。
概念:
厄尔尼诺现象
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偏 东风,大洋东侧表层暖的海水被 吹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 不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使 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东部高40厘 米,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29℃。 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减弱时,西 太平洋暖和的海水迅速向东延伸, 太平洋西侧的海水温度下降,东 侧的海水温度上升,海表面温度 持续异常增暖。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洋权益第二节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与海洋权益课件中图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洋权益第二节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与海洋权益课件中图版选修2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报道,菲律宾参议院三度通过法案,将中国南沙群岛部 分岛礁和黄岩岛划为菲属岛屿,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将上述岛礁划入 菲领海基线范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议院将中国南沙群 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为菲属岛屿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对黄岩岛 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材料二 南海诸岛位置示意图。(图甲)
知识点 我国的海洋国情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有哪些? 图示我国海洋国情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 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 许任何人拿来买卖。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现实:①大陆 架是陆地国土的自然延伸部分,其外延按物质来源划分;②《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 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 底土。”
4目前,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有( )。 ①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 ②尊重历史的原则 ③自然延伸的 原则 ④公平合理原则 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A.仅①② B.仅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仅①②④⑤ 解析:目前我国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争端,海洋权益也受到了一定 的损害,题中各项均是我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基本原则。 答案:C
我国基本的海洋国情是怎样的?
答案:①我国是海洋大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大,海洋资源丰富,但是 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海域面积以及人均海洋资源少。②海 洋环境问题突出:海洋污染范围在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在不断 加剧。③我国的海域也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
图表导读教材图4-2-2 我国近海海洋资源 该图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可以分成几个层面来掌握。首先是陆 上中国的沿海省级行政单位,共14个。其次是海域的名称及界线。 再次是近海的海洋资源,我国的海洋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其中要 特别注意图中主要资源的分布位置。

优化方案课件地理人教选修第四章第二节

优化方案课件地理人教选修第四章第二节
第九页,共28页。
影响集市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__乡___镇政府, 所
在地,这些地方(dìfāng)一般人口集中,(x有iān较g好的服
务设施
zhèn)
交通条件: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点,如渡口、__车___站、
公路, 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人流(量chē大z ,
成为集市, 分布的理想地点
居住小区内
①商业中心体系的最基层
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 商品
第十四页,共28页。
针对训练 1.读某城市分布图,回答(1)~(2)题。 (1)如要在城市中心建商务区,应建在(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第十五页,共28页。
(2)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 宅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 区 D.D地位于城市郊区(jiāoqū),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 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教材深化透析
一、“思考”(第76页) 1.A 农贸市场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它为居民提供 每天所需的农副产品,因此不能距小区太远,造成购 物不便。B离居民区太远,不方便购物;农贸市场污水、 垃圾(lā jī)以及噪声污染较严重,因此布局不能太接近 小区,更不能在小区内部,因此不宜布局在C处。
规模_小__,数量 _多__,消费人群 多____
服务对象以 本__区__域___居民为 主,兼有一定 对外服务功能
一般布局在_居__民__ _区___附近,可布 局在住宅或其他 建筑物的_底____层_
(dǐ
_居__民__聚__居__c_é_n区ɡ) 和 公共交通集散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ppt课件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有有资科料学说家,设有想了,海给洋海生洋物施才肥有来了缓大解气全层球中气的候氧 变气暖.的请趋用势海.—请气用相海互— 作气用相的原互理作解用释的其原科理学分性析.该 设想的科学性。
体验成功
1.海洋表层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A. 洋流
B. 地热
C. 太阳辐射
D. 大气环流
2.海—气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A. 潜热输送
B. 热传递
C. 长波辐射
D. 短波辐射
3. 20°~40°N、40°~60°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海水增发量最大的 是
A. 20°~40°N太平洋东岸
B. 20°~40°N太平洋西岸
C. 40°~60°N太平洋东岸
D. 40°~60°N太平洋西岸
4. 沿海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广大军民发扬“万众一心、众
1998年,长江、松花江、 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四章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ppt课件1
中小学课件
思考 2.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根据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厄 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 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个数 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减少。其次是 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 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 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中小学课件
二、教材P44“思考” 1.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 岸出现旱灾加剧,主要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 而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会引发洪涝灾 害,主要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而成。 2.与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地 区引发的水旱灾害相比,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水 旱灾害相对较轻。
拉尼娜现象
中小学课件
例3 2011年黄岗质检)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 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 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 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比多年平 均值低0.5℃以上,称为“拉尼娜”现象。读下 面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中小学课件
课外视野拓展
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成因的不同看法 气象专家: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
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 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 半球太平洋内大范围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 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 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
中小学课件
(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降水可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本章整合4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本章整合4
答案:(1)西 东 画图略(顺时针环流) (2)信风 东 低 拉尼娜 (3)直接导致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 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使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 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
-6-

-3-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赤道附近 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 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
太平洋水温 增高

天气、 影 气候 响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 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地 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 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 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 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 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 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2)一般说来,沃克环流发生异常的直接表现就是太平洋中部
的减弱或增强。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就会导致
(填“东”
或“西”)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泛增强,洋面异常
温,从而出

现象。
(3)沃克环流异常薄弱时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有哪些?
-5-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解析:第(1)题,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画出顺时针方向环流。 第(2)题,太平洋中部信风的强弱会导致东、西部海水温度的差异变 化,使沃克环流出现异常;沃克环流异常强劲说明东、西部差异增 大,东部水温更低,为拉尼娜现象的表现。第(3)题,沃克环流异常薄 弱说明东、西太平洋温差变小,东太平洋水温增高,使太平洋两岸 气候发生异常。
本章整合本章整合-源自-本章整合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2-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专题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区别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提炼汇总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1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7)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1)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

(2)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4.原则(1)依据运输需求。

(2)适度超前。

(3)因地制宜。

(4)尽量少占土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6)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5.特点: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内交通运输需求的差异,促使交通运输布局不同 (1)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促使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1)经济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稀疏,质量较低。

(2)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密集,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

交通运输布局“中巴经济走廊”是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之后的中国在南线部署丝绸之路建设的一条新路径。

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内地的铁路仍需要加快建设,同时中巴双方贸易额仍太小,且建设难度大,预计中巴铁路难以很快开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输送和大气输送热量之和,故②曲线应为总热
量输送;在北半球高纬度,由于海洋结冰现象,
海洋基本无法向北输送热量,大气输送成为热量
输送的主体,由此可以判断,①曲线为海洋输送,
③曲线为大气输送。
【答案】第(1)题,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
成高低纬度的热量差异,这是大气环流形成的根
本原因;另外,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也是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形成的原因之一。而盛行风
又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太阳辐射和
地球运动就成为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
量的根本原因。
第(2)题,在图中三条曲线中,总热量输送应是海
章末优化总结
章 末 优 化 总 结
知识体系构建
高考真题赏析
章末综合检测
知识体系构建
高考真题赏析
(2009年高考安徽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 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 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完成(1)~(2)题。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 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