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第二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三章章末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邳州市第二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四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CO2为(3n+3)mol,生成H2O为(3n-5)mol,
故有0.1×(3n+3)+0.1×(3n-5)=10.6, n=18。所以A的结构简式是:
。
油脂A氢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MMF中无—X及醇羟基,因此,MMF不 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项错误;由于1 mol
MMF中含有1 mol苯环和1 mol碳碳双键(酯
zxxkw
基与H2不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 mol MMF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C项错 误。由于1 mol MMF中含有2 mol酯基和1 mol 酚羟基,因此,1 mol MMF能与含3 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故D项正确。 【答案】 D
2.农药
实例 特点与用途 有机氯类、 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 高效、低毒、 杀虫剂 类、拟除虫 低残留 菊酯类化合 物 能有效杀死 石硫合剂、 杀菌剂 果树和农 波尔多液等 作物的病菌
学科网
农药
3.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上化肥的过量施用和水土流失,加上日
常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会造成近海和
zxxkw
zxxkw
学科网
单 元 优 化 总 结
学.科.网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zxxkw
化肥与农药的分类、特点和 用途
1.化肥
化学 肥料
实例
特点与用途
能促使农作 NH4Cl、 物的茎、叶 氮肥 NH4HCO3、 生长茂盛, CO(NH2)2等 叶色浓绿
化学 肥料
实例
特点与用途
Ca3(PO4)2、 能促使农作物的根 Mg3(PO4) 系发达,增强抗寒、 磷肥 2、 抗旱能力,还能促 普钙以及 进农作物提早成熟, 重钙等 穗粒饱满并且增多 能促使农作物生长 健壮,茎秆粗硬, KCl和 增强对病虫害和倒 钾肥 K2SO4等 伏的抵抗能力,并 能促进糖分和淀粉 的生成
邳州市第二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法、氧化还原溶解法、配位溶解法以及沉淀转
化溶解法等。
探究导引4
沉淀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沉淀的转化实质上是沉淀溶解平衡的 移动。一种沉淀既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
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条
件是Q>Ksp。
要点归纳 1.沉淀的生成 (1)调节溶液的pH法
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如工业原
学.科.网
结论 错误
B
C
正确
错误
D
错误
2.F4e 2 S3 的溶度积表达式是( A.Ksp=[Fe ]· ] [S B.Ksp=[Fe2 ]· 3 ] [S C.Ksp=[Fe 3+ ]2 · 2- ]3 [S D.Ksp=2[Fe 3+ ]2 · 2- ]3 3[S
3+ 2- 3+ 2-
)
解析:选 C。难溶电解质溶度积的表达式: AmBn(s) [An+ ]m· m- ]n。 [B mAn+ (aq)+nBm- (aq),Ksp=
3+ 3
-
3+
Ksp[Cu(OH)2 ]=c(Cu )· (OH ) c KW 2 =c(Cu )· - 4.4) , ( 10
2+
2+
2
-
故 Ksp[Fe(OH)3] < Ksp[Cu(OH)2] , A 对 ;
NH4Cl溶于水后,由于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而a到b点碱性增强,B错;KW只与温度有关,C 对;曲线上的点都表示沉淀溶解平衡状态,都 为饱和溶液,D对。 【答案】 B
3.将足量的硫酸钡放入水中,以下有关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钡固体的质量不
会改变
B.最终会得到极稀的BaSO4饱和溶液
C.因为 Ba2++SO2 -===BaSO4 ↓很容易发 4 生, 所以不存在逆反应 BaSO4 (s)===Ba (aq) +SO4 (aq) D.因为 BaSO4 难溶于水,所以改变外界条 件,也不会改变水中 BaSO4 固体的量
人教版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 主题4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鲁科版

【解析】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易形成硫化 银而使银器表面变黑,所以是化学腐蚀,A正 确;铁与锡构成原电池,铁做负极,加快了 铁的腐蚀,B错;海轮外壳中的金属与连接的 锌块构成原电池,锌做负极,可以保护海轮, C正确;外加直流电源保护器件时,必须连接 电源负极,D错。 【答案】 AC
专题2 橡胶与塑料在组成和应用上的区 别
例2 下列关于塑料和橡胶的说法,其中正 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塑料袋可以用于食品保鲜 B.“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方便袋大量使用 造成的污染 C.“中华第一街”长安街和机场的道路都是 用热塑性丁苯橡胶专用改性沥青铺设的 D.顺丁橡胶适于制作汽车内胎、探空气球等
【解析】 聚氯乙烯塑料袋不能用于食品保 鲜;“白色污染”是泛指难以降解的塑料、 橡胶等造成的污染;顺丁橡胶有很好的耐磨 性、弹性、耐低温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适于 制作轮胎的外胎、传送带等。 【答案】 C
塑料与橡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塑料发生形变是 塑性变形,而橡胶是弹性变形。换句话说,塑 料变形后不容易恢复原状态,而橡胶相对来说 就容易得多。塑料在成型上绝大多数成型过程 完毕,产品过程也就完毕;而橡胶成型过程完 毕后还需要硫化过程。 塑料与橡胶同属于,另有一些含有少量氧、氮、氯、 硅、氟、硫等原子,其性能特殊,用途也特别。 在常温下,塑料是固态,很硬,不能拉伸变形, 而橡胶硬度不高,有弹性,可拉伸变长,停止拉 伸又可恢复原状。这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造 成的。另一不同点是塑料可以多次回收重复使 用,而橡胶则不能直接回收使用,只能经过加 工制成再生胶,然后才可用。塑料在100~200 ℃时的形态与橡胶在60~100 ℃时的形态相似。
负极:Fe-2e-===Fe2+
反 2Fe+3Cl2 应 式 2FeCl3
正极:2H2O+ O2+4e-=== 4OH-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课件 鲁科版选修4

(5)要提高SO2转化率,就要使平衡向右移动。 增大压强,增加O2浓度均可使平衡右移,转 化率提高;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SO2转化 率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左移,SO2转化率降 低。
(6)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 9.8×109 g。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 产生的热量为y。
H2SO4 ~ SO3 ~ 放出的热量
问题探究
1.合成氨工业生产中,为什么采用N2和H2 物质的量之比为1∶2.8的投料比?
【提示】 由于氮气在催化剂上的吸附为 总反应中最难发生的步骤,即影响反应速率 的关键步骤,应适当提高氮气的比例,即N2 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时,更能加快合 成氨反应的进行。
2.合成氨工业生产中,为什么采用未转化 的合成气的循环使用?
解析:选C。催化剂只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不能改 变化学平衡状态。对氮气、氢气合成氨的反 应来说,加压既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又能 使平衡状态向生成氨的反应方向移动。加快 了化学反应速率,必然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 所用的时间。
3.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方面考虑, 合成氨应采用的条件是( )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低温、低压、催化剂 C.高温、高压、催化剂 D.适当温度、低压、催化剂 解析:选C。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外界 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催化剂 的活性进行选择。
特别提醒:现代合成氨工业正向着原料结构 更加合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开发低能耗 新工艺,以及实现生产自动化的方向迅速发 展。
例2 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
反应:N2(g)+3H2(g) 2NH3(g) ΔH=- 92.44 kJ·mol-1,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 第三章章末优化总结课件 鲁科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D.当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 【解析】 A项,pH>7时,可以是c1V1= c2V2,也可以是c1V1>c2V2,错误;B项,符 合电荷守恒,正确;C项,当pH=7时,醋
酸一定过量,正确;D项,符合物料守恒,
C.向 0.2 mol·L-1NaHCO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 mol·L-1NaOH 溶液:c(CO23-)>c(HCO3-) > c(OH- )> c(H+ )
D.常温下,CH3COONa 和 CH3COOH 混合 溶液[pH=7,c(Na+)=0.1 mol·L-1]:c(Na+) = c(CH3COO- )> c(CH3COOH)> c(H+ )= c(OH- )
A.Va>Vb时:c(CH3COOH)+c (CH3COO-)>c(K+) B.Va=Vb时:c(CH3COOH)+c(H+)= c(OH-)
C . Va < Vb 时 : c(CH3COO - ) > c(K + ) > c(OH-)>c(H+)
D.Va与Vb任意比时:c(K+)+c(H+) =c(OH-)+c(CH3COO-) 【解析】 CH3COOH+ KOH===CH3COOK+H2O,Va>Vb时,乙 酸过量,A项正确;CH3COO-+H2O CH3COOH+OH-,该反应产生的 c(CH3COOH)=c(OH-),
专题归纳整合
盐溶液酸碱性规律
1.强酸弱碱盐:酸性 2.强碱弱酸盐:碱性 3.强酸强碱盐:中性 4.弱酸弱碱盐:中性、酸性或碱性,取决 于酸、碱的相对强弱程度。
5.酸式盐溶液 (1)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呈现 两种变化趋势,一是电离出H+使溶液酸性 增强,二是水解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使溶 液碱性增强。如: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 第三章 本章优化总结课件 新人教必修1

•
②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单质,如 Al等;盐类,如铵盐等。 ③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Al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 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等;弱酸的 铵盐,如NH4HCO3、(NH4)2CO3等;弱酸的 酸式盐,如NaHCO3等。
④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活泼的金属单 质,Na、K、Mg(加热)、Fe(高温生成 Fe3O4) 等;金属过氧化物,如 Na2O2 等。 (4)特殊的转换关系 ①特征转换:A――O2→B――O2→C―H―2O→(酸或碱)
如 Na――O2→Na2O――O2→Na2O2―H―2O→NaOH
②三角转换
2.方法 由于无机推断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按以 下步骤分析题目,往往能迅速理清思路,高 效解题。 审题→挖掘、筛选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寻 找突破点→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正向求证
极值法和差量法在化学计算 中的应用
1.极值法(平均值法) 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 简化以顺利得出结论,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 组成。 实际计算时常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混合 物中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
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肯定有一个大于平均值, 一个小于平均值,才能符合条件,从而可判 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2.差量法 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 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 量法。因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所以可使问 题简化。但应注意,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 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时,才 能用差量法。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 因。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 量求解的方法。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 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
②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单质,如 Al等;盐类,如铵盐等。 ③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金属单质,如Al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 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等;弱酸的 铵盐,如NH4HCO3、(NH4)2CO3等;弱酸的 酸式盐,如NaHCO3等。
④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活泼的金属单 质,Na、K、Mg(加热)、Fe(高温生成 Fe3O4) 等;金属过氧化物,如 Na2O2 等。 (4)特殊的转换关系 ①特征转换:A――O2→B――O2→C―H―2O→(酸或碱)
如 Na――O2→Na2O――O2→Na2O2―H―2O→NaOH
②三角转换
2.方法 由于无机推断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按以 下步骤分析题目,往往能迅速理清思路,高 效解题。 审题→挖掘、筛选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寻 找突破点→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正向求证
极值法和差量法在化学计算 中的应用
1.极值法(平均值法) 极值法就是先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使问题 简化以顺利得出结论,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 组成。 实际计算时常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混合 物中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
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肯定有一个大于平均值, 一个小于平均值,才能符合条件,从而可判 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2.差量法 不考虑变化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 初态(反应物)的量的变化来求解的方法叫差 量法。因无须考虑变化的过程,所以可使问 题简化。但应注意,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 且化学计量的差值必须是同一物理量时,才 能用差量法。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原 因。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 量求解的方法。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 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
邳州市第二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课题3 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牙刷把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
质,实验装置如图。加热聚苯乙烯废塑料得 到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
氢 气 12
甲 烷 24
乙 烯 12
丙 烯 16
苯
甲 苯
碳 6
质量分数 (%)
20 10
(1)试管 A 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 可以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A 中残留物― → 电石 ― → 乙炔 ― → 聚乙炔 ― ― ―
zxxkw
课题3 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学.科.网
课程标准导航 1.根据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举 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2.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认识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了解垃圾的
无害化处理方法。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自主学习
一、垃圾的分类
1.意义:使垃圾中的___________得到充分利 再生资源 用。 成分构成 2.分类方法:一般根据垃圾的__________、 ________,结合本地垃圾的__________和 产生量 资源利用 __________来进行的。 处理方式
A B
)
C D 垃 废荧光灯 不可再生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圾 管 废纸 垃 圾 分 类
解析:选B。A项,废易拉罐为金属铝制品或 铁制品,可加工回收金属铝或铁,为可回收物, 正确;B项,废塑料瓶目前大部分是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酯(聚酯)(PET)或聚乙烯(PE)制品, 回收可用于再生造粒、重新制造PET瓶或纺丝 制造纤维等,故废塑料瓶为可回收物,错误C项, 废荧光灯管中含有微量汞,散入大气危害人们 的健康,因此属于有害垃圾,正确;D项,废 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不可再生废纸是可燃 垃圾,正确。
④
邳州市第二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

离很弱,
可忽略。
(2)稀释醋酸,向电离方向移动。但[H+]并不 始终增大,一般来说浓度小于0.1 mol· -1, L 溶液越稀,离子浓度越小。而电离常数只与温 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A项,加水会使[CH3COO-]减小。B项,加
热使电离正向移动[CH3COO-]增大。C项,加锌
自主学习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特点
可逆
相等 动态
保持恒定 会发生移动
2.影响因素
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1)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因条件:①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 电离 _____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电离的方向是
zxxkw
吸热 吸热 _______方向,升温向_______方向移动。 大 ②浓度: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_____,电 大 离程度越____,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水时, 电离 平衡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A项,加0.1 mol/L HCl溶液,溶液中
[H+]增大,A错误。B项,加水后[HA]、[A-]、
[H+]均减小,则[OH-]增大,B错误。C项,加少
量NaA,[H + ]减小,故[OH - ]增大,C正确。D 项,加少量NaOH固体,[OH-]增大,[H+]减小,D 错误。 【答案】 C
强酸与弱酸的比较与判断
2.改变下列条件,能使CH3COOH的电离平 衡常数增大的是( A.加入冰醋酸 液 C.加水稀释 D.升高温度 ) B . 加 入 少 量 NaOH 溶
解析:选D。电离平衡常数主要由弱电解质
本身的性质决定,当弱电解质一定时只受温
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电离是一个吸 热过程,升温,K值增大。
3.CH3CO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可忽略。
(2)稀释醋酸,向电离方向移动。但[H+]并不 始终增大,一般来说浓度小于0.1 mol· -1, L 溶液越稀,离子浓度越小。而电离常数只与温 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A项,加水会使[CH3COO-]减小。B项,加
热使电离正向移动[CH3COO-]增大。C项,加锌
自主学习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的特点
可逆
相等 动态
保持恒定 会发生移动
2.影响因素
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1)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因条件:①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 电离 _____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电离的方向是
zxxkw
吸热 吸热 _______方向,升温向_______方向移动。 大 ②浓度: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_____,电 大 离程度越____,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水时, 电离 平衡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A项,加0.1 mol/L HCl溶液,溶液中
[H+]增大,A错误。B项,加水后[HA]、[A-]、
[H+]均减小,则[OH-]增大,B错误。C项,加少
量NaA,[H + ]减小,故[OH - ]增大,C正确。D 项,加少量NaOH固体,[OH-]增大,[H+]减小,D 错误。 【答案】 C
强酸与弱酸的比较与判断
2.改变下列条件,能使CH3COOH的电离平 衡常数增大的是( A.加入冰醋酸 液 C.加水稀释 D.升高温度 ) B . 加 入 少 量 NaOH 溶
解析:选D。电离平衡常数主要由弱电解质
本身的性质决定,当弱电解质一定时只受温
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电离是一个吸 热过程,升温,K值增大。
3.CH3CO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 向体积为Va的0.05 mol· - L
1CH 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的0.05 3 b
mol· -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L
A.Va>Vb时:c(CH3COOH)+c (CH3COO-)>c(K+) B.Va=Vb时:c(CH3COOH)+c(H+)= c(OH-)
)
C . Va < Vb 时 : c(CH3COO - ) > c(K + ) > c(OH-)>c(H+) D.Va与Vb任意比时:c(K+)+c(H+) =c(OH-)+c(CH3COO-) 【解析】 CH3CO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 c1 D.当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 【解析】 A项,pH>7时,可以是c1V1=
c2V2,也,正确;C项,当pH=7时, 醋酸一定过量,正确;D项,符合物料守恒,
时,生成弱酸强碱盐,溶液显碱性;显中性 或酸性时,弱酸一定是过量的。
(2)当题目给出的是H+或OH-浓度(或pH)时,需
要注意的是弱酸、弱碱是部分电离的,溶液中有 未电离的弱酸、弱碱分子,随着反应进行,这些
分子还继续电离。
(3)当酸的pH与碱的pH之和等于14时等体积混合, 混合溶液遵循“谁弱显谁性,强强显中性”,这 是因为当pH之和等于14,说明酸中[H+]等于碱 中[OH-],谁弱谁过量,故显示谁的性质;都强 时恰好反应,溶液显中性。
11的碱溶液中的[OH - ]相等。B项是强酸与 强碱的反应,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生成强酸强 碱盐,所得溶液pH=7,故B错;A、D项是 强酸与弱碱的反应,两溶液中:已电离出的
[H+]=[OH-],随着反应的进行,弱碱溶液
中未电离的分子继续电离出OH-,使得溶液 的pH>7,故A、D均错;C项是强碱与弱酸
2-
故 A 项错误;B 项,Na2 CO3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 恒:c(Na+ )+c(H+ )=c(HCO-)+2c(CO2 -)+ 3 3 c(OH- ), 还存在着物料守恒: c(Na+ )=2c(CO2 -) 3 +2c(HCO-)+2c(H2 CO3 )将两式联立,消去 3 c(Na+ )即得 c(OH- )-c(H+ )=c(HCO-)+ 3 2c(H2 CO3 ),故 B 项正确;C 项,
本章优化总结
学.科.网
知识体系构建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zxxkw
学.科.网
zxxkw
学.科.网
专题归纳整合
盐溶液酸碱性规律
1.强酸弱碱盐:酸性
2.强碱弱酸盐:碱性
3.强酸强碱盐:中性 4.弱酸弱碱盐:中性、酸性或碱性,取决
于酸、碱的相对强弱程度。
5.酸式盐溶液 (1)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呈现
者应该利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进行分析,再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判断粒子浓度的大小;后 者应该通过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判断,
物料守恒实际就是原子个数守恒,可以根据 溶质中各种原子的物质的量或原子个数来分
析,电荷守恒就是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
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而 质子守恒很少考查到,质子守恒可以由上述 两种守恒推导得到。
cH+· cCH3 COO- 醋酸的电离常数= =- cCH3 COOH 1.75×10- 5 可得出:c(CH3 COOH)= 10- 7×0.1 -1 -4 -1 mol· =5.7×10 mol· < L L -5 1.75×10 c(CH3 COO- ),故 D 项正确。
【答案】 BD
该溶液为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05 mol/L 的 Na2 CO3 和 NaHCO3 的混合溶液,同浓度时, 多元弱酸正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酸式盐的水 解程度,并且 CO2 - 水解生成的 OH- 抑制 3 HCO - 的水解,因此,溶液中 c(HCO - )> 3 3 c(CO2 -),故 C 项错误;D 项,依据 25 ℃时, 3
- + -1
2-
-
【解析】 A 项, NaHCO3 溶液中存在着 HCO3 的水解平衡:HCO3 +H2 O +OH 和 HCO3 的电离平衡:HCO3
+ - - - -
-
H2 CO3
H +CO3 ,由于该溶液呈碱性,因 此 c(H2 CO3 )≈c(OH )>c(H )≈c(CO3 ),
- +
2-
两种变化趋势,一是电离出H+使溶液酸性
增强,二是水解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使溶 液碱性增强。如:
HCO - 3 HCO -+H2 O 3
H+ +CO2 - 3 H2 CO3 +OH-
如果不考虑阳离子的性质,酸式酸根离子的
电离易于水解,该盐溶液显酸性,如 NaH2PO4、NaHSO3等即是;酸式酸根离子 的水解易于电离,该盐溶液显碱性,如 NaHCO3、NaHS、Na2HPO4等即是;电离
的反应,两溶液中:
已电离出的[H+]=[OH-],随着反应的进行, 弱酸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继续电离出H + , 导致所得溶液的pH<7,故C对。 【答案】 C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有两种类型:一是用 “>”或“<”表示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二 是用“=”表示离子浓度之间的等量关系。前
正确。
【答案】 A
例4
(2011· 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
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 度关系正确的是 ( ) -1 + A.在 0.1 mol· NaHCO3 溶液中:c(Na ) L
2- >c(HCO3 )>c(CO3 )>c(H2 CO3 )
-
B.在 0.1 mol· Na2 CO3 溶液中:c(OH ) L -c(H )=c(HCO3 )+2c(H2 CO3 )
和水解难易相当,该盐溶液显中性。
(2)强酸的酸式盐:酸性,如NaHSO4溶液。
6.酸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 (1)强酸、强碱反应: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 性;酸过量,显酸性;碱过量,显碱性。强 酸、弱碱反应:恰好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 盐,溶液显酸性;显中性或碱性时,弱碱一
定是过量的。弱酸、强碱反应时:恰好反应
例1 7的是(
合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
)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 合
【解析】
pH=3的酸溶液中的[H+]与pH=
KOH===CH3COOK+H2O,Va>Vb时,乙
酸过量,A项正确;CH3COO-+H2O CH3COOH+OH-,该反应产生的
c(CH3COOH)=c(OH-),
另由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因而 B项对;C项,Va<Vb时,KOH过量,c(K+) 应该最大,故C错;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 用电荷守恒可得D项正确。 【答案】 C
解答溶液中离子种类和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 时,要紧抓“两个微弱”、“两个守恒”和 “分清主次”。 (1)“两个微弱”: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 的,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2)“两个守恒”:即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由两者可导出质子守恒)
(3)“分清主次”:即溶液是以电离平衡为主 还是水解平衡为主。如NaHCO3溶液中,以 水解平衡为主、电离平衡为次;又如 NaHSO3溶液中,以电离平衡为主,水解平 衡为次。
例3 (2011· 高考大纲全国卷)室温时,将浓
度和体积分别为c1 、V1 的NaOH溶液和c2 、 V2 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 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 c(CH3COO-)+c(OH-)
+ -
-1
-
C.向 0.2 mol· - 1 NaHCO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L 0.1 mol· NaOH 溶液:c(CO3 )>c(HCO3 ) L >c(OH )>c(H ) D.常温下,CH3 COONa 和 CH3 COOH 混合 溶液[pH=7,c(Na+ )=0.1 mol· - 1 ]:c(Na+ ) L =c(CH3 COO- )>c(CH3 COOH)>c(H+ )= c(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