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

浅析 大 学英 语教 学 改革对 通 识教 育 的促 进 作用
郭 瑛 … 习
(1陕西师 范大 学教 育科 学 学院 陕西 ・ 【 】 西安 【 西北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陕西 ・ 2 】 西安
中图分类号: 4 G6 2 文109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0 — 2 - 2 1 7 — 8 4( 0 9) 4 1 7 0
摘 要 当前, 全国许 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 识教 育, 以提高 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应对 通识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 目前 的大学英语 教学却费时 低 效 , 以发挥其通识教育的功能 本文试图从大学英语教 学的问题 难 出发 , 探讨 如何进行 课程、 教学方法 、 段等全方位 的改革 来促进 手 通识教育的实现,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改革 课程综合化 隐形课程 随着我国文化素质教育 的提 出, 旨在培养学生 的全面 素质 , 培 养“ 完整的人 ” 也就是德 、 、 、 , 智 情 意全面和谐发展 的人 。大学英语 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教育 , 不但起着培养学生语言技能 的作 用 , 也成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 ,诱发学生欣赏 、热爱乃 至积极借 鉴、 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的桥梁, 成为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 的重 要途径 。所以 。 它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应对通识教育 起着 推进作用。
要想实现通识教育的功能, 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现行的大学 英语课结构单一 , 强调系统的语言知识传授, 以提高语言运用 能力 为最终 目标。教材编写多半以语言系统 为主线 , 能训练为骨架 。 技 近几年新编的教材 , 文化知识虽大有增加 , 但仍缺乏对外国文化的 系统介绍 , 学生 了解的也只是表面现象 , 冰山一角。课 程功能单一 , 就语言学语 言 , 就语言 练语 言 , 难免 使英 语学习索然无味 , 调动不 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式应该是综合性的 ,跨学 科, 跨领域 的, 能使学生的知识 “ 博而深” 。因此 , 单纯强调语言技 能学 习的大学英语课程必须整合起来 , 以形成学生的复合型、 创新 性知识结构 为 目 进行系统设计与协调整合大学课程结构和教学 标, 内容中的各组成要素。吴鼎 民教授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大学英语教 学的“ 三套车” 构想 , 把多学科知识纳入大学英语教学 内容 , “ 这样 做可 以一箭 双雕 。学生既学 了英语 , 又通过英语学到了其 他学科知 识, 这就是用英语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 , 。 可 以建立充分体现英语语言知识 、应 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的综合课程 群 。这个课程群按语言基础类、 文化类 、 应用类可 以分成几个级别 自行确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总学分数 。在规定的学分 内, 开设分有一 定级别 的基础类课 程如综合英语 、 写作 、 l 、 E语 听力 、 刊阅读等 ; 报 文化类课程如 中外文化对 比 、 国经 典名著导读 、 外 英美文 化、 外国 影视欣赏等 ; 应用类课程如商贸英语 、 旅游英语 、 科技论文写作、 国 际学术会议交流英语 、 口译等。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专业、 水平和需 要, 分不 同的级别任意选择搭配各种课程。但是 , 学生课程选择必 须要在教师指 导下 , 现课 程综合化 的要 求 , 体 要使学生知识 结构 、 思维结构和价值观念得到综合。
刍议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教育有一定差别 。 大学英语在基础教学中属于通识教育 , 但是拓展
语教学和通识教育 的关系的认 识出发 , 从多个视角剖析两者 的关系。 关键词 : 通识教育 ; 视角分 析; 师资结构
通识教 育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我 国现 英语教学更为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 教
代 高等教育 中有充分体现 。 通识教育更为重视人文理念培养 , 要求 材 内容 尚未真正体现通识教育。 在多学科 知识 的综合应用 中达到不同学科和领域间的交流 ,进而
教学 目标通常包括英语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 、 学习策略 、 听说技能及
语言知识 等方面 的内容 , 在具体 学习 中可分为 一般 、 良好 、 优 秀三 层次 。 可 以看 出, 更 为侧重英语技能教学。通识教育一般是把学 生 作为独立个体 , 重视其作为单个社会人和公 民的实际需要 , 重视学
教学争鸣
新 课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M
刍议 多视 甬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叶伟 平
( 江西师 范大 学科学技 术学院) 摘 要: 伴 随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步伐 的加 快,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 , 而它们 之间的关 系也逐步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从大学英
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 育关系的认识
、
诸多专业方面的内容和语 言文化 的内容 ,形成 以语言技能学 习为
其他方 面知识 为拓展 的英语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 , 有部分 当前 , 大多数教育者认为大学英语属于通识教育 范畴, 同时其 主体 , 教学 目标 和通识教育是高度一致的 。 从英语课程体系 、 教材 内容及 高校把通识教育相关内容注入实 际的英语教学 中,但该行为仍是 教学模式等方面提 出应实施通识教育 ,这也是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 为 了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这也可 以从大学英语新课 不 同水 平的学生均可获得 必要 的综合 人才 的重要路径 。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通过分析 和讨 论通 识教育 标 中指 出的确保不 同层 次 、 所以 , 现阶段大学英 语课程 的概念及其 内涵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 ,表明大学英语教学实 英语能力培养和锻炼中可以体 现出来 。 行“ 一体化培 养” 和通识教育有着诸 多相似之处 , 但它并非 真正的 设置上仍 以学生英语 能力 的培养和提高为主导 ,并把学生英语有
课题研究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理论论文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涵义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本质上是一种跨界教育,是在整合不同领域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做的融会贯通工作。
通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政治学》中提出,“教育应当是全面的,而且教育应当最能体现人的自由性,人们能够通过教育自由地吸收和接受所有知识”[1]。
这一理念被后来的牛津大学著名教育家纽曼正式整理为“自由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西方教育数百年,尤其是在人文科学领域,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在文学教育领域要求,从事文学教学工作的人员除了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理论知识等相关素质。
因为文学与这些学科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同时是通识教育的内在要求。
通识教育虽然最早起源于西方教育界,但这并不是西方的专利。
我国教育史上关于通识教育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易经》。
所谓“君子多识前言往行”,就是要求有深厚修养的人要通晓多种学问。
博学多才、博览古今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通人”,所谓“通人”,也是指在多门学问中都有所涉猎的大师。
这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境界。
这种理念和思想与通识教育不谋而合,通识教育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能够运用自己在多种学科中的知识,总结出对于知识学习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运用到传道授业当中。
同时,这种教育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思维,思维层面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学习者可以用这门学科中的思维解决另一学科中遇到的难题。
因此,这种通识教育对于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教育发展到现在,通识教育又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
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对教育对象的最高期望,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通识教育发挥相应的作用。
科研课题论文:通识教育理念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探析

教育理论论文通识教育理念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探析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高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增。
然而,在高校扩张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比如说,高校英语教师课时不断压缩、社会对大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种种质疑等,这些都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国家又着重强调了新升本的600多所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方向转变,高校的英语教师需要转变过去传统的语法模式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通识教育理念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通识教育理念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更加引起了重视。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是近期学术界所关注的话题,大学英语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教学的目的何在?这些都是英语学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有的学者认为,大学英语专业应该回归到人文学科本位上来,培养通识型的英语专业人才;有的学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只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需要增设一些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的课程。
虽然这些观点论述的视角不同,但是最终归位是一致的。
罗索夫斯基认为,通识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保证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平衡,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
什么是通识教育呢?通识教育直白来讲,是指一种教育的理念,是大学教育教学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
按照罗索夫斯基的观点,他认为通识教育是指大学中除了主修课程学习以外,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目的是保证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美国通识教育的目标为:使个人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当代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与西方发达国家通识教育发展相比,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发展相对较晚,但是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比较久远,比如说,古代《中庸》中的博学、审问观,《论衡》中的博览古今为通人的思想,近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中西融合,兼容并包”,梅贻琦先生的“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的通才和全人的教育思想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摘要: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如何进行通识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通识观念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全国大学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任务。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和其他课程共同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来看,它不仅是丰富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加强通识观念、传播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平台。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是我国各高校公共外语类的必修基础课,它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于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主导型意识强化了英语的工具性,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单纯性的语言技能的培训。
学生虽然能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综合文化能力和素质却不容乐观,这些都影响到人才创造能力的形成。
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使英语教育的人文方向发生了偏离,导致学生思维匮乏,缺乏对人生普遍价值的认知能力,知识匮乏,毕业后的发展空间狭小,甚至与英语毫无干系。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改革,但大多是教学结构、模式或是教学硬件方面的变化,如变粉笔黑板为多媒体及网络。
在教学内容上仍过于强调外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忽视了英语教育本身的人文色彩。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已经变成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因为它是现阶段评估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而部分用人单位也以四六级证书为录用条件,在应试教育和社会求职压力下,学生学习英语带有功利性,英语学习的唯一动机是通过四级或六级考试,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虽拥有四六级证书,却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使大学英语成为真正的“哑巴”英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开展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开展作者:孙辉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1期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孙辉【摘要】通识教育理念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相辅相成。
通识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施行是必然的。
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开展通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通识教育的由来与内涵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通才教育”,源自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由亚里斯多德提出的,以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凸显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为主要特征的自由教育思想。
1829 年,美国帕卡德(A. S. Packard)教授首先提出了“通识教育”一词,并使其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通识教育是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人文教育,是现代西方高等教育流行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它与专业教育相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的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生的教育,旨在以宏观、远大的基本认识为基础,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扩大文化视野,提升人文与科学素养,使学生充分了解人类文化与历史、世界环境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其有社会责任感并使其成为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
因此,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应该接受的必不可少的非专业教育。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可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授予学生全面的知识,使学生自如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同时具有人文素养的高质量人才,这一目标与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基于多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

注重学生全 面素质的培养 ,而不是 技能 和专业知识 的传 授与训练 。因此 ,从 教
学 目标的视角 可以得出大学教学实 践不
素养 ,这点从新 《 课程要求 》中 “ 保证 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 的综合能 力 的培养和训练”可 以看 出。因此 ,当 前 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设置上 主要 以学生
的 、情感的 、道德 的、生活 的和谐发展 ,
校将 通识教育 的内容融入英语 教学 ,但
是该 行为还是为 了培养学生 的语 言文化
体系等方面提 出了应在大学英语 教学实 践中实施通识教 育 ,并提 出复合 型高素 质人才的具体培养途径 。
( 2)还 有一 些专 家通 过将 通识 教
教改圜踊I
JI AO G AI T ANLI I
基 于 多视 角 的大学英语教 学实践 与通 识教 育之 间的关 系分 析
杨 庆 华
( 湖北 科技 学 院 ,湖 北 成 宁 4 3 7 0 0 0)
摘
要 :在 大学英语 教学手段和 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 的过程 中,大学英语教 学与通 识教 育之 间的 关系引起 了大家的思考。
语言 能力 的提高为 中心 ,并将学 生有 效
育的内涵和概念作 为分析和讨论 大学英
语 的基础 , 得 出大 学 英 语 教 学 实践 在 “ 一
等同于通识教育。
2 . 教 材 内容
体 化培养功能 ”方 面与通识教育存 在相
同之 处 ,但它并不就是通识教育 。
通过调查 发现 ,当前各高校大 学英 语 教材的编制都是 以新 《 课程要求 》的 目标 和教学性质 而不是通识教育 的内涵
二 、多视 角论 证通 识教 育 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关系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注重
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能力。
教学改革应该更加注重真实场
景的语言运用和实践,例如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沙龙活动等,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口
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
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需求。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
力。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英
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观点和观念,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文本,引导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
他们具备多种能力综合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能力。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教学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
合能力的培养。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
英语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英语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孟娴(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通识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通识教育现金已经成了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能否实现通识化发展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基于此,该文将结合笔者实践教育经验,从多视角对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旨在更好厘清两者的关系,为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视角;通识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7-0095-02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通识教育是一种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理念,突出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自由性。
而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对大学英语能否转向通识教育发展也形成了更多的争论,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厘清两者的关系对于大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就尤为重要。
1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性质通识教育主要是指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是社会生活对人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最早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
相对于其他教育理念而言,通识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人文精神方面的熏陶更为注重;二是突出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三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具有教育的普遍性意义,属于一种非功利性、非专业性的教育,教育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基本态度、技能及知识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通识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另外,通识教育在促进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与交流对话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而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首先,其是高等教育中课程组成的重要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其次,大学英语主要以外语教学为理论指导,以英语应用技能与语言知识、学习策略与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而且在教学实施方面方式多样。
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及服务对象,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存在的主要争论2.1关于大学英语能都纳入通识教育的争论从教学目标来看,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都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属于语言文化,因此一部分人认为既然是文化就应该运用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因此应将大学英语教学纳入通识教育中。
而一部分人认为英语文化是一种外国文化,我国没有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单纯依靠人文主义教育方式进行英语知识传授是不行的,将英语教学纳入通识教育不合适。
2.2大学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大学英语逐渐从学科英语过渡到综合英语,突出英语教育的综合性,这与通识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
大学英语教学功能也由原有的“工具”转为“一体化培养”,因此部分人认为大学英语应以人文性教育为主,侧重于人文性功能。
但一些人又有不同观点,认为大学英语虽然向综合英语过度发展,但其仍旧是一门语言学科,其发展只能“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但不能等同于通识教育。
2.3关于大学英语是ESP 还是通识教育的争论英语属于一种供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因此从教学目的及社会需要的角度看,部分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正向ESP (专门用途英语)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通识教育。
也有部分人持折中思想,认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是通识教育,而拓展阶段则为人文或是ESP 教育。
2.4关于大学英语学习角度的争论大学英语学习目的在于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开展又产生了分歧:一些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开展,这样才能更好满足日常交际需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大学英语说到底都只是一门学科,其教学工作只需围绕大学英语本身来开展就行。
3从多视角对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3.1课程设置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从语言类教学工作入手,同时重视对包括专业英语、语言文化以及综合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应用等内在的融合,并根据不同专业及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整体提高发展的教学目的。
其中,在上述课程设置过程中,后面三类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前两类则添加了专业与文化方面的内容,建立起一个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主导,同时延伸至其他领域的大学英语课堂体系。
从目前高校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英语课程开设主要分为“基础英语模块”和“通识英语模块”两大块,通过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通识英语教育,使学生实现了从单纯英语语言学习向语言与内容结合的学习。
但是笔者认识,“通识教育”并不是直接将英美文学或英美文化等教学内容增加到大学英语课堂设置当中。
在《课程收稿日期:2018-11-27修回日期:2018-12-29作者简介:孟娴(1983—),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南京体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95Overseas English海外英语2019年4月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需要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都获得有效的训练与提升。
不仅如此,还需要将传授国际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全面考虑。
在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大部分都是围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核心能力来设置具体课程,并在教学各个环节都融入了学生跨文化交际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方面内容。
而这表明了语言和文化间紧密相连。
语言是对一个民族文化以及精神生活痕迹的记录与保存,是文化的载体与结晶,所以,在设置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
另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而进行不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将文化素养有效渗透其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通识教育引导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而这对于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意义重大的。
3.2教学目标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词汇等基础上,实现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可以满足跨国交流的需要。
此教学目标包括了英语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技巧,尤其是英语学习策略、听说技巧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
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置来看,主要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及“最高要求”三个层次,为实现教学目标,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词汇积累、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等等。
相对于英语课程教学而言,英语通识教育关注点更为广泛,其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同时对于学生道德情感等培养也非常关注,其注重对学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的教育,重视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
因为在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道德素养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英语仍主要是一门培训英语技能训练以及综合应用的基础课程,其强化对学生各项英语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侧重于英语的“工具性”,所以在整体看来其属于一项技能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训练时非常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与交际中有效运用英语来交流,为其自身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所以,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在课程要求方面和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别,二者培养目标并不可画等号。
3.3教材内容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从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开展的情况来看,英语教材种类较多,但都是围绕《课程要求》中的基本教学目标及性质来编写,而对于通识教育的内容并不多。
“人文”作为大学英语教材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其在课程总内容中的分量都非常小,其他方面更是微乎其微。
另外,具体到大学英语中涉及的通识教育内容而言,其往往只是为了更好实现英语教学目标而设计,只是为了体现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的“通用性”,不过“通用”与“通识”的教育内涵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并不是为了突出通识教育,更不能代表通识教育。
其中教材的通用性主要指的是教材能够对国内各个高校均能够适用,并适用于高校内的不同专业。
由实际便携内容看来,教材中的总词汇量与《课程要求》中的相应要求相符,各个单元中的内容均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输入、语言使用技能的掌握以及语言策略的学习,在整体上看来还是围绕“语言”来开展,结合语言来融入西方文化与知识,但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主要目标依旧没变。
所以可以看出,通识教育与教材内容的内涵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并没有进行通识教育。
3.4知识结构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其知识结构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效果与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作为高等学校中一门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师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教师队伍整体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许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仍以“填鸭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及思维等都不能满足现代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不但没有接收到通识教育的熏陶,而且相应通识教育的知识体系也较为匮乏,难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而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了诸多内容,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求要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跨学科与多领域知识来作为支撑,而该类知识是大部分英语教学所不具备的,所以英语通识教育发展更难实现。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英语通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高质量英语专业人才。
4结束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性质而言,还是从多视角分析,大学英语教学都不是通识教育。
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关系的理解也会不断变化,争论也会更多,但是有争论就有发展,在争论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各种的性质、特点和目标,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大学英语及通识教育。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教学虽然不是通识教育,但是随着全球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及英语语言应用的广泛性,大学英语教学也将纳入更多通识教育内容,不断走向通识化发展。
参考文献:[1]章春风,陈圣江.从通识教育视角探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408-409.[2]叶伟平.刍议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下),2015(11):216.[3]聂思思.多视角辨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山西青年,2016(08):212.[4]张璐,许德法.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J].科技资讯,2008(11):112+114.[5]梁军.基于多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联系[J].文理导航,2017(7):38-38.[6]倪肠.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4):22-26.【通联编辑:光文玲】96公共英语教育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