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滦平三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第16课改革的全面推进 导学案

第16课改革的全面推进 导学案

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 导学案历史 冀人版 八年级 唐山市第四十六中学课 标: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知道“863”计划的制定。

重 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的重要表现;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及其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难 点: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的理解。

知识网络学习流程:流程一:基础过关,通过看教材完成知识网络图流程二:自我检测,完成下面的习题一、单项选择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C.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D.民族关系的制度 3.国家恢复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是在()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4.我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在() A.1985年 B.1986年 C.1995年 D.2000年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授予() A.为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B.为推广科学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C.在某一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工程技术人员D.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发明的科学家 6.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在() A.1985年 B.1986年 C.1995年 D.2000年7.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机构②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是河北省最高权力机关③各级人大代表均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8.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2019年精选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复习巩固第一篇

2019年精选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复习巩固第一篇

2019年精选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改革的全面推进复习巩固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为实现这一“伟大决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 )①实行三大改造②实行“一五”计划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土地改革的完成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科学技术的进步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A、沿海地区B、农村C、内地D、城市【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改革开放后,安徽省凤阳县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钱,又娶媳妇又盖楼”。

这些都应该感谢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包产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宣传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C、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展示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来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变。

同时,学生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变化,需要进行整合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大变化,掌握相关史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数据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大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改革开放的成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视频、数据等。

3.学生活动材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巨变。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历史图片、视频或史料分析等方式,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速度”和城乡人民生活巨变的表现。

2.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照片和文字资料,实行展示,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得直观理解,进而持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指导学生分组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搜集历史信息的水平。

3.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不但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的原因及表现教学难点:“中国速度”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已有40年,她带给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巨大的变化。

今天的我们通过16课的学习,感受改革开放的变化。

讲授新课:插入邓小平在日本京都访问的图片,感受我们想要的速度。

出示教学目标:本课重点学习三目,包括: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中国速度”;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自主先学:留时间给学生看书、填空。

通过自己看书,了解本课内容。

学生填空,教师辅助:把预留的空由学生填完。

一、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1.2008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1)简介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

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Games)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会期不超过16日,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

冀教版历史八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案(精选)

冀教版历史八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案(精选)

冀教版历史八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案(精选)一、课程标准1、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3、知道“863计划”的制定。

二、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认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一些主要史实,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3、知道“863计划”是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了解“863计划”的制定过程及其意义。

4、知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5、理解“依法治国”、“科教兴国”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第15课主要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本课将学习改革向政治、教育、科技领域的全面推进。

1、阅读“民主与法制建设”一目,在教材中标注并记忆: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

2、阅读“教育的春天”,归纳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3、阅读“追踪高科技”一目,了解“863计划”的制定及主要内容,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时间。

4、完成教材侧栏中的思考题。

5、利用“同步训练”中的本课习题进行自学检测,找出难点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决。

6、思考探究:(1)实施“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什么意义?(4)优先发展教育有什么战略意义?四、拓展阅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08年王忠诚(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徐光宪(造就稀土传奇)2007年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2006年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2005年叶笃正(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2003年刘东生(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著名航天技术专家)2002年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2001年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著名物理学家)2000年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八年级历史第16课改革的全面推进检测学案1、我国有权制定、颁布国家法律文件的机构是()A、中共中央委员会B、全国政协C、全国人大D、国务院2、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和通过的法律不包括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我国的村委会选举作为一种制度最早出现在()A、1978年B、1988年C、1998年D、2003年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社会主义法律制度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这是新成立后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参加考试人数创记录的一年”,这一年是()A、1967年B、1976年C、1977年D、1978年6、某人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基础教育7、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最新精选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

最新精选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第16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

最新精选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第16课改
革的全面推进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据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集体主义精神的丧失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

下列流行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奥运——21世纪初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60年代
C、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
D、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后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0开始的土地改革相比,不同之处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当时普遍得到农民的好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政策是( )
A、农业合作化
B、发展乡镇企业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优质课教学设计_3

第十六课社会生活的巨变目录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 (1)二、学情分析 (1)三、课时安排 (1)一、课程标准要求 (2)二、课堂落实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2)2.过程与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三、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2)2.教学难点 (3)四、教学方法 (3)1.教法 (3)2.学法 (3)五、课前准备 (3)六、教学过程 (4)(一)预习检测 (4)(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三)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4)(四)课后拓展延伸 (6)(五)课内即时评价 (6)(六)板书设计 (7)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第三目的内容。

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1、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小部分学生存有不自信,不善于表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我刻意对教材实行了重新整合、知识的展示做了调整、核心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做了重点突破。

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差异,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握教材整体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影视作品创设,营造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社会的巨变。

2、知识技能基础本次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生经过将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用历史的方法看待问题的水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标准要求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课堂落实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变的表现和原因。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教案范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教案1民族团结一、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3、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2、学唱民歌;4、说说孔繁森的故事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民歌竟猜:1、2、3议一议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二、各民族共同发展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计划生育政策 C.改革开放政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A“文革”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是在( ) A.1976 年底 B.1977 年春 C.1977 年底 D.1978 年底 6.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 ①现代化 ②世界 ③未来 ④全体学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 A.1 986 年 B.1990 年 C.1995 年 D. 2000 年 8.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 A.扫盲阶段 B.小学六年阶段 C.从小学到初中教育阶段 D.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阶段 9.现阶段,我国普及的义务教育最高阶段是( ) A.小学教育 B.初中教育 C.高中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我国实施的 是几年义务教育( ) A.六年 B.九年 C.十二年 D.终身 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 ) A.提高劳动者素质 B.制定良好的发展战略 C.努力发展基础工业 D.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12.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犁然有 许多学童上不起学,或中途辍学。为此,我国实施了“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 。产生这种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 ) A.我国人口多,人民普遍比较贫困 B.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各 C.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 D.我国人口太多,学生辍学在所难免 13. “863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首先建议中央制定此计划 的科学家是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陈芳允 D.袁隆平 14. “86 3 计划”得到了谁的批示(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15. “863 汁划”是一项发展高技术的计划。下面不属于这项计划的是( ) A.生物技术 B.航天技术 C.信息技术 D.外语技能
重点难点
改 革 的 全 面 推 进
高考制度的恢复: 教育的发 展: 邓小平为教育指明方向: 义务教育的普及: 科教兴国斩落的提出: 863 计划: 高科技的发展; 取得发展的科技领域: 最高科技奖的设立: |、 、
知识巩固
1.1982 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及此后颁布和实施的法律反映了( ) 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 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 的共识 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1982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的是( ) A.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B.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三大 3.为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先后制定和通过的 重要法律中不包括(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 16 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
课 学 目 题 习 标 第 16 课 改革的全面推进 审核人
重点知识梳理: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
1、 知道我国重要法律及其内容,认识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2、 知道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 3、 知道 863 计划是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重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重要表现;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难点: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