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药炮制学 蜜炙 (1)
中药炮制学蜜炙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甘草
• 【处方用名】甘草 粉甘草 炙甘草 蜜 甘草
•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 甘草G. inflata Bat. 或 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 根,晒干。
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感, 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多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久 泻脱肛、便血崩漏。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炮制方法】
•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 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 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00kg甘草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甘草生品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第10章中药炮制学蜜炙.pptx

• 4. 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 5. 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
有报道,甘草酸的含量与炮制过程中温度有关,炮制时温度越高,其 甘草酸含量下降越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炙甘草煎出液中Zn、Cr、 Ca、Co、Mn含量显著减少,而Fe显著上升,但Cu变化不显著,而炒 甘草煎出液中Zn、Cu则显著减少。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甘草及炙甘草均有抗心律失常、增强免疫作用,炙甘草的作用均优于 生甘草,故补气时应用蜜炙甘草;止痛作用顺序是炙甘草组>生甘草 加蜜组>生甘草组。 • 3.对炮制工艺的究
【炮制方法】
•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 润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100kg甘草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甘草生品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
麻黄
• 【处方用名】麻黄 麻 黄绒 炙麻黄 蜜麻黄 炙麻黄绒 蜜麻黄绒
•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或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 的干燥 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 的草质茎,晒干。
咳。多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 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 • 蜜炙甘草甘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 脉。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 痛,脉结代。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蜜炙法

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的炼蜜共同拌炒的⽅法称为蜜炙法。
《本草纲⽬》记载:“蜂蜜,其⼊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痛也。
⽣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平和,故能解毒。
柔⽽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腹肌⾁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与⽢草同功。
”辅料选择与⽤量 蜜炙的液体辅料是经过加热炼制的蜂蜜,即通常所称的炼蜜或熟蜜。
⽣蜜性凉,可清热滑肠,⽤于肠燥便秘,炼蜜性温,具补中、润燥、⽌痛、解毒、矫味作⽤。
⽤炼蜜炮制润肺⽌咳和补中益⽓的药物。
炼蜜的⽤量视药物的性质⽽定。
⼀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蜜量宜⼤,通常⽤量为每100公⽄药物,⽤炼蜜25公⽄。
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重的药物⽤蜜量宜⼩,如每100公⽄药物,百部⽚蜜炙⽤炼蜜12.5公⽄,百合⽤炼蜜5公⽄,栝楼、桂枝⽤炼蜜15公⽄,⿇黄、枇把叶、⾦樱⼦⽤炼蜜20公⽄。
操作⽅法 1.先拌蜜后炒 先取⼀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炒⾄颜⾊加深,基本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般药物都⽤此法炮制。
2.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炒⾄颜⾊加深时,加⼊⼀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
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
如百合、槐⾓等。
注意事项 1.炼蜜时,⽕⼒不宜过⼤,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2.炼蜜不可过⽼,含⽔量在10%~13%为宜。
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
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稀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与药物拌匀,⼜⽆剩余的蜜液为宜。
加⽔可使蜜液粘稠度降低,易与药物拌匀,易于吸收。
⽔少则润不均匀,⽔多则不易炒⼲,易发霉变质。
4.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时,使蜜液逐渐渗⼊到饮⽚内部。
5.炒炙时,⽕⼒宜⼩,因为常时间闷润,使药材质地变软,炒制时⽕⼒⼤,易致外焦内软。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炙法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辅料温度火力时间辅料作用操作方法炮制程度加辅料炒法固体辅料高中火或武火短中间传热体先炒辅料后投药颜色加深或变黄炙法液体辅料低文火长协同增强① 拌辅料后炒药;② 炒药后加辅料。
炒干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 1. 酒炙――大黄、黄连; 2. 醋炙――甘遂、元胡; 3. 盐炙――黄柏、知母; 4. 蜜炙――紫菀、甘草; 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 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中药炮制学蜜炙1

• (一)主要目的 • 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 百部、款冬花、紫 菀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黄芪、 甘草、党参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 2.缓和药性 麻黄蜜炙后能缓和辛散作用,并 可增强宣肺平喘的功效。 • 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蜜炙不仅能增强其 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炮制研究】
• •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生黄芪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增高,其他磷脂组 分则有所下降;黄芪各炮制品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脯氨酸等17种以上的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炒 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麸黄芪,其中 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 黄芪>炒黄芪>麸黄芪>蜜黄芪。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 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 补脾益气的药物。
• • 蜜炙法中所选用的蜜需先加热炼过,其药性由凉转温。 炼蜜方法:将蜂蜜置锅内,加入适量水加热煮沸,除去 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将 过滤后的蜜再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防 止外溢;当加热至116℃~118℃,锅内出现均匀一致,有 光泽的气泡(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手指分开尚 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 13%为宜。 • 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 水分,增强粘性。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 缩锅进行炼制。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 3. 若蜂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并要严格控制水量(约炼 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若加 水量过多,则药物过湿,不易炒干,成品容易发霉。 • 4. 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 5. 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蜜炙法

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的炼蜜共同拌炒的⽅法称为蜜炙法。
《本草纲⽬》记载:“蜂蜜,其⼊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痛也。
⽣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平和,故能解毒。
柔⽽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腹肌⾁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与⽢草同功。
”辅料选择与⽤量 蜜炙的液体辅料是经过加热炼制的蜂蜜,即通常所称的炼蜜或熟蜜。
⽣蜜性凉,可清热滑肠,⽤于肠燥便秘,炼蜜性温,具补中、润燥、⽌痛、解毒、矫味作⽤。
⽤炼蜜炮制润肺⽌咳和补中益⽓的药物。
炼蜜的⽤量视药物的性质⽽定。
⼀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蜜量宜⼤,通常⽤量为每100公⽄药物,⽤炼蜜25公⽄。
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重的药物⽤蜜量宜⼩,如每100公⽄药物,百部⽚蜜炙⽤炼蜜12.5公⽄,百合⽤炼蜜5公⽄,栝楼、桂枝⽤炼蜜15公⽄,⿇黄、枇把叶、⾦樱⼦⽤炼蜜20公⽄。
操作⽅法 1.先拌蜜后炒 先取⼀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炒⾄颜⾊加深,基本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般药物都⽤此法炮制。
2.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炒⾄颜⾊加深时,加⼊⼀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
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
如百合、槐⾓等。
注意事项 1.炼蜜时,⽕⼒不宜过⼤,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2.炼蜜不可过⽼,含⽔量在10%~13%为宜。
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
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稀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与药物拌匀,⼜⽆剩余的蜜液为宜。
加⽔可使蜜液粘稠度降低,易与药物拌匀,易于吸收。
⽔少则润不均匀,⽔多则不易炒⼲,易发霉变质。
4.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时,使蜜液逐渐渗⼊到饮⽚内部。
5.炒炙时,⽕⼒宜⼩,因为常时间闷润,使药材质地变软,炒制时⽕⼒⼤,易致外焦内软。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Biblioteka 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甘草
• 【处方用名】甘草 粉甘草 炙甘草 蜜 甘草
•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 果甘草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晒干。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 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 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100kg黄芪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温,味甘。归肺、脾经。 • 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
• 【来源】为蔷薇科植 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的干燥叶。全 年均可采收,晒至七 八成千,扎成小把, 再晒。
【炮制方法】
• 1.枇杷叶 取原药材,除去绒毛,用水 喷润,切丝,干燥。
• 2.蜜枇杷叶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 淋入枇杷叶丝内拌匀,闷润置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 为度,取出晾凉。
• 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
【炮制作用】
• 性微寒,味苦。归肺、胃经。 • 生枇杷叶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多
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哕或口渴。 • 蜜炙枇杷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多用
于肺燥咳嗽。
【炮制研究】
• 有实验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对枇杷叶中熊 果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炮制品中熊 果酸含量均高于生品。并且姜汤煮品>蜜 炙品>姜汁炒品>生品。由此可见,炮制 能升高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含量。临床上可 使用蜜炙枇杷叶或姜炙枇杷叶,特别是姜 汤煮品。
麻黄
• 【处方用名】麻黄 麻 黄绒 炙麻黄 蜜麻黄 炙麻黄绒 蜜麻黄绒
•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或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 的干燥 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 的草质茎,晒干。
有报道,甘草酸的含量与炮制过程中温度有关,炮制时温度越高,其 甘草酸含量下降越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中,炙甘草煎出液中Zn、Cr、 Ca、Co、Mn含量显著减少,而Fe显著上升,但Cu变化不显著,而炒 甘草煎出液中Zn、Cu则显著减少。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甘草及炙甘草均有抗心律失常、增强免疫作用,炙甘草的作用均优于 生甘草,故补气时应用蜜炙甘草;止痛作用顺序是炙甘草组>生甘草 加蜜组>生甘草组。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生黄芪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增高,其他磷脂组 分则有所下降;黄芪各炮制品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脯氨酸等17种以上的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炒 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麸黄芪,其中 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 黄芪>炒黄芪>麸黄芪>蜜黄芪。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 (一)主要目的
• 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 百部、款冬花、紫 菀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黄芪、 甘草、党参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 2.缓和药性 麻黄蜜炙后能缓和辛散作用,并 可增强宣肺平喘的功效。
• 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蜜炙不仅能增强其 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炮制方法】
• 1.麻黄 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或洗净 后稍润,切段,干燥。
• 2.蜜麻黄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麻黄段中 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 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100kg麻黄段,用炼蜜20kg。 • 3. 麻黄绒 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 4. 蜜麻黄绒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内
强。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 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体虚者。 •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
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炮制研究】
• 麻黄中主要含有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现已证明麻黄 的有效成分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平喘作用,伪 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而挥发油则有抑制流感病毒、 发汗等作用。
用于外感咳嗽,疥癣,头虱、体虱、蛲虫。 由于生品有小毒,对胃有一定刺激性,内 服用量不宜过大。 • 蜜炙百部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并增强 润肺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痨咳嗽,百日咳。
【炮制研究】
• 百部所含生物碱性质不稳定,经蜜炙后 生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
枇杷叶
• 【处方用名】枇杷叶 炙枇杷叶 蜜枇杷叶
第6节 蜜炙法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
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 补脾益气的药物。
• 蜜炙法中所选用的蜜需先加热炼过,其药性由凉转温。 • 炼蜜方法:将蜂蜜置锅内,加入适量水加热煮沸,除去
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将 过滤后的蜜再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防 止外溢;当加热至116℃~118℃,锅内出现均匀一致,有 光泽的气泡(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手指分开尚 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 13%为宜。 • 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 水分,增强粘性。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 缩锅进行炼制。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炮制方法】
• 1.百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 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蜜百部 取炼蜜,加少量开水稀 释,淋入净百部片内拌匀,闷润至蜜 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 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l00kg百部片,用炼蜜12.5kg。
【炮制作用】
• 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 • 百部生品长于止咳化痰,灭虱杀虫。可
• 3. 若蜂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并要严格控制水量(约炼 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若加 水量过多,则药物过湿,不易炒干,成品容易发霉。
• 4. 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 5. 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
【炮制方法】
• 1. 马兜铃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搓碎,筛去 灰屑。
• 2.炒马兜铃 取净马兜铃碎片,置锅内,用文 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 3.蜜马兜铃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 马兜铃碎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炒制 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晾 凉。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蜜后炒药 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 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使蜜被药物吸尽后,然后置锅内, 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 贮。一般药物用这种方法炮制,如甘草、黄芪。
• 2.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 深时,再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动,使蜜与药物拌匀, 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质地致密,蜜 不易被吸收的药物,应采用此法炮制,如百合、槐角。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实验结果表明,草质茎生物碱含量最高,木质茎最低,
故传统炮制要求除去木质茎是正确的;麻黄经炮制后其生
物碱含量有所变化,各炮制品的生物碱含量依次为生品>
麻黄绒>蜜麻黄>炒麻黄>蜜制麻黄绒>生姜、甘草制麻
黄>煅麻黄;水浸出物以蜜拌烘烤麻黄含量最高,麻黄绒
含量最低;麻黄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是
• 通常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炮制方法】
•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 润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100kg甘草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甘草生品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
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 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l00kg麻黄绒,用炼蜜25kg。
炙麻黄
炙麻黄绒
【炮制作用】
•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 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
寒感冒,风水浮肿,风湿痹痛。 • 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作用缓和,宣肺平喘力
蜜炙品>清炒老品>清炒嫩品,而且炮制后挥发油的种类
和组分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 2. 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炮制工艺研究
紫菀
• 【处方用名】紫菀 炙紫菀 蜜紫菀
• 【来源】为菊科植物 紫菀Aster tataricus L.f.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 的根茎(习称“母根”) 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 或直接晒干。
款冬花
• 【处方用名】款冬花 冬花 炙冬花 炙款 冬花 蜜冬花 蜜款 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