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膈下动脉介入治疗19例肝脏肿瘤的临床分析
《精准制导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要点

《精准制导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要点一、制导技术指导的精准术前诊断(一)全面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推荐意见1:推荐MRI或CT联合S-CEUS检查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精准诊断及手术规划。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S-CEUS作为首选的增强影像学检查。
(证据级别:Ⅰa,推荐级别:A)推荐意见2:S-CEUS检查能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显示的微小病灶,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证据级别:Ⅰb,推荐级别:A)(二)S-CEUS检查在肝脏微小病灶中的应用推荐意见2:S-CEUS检查能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显示的微小病灶,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证据级别:Ⅰb,推荐级别:A)(三)CRLM转化治疗后无活性病灶的判断推荐意见3:推荐CRLM病灶转化治疗后应用EOB-MRI检查或S-CEUS检查评估,指导后续肿瘤根治性手术。
(证据级别:Ⅰa,推荐级别:A)(四)肝储备功能的检测推荐意见4:推荐术前常规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精准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指导手术方式选择,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
(证据级别:Ⅱb,推荐级别:B)二、制导技术指导的精准外科手术(一)术中再评估1. 术中超声造影检查对术前影像学未发现病灶的诊断推荐意见5:行肝脏手术时,推荐应用全氟丁烷微球术中超声造影检查进行全肝扫查,有助于发现术前未发现病灶,特别是微小病灶,并通过“再灌注”技术进行鉴别诊断。
(证据级别:Ⅱa,推荐级别:B)推荐意见6:推荐术前EOB-MRI结合术中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证据级别:Ⅲ,推荐级别:C)2. 术中超声造影检查对手术切除方案的影响推荐意见7:行肝脏手术时,应用全氟丁烷微球术中超声造影检查可优化肝切除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率。
(证据级别:Ⅱa,推荐级别:A)推荐意见8:推荐在转化治疗后的CRLM 术中行全氟丁烷微球术中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发现化疗后CT、MRI检查中消失的病灶。
左膈下动脉化疗栓塞在TACE术后肝内复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术 后复查肝 脏 C T等影像 学及癌标 志物等检 查观察 治疗效果 。酌情巩
固治疗 。
2结
果
21造 影 .
所有参与肝 内复发肿瘤供血LP 主干及分支 明显增 粗, IA 分支远端有 新生血 管参与肝 内肿瘤供血 ,新生血 管走形不 自然。实质 期有明显 的
片状 不规则 肿瘤染色 。其 中l 例患者 在右膈 下动脉 主干闭塞后 , 左膈下
动脉新生血 管分支与右膈 下动 脉分支沟通参 与肝 内供血 。
22栓塞 .
岁 。所 有 患者 均 为 肝细 胞癌 并 有病 理 证 实。 其 中年 龄 < 5 岁 有 3 0 3 例 (9 %) 0 以上 者仅有 4例 (0 %) 5 以上者 仅有 1 8 . ,5 岁 1 1. ,5 岁 8 例 (. ;3 2 %) 7例患 者 中有 3 例 曾行 右 膈 下动 脉 栓塞 ,占 8%;肝癌 7 1 4
论 L P 是 参 与复发 肝肿 瘤重要 的侧枝 血 管 ,栓 塞 L P I A IA是 一 种安 全有 效 的方 法 。
【 关键 词】 LP ( 膈下 动脉 ) AC ( IA 左 ;T E 肝动脉 栓 塞 化疗 术 ) ;肝 内复发肿 瘤
中图分 类号 :R 3 . 75 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7- 14 (0 9 5 0 8 - 3 6 1 8 9 20 )0 - 0 1 0 次 血管造 影确认 LP 参与肝 内复发 肿瘤供血 时应用 适量碘 油和化疗 I A 药 物混 合乳剂 予 以栓塞 ,然后 应用 P A颗粒 或 明胶海 绵碎粒 堵塞血 V
管 。发脉瘘 。 例
的,放 置时注意 不能压迫肠 管 ,从腹 壁另戳一小 口引出 ,以往主 张在 切 口下缘放置 引流 ,可增 加感 染机会 ,此法应 弃之 。一般 在腹膜缝 合 后 ,用 生理盐水及 抗生素生理 盐水冲洗 创 口,然 后视感染 情况决定 是 否放置橡皮 引流 ,特别对皮 下脂 肪较厚 的患者 多考虑放置之 。
三种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三种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兰春慧;陈东风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01(6)C00
【总页数】1页(P188)
【作者】兰春慧;陈东风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科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科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中药复方联合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27例 [J], 牛文君;赵安斌;赵淑霞
2.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效果比较 [J], 邱广平;刘杰;范华
3.二种介入方法治疗肝肾囊肿的疗效评价 [J], 蒋明;段成洲;吕庆才;刘爱英;范斌;郝海芳
4.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冠脉前降支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J], 汪和贵;柯永胜;杨浩;曹蘅;王安才;芮世宝;唐军;吴明;蔚有权;刘文洁
5.三种介入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J], 张玉顺;贾国良;刘建平;何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介入治疗护理查房

TACE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就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 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近期疗效颇为显著。该法可对肿瘤供养动脉栓塞,切断肿瘤的能量供应,使肿瘤缺血、缺氧而面临死亡。同时给予化疗药物,则对缺血、缺氧环境下的肿瘤细胞,打击更为有力。
2
1
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它是目前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肝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剂治疗(TAE)、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肝癌介入治疗
供血动脉栓塞导致肿瘤发生缺血性坏死
动脉灌注可明显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
1
常用灌注的抗癌药物: 表柔比星、多柔比星、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顺铂、卡铂等。
2
常用栓塞剂 : 明胶海绵、硅藻胶、不锈钢圈、碘化油、无水酒精等。
常用化疗药物与栓塞剂
TACE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⑴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 ⑵有手术适应证,但因其他原因不宜手术; ⑶癌块过大,化疗栓塞可使癌块缩小,以利二期切除; ⑷肝内存在多个癌结节; ⑸肝癌主病灶切除,肝内仍有转移灶; ⑹肝癌复发,无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能; ⑺肝癌破裂出血不适于进行肝癌切除; ⑻控制肝癌疼痛; ⑼肝移植术前等待供肝者,可考虑进行化疗栓塞以期控制肝癌的发展。
原因:因肝脏缺血缺氧、化疗药物影响等。
表现:术后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部分病人可出现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加重、腹水,严重出现嗜睡、肝昏迷。
护理: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血象变化、保暖、预防感冒,进行保肝护肝治疗。
肝功能受损护理
肝动脉灌注化疗及其综合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2951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9卷第7期2023年7月 JClinHepatol,Vol.39No.7,Jul.2023!29:;!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7.013肝动脉灌注化疗及其综合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戴文聪1,臧梦雅1,袁国盛1,李 祺1,李 榕1,李文利1,董书语2,陈锦章1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器官衰竭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州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515通信作者:陈锦章,chenjinzhang@smu.edu.cn(ORCID:0000-0003-4964-2218)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FOLFOX方案持续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及其综合治疗方案对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8年9月—2021年11月行FOLFOX方案持续HAIC的6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
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mPFS)和中位生存时间(mOS)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针对伴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评价治疗对门静脉癌栓的疗效。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按照RECIST1.1标准,FOLFOX-HAIC及其综合治疗方案治疗66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3.3%(22/66)、86.4%(57/66),mPFS和mOS分别为8.2个月和22.1个月。
其中39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24例,进展5例。
客观缓解率为25.6%(10/39),疾病控制率为87.2%(34/39)。
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16.7%(11/66)、发热12.1%(8/66)、肝区疼痛10.6%(7/66)、骨髓抑制3.0%(2/66)和造影剂过敏3.0%(2/66)。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PPT课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 肖恩华
1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无孔不入,无孔也入”的学科 ●应用放射诊断学的器械、技术和方法治疗
疾病——介入性治疗 ●应用放射诊断学技术导向经皮穿刺或抽吸,
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或生物 化学和生理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 诊断——介入性诊断
52
肝 血 管 瘤 栓 塞 治 疗
53
肝血管瘤栓塞治疗后3个月
54
胸骨血管瘤栓塞
55
TAE—器官灭活(一)
●内科性脾切除 指通过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来 消除脾功能。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 大、脾功能亢进,器官移植前后的免疫抑 制者,继发于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肝硬化的 曲张静脉出血。采用多次、部分性脾动脉 分支栓塞,以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又减 少并发症
栓塞前
栓塞后
60
左侧甲状腺上动 脉造影显示左侧 甲状腺上动脉增粗, 分支增多,腺体染 色明显且染色范围 较大。
栓塞前
栓塞后
61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 指经皮穿刺置入导丝、球囊导管、支架等器 械,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和再通的 技术。可用于全身动脉、静脉、人造或移植 血管,是临床治疗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81
肝静 脉多 发狭 窄成 形术
82
布加氏综合症介入治疗
83
腹主动脉瘤被膜支架植入术
● 适应于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84
85
覆膜支架置放后 86
腹
主
1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胸腔积液 , 例并发膈下感染。所有患者均痊愈 , 1 术 后 7 3 出院, ~ 0d 中位数 1 2天。本组术后均定期 随 访肝功能, , F 等指标 , B超 A P 随访时间 2至 6 年无
复 发 , 中无 法切 除者病 灶无 明显增 大 。 其
左外叶切除 1 ; 中同时切除胆囊者 2例 ; 3例 其 肝第 八段部分切除 3例。其 中 1 巨大 病灶突 出肝表 例
面 , 大左 半肝 切 除 同时行 子灶 微 波 固化术 l例 , 扩 l
5 % , 的甚 至 超 过 8% [ 。F H在 普 通 B超 、 0 有 0 2 N 3 彩
部分 F H 患者年 龄为 2 N O~5 O岁 , 以女 性 患者居
。
采 用 9 m c硫 胶 闪 烁 照 相 , 于 F H 含 有 9T 由 N
临床上多无症状 , 仅在体检或外科手术时偶然 发现 , 少数病人可有临床症状 , 多表现为右上腹胀痛
Kfr u e 细胞 , 5 % ~ 0 的 F H显示硫胶浓集 , 约 0 7% N 可与不含 K fr ue 细胞的肝癌 、 f 肝腺瘤等鉴别。有学 者用肝细胞表明受体 9m cN A显像 , 9 T—G 与肝癌鉴别
胆 管增 生 和炎症 细胞 浸润 。
2 3 手术 所见及 治 疗 .
描 。1 例患者 中, 9 只有 1 H sg( 患者 , 例 BA +) 4 例患 者 H V 全 阴, B 8例 H sb(+) 2例 H s b bA , bA
(+)HbA c b(+)HbA e b(+) 无 H V b ; C A (+) 患
心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 必要是行术 中 B超定
肿瘤的介入治疗ppt演示课件

05
肿瘤介入治疗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03
基因编辑技术
免疫疗法
纳米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 肿瘤细胞进行精确的基因改造,以抑制肿 瘤生长或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结合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 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提高肿瘤介 入治疗的疗效和持久性。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药物精准地输送到 肿瘤部位,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和治疗效 果,降低副作用。
04
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 全性
疗效评估指标
肿瘤缩小率
通过介入治疗,肿瘤体积减小,缩小率 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
生存期延长
介入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 生活质量。
症状缓解率
通过介入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减 轻痛苦。
肿瘤标志物水平
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 发展情况,从而评估疗效。
详细描述
HIFU利用高强度超声波在组织中聚焦 ,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 死。HIFU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乳腺 癌、肝癌等多种实体肿瘤。
冷冻消融(CRA)
总结词
冷冻消融是一种利用低温使肿瘤组织 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CRA通过冷冻剂如液氮或氩气等,使 肿瘤组织温度降低至-100℃以下,导 致细胞内冰晶形成和细胞膜破裂,最 终使肿瘤组织坏死。CRA常用于肝癌 、肾癌、肺癌等的治疗。
详细描述
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和髂内 动脉灌注化疗,通过阻断肿瘤血供或局部化 疗药物灌注来控制肿瘤生长。放射性粒子植 入则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中,通过
辐射能量杀伤肿瘤细胞。
结直肠癌肝转移
总结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膈下动脉介入治疗19例肝脏肿瘤的
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膈下动脉;介入治疗;肝脏肿瘤
经膈下动脉介入是目前介入治疗肝癌常用方法,肝脏肿瘤供血除肝固有动脉外,最常见和较重要的侧支供血动脉就是膈下动脉,是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组研究通过对19例经膈下动脉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经膈下动脉栓塞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2010年本院经膈下动脉介入治疗肝癌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9~72岁,平均61.2岁;原发性肝癌12例,继发性肝癌7例。
所有病例均由B超、CT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为CT增强扫描后,行腹主动脉DSA造影若发现肝总动脉闭塞、病灶部分染色缺如或常规腹部内脏动脉显示不全,则探查异位供血的侧支动脉,在找到膈下动脉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当确认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介入。
选择供血支将化疗药物与
碘油混合后灌注,明胶海绵栓塞血管。
所有病例均行介入治疗2~5次。
2结果
19例患者均发现有膈下动脉供血,因肝总动脉闭塞9例,因腹部内脏动脉显示不全6例,因病灶部分染色缺如4例。
13例行2次膈下动脉介入治疗,6例行3次以上膈下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第3次发现有6例、第4次发现有3例、第5次发现有1例。
并发症情况,出现胸前区不适3例,观察1周后缓解;肩部疼痛1例,持续3日后缓解;均未出现咳痰、咳血、呃逆、呼吸困难、肺不张、胸腔积液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肝癌在侵袭性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肝内外潜在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就近获得邻近组织的血供的途径供血[1]。
而膈动脉作为覆盖肝脏膈面的主要动脉,就成为肝脏肿瘤最重要的侧支血供来源[2]。
本组19例肝癌患者均行2次或2次以上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治疗,表明在肝脏肿瘤局部的血液供应体系遭到破坏后,膈动脉积极参与了肿瘤血液供应的重构,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因此探寻膈下动脉造影成为已多次行TACE术者或者手术切除后复发者的常规治疗手段。
虽然选择血管造影能全面显示所选择血管血供范围内的病灶情况,但对于非选择血管供血的病灶则容易遗漏,造成对病变整体情况认识的局限性。
CT增强扫描后能较好显示病灶的全面情况,所以再
行腹主动脉DSA造影术时应结合CT所见,详细认真探寻异位供血动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组19例患者均为CT增强扫描后行腹腔DSA 造影,显示肝总动脉闭塞9例,腹部内脏动脉显示不全6例,病灶部分染色缺如4例,选择膈下动脉造影显示良好后行膈下动脉介入治疗。
膈下动脉供血分布的解剖特点,膈下动脉栓塞后患者常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刺激性咳嗽、咳痰、胸膜渗出等,均因化疗药物或碘油在肺内和在胸膜上沉积所致。
膈下动脉栓塞后不致造成膈肌缺血损伤,但也可以出现一些较为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如呃逆或者膈肌麻痹,主要由于过多末梢型栓塞剂进入膈肌时可对膈神经产生强烈刺激作用所致,多数患者经一般对症处理后症状就会明显缓解至消失。
肝动脉化疗栓塞后上胸腹部及肝区疼痛常见,也可引起胸部或背部疼痛,甚至由于膈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研究表明与内脏神经反射、应激反应、肿瘤邻近膈肌或手术刺激等有关[3],给予镇痛解痉药物处理后常能缓解。
本组出现胸前区不适3例,观察1周后缓解;肩部疼痛1例,持续3日后缓解。
膈下动脉栓塞后坏死病灶刺激膈肌造成膈肌运动障碍,严重者会引起右下肺不张或右侧胸腔积液等严重并发症,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多数能自行吸收。
多数肝癌患者体质较弱且全身免疫力较差,再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后,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因此术前对患者应加强预防性抗感染处理,术后嘱患者半卧位、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适当增加呼吸幅度,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系统情况,必要时给予胸透、摄片、CT检查,以便出现症状及时给予处理。
研究表明膈下动脉参与肝癌的侧支供血机会较多,尤其在肝动脉阻塞后,膈下动脉
可成为肝脏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吴怀清等[4]报道24例肝外侧支供血中,7例膈下动脉,占 29.17%,明显高于其他肝外侧支的发生率。
尤其右侧膈下动脉沿肝脏膈面分布走行,肝脏邻近膈面的病灶容易从膈动脉获得血供。
因此在TACE术中不能忽视膈下动脉供血的可能,作为供养肝脏肿瘤的一支重要侧支血管,应注意认真寻找同时给予介入治疗,才能有效提高肝癌治疗效果,膈下动脉介入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元安,冯宝安,张瑞,等.肝癌规则性、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及对TACE的影响.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6):633-635.
2邵培坚,周泽健,李伟科,等.原发性肝癌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及临床意义.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33-34.
3Barone M, Ettorre GC, Ladisa R, et al.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 (TACE) in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3,50(49):183-187.
4吴怀清,徐达宇,郑红,等.肝癌侧支循环的DSA分析.中国癌症杂志, 2000, 10(5):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