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骨科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涉及到骨折、关节置换手术、脊柱手术等多个方面。
因为涉及到重要的身体部位,所以骨科护理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
一、存在的安全隐患1、手术感染风险骨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感染,因为手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细菌,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2、压疮风险骨科患者因为手术需要卧床休息的时间比较长,且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石膏固定,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3、留置导尿管的风险骨科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情况比较多,如果留置不当,容易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4、骨科患者情绪波动大骨科患者在术后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需要护士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护理。
5、病情恶化的风险骨科患者术后因为身体活动受限,大部分时间需要卧床休息,容易出现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情况。
二、有效防范对策1、术后感染的防范术后护理关键在于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护士需要做好手术切口的观察和护理,定期更换敷料,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压疮的预防骨科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时间比较长,需要加强对压疮的预防工作。
护士需要及时翻身、按摩肌肤,提供合适的床垫和护理垫。
对于需要固定石膏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皮肤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压疮。
3、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护士需要做好导尿管的日常清洁和观察、定期更换导尿管,避免导尿管滋生细菌,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4、心理护理工作骨科患者由于受伤或手术的原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护士需要及时发现患者情绪的变化,开展心理护理,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的恢复期。
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骨科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骨科护理是专门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护理工作。
骨科护理工作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疾病和治疗,还要注意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安全。
以下是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
1. 跌倒和摔伤:患者在康复期间常常需要进行一些骨骼活动,例如行走、上下楼梯等。
这个过程中患者存在跌倒和摔伤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安全的步行辅助设备,例如手杖、助行器等,以帮助患者行走。
- 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照明,确保他们在行走的时候能看清楚周围的环境。
- 在危险地点放置警告标志,例如楼梯口、湿滑地面等,提醒患者注意安全。
2. 感染风险:骨科手术可能会引入感染风险,尤其是在对骨折进行手术修复的过程中。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进行手洗,并适当使用消毒剂清洁设备和环境。
-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 采取适当的伤口护理和换药措施,确保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3. 药物错误:在骨科护理中,患者常常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和抗生素等。
为了避免药物错误,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准确记录和核对患者的药物信息,包括药名、剂量、用法等。
- 遵守药物给予的“五正确”,即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患者。
- 借助药物管理系统,例如电子药品管理系统,提高药物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手术事故:骨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操作,手术事故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手术事故,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检查手术设备和器械的完整性和运行情况,确保手术进行时设备正常工作。
- 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和无菌,避免感染的发生。
- 在手术前进行正确的手术准备和核对过程,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骨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康复,但在骨科护理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
一、常见的骨科护理安全隐患1. 患者跌倒由于骨科病患往往存在行走困难的问题,因此患者跌倒是骨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患者一旦跌倒,很容易导致骨折或其他严重后果。
2. 伤口感染骨科手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休养和愈合,伤口的感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伤口感染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甚至失去生命。
3. 药物误用在骨科护理中,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一些镇痛药或者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但是如果患者或者护理人员误用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中毒或者其他不良后果。
4. 压疮长期卧床是骨科护理中常见的情况,患者易出现压疮,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担架或轮椅的情况下,压疮的发生率更高。
二、有效防范对策1. 设置安全警示在骨科病房内,可以设置一些安全警示标识,如“小心地滑”、“请勿随意行走”等,提醒患者和护理人员注意安全,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的风险。
2. 做好伤口护理对于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做好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定期观察伤口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3. 药物管理对于镇痛药和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要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规定具体的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因误用药物而产生不良后果。
护理人员在给药时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用药记录,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4. 定期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因此要定期给患者做翻身护理,保持身体的舒适和血液循环,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
5. 提倡早期康复骨科手术后,及早开始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的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活动训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6. 增加护理技能对于骨科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接受相关的培训,熟悉各种常见的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和对策,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2)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2)骨科护理是医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骨科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康复护理,所以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来有效防范这些安全隐患。
一、骨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1.手术风险:骨科手术常常需要进行麻醉和切开患者的肌肉和骨骼组织,手术风险较大,包括手术感染、出血、麻醉风险等。
2.跌倒风险:骨科患者因为骨折、骨疾等问题,常常需要卧床休息或者行动不便,容易发生跌倒事故。
3.感染风险:骨科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需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尤其是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4.药物风险:骨科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需要谨慎,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5.康复训练风险:骨科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容易因为动作不当或者体力透支导致再次受伤。
二、对策措施1.手术风险防范措施:在骨科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麻醉风险评估、手术感染风险评估等。
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手术操作规范、无菌操作,减少手术感染风险。
2.跌倒风险防范措施:对行动不便的骨科患者,需要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在床边、卫生间等地方设置扶手、防滑垫,提供安全的行动辅助设施。
3.感染风险防范措施:手术后伤口护理是骨科护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加强患者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卫生管理。
4.药物风险防范措施:骨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详细记录和监测,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避免药物滥用或者造成药物不良反应。
5.康复训练风险防范措施:在骨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避免训练过度或不当的动作导致再次受伤,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训练。
三、加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除了针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具体的防范对策之外,加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骨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相应的有效防范对策。
1.手术安全隐患:骨科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手术器械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输血事故、手术器械残留等安全隐患。
有效防范对策:a.引进先进的手术器械和技术设备,确保手术器械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并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
b.加强手术操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手术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c.建立严格的手术计划和操作流程,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d.加强输血安全管理,实施血液配型、交叉配型等检验,确保输血安全。
e.手术器械消毒和清洁工作要做到位,防止手术器械残留。
2.跌倒和摔伤安全隐患:骨科患者常常因为疼痛或行动不便而容易发生跌倒或摔伤。
有效防范对策:a.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行动方案。
b.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如助行器、手杖等,帮助患者行走,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照顾。
c.骨科病房内设置安全设施,如扶手、滑倒警示标志等,提醒患者注意安全。
d.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和摔伤,并指导患者适当锻炼,提高身体机能。
3.感染安全隐患:骨科患者常常因为手术或创伤而容易感染,院内感染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有效防范对策:a.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使用消毒液。
b.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减少感染的机会。
c.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病房、手术室等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d.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对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技能。
4.药品管理安全隐患:骨科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疼痛和恢复骨骼功能,药品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用药错误或用药失控。
有效防范对策:a.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配送、存储、使用和处置的规范和流程。
b.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对药品的认识和理解,减少用药错误。
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8篇

---------------------------------------------------------------范文最新推荐------------------------------------------------------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8篇第一篇: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分析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医疗部门相关的医疗水平越来越成熟,对于患者来说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工作。
但是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性,在骨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医院或者相关医护人员的重视,就会诱发不良现象的产生,这更不利于患者的正常康复。
所以本文主要对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相关医疗部门重视起来,为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如今,我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骨科方面更是运用了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但是,许多骨科患者家属对相关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患病初期会导致心理上发生不良现象,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或者护理设备的不足,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消极心理,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2]。
在加上一些医护人员自身的原因,也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1/ 49所以,需要对目前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保障患者的顺利治疗和康复。
1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通过对我国骨科病症的具体情况的研究,在骨科护理中主要存在医护人员自身的问题、骨科护理中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骨科护理中设备的不完善、医患之间和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四个主要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医护人员的自身原因在医护人员自身的原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医护人员队伍的不健全。
对于整个骨科工作来说,医护人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了保障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
但是随着现代医护人员的大量流失,这就促使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人手不足,这也出现了“患者多,医护人员少”的现象,这就不能够对每一个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到位,这就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康复和医院的发展。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有效防范对策骨科护理是在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骨科护理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防范,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健康受到威胁。
我们需要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充分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手术感染:骨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术后恢复周期较长的手术,手术感染是骨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手术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压疮:骨科患者由于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发生压疮。
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还会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导致感染等严重后果。
3.跌倒和滑倒:骨科患者手术后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容易发生跌倒和滑倒事故。
一旦发生跌倒和滑倒,可能造成骨折等二次伤害,影响治疗效果。
4.误用药物:骨科患者术后需要使用大量的镇痛药物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如果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或者过敏反应等严重后果。
5.护理不当:骨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导尿管堵塞等安全隐患。
以上列举的是骨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采取对策措施,将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二、骨科护理中的有效防范对策1.手术感染的防范对策(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内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器械、操作者、手术场地等处于严密的无菌状态。
(2)术前皮肤准备:术前对患者皮肤进行充分的消毒和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切口处无菌状态。
(3)术后创面护理:术后对创面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创面感染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压疮的防范对策(1)定期翻身:对于卧床的骨科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减少长时间对同一部位的持续压迫。
(2)皮肤护理:定期为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皮肤受损的可能性。
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骨科收治的病人多,病人病况复杂,较为常见的有骨折病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骨性关节炎等。
骨科作为医疗安全高风险的科室,医疗纠纷发生较多,而一旦在骨科护理中对一些特殊的问题处理不当,还很容易引发护理纠纷。
在骨科不同住院病人的护理中,常遇到诸多护理问题,这就要求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加以处理。
1、常见的护理问题1.1主观原因受护士自身责任性认识不足,导致其在血液输注环节出现错误,尤其是输错药、遗漏药、看错药和病情观察不到位等印象,均与其专业知识不足相关。
1.2客观原因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遵医嘱执行医疗操作和护理配合,及时巡视病房,落实对病人的应急预案等工作较多,一旦落实不到位,将无形之中降低了病人的抢救效率,进而延误医生诊断,引发切口感染等问题出现。
加之其医疗护理知识欠缺,在专业技术和专科技能上的成熟度不足等,也造成了护患关系紧张,对治疗信心不足等问题出现;更以皮肤问题、肺炎、感染、肢体功能不佳、发生并发症、心理问题等也屡见不鲜。
2、基于问题的解决方法2.1基础护理针对病人的疼痛问题,根据疼痛程度进行针对性护理;即按三阶梯用药原则口服、肌注、静点止痛药减轻病人痛苦。
肿胀问题的解决上,用布朗氏架抬高患肢约30-45。
以利静脉回流。
日常做好护理配合等。
骨科病人的饮食护理上,严格供给原则,旨在多元化满足病人对能量和水分的要求。
即在加强营养的同时,实现多样化饮食、荤素搭配等效果。
照顾病人中,根据其日常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病人胃肠道负担,从而达到降低腹泻发生率的效果;宜多食用芹菜、香蕉、蜂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适当多饮水利尿,每天>2000ml。
老年人骨关节疾病者,须积极补充钙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针对合并基础性疾病的病人,还要视病人病况的轻重缓急情况,兼顾自身健康;防范可能出现的影响疾病康复的不良生活习惯;尤其要戒烟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骨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骨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需要护理工作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技术,改变传统陈旧的观念。
就骨科创伤的特点而言,往往具有突发性与复杂性,病人年龄跨度较大以及康复时间较长等特点。
如遇业务量增多,加之护理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缺陷,便出现了许多问题。
笔者对骨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如下分析探讨。
关键词:骨科护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39-02
1前言
现代社会经济、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等各领域均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因此,骨科创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科病的种类日益复杂,病情严重,骨科创伤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生活自理较为困难,康复时间相对较长。
骨科创伤通常具有突发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同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受损以及器官伤害。
骨科治疗中,近几年增加了不少新技术与新项目,业务量激增,加之护理工作者未及时学习以及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护理工作难免存在不足,这些复杂的因素均为现代骨科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挑战,也对骨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对骨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处理,而消除护理缺陷、避免护理差错,是安全护理的基础[1]。
根据目前我国骨科护理情况而言,绝大部分医院
的骨科护理制度欠完善,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与安全隐患。
笔者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2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欠完善:骨科护理的相关制度欠完善是导致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直接原因,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存在漏洞,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骨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骨科疾病患者缺乏责任心,在病发时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护理问题时常发生。
2.2医院管理不到位: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及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诸多缺陷,医护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自我约束力,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若再无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极易出现医院护理工作效果不佳、护理人员编配欠妥等系列问题,给骨科护理带来安全隐患。
2.3硬件设施缺陷:硬件设施存在缺陷,如病房中的各种设备存在问题(床栏不够牢固或者没有床栏、地板无防滑标志及措施、触电漏电或设备使用不当等)也是护理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骨科患者自身活动不便,身体虚弱更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2.4护理人员自身缺陷:护理人员是所有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因此他们护理水平的高低是医院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者。
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
2.4.1技术生疏:由于大多护理工作人员参加护理工作时间较
短,通常只具备一般的业务技术与能力,对基础护理工作做得比较好。
但是专业骨科护理技术不足,临床经验缺乏,对事物的综合判断能力较低,因此,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容易慌张而未能及时采取相关救治措施,或者出现违反操作规定的情况,导致护理缺陷。
2.4.2缺乏专业知识:护龄较短的年轻护士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平时又未及时充电学习,做事盲目,因此不能对患者给予良好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2.4.3缺乏责任心:骨科护理工作绝大部分由护士完成,繁忙的护理工作导致护理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许多护士经常处于繁忙状态,加之大量的夜班工作,使得许多护士身心俱疲,情绪波动比较大,对病人缺乏耐心,部分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则更易引起骨科护理问题,产生护患纠纷。
2.4.4缺乏法律意识:在以往的传统护理工作中,护士在医疗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护士通常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相关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问题,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大多忽略掉其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缺乏证据收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注意证据的管理,一旦出现护患纠纷拿不出有力证据。
2.4.5患者自身原因:骨科创伤患者发病具有突然性特点,心理反应较为强烈、情绪波动大,对自己身体状况过于焦虑,会出现恐惧焦虑、痛苦悲观等许多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其次,骨科患者缺乏对骨科创伤的正确认识,随着骨科创伤中高龄患者人数日益增多,骨折后行动不便需长期卧
床治疗,加之出现并发症,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极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失去信心,不信任医护人员、拒绝配合治疗等,也会导致出现不良后果[2]。
3相关解决措施
3.1完善健全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管理,而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则是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
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定,如《护患沟通规定》、《护理人员职责》、《骨科护理安全措施》、《骨科患者病历书写规范》等。
制定上述规章制度,能够规范约束骨科护理工作程序,有效把关骨科护理工作质量。
在骨科科室内部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各负其责;各组组长需每天坚持检查该组患者基本情况,对护理质量的监控重点应均匀分布在各项操作中,如输液输血、手术前的准备以及急救措施等;护理工作管理者应不定期抽检,每周开展质量评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极个别问题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月举行的质量分析讲评中及时指出并加以
改正。
如在检查中发现违纪违规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以告诫其他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护理安全引起重视[3]。
3.2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3.2.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成立护理质量管理部门,让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丰富的高级护士担任该部门的负责人,对护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与专业指导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考
评机制,以帮助护理人员尽快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
3.2.2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为:对于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的问题,应该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将有关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不良事件及时报告与评估,重视不安全因素及差错事故的预防管理,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活动、会议,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明确责任归属。
3.2.3加强法律意识并规范其护理行为:护理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护理人员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聘请医疗事故处理部门专家为护理人员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保护意识,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运用法律法规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
3.3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骨科创伤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该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当尊重病人,仔细询问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这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与患者良好且有效的沟通工作,分析评估病人的心理问题,理解关心患者,对待患者的态度应该是理解宽容、认真负责的,对患者的过度焦虑或者可能面对的身体残疾问题仔细询问、耐心讲解,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转移病人注意力,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使他们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3.4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能有效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以及护患之间的冲突。
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并发症较多,必须加强防范措施,尤其要落实患者入院以后,手术前与手术
后的健康教育工作,由于骨科患者需要多陪护,因此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局限在病人身上,也要重视陪护人员,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或报告[4]。
3.5合理利用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长期繁忙的工作状态也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出现失误,造成护理安全事故、护患纠纷。
因此,医院需要优化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安骨科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保障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是避免事故和纠纷的前提。
实行自我排班法这种弹性排班方式能达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
该方法不但可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而且无损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并且可以发挥她们的潜能。
根据骨科创伤患者的患病特点,骨科手术一般在中午结束。
该时间段可以向护理部申请增派护理工作人员,还可以进行科室自我排班,加强高峰期的护理力量,为缓解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可以设立二线班护理队伍。
护士长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座谈会,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帮助其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使整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以团结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之中[5]。
4结语
从上述研究分析不难发现,骨科护理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既有制度不健全因素导致的,也有护理工作人员不够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导致的,当然患者个人也有一定原因。
对此,医护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各种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彻底解决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求创造出良好的护理环境,为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奠
定坚实基础。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市场竟争将越来越激烈。
医院想要生存发展,必须重视日常医疗护理管理工作,特别是护理安全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与质量,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赢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进而改善医院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蒋其华.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0,1(6):78-79
[2]申洁.浅谈骨科护理安全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1(11):67-77
[3]陈琼枝.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2010,34(1):34-36
[4]刘桂琴.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4):243-245
[5]刘双双.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