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2017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多媒体课件25 《论语》十则

合集下载

语文 九上 第25课《论语十则》 课件(共50张PPT)

语文 九上 第25课《论语十则》  课件(共50张PPT)

《论语》六则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呢?谁能
给大家介绍一下?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 20 篇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有语录体(也 叫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它 的语句大量化为成语(全文 11750 字,出成
语 147 条)。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
孔子(前 551 —前 479),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授 课 陈 加 彬

鹤 庆 一 中 初 中 部 校 内 孔 像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当堂成诵。
2.学习并积累重点词语、格言、警句。 3.感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
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 起听范读,轻声诵读 。
坏的、恶行 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遵守、奉行 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 身遵守的准则吗?孔子说:“是宽容啊!自 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请同学们欣赏 配乐范读,在听的 过程中请认真的参 照范读,感受其诵 读的节奏、语速、 停顿,并注意生字 生词的读音。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 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合作探
讨,疏通文意。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

诚心诚意 反省检查 自己
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诚信
为人谋而不忠乎? 信乎?传不习乎?”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人。他是我国古代

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教案 25 《论语》十则

九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教案 25 《论语》十则

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重点)2.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全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格言警句。

(重点)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圣人”,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理解的孔子。

(生说)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

新课导入二: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对,他就是孔子和《论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孔子的《论语》世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家及作品。

(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义和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写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他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文体知识:《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论语十则》课件

《论语十则》课件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论语》中始终 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论语》的篇章排列 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 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 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 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 献。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对中华民 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 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 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全书包括《学而》《为 证》等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品德修养、 教育原则等方面。《论语》和《孟子》《大学》 《中庸》合称为“四书”。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
分析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 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 出避免错误。“焉”是兼 词,“向他”的意思。 “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 的成语。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使之 成为自己的行为准
则与依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而道远 富贵取之有道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成人之美
富可求,吾亦为之 不可求,从吾所好
艺术修养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吾与点也
整体感知
(一)文言现象汇总
通假字
莫春者
“莫”通“ 暮”。
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句中的“道”:
1、任重而道远。 道路
2、不以其道得之。 仁道
解释下列句中的“与”: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论语》十则 备选教案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论语》十则 备选教案

25、《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

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

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介绍孔子及其《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

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

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

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更改】2017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7.25

【更改】2017版语文《金榜学案》九年级上册7.25

_ 今义:相信 (4)饭疏食饮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答案:(1)泛指多次 (4)文中指冷水
(2)这样
(3)诚实不欺,守信用
3.词类活用 (1)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_________)
答案:(1)①并列连词 ②做
②转折连词
(2)①替,帮助
2.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2)小人反是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动词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_________)

(3)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4)见贤思齐焉
﹒ ﹒
(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形容词作动词,_____
____)
答案:(1)每天 出众的人 同等
(2)传授的知识
(3)吃饭
(4)才德
4.文言句式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人反是。(省略句,“是”前面省略“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 的缺点,有要改正。 (2)小人(与)此相反。
【内容探究】 5.“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 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答案: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

秋语文九上第25课《论语十则》优质课件

秋语文九上第25课《论语十则》优质课件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方法。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据有,取。
之,不去也。”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不以其道”的 “不”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 贱,就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另 一种解释是君子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这是不合道理的, 但君子却并不因此而抛弃仁道。去,背离,抛弃。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指”德、行优秀的人,
贤人。
看齐。
里面,引申为内部, 内心。
兼词,“向他” 的意思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成语:见贤思齐)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
加给别人。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遵 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恕’吧! 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分析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 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 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 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 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 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而道远 富贵取之有道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成人之美
富可求,吾亦为之 不可求,从吾所好
艺术修养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吾与点也
整体感知
(一)文言现象汇总
通假字
莫春者
“莫”通“ 暮”。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语文版精品PPT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语文版精品PPT课件

[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 大,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 命,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 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 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这一则讨论: 品德修养问题
六(感慨时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河流 舍:止息
译文:孔子站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 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 逝着!
这一则讨论思想修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看齐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但是,表转折。 而内自省也。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 相似的毛病。”
这一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做。 其:大概。
[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 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 ‘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
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专心一意。 切:恳切 近思:考虑当前的事情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 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 样做,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 样做,表达全面,观点鲜明, 语气肯定。先说君子,再说小 人,形成对比,从而强调“成 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 重要方面。

一句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
奉行
终身行之者乎?”
大概 恕(道)
想要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论语》十则课件语文版
第九页,共17页。
整体(zhěngtǐ)· 感知
划分(huà fēn)节奏:
❖ 曾子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péng you)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
《论语(lùn yǔ)》十 单元 则
第一页,共17页。
课堂(kètáng)·导 入
•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有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 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 文化典籍。《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即 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们(wǒ men)就一起去 了解孔子及《论语》。
第二页,共17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zuòzhě)· 简介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文,是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 容(nèiróng)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之一,成为儒 家的重要经典。
第十二页,共17页。
新课·讲解 ( jiǎngji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是否诚心诚意呢?与朋友 交往是否做到诚实(chéng shí)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呢?”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狭窄 街道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 质是多么高尚啊!” 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 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在流 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25 《论语》十则
1.积累、理解“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任重
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 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他的成就主要在
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孔
人。
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孔子修身做人的原则? (1)吾日三省吾身。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怎样理解?
这是儒家待人接物的准则,指以爱己之心去
爱别人,强调做事不可以太主观、武断,不可以 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句 话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仍有很重要的意义。
重点词语
①笃:专一,心意不改变。
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
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
②近思:联系自己 当前的情况思考
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
其中了。‛
③仁:仁德。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孔子修身做人的原则?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怎样理解?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解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的意思。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己。原指每日从
子曰:“见贤①思齐②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重点词语
① 贤:才德出众的人。
② 齐:同等。
译文:孔子说:‚看
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 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和他 一样的缺点。‛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①,人
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重点词语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 ① 陋巷:简陋的巷子。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②堪:忍受。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译文:孔子说:‚军队 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
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
重点词语
①美:好的。 ②恶:坏的,不好 的。
成人之恶②。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 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而小人与此相反。‛
子贡问曰:“有一言①而
可以终身行②之者乎?”子曰:
“其③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子在川上,曰:“逝者① 如斯②夫!不舍③昼夜。”
重点词语
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②斯:这里指 ‚川‛,即河,河 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 夜不停。‛
③舍:止息。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
匹夫②不可夺③志也。”
重点词语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古代指平民 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 姓。 ③夺:改变,更改。
①省:对自己的言 行反省与检查。 ② ③ ④ 身 ——为人谋 而不忠 乎?与 ②身:自己。 朋友交⑤而不信⑥乎?传⑦不习乎?” ③谋:谋划,商 量办法。 ④忠:忠诚,尽心竭 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多 力。 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⑤交:结交,交往。 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⑥信:诚实不欺, 守信用。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 ⑦传:传授。 不是复习过了呢?‛ 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孔子
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见贤思齐——贤:德、行优秀的人,贤人;齐:看齐。 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好事。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程
(上)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
④于人。”
重点词语
① 一言:一个字。 ② 行:奉行。
③ 其:表推测,相 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 当于‚大概,恐怕‛。
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
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
的身上。‛
④ 施:施加。
子夏曰:“博学而笃① 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 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
子整理的《诗》《书》《礼》
《易》《乐》和《春秋》,后
被称为六经。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 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 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 派。除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 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 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就有了所谓“百家争
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
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
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 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 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 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 心。
重点词语
子曰:“饭①疏食②饮水③,
重点词语
①饭:吃饭。 ②疏食:粗粮。 ③水:冷水。 ④枕:动词,头枕着。
曲肱而枕④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
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这里面也是很有 乐趣的。用不义的手段所 得到的财富与地位,对于 我来说好像浮云一样。‛
曾子曰:“士①不可以 重点词语 ② ③ 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① 士:读书人。 后已④,不亦远⑤乎?” ② 弘毅:宽宏坚毅。这 译文:曾子说:‚读书 里指抱负远大、意志 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 坚强。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 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推 ③仁:这里指儒家的推 己及人,仁爱待人。 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 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 ④已:停止。 ⑤远:遥远。 停止,不也遥远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