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英雄雨来.2

合集下载

14小英雄雨来 2

14小英雄雨来 2
一、雨来的游泳本领高ຫໍສະໝຸດ 二、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四、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 争
五、芦花村的人误以为雨来死了
六、雨来没有死
读课题思考:
本课的主要人物是雨来,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 机智勇敢、不畏强敌
小标题: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读书 3、掩护李大叔 4、与鬼子作斗争 5、河沿上的枪声 6、雨来没有死
想一想:
你想做一个怎样的孩子?今后,遇到坏人坏 事,你准备怎么办?
杨老师在线—您永远的学习伴侣!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小英雄雨来教案2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小英雄雨来教案2新人教版

小英雄雨来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雨来生活的芦花村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是抗日根据地。

芦花村旁有还乡河,河里有芦苇,雨来每到夏天就到还乡河游泳,所以练就了一身游泳的本领。

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夜校跟着老师轻声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

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生活在革命家庭中的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毫不慌张,勇敢地掩护了李大叔,并机智地把敌人引开。

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雨来机智地回答敌人的盘问;拒绝了敌人的哄骗和利诱;在敌人威胁、毒打下也没有屈服。

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

村里人都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部分讲雨来并没有死。

雨来能够在敌人的枪口底下巧妙逃生,进一步表现雨来的机智勇敢。

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英雄雨来》。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塑造雨来的形象;讨论雨来的英雄行为背后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塑造雨来的形象。

2. 教学重点: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雨来的英雄行为背后的意义。

5.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英雄雨来》2. 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描写人物方法雨来的英雄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3)思考:雨来的英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本。

(3)开放性问题,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塑造雨来的形象。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14课2《小英雄雨来(第二章节)》注音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14课2《小英雄雨来(第二章节)》注音

âr二qiūtiān。

秋天。

bàbɑcïnɡjíshànɡmài wěi xíhuílái,tïnɡmāmɑshānɡliɑnɡ:“kàn jiàn le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qūshànɡde ɡōnɡzuîtïnɡzhì,shuōshìhái zi men búshànɡxuãniàn shūbùxínɡ,qímǎ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yào shànɡyâxiào。

jiào yǔlái shànɡyâxiào bɑ。

yào bú,jiānɡlái nào ɡâzhēnɡyǎn xiā。

”要上夜校。

叫雨来上夜校吧。

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yâxiào jiùzài sān zuàn ãr jiāde dîu fu fánɡlǐ。

fánɡzi hěn pî。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

房子很破。

jiāo yâkâde shìdōnɡzhuānɡxuãtánɡlǐde nǚlǎo shī,chuān zhe qīnɡbùkùɡuà,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pànɡpànɡde,jiǎn zhe duǎn fā。

nǚlǎo shīzǒu dào hēi bǎn qián miɑn,wūlǐ胖胖的,剪着短发。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英雄雨来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小英雄雨来》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英雄雨来》,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英雄雨来》课文原文一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

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

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

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

糟了!眼看要追上了。

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二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

叫雨来上夜校吧。

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

房子很破。

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英雄雨来的阅读体验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小英雄雨来的阅读体验分享

本人通过学校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选读了一篇名为《小英雄雨来》的文章。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感受。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感人至深的情感体验。

阅读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

这个小男孩雨来,拥有很强的正义感,并勇敢地维护了众所周知的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尊严。

他尽力去寻找这些无人理会的遗骸,为他们焚香祭奠。

他不畏惧任何困难,为了这个让他热爱的大地,他心甘情愿地付出着自己的力量。

当他最终为“抗日英烈祠”的建设献上自己的贡献时,我不禁为他的善良和勇气所感动。

此外,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小孩的视角,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种种不易,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历史体验。

这篇文章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好地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当时的惨状。

同时,作者也通过雨来这个小男孩的行动,表达了对于这段历史的态度。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不仅是语文教材,更是一份深刻的历史教育。

可以说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的爱国情怀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培养。

这篇文章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启示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雨来并不是一位成年人,但他的行为证明了他对于正义的坚持和对于我们祖国的热爱。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国家历史留下了自己的贡献。

这给我启发,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身边的人或是我们所处的环境。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阅读《小英雄雨来》,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历史和思考角度。

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一份非常好的教育素材,可以用来进行历史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双重提升。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会以这篇文章为契机,更加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且更加珍视我们祖国的和平与繁荣。

14《小英雄雨来》(完美版)课件

14《小英雄雨来》(完美版)课件
雄的过程。
战斗历程
课件呈现了雨来在抗日战争中的 战斗历程,包括他如何与敌人斗
智斗勇,保护家园和人民。
胜利与牺牲
课件展示了雨来在战斗中的胜利 和牺牲,以及这些经历对他成长
的影响。
角色形象分析
雨来的形象
课件深入分析了雨来这一角色的 形象特点,包括他的勇敢、智慧 、担当和牺牲精神。
其他人物形象
课件还对其他人物形象进行了分 析,如雨来的父母、老师、战友 等,展现了他们在雨来成长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写作指导
教师可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如如何设置悬念、刻画人物心理 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续写任务。
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续写后,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和其他同学可给 予点评和建议,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06
CHAPTER
课程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故事情节梳理
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讨论式教学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 深入思考故事主题和人物形象,培 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情境模拟教学法
通过模拟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模拟 的过程中感受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故事情节梳理
雨来的成长经历
课件详细梳理了小说《小英雄雨 来》中主人公雨来的成长经历, 从他出生到成为一个勇敢的小英
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02
通过讲述雨来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更加
热爱自己的祖国。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03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一、引言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的第14课,主要介绍了《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谁是最可爱的人》、《金色的鱼钩》、《天马》、《木笛》等课文。

这些课文描绘了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生动形象,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课文内容1.《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敌的故事。

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精神。

2.《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抗日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雨来在日寇扫荡时机智勇敢地保护了村里的百姓。

他的故事鼓舞着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

3.《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讲述了邱少云在执行任务时,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4.《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志愿军战士们的伟大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老班长在长征途中为了照顾伤员,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他的精神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6.《天马》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马文化,让学生了解马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7.《木笛》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音乐家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上演奏木笛的故事。

他的音乐唤起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和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反思。

三、结语本课通过介绍《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谁是最可爱的人》、《金色的鱼钩》、《天马》、《木笛》等课文,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历史文化内涵。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珍惜和平生活,反思历史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缸挪回原地”
四、勇斗鬼子
“什么也没看见”
五、宁死不屈
“有志不在年高”
六、机智逃生
“雨来没有死”
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
要复述做准备。
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
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
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 系呢?
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
还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
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可爱的小英雄结构梳理 Nhomakorabea课文延伸
“伊拉克伤亡调查小组”与牛津大学研究中心19日联 合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自2003年3月美英发动入侵伊拉克 战争至2005年3月的两年时间内,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高 达2.486万人,平均每天有约34名平民死亡,受伤人数近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 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 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 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
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 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 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的,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
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
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
课文比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
事讲出来呢?这就要用到一种方法:简要复述。
阅读第三、四部分,从结局看雨来还是 怎样的英雄? 从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了小脑袋来。雨来
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
了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受到了良好
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
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
3、4部分。
(三)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
的故事,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重点)
3.我能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难点)
作者简介
作家名片:管桦,原名鲍化普,著名作家、
诗人、画家。河北省丰润县人。1940年参加革
命工作。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 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北京老舍文艺 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及短篇 小说集《三支火把》,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 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等。
第14课
小英雄雨来
R 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游泳本领他最高,狗刨、立浮、仰浮样样都 会;读书写字他最认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 爱自己的祖国”;面对鬼子他最勇敢,任凭敌人
威逼利诱,绝不透露交通员的行踪„„你问他是
谁,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小少年名雨来!
目标导学
1.我要认识8个生字。
2.我要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
4.25万人。
拓展链接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 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 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
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
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 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 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格 不老实、轻浮,或者生活不稳定。
整体感知
主 要 内 容
抗日战争 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 本文讲述了在_________
革命干部 敌人 ,机智地同 年_____为了掩护_________ _______作斗
雨来
争的故事。
一、游泳本领高
“望着妈妈笑”
二、上夜校念书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掩护李大叔
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字词学习
近义词
本领——本事 黝黑——乌黑 发愣——发呆 慌忙——急忙
反义词
柔软——坚硬 黝黑——白皙 慌忙——从容 危险——安全
【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猛推的样子。搡:猛推。
【劫难】灾难;灾祸。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飘飘悠悠】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形容人性
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段。
2.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
3.仿照文中人物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写一
段话,表现一种人物形象。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 米南德
知识备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945—2015):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卢 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各族 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1945年8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