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裕固族对民族文化变迁态度的研究
关于肃南裕固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肃南裕固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查与研究第一篇:关于肃南裕固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查与研究关于肃南裕固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它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方向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文化风采的旅游活动和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
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民族文化旅游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也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迅速脱贫致富的有利因素。
一、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的意义与现状(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
近些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和资源优势转化的最佳途径。
民族文化要开发出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开发条件外,其自身还须具备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优势。
通过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把握,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应用科学的营销手段,才能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优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文化繁荣。
(二)、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到2001年为止,我国已经有27处世界文化遗址,居世界第四位(占3.6%)。
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过度注重经济效益,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旅游文化的潜在价值没有被发掘或是低层次利用,甚至有的是破坏利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限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面临旅游客数量倍增、超出旅游地承载力的危机和压力。
2、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失衡,生态系统的破坏与环境的退化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3、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受到冲击。
民族特色受到严峻的挑战,旅游文化教育功能有待加强。
4、旅游科技水平低,发展滞后,是造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重要因素。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裕固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裕固族的信仰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裕固族的信仰也有了一些演变。
道德生活也在不断变迁,与信仰有一定的联系。
裕固族的信仰最初是原始宗教信仰,即图勒宗教。
图勒是裕固族最高的神灵,被视为造物主。
传统的裕固族信仰内容包括崇拜自然、敬畏神灵、追求神灵的庇佑等。
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逐渐发展出了一套严密的祭祀程序和行为规范。
图勒宗教还有一些衍生信仰,如崇拜纳斯尔灵、奥齐姆灵等。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许多裕固族逐渐接受了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
佛教在裕固族中较为普及,成为他们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裕固族信徒,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宁夏一带。
基督教的传入则相对较晚,但在一些地区也有裕固族信徒接受。
这些宗教的传入使得裕固族的信仰更加多元化和开放性。
道德生活在裕固族中也发生了一些变迁。
传统的裕固族道德观强调孝道、婚姻道德、忠诚等,这些价值观是基于他们的信仰体系而形成的。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裕固族的道德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改变。
现代化社会的价值观与传统的裕固族道德观有时存在冲突。
随着女性权益的提升,裕固族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上,裕固族重男轻女,男女平等意识较弱,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但现代社会鼓励男女平等,提倡个体的自由选择,这对传统的裕固族婚姻观提出了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裕固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原本以牧业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农业和工业方向转变,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也面临调整。
传统上,裕固族重视个体间的互助和团结,强调社区和家族的利益,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个人主义的观念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裕固族的信仰和道德生活都在不断变迁和演变。
信仰的多元化和道德观念的调整与社会发展和变革密切相关。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和道德生活的变迁是裕固族文化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裕固族与其他民族交流互动的体现。
裕固族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2 0 1 5 年1 0 月下 g3 o 期 总第6 1 2 期
裕固族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燕 明 霞
( 西北民族大 学 文 学院,甘 肃 兰州 7 3 0 0 3 0)
【 摘
要】 裕 固族有 着独特 的 民风 习俗 和传统文化 ,积淀 了诸 多领 域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文章通过 对裕 固族文化发
固族 自治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 项 ,省级非 物质 文化 遗产保护名 录 9 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名录 1 7 项 ,县级 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 名录 2 9 项 ,培养 国家级传 承人 4名 ,省级传承人 2 4 名 ,县级传承人 9 6 名。
二 、裕 固族 文化发 展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 ( 一 )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文化交流传播不畅。虽然现在
( 三) 结合现代技术,加强对裕固族传统文化 的保护。 社会的不断进步 ,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 使得传 统文化黯然失色 , 人 们周 围的生活被现代化 的技术 和产品包
围着 ,人们更注 重物质上的追求 ,而无暇顾及 丰富的精神文 化。但是 ,现代技术 对于传 统文化 的发展并 不是一 无是处 。 例如 口头传承 断代 的问题就可 以结合现代 先进技术 来解决 。 可 以利用现代技术 中先进的录像 、录音等设备 给老一辈的裕 固族建 立 “ 口 述 档案 ” ,无论 是 民间丰富 的民俗 表演 ,还是 裕 固族独特 的语 言 ,都可以进行 电子记 录,这不仅有 利于裕 固族传统文化 的保护 ,还有利于后代 的学者 和裕 固族 同胞研 究和学习 。
一
、
的冲击 ,并伴 随着现代文 明的侵入 逐渐淡化于人们 的脑海 与 视野 中。所以 ,现代文 明对 于人类 来说就是一把 “ 双 刃剑 ” , 它带给 人类 社会 的不 仅是 便捷 和享 受 ,还 有对 人类 文化 价 值 和意义的遗忘 ,甚 至对 历史的遗忘 。较为典型 的例 子就是 居住 于牧区的裕 固族越来越少 , 人 们都纷纷去大城市或者 是 条件 更为现代化 的地方 去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近 1 0年来 , 已经有 7 0 0 户左右 的裕 固族从 牧区迁出 ,而这一数字仍 在上 升。所以 ,在与外部世界 和现代文 明的交流与碰撞 中 ,现代 文明逐步在人们 的思 想中根深蒂 固,而 民族精神 意识则 逐渐 淡化 ,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会得到很好 的发展 。 三 、对裕 固族文化发展的建议 ( 一 )深化理论 研究 ,促 进文化 的交流传播 。经过 长时 间 的发 展 ,裕 固族 文化 已经形成 了一个开 放的格局 和体 系 , 所 以对 于 裕 固族 文 化 的研究 ,在 保 留本 民族 民族特 性 的同 时 ,还应该借鉴其他 民族甚 至其他 国家对于传统文化 的理论 研究 ,在把握基本理论 的基础上 ,应该结合文化人类 学等西 方理论 的应用 ,逐步 深化 对裕 固族文化 的本质 、渊源 、发展 的探索 , 注重跨文化交 际的重要性 , 开拓思路 , 挖掘新现象 , 发现新规律 。 ( 二) 文 化传 承要 加强 持续 性 。裕 固族 虽然人 口不多 , 但是裕 固族历史悠久 、积淀深厚 ,在长久 的发展过程 中 ,已 经形成 了完整的文化传统 。 但是 由于 自 身传承方式 的局 限性 , 所 以文化传承过程 中出现 了 “ 断层 ”现象 ,所 以当务之急就 是加强对裕 固族文化 的传承与发扬 。
文化变迁中的地方知识守望者——两本裕固族民族志之简要评论

河 西 学 院 学 报
V o 1 . 2 9 N o . 6 ( 2 O 1 3 )
文 化 变 迁 中 的 地 方 知 识 守 望 者
两 本 裕 固族 民族 志 之 简 要 评 论
徐 茂 林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社会 发展 与公 共 政 策 学 院 ,北 京 1 0 0 8 7 5 )
对教育 的 重 视 与 其 说 是 适 应 自身 社 会 地 位 变 化
摘
要 :人类 学需要 不断反思 ,反 思 自我 和他者 的距 离,反思学科本 身的价值和存在 的意 义。
在 现 代 化 的 过 程 中 ,学校 教 育 、 大众 传播 、 文化 变 迁 在 一 个 人 口较 少 民族 中 如 何 带动 整 个社 会 变
迁?地方知识在这样 的变迁 中如何应对?甚至于地 方知识 何去何 从?在 这样 的思 索 中需要 重新 定 位地方知识 的价值 ,地方知识 面对现代社会 变迁 显得苍 白无力,如 果认识到地 方知识 自身存续 的 价值 ,它一定会 随着社会 变迁展 示出新的面孔。从 这个意义来说地 方知识 必须变迁 !很 多情 况下 , 学校教育 阻断 了地方知识 自我选择 和 自我 更新的链 条 ,大众传播 的主导 声音掩 盖 了地 方知识 自身 存在的真 实价值 ,社 区固有的地 方知识在 文化 变迁的浪潮 中随着社会 变迁的历程 渐行 渐远 ,这 些
“ 围墙 教 育 ” ,他 以 “ 围墙 教 育 ” 为主 线 折 射 出
对 文化 变迁 产 生 影 响 的一 套 教 育体 系 。在 这个 教 育体 系 中 ,内在 的权 威 性 主导 是 巴战 龙 这 项研 究
这 种 隐蔽性 的 修 改 体 现 在 对教 育 的重 视 程 度 上 。
保护与传承:媒介化社会背景下裕固族文化传播探析

保护与传承:媒介化社会背景下裕固族文化传播探析【摘要】裕固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通过对裕固族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在媒介化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传播现状,并对裕固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相应的策略。
文章也指出裕固族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展望进行探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裕固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裕固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促进中国多元文化的繁荣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裕固族文化、媒介化社会、文化传播、保护与传承、传播现状分析、挑战、传承与发展、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裕固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介化的加速,裕固族文化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裕固族文化传播的背景,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裕固族文化的特点和传承现状,更有助于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裕固族文化,促进其持续发展。
裕固族文化传播背景的研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
裕固族文化传播受到地域环境、历史演变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塑造了裕固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裕固族文化传播被媒介化的力量所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正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裕固族文化传播还受到政策、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对裕固族文化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裕固族文化传播的背景,对于理解裕固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裕固族文化传播的特点和现状,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裕固族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裕固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裕固族文化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裕固族文化传播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 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裕固族文化代表着一种宝贵的历史和传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裕固族文化传播,可以加深对这一文化的了解,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裕固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黄河上游地区。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的变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思维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裕固族最初的信仰是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信自然界有着自己的灵性和力量,且人和自然以及其祖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裕固族在生活中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严格遵守自然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历史的发展,裕固族逐渐接受了藏传佛教的影响,转而信奉佛教。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追求心灵净化和超脱生死,裕固族在信仰佛教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自我修养、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的意识。
裕固族的道德行为也在佛教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中庸之道,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等道德准则成为社会风尚。
近代以来,裕固族逐渐接受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影响,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裕固族的信仰也面临着挑战与变革。
科学技术使人们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佛教和传统崇拜面临着新的解释和挑战;同时,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对裕固族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追求,如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竞争等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主流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裕固族信仰和道德生活的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裕固族的信仰和道德生活也在不断演变和变革。
许多人开始接受新的社会价值观,对传统信仰和道德准则持怀疑态度。
但是,裕固族人民在信仰和道德生活中,也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本土文化特色,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裕固族人民在信仰和道德生活中,最终是要寻找一种本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既不放弃传统文化,同时也不拒绝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不断弘扬裕固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推进裕固族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的变迁是一种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思维变化,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裕固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
裕固族的信仰与道德生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这与他们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等密不可分。
裕固族的信仰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
在古代,裕固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山川河流、动植物都是神灵的化身。
他们把一些特定的东西看作是神圣的,如神木和图腾等。
在日常生活中,裕固族人有意识地保护和崇拜这些东西,并借此来祈福和祷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裕固族的信仰逐渐与佛教和伊斯兰教融合。
大约在唐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裕固族地区。
裕固族人将佛教与自己的传统信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
他们相信佛教可以帮助解脱苦难,追求永恒的幸福。
裕固族人开始修建佛寺,供奉佛像,并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举行佛教仪式。
裕固族的信仰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大约在元朝时期,伊斯兰教逐渐传入裕固族地区。
一些裕固族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
他们信仰真主,认为伊斯兰教是最正宗的宗教,它的教义可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推进,裕固族的信仰和道德生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入,裕固族对于图腾崇拜逐渐淡化。
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实际的利益和福祉,不再将神圣的属性赋予特定的事物。
裕固族的信仰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交流的增加,裕固族人开始接触和了解不同的信仰体系,如基督教、道教等。
一些人选择皈依新的宗教,或者将多种宗教信仰融合在一起。
裕固族的道德生活也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裕固族人以尊重长辈、勤劳守纪、诚实守信为核心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升,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逐渐被新的价值观取代。
如个人主义、竞争、追求物质享受等价值观逐渐在裕固族社会中得到认同和传播。
虽然裕固族的信仰和道德生活发生了变化,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习俗和道德规范。
他们仍然在传统的节日和重要场合举行宗教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福。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裕固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
他们信仰藏传佛教和萨满教,并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道德生活。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受到了历史因素的影响。
明清时期,裕固族地区处于汉地和藏区之间,处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
这一时期,对裕固族信仰和道德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随着汉地和藏区的交流,佛教、道教等外来信仰传入裕固族地区,对当地的信仰产生了影响。
清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支持也加强了裕固族对这一信仰的认同感。
近代以来,裕固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对裕固族的信仰和道德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裕固族的道德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接受并融合了一些现代文明价值观念,这使得他们的信仰和道德生活更加多元和开放。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地区掀起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裕固族地区也受到了这一浪潮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裕固族地区的宗教和信仰受到了较大打击,一些寺庙和神社被关闭,信徒们受到排斥和迫害。
这些政治运动对裕固族的信仰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加速了裕固族信仰的演变和道德生活的变迁。
一方面,部分裕固族信仰者开始转向民间信仰或藏传佛教,一些裕固族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信仰有所改变,道德观念也有所调整。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政策,宗教信仰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自由和尊重,裕固族的信仰得以重新振兴,道德生活也逐渐回归自然和宽容。
裕固族信仰的演变与道德生活变迁还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裕固族地区也受益于这一趋势,经济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一时期,裕固族的信仰和道德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裕固族信徒开始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信仰上产生了一些松动,一些传统的信仰和宗教仪式逐渐衰退,一些现代化的价值观也开始影响裕固族的道德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裕固族对民族文化变迁态度的研究一、研究主题
裕固族对民族文化变迁的态度
二、引言
前段时间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名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电影,故事发生在甘肃裕固族一个家庭中。
影片中展现了这
样一些画面:草原上蜿蜒着一条条灰白的公路,汽车不时地驶
过;斑驳的壁画、被遗弃的寺庙、干涸的河流;曾经的黄金牧
场也被浓烟滚滚的化工厂所代替……社会发展的同时,裕固族
的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曾经的游牧文明变成了农耕文
明;从逐水草而居变成了定居。
同样是裕固族的主人公们对待
文化的变迁却有着不同的态度:爷爷在死前依然眺望着广阔的
荒漠唱起了哀伤的民谣;弟弟一直期望着回到那个水草丰茂的
家乡;而原本追逐着草原的父亲却成了在黑水河边的淘金人。
由此,我十分好奇在现实生活中,裕固族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
变迁到底抱着何种态度。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都对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十分重视。
在西部大开发的一声令下,西部
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局外人的我们看到的是西部地区
的经济大发展,看到的是人均收入大幅度上升,而作为局内人
的他们的看法是否也和我们一样?他们对于由于生活方式的改
变而造成的文化变迁到底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些都是本研究想
了解的。
这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了解裕固族对于文化变迁的态
度,而最终目标却是想了解以裕固族为代表的西部少数民族对
于某些政策的看法,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沟通,为
政策的制定提供一点参考。
四、现有的研究成果
在看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有裕固族这个民族,然而在知网上搜索裕固族时却能发现大量关于裕固族的研究,可见学术
界对这个民族还是很关注的。
在研究方向上说,国外注重裕固
族的语言,国内注重裕固族的历史。
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国内
相关研究大多侧重历史角度的探源,同时涉及部分宇宙观、语
言、民歌、民俗等方面,这些研究,从资料利用上来看,可分
为两类: 一类以调查资料为主,另一类以文献资料为主。
如:
高自厚、贺红梅等以访谈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裕固族姓氏、部
落和地名进行了考证;江波、钟福祖等以问卷为主要调查形式,
对裕固族人的家庭观!社会参与度等作了描述。
近十年来,国内
对裕固族的关注逐渐升温:2003年的中国民族村寨调查项目组
成员在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调查后,推出了以操东部裕固语的
裕固族村落大草滩村为调查研究对象的《裕固族》一书,汲取
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结合当地档案资料和访谈,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裕固族人的现代社会、生活。
然而无论是地
方性研究成果抑或专业机构及人士的研究成果,都存在着一定
的缺陷:专业性研究重文献资料而轻实际调查,地方性研究重
资料搜集而轻定性分析。
五、研究设计:
(一)、地点选择
本研究拟将甘肃张掖作为研究地点。
之所以选择张掖,一是因
为张掖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37个之
多,更重要的是,裕固族是张掖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
族,其98%的人口都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二是因为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述的也是张掖裕固族的故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地研究法,深入到实地,采用
各种资料收集方法对裕固族关于民族文化变迁的态度进行研究。
(三)、进入现场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进入现场方式。
首先,要选定
一个裕固族的聚居地,且这个地区有一定的文化变迁的现象。
其次,通过网上查询、相关书籍及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预先了
解一下当地的权力结构、信念、习俗、行为规范等情况。
再次,
在进行研究前,想办法与研究地区的某个成员取得联系,如:
在学校中寻找是否有同学是该地区的成员或者在网络上寻找该
地区的网友,与之取得联系,说明研究目的,增强互动,成为
朋友,以此为切入点,让他带领自己进入研究地区,由此展开
研究。
该进入现场的方式虽然是完全暴露式的,但这样的方式
对于我来说会更方便顺利。
(四)、资料收集方法
一般来说,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应该是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收集法相结合,这样收集的资料才会全面,研究也才会更科学合理。
然而,由于个人能力的不足,无法进行细致的观察,也没办法对收集到的实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所以我只能选择个体访谈法。
本研究拟运用半开放的、正式、直接、个别的访谈法,结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作息时间,选择一个比较空闲的时间根据提前准备好的访谈提纲与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关于访谈对象,参考到电影中不同年龄层主人公的不同态度,我将选择15个不同年龄层的土生土长的裕固族人民作为访谈对象,其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5个,20到60岁的中年人5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5个。
同时遵循着保密原则,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下边访谈边进行录音。
参考文献
1、《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裕固族30年来文化变迁的民族志阐释》王海飞
2、《十年来国内裕固族研究综述》张晓东,摘自社科纵横2006年3月第21卷第3期
3、《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甘肃西部裕固族村落的人类学考察》江波,摘自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论多元文化中的民族变迁———以裕固族变迁为例》贺卫光,摘自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第48卷第4期
5、《近10年(1995-2005)裕固族研究综述》李光毅,摘自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