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文化 裕固族共有几种语言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裕固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裕固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雕刻
裕固族的雕刻艺术也非常精湛,包 括木雕、石雕等,作品栩栩如生, 体现了裕固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裕固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
家庭传承
裕固族的文化传承主要以家庭为 单位进行,父母亲通过言传身教 ,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传授给子
女。
学校教育
近年来,一些学校也开始开展裕 固族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 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
合理开发裕固族的民俗文化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为当地经济发
03
展注入新的动力。
保护传统技艺
02 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鼓
励技艺传承人将技艺传授给年轻
人。
加强学术研究
04 鼓励对裕固族民俗文化进行深入
研究,挖掘其独特价值和现代意
义。
对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裕固族民俗文化的建议和展望
建立研究机构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开发和推广裕固族民俗文化。
民族的文化传统。
社区活动
社区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文艺 演出、民俗展示等,让裕固族文
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裕固族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裕固族的文化传统, 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如 制定保护政策、资助文化传承人等。
旅游开发
裕固族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开发 利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 观游览,进一步促进了裕固族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
射箭是裕固族的传统活动,一般在节 日期间举行,选手们需要在规定距离 内射中目标,展示自己的射箭技能。
摔跤
摔跤是裕固族的传统活动,一般在节 日期间举行,选手们通过力量和技巧 的较量,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勇气。
裕固族的民间艺术表演
民歌
裕固族的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歌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劳动歌、情歌、 叙事歌等。

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

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

族研究论文续集》 上 、 ( 下册 ) 。其 中 , 】 陈宗振 的《 西部裕固语研究》 获得 了第十一届 “ 北京大
学王力语言学” 一等奖 。 从语言人 类学的角度 回溯性地观察对两种 裕 固语 的研究 , 以清晰地看 出专家学 者 的兴 可
趣 聚焦在探究两 种裕 固语 的结构 上 , 两种裕 在 固语的使用情况 和未来 发展方 面则 调研 不足、
【 关键词 ] 裕 固族 ; 固语 ; 裕 文化遗产 ; 发展人类学 ; 语言人类学
[ 中图分类号] H 3 2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 7 (0 0 0 09 0 0 0— 02 2 1 )4— 0 2— 6
逼近世界语言学研究一流水平。 进入 2 世纪 l
数正在增多 , 兼通 西部裕 固语 和东部裕 固语人
数正在减少 , 兼通 东部裕 固语 和藏语 的人数也 正在减少 ; 四 ) ( 新增 人 口中 , 固语 单语 所 占 裕
二、 两种裕 固语 的使 用现状 : 主位视角和土著观点
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 张掖 市肃南裕 固
族 自治县和酒泉市肃州 区黄泥堡 裕 固族 乡 。由
2 1 年第 4 00 期 N .4 2 1 o 00
暨南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l f ia nvrt( hlsp yadSca S i cs ora o nnU i sy P i oh n oi c ne) J ei o l e
总第 17期 4
S m . 1 7裕 固族语 言 文化 遗 产保 护 问题 探 究
巴战龙
( 北京师 范大学 社 会发展 与公共 政策学 院 , 北京
[ 摘
107 ) 0 85

裕固族相关简介

裕固族相关简介

裕固族相关简介
裕固族是分布于甘肃省的少数民族,为回鹘人的后裔,分为东部裕固和西部裕固,无文字,有语言,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崇尚骑马和射箭,属于张掖市独有的少数民族族,现主要定居于张掖市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

裕固族的众多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裕固族民歌、婚俗、服饰等;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裕固族人生礼仪、裕固族口头文学和语言、裕固族祭鄂博、裕固族剪马鬃、裕固族皮雕技艺、裕固族刺绣、裕固族织褐子等。

裕固族文化中以服饰为例,做一详细介绍:未婚少女的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在一条长红布带上边缀以珊瑚珠,下边缘是用红、黄、白、绿、蓝五色的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的许多穗,它象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前额。

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有彩色的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

已婚妇女头戴尖顶红樱毡帽,戴长形的头面,即先将头发梳成三条辫子,两条垂前胸,一条垂在背后,左右辫由耳后垂在胸前。

头面是三条,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是用金属环子连接起来的,上面镶有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

戴的头面要求上齐耳环,下至长袍底边,头面长短以身材高矮而定。

男子头戴金边
1
白毡帽,帽沿镶黑边后边卷起,帽顶正中彩缎上有金线织成的圆形或八角形图案。

身穿大领偏襟长袍,多用白羊毛捻毛线织成的褐子或布、绸缎缝制,扎彩色腰带,腰带上佩腰刀、火镰、鼻烟壶。

衣襟用水獭皮等镶边,下摆左右开衩并镶边。

腰间挂有香牛皮缝制的烟荷包。

2。

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

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

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

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

裕固族姑娘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

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

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

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

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进门右边为女客的座位,左边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

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吃花卷等。

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

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

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习俗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头是裕固族妇女婚前必经的仪式。

所谓戴头是将一副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饰物编制的头面,系在准备出嫁的姑娘的.发辫上。

戴头面之后,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顶帐篷里,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对唱歌曲。

送亲、迎亲仪式复杂,婚礼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结婚宴客常要连续数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两、三天。

女方送亲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临走时需送客人肉份子。

特别要给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长送一份上等礼品:羊背子、羊胸叉。

新娘和送亲的客人骑着马,一路上边走边唱歌。

男方在途中铺一毡毯,备一只羊的肉(也有简化为一只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亲,称为“打尖”。

裕固族的历史渊源

裕固族的历史渊源

裕固族的历史渊源裕固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同时是中国少数民族、甘肃省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共有1. 5万多(2005年)。

裕固族自称“尧呼尔”、“两拉玉固尔”。

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

元、明时称“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现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

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

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

公元9世纪中叶,回纥的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鹘”。

他们与邻近各族往来相处,逐渐形成为单一民族。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

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

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

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

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宋朝时,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一般认为这一名称与历史上的“黄头回纥”和“撒里畏兀”有密切关系。

“黄头回纥”是宋朝初期出现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回纥分支。

元初,在黄头回纥居住的地区,又出现“撒里畏兀”的族名。

现在公认,元朝的撒里畏兀就是宋朝的黄头回纥。

元朝时,蒙古人征服撒里畏兀后,在其地设立官府,进行统治。

元朝崩溃,河西走廊又归明朝管辖。

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

明朝十分重视边境的稳定,仍然任用元朝的降将镇守边疆。

极具民族特色的裕固族文学文化(特别关注②丨裕固族虽然没有文字)

极具民族特色的裕固族文学文化(特别关注②丨裕固族虽然没有文字)

极具民族特色的裕固族文学文化(特别关注②丨裕固族虽然没有文字)裕固族民间故事是由裕固族人民集体创作,世世代代口头传承至今的一种民间文学,用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两种语言讲述。

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民族之一,聚居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民间故事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大河乡、康乐镇、皇城镇和红湾寺镇裕固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其中使用东部裕固语的传承人群主要分布在康乐镇、皇城镇和红湾寺镇部分地区,使用西部裕固语的传承人群主要分布在明花乡、大河乡、皇城镇和红湾寺镇部分地区。

裕固族民间故事的形成可追溯到裕固族历史上的回鹘汗国时期,那时裕固族先民使用的是回鹘语和回鹘文。

后来,受战争的影响,回鹘各部落分散流离,多数部落融入其他民族,其文字慢慢失传。

文字失传后,裕固族人民就用语言来记录、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民间习俗,从而出现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裕固族口述文学,其中民间故事数量最多、故事最精彩、历史价值最高。

由于裕固族没有文字,直到1984年,裕固族学者先后出版了汉语版的《神奇的皮袋》和《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裕固族民间故事才正式进入学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大众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再围着老人听古老的故事,加上老人们的陆续辞世,会讲裕固族民间故事的人越来越少。

裕固族民间故事是裕固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笑话等。

由于裕固族人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民间故事在历代一直发挥着记忆和再现民族历史的作用,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历史、政治、宗教、军事、山川河流、风景名胜、动植物、民俗节庆等多个方面,由长辈在族人婚礼、葬礼、民族节庆活动中讲给下一辈,发挥着民族教科书和村规民约的作用,有很强的历史、文学、社会、教育和研究价值,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当代学者研究裕固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发展文化产业不可忽视的资源宝库。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肃南县文化部门多次举办裕固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和宣传活动,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农牧民的保护传承意识,目前两个传承区约有20%的人会讲裕固族民间故事,能讲30首以上的老人有10多人,能明确梳理出传承谱系的有明花乡钟家三代、大河乡杜家三代、康乐镇安家三代、红湾寺镇郭家两代。

试论裕固族的民间文学

试论裕固族的民间文学

也 随之 湮 灭 。 1 9世 纪末 2 0世 纪 初 由于 甘 肃 敦煌 藏 经 洞 的发 现 开始有一部分 回鹘文文献问世 。敦煌 出土的回鹘文献约 占整个 出土的回鹘文献 的三分之一 , 这些 回鹘文献是裕 固族 珍贵 的历 史记忆遗产。回鹘文写本 《 金光 明最 胜王经》 、 回鹘 文《 大元肃 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 回鹘文韵文体《 观音经相应譬喻 谭》 、 回鹘文 《 阿昆达磨顺 正理论》 节本残卷都 出 自敦煌千佛洞 , 但它们和敦煌藏经洞的汉文典籍一样 , 几乎全部流落到 国外 , 目 前它们分别存 于伦敦大英图书馆 、 巴黎国立 图书馆 、 斯德哥 尔摩 民族学博物馆 和 日本京都有邻馆 等处 , 只有很少 几件残文保 留 在 我 国敦 煌 文 物研 究 院 和 兰州 博 物 馆 。 裕 固语 是 历 史 上 “ 黄 头 回纥 ” 或“ 撒里畏 兀” 为 主体的人所

词有相似之处。《 沙特》 通篇诵说 , 音节长短不一 , 结尾压韵 , 语
◎艺术研究 ◎
试 论 裕 固 族 的 民 间 文 学
周 婕
( 通 渭 县 义 岗中 学 , 甘肃 通渭 7 4 3 3 2 2 )
摘 要: 裕 固族 民间文学 , 其 内容 非常丰富 , 体裁 多样 , 主要 有神话 、 传说 、 故事、 民歌 、 叙事诗 、 谚语 、 谜语等 。这些 民间文 学
语 言相 比 , 有 自己的独 特 之 处 。 国外 学 界 一直 认 为 , 西 部裕 固语 是一种从“ 古代 回鹘语” 派生出来 , 并受类似“ 古代柯尔克孜语 ” 影 响 的独 立 语 言 。此 外 还有 裕 固族 和 维吾 尔 共 同拥有 的珍 贵 历 史 记忆 遗 产 — — 回鹘文 献 。裕 固族 有 自己 的 民族 语 言 , 没 有 本 民族文字 , 现在一般使 用汉文。东部裕 固语则保 留了较多 的蒙 古语的成份 , 其词汇和某 些语音特点 , 更接近于十 三 、 四世 纪的 古代蒙古语 。东、 西部裕 固语有差异但也有一些相 同的词汇 , 这 些 词汇 或 源 于 突厥 语 或 源 于 蒙 古 语 , 同时 还 吸 收 了 大 量 汉 语 和 藏语借词 。裕固族语言是裕 固族 口头文学 民俗文化的基本载体 和生态环境 , 但据甘肃省肃南县统计 , 目前会说裕固语 的减少了 半, 甚至现在能使用本 民族语言传承 的 口传 文学 己经处 于快 要消失的状态 , 特别是四十多岁 的裕 固族人 能完整地讲述 传说 故事 、 能唱传统裕固族民歌 的已非常少 。目前 , 已经搜集整理出 版的民间文学艺术作 品集有 《 裕 固之歌》 , 《 裕 固族 民间文学 作

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

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

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
巴战龙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2)004
【摘要】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目前都已成为濒危语言.本着尊重裕固人的语言选择和切身发展利益的根本原则,首先通过田野资料呈现"主位的视角"和"土著的观点",进而从发展人类学视角出发,指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应摆脱"交际工具论"的束缚,迈向"文化资源论",即语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该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保护包括裕固语在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总页数】6页(P92-97)
【作者】巴战龙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235
【相关文献】
1.如何打造双语家庭--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 [J], 巴战龙
2.从国外语言复兴看裕固族母语保护和教学——以毛利语和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分析为例 [J], 钟雪晴
3.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与人口较少民族的非遗保护——以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J], 李建宗
4.裕固族民歌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
——为何裕固族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J], 杜亚雄
5.裕固族民歌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为何裕固族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J], 杜亚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裕固族文化裕固族共有几种语言
>裕固族分别使用三种语言: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和汉语。

西部裕固语亦称“尧乎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

一些学者认为,西部裕固语属于保存古代突厥语特泰点较多的上古突厥语,并指出它是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

使用这种语言的有亚拉格家、贺郎格家、西八个家三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即今天的明花区的莲花乡、明海乡,大河区的韭菜沟乡和皇城区的马营乡等地。

东部裕固族亦称“恩格尔语”,属于阿尔泰语东乡蒙古语族。

据研究,它接近于十三世纪的蒙古语,保留较多的古代蒙古语词汇和语音的特点。

使用东部裕固语的有大头目家、罗儿家、杨哥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五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自治县东部康乐区的康乐乡、红石窝乡、青龙乡,大河区的红星乡,以及皇城区的北峰乡、北极乡、东滩乡等。

使用汉语的主要是居住在明花区前滩和酒泉县黄泥堡等地的裕固族。

操不同语言的裕固族人们,相互人们也以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另外,无论是西部裕固语或是东部裕固语,都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涉及的范围还相当广泛。

另据调查,大河区、皇城区有一部分人兼通两种裕固语。

此外,皇城区有少数人会说藏语。

裕固族先民曾经使用过古代回鹘文,后来,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文字。

现在,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裕固族语言是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工程”全国试点·抢救保护项目之一,可分为西部语和东部语两种。

裕固族西部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由古代回鹘语演变而来;东部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东迁至祁连
山中部的撒里畏兀儿人所使用的撒里畏兀儿语与古蒙古语融合而成。

裕固族语言不仅是裕固人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裕固族文字失传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表现的主要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