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合集下载

康熙

康熙

中文名: 爱新觉罗·玄烨民族: 满族出生地: 北京出生日期: 1654年5月4日 逝世日期: 1722年12月20日 年号: 康熙 庙号: 圣祖 陵墓: 景陵年号:康熙姓名: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玄烨 生辰: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属相:马在位年数:61年卒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享年:69岁死亡地:北京畅春园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陵寝:景陵继位人: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康熙皇帝中年像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

他几乎都有所研究。

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

”康熙的汉文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

“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

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

”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

康熙善射。

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

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

康熙的汉文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

“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

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

”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

康熙六巡江南题词很多,如为济南趵突泉题“激湍”、“源清流洁”,为珍珠泉题“清漪”、“润物”,为镇江金山龙禅寺题“江天一览”,为济南省城书院题“学宗洙泗”,为钱塘江龙王庙题“恬波利济”,为陆秀夫祠堂题“忠节不磨”,为米芾海狱庵题“宝晋遗踪”。

题词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

康熙善学。

宣城梅觳成、泰州陈厚耀入值南书房,康熙教过他们算学。

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及死因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及死因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及死因人们都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大家也很想知道清朝康熙皇帝的死因是什么?下面店铺为大家推荐一些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及死因,希望大家有用哦。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

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当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

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10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使清朝的疆土进一步扩大。

当时大清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陆地总面积为1300万多平方公里。

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遏制沙俄扩张,亲征准噶尔,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

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

他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对每项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体指示。

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

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

但是,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清朝康熙皇帝的死因康熙是怎么死的,下面是一些历史考证的推测,一起看看。

其一,《永宪录》载:“己丑(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上不豫。

传旨:偶冒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

整顿吏治:康熙 皇帝整顿了吏治, 打击了贪污腐败, 提高了政府的效 率和公信力。
康熙皇帝的文化贡献
重视教育,推广儒学
编纂典籍,整理文献
推动艺术发展,支持文人 创作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引进 西方科学知识
康熙皇帝的经济举措
重视水利建设,提高农 业产量
推行“永不加赋”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
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 进经济繁荣
文化上:康熙皇帝推崇儒家文化,注重教育发展,建立了许多学校和 图书馆,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
军事上:康熙皇帝加强了边疆防御,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提高 了军队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推动文化交流:康熙皇帝支持西方传教士来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扩大中国影响:康熙皇帝的稳定统治和强大国力,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高。 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康熙皇帝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康熙皇帝的统治时期,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段时期。
康熙皇帝的历史地位和评价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看待历史进程等。
05
康熙皇帝的评价
章节副标题
康熙皇帝的历史地位
清朝的奠基人:康熙皇帝在位 期间,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为 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文化繁荣的推动者:康熙皇帝 重视文化教育,推动了清代的 学术繁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
康熙皇帝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康 熙 皇 帝 的 生 平 03 康 熙 皇 帝 的 功 绩 04 康 熙 皇 帝 的 影 响 05 康 熙 皇 帝 的 评 价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康熙帝是一个有着火一样青春热 情、却被压抑太久了的少年皇帝。一代 帝王的成长,是在矛盾与抉择中历练, 在痛苦与悲伤中变得成熟。 康熙帝即位 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连孝庄太后 也只好含辱。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 称“满洲第一勇士”,顺治帝遗诏,由 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 辅政。少年皇帝康熙帝亲政前夕,存在 与辅政大臣鳌拜之间君与臣,权力与责 任之间的争夺与抉择。面对康熙帝的年 轻气盛桀骜不驯,鳌拜似乎不相信这个 少年皇帝能够担负起带领一个王朝走向 昌盛的重任;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 熙帝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 清政敌。
康熙大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柳城高中 王然然
清朝统治:1644—1840—1912(268年)
古代 近代
清朝古代帝王:(入关前:努尔哈赤--皇 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顺治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一· 少年天子
北京紫禁城景仁宫。1654年爱新觉罗· 玄烨出生于此,即后来的 康熙皇帝,他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
巡台御史巡视台湾图卷(局部)
再见
清人绘 《塞宴四事图》中的布库场景。少年康熙便是利用 佯演布库戏智擒鳌拜的。
智除鳌拜, 锋芒初显
鳌拜
汤若望(Johann Adam Shall von Bell,1561-1666),德意志人,天文学家, 曾在罗马学天文历算。他于1622年由肇庆进入广东,次年到北京学习汉语。继至 西安传教。1630年被召至北京,参与修订历法,协助徐光启编成《崇祯历书》, 并监铸大炮,传授用法。入清后,任钦天监监正,加太仆寺卿,颇得顺治皇帝信任, 颁行新历法。他对康熙继位起了很大的作用:顺治在患天花病重时征求他对立皇储 的意见,他指出玄烨(康熙)己出过天花,不会再得了,因此顺治在遗诏中立玄烨 为太子。(詹纳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是1796年的事,在这之前,天花是一种死亡 率很高的病。)汤若望的著作有《古今交食考》,《远镜说》(介绍望远镜的制造、 用法和原理以及有关的几何光学知识)等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生卒年月(1654.5.4-1722.12.20),清朝第四代君主,年号“康熙”,史称康熙皇帝。

康熙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之子。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六十九岁。

康熙皇帝8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

康熙帝死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1673年至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

1683年出兵攻克台湾。

1690年至1697年多次击败准噶尔和噶尔丹,史称三征噶尔丹。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

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在位六十一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文治武功极为卓越、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皇帝。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创下了诸多的丰功伟绩。

第一件大事便是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在勒尔锦、彰泰、岳乐赵良栋、王进室、蔡毓荣、董卫国等人的大力协助下,康熙帝历时八年终于平息了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稳定了统治权,从此之后,才建够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第二件大事便是统一台湾(1684年),使清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增强了抵御外侮的力量,维护了祖国的独立和安宁;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沿海数省和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件大事便是平定准噶尔和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解决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难题。

第四件事便是遏制沙皇俄国的扩张:明末清初,沙俄在亚欧大陆上不断向东扩张,并于17世纪中期侵入了中国黑龙江地区。

沙皇多次遣使来华,要求建立外交和通商关系,但因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等问题而遭到清政府拒绝。

此外,由于清初国内尚未安定,所以直到17世纪80年代中期,康熙才对黑龙江地区的俄国据点雅克萨采取了有力的军事行动。

最后一件事就是康熙在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

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

并大蠲赋税。

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帝之所以有如此多大的丰功伟绩和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办事细心、沉稳,在设计除鳌拜的时候总是很小心而且采取的办法也很有用;其次,他很仁慈,在铲除三藩之乱的时候知道吴三桂才是最关键的人物,所以所采取的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可以进行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只要肯降,不咎既往,以此来分化敌人,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在位)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君主,被称为明君。

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是清朝强盛的时期,他不仅扩大了国土,统一了中国,还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政策。

本文将重点阐述康熙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明君的原因。

二、康熙的治国理念康熙作为一位明君,他首先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治国理念。

他相信只有通过保持和谐的社会关系、恪守道德价值观和充分发挥人民智慧,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因此,康熙采取了多元的决策机制,鼓励各地方官员提供建议,并根据人民的需要制定政策。

三、加强国家统治康熙明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国家统治。

他实行了一系列举措,以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首先,他对汉人进行了宽容和融合政策,允许汉族人进入政府和军队,以促进民族和睦。

其次,他对明朝的后裔实行宽恕政策,减少了统治中的分歧和不稳定因素。

此外,康熙还将满族传统与汉族文化相结合,以扩大统治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四、促进经济繁荣作为一位明君,康熙十分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并积极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康熙改革了土地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他还建立了广泛的市场网络和商业机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关怀民生康熙明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怀民生。

他在位期间,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首先,他实施了减税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其次,他推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人民接受教育。

他还关注灾民的福祉,采取了积极的救灾措施,确保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六、保护文化遗产康熙明君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极为重视,并鼓励文人墨客的活动。

他扶持了许多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同时,他对历史文物进行了广泛的保护和修复,确保了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七、康熙的影响康熙明君的治理理念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熙皇帝简介

康熙皇帝简介

康熙皇帝简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康熙皇帝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康熙皇帝的简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蠲免赋税、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收复台湾、开府设县,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编修文化典籍等,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

1722年,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清景陵。

康熙皇帝的生平早期经历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8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

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

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智擒鳌拜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

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

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少年天子的登基之路 2.少年天子的亲政谋略
3.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
4.一代名君的安邦韬略 5.千古一帝的治国之道
6.千古一帝的玉之瑕疵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清朝 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年仅二十四岁的顺 治帝在紫禁城养心殿驾崩。 正月初九,玄烨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主持下,” 恪尊遗诏,俯徇舆情“,登皇帝位,改元康熙 (在满文中为安定太平的意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康熙于北京畅春 园病逝。 康熙之死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他是不治而亡, 寿终正寝,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他是被皇四子胤禛毒杀而死。 康熙在迈入老年之际,被众皇子的夺储之争弄得焦头烂额, 心力交瘁,甚至担心自己不得善终,从而使他的晚年蒙上了 一层阴影。
1722年,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大帝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其为君之道主要在于:勤慎理政,仁爱宽刑。 《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 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 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 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 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进 兵 安 藏 , 加 强 西 藏 管 理 。
5.
亲 征 噶 尔 丹 , 稳 定 漠 北 。
4.
抗 拒 沙 俄 , 签 定 《 尼 布 楚 条 约 》 。
3.
收 复 台 湾 , 展 界 开 海 。
2.
平 定 三 藩 , 统 一 地 方 建 制 。
1.
①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 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 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②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 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 处以死刑; ③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 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④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⑤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⑥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 争端无自而起。
1.重建内阁,设立南书房。
2.整治官吏,奖廉惩贪。 3.治理黄河,整治河运。 4.六下江南,笼络士心。 5.改革税制,摊丁入亩。 6.编经修史,发展文化。
9. 利 民 便 商 , 发 展 贸 易 和 生 产 。
巩 固 边 防 , 多 管 齐 下 。
8.
用 兵 之 道 , 驰 驱 是 为 息 兵 。
提到康熙帝,现行历史教材及有关传记、评论乃至文学作品称誉不少,有些直 将他等同于唐太宗、汉文帝。然而,从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 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 在?后人在总结时大都将其归咎于嘉庆、道光两朝。可是,落后要有个过程, 只从嘉庆、道光两朝很难找到滑坡的真正原因。通过对照近三四百年中外历史, 笔者发现,误区就出在后世对康熙的评价太高,忽略了康熙时代的世界大背景, 孤立与静止地看待当时的中国,无意中沿袭了旧史家对康熙的颂扬。实际上, 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 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 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 皇帝。 他的文治武功与了封建王朝的又一个盛世。
他,落日余晖的守望者。
他就是“千古一帝”-——
乌后皇 信 三 公 姓 雅)后 功 公 历 名 最 最继 配氏 , ) 嫡 母 陵 德 谥 历 逝 出 最 最 最 子父 庙 享 属: 痛 失位 偶 佟 , 妻 亲 寝 大 号 世 月 生 擅 不 得 女亲 号 年 相爱 心 意人 : 佳 钮 : : : 成 : 月 : 日 : 长 幸 意 :: : : :新 : :: 威 氏 祜 赫 佟 景 仁 合 康 顺 : : : 爱 清 马觉 储 三胤 人武 禄 舍 佳 陵 皇 天 日 熙 治 学 自 子新 圣 岁 罗 位丧 禛 之 氏 里 氏(帝弘 六 十习幼岁,觉 祖 玄 智 两 皇( 女 佟 氏 后 清 运 十 一 丧 罗 烨 擒 女 立 后雍 ( 国 尊东 文 一 年 父鳌 福 两 正 孝维遏 为陵 武 年 ( 、 临 拜 废 ) 恭之必索孝) 睿 ( 丧 仁女隆尼康 母 哲 年 皇(之的章 恭 年 ) 后孝女孙皇 俭 ) 三 )懿(女后 宽 十 月 仁孝( 裕 一 十 皇昭孝 孝 月 八 后仁诚 敬 十 日 )皇仁 诚 ( 5 ( —— 12 30 4 40 35 68 ) —— 16 ) · 20 —— —— · 1654 1722
康熙皇帝登基时只有8岁,由大臣鳌拜辅政当国。鳌拜势焰嚣张, 以权压人,一些大臣由于不顺从他而死于非命。更因康熙年幼 而凌驾于皇帝之上。待康熙稍年长, 也便有了心计。他挑选了 一批身强力壮的小内监,每日令他们习布库(相斗赌力)以作 为游戏, 因此不为鳌拜所戒。 一日,鳌拜大摇大摆地进宫,康熙见时机已到,便令"布库" 擒之,尽管鳌拜武艺高强,但难以抵挡数十小儿的缠斗,终被 擒而伏诛。这一情节,在金庸的《鹿鼎记》中有比较详细的描 写。关于擒杀鳌拜,在《清朝野史大观》中还有另一种记载, 即"弈棋谋除鳌拜"。一日,鳌拜称病不朝,康熙决定要探问清楚, 便亲往问疾。待康熙"幸其宅、入其寝",御前侍卫突然见鳌拜脸 色大变,便急趋至榻前揭席,见席下藏着一把刀。康熙心里明 白,他灵机一动,笑曰:"刀不离身, 满州故俗,不足异也"。 回宫后,康熙一直在考虑,如何铲除鳌拜呢?忽然一计上心头, 他以弈棋为名,召相国索额图进宫出谋划策。数日后,鳌拜进 宫见驾,皇上召羽林士座即擒杀之。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 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 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 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 了如实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 敬佩。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 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 火器等等。 教诲督促,严格训饬。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 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 号「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 绩。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 —— 一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7.
6. 加 强 军 备 , 以 图 长 治 久 安 。
5. 两 废 太 子 , 秘 密 建 储 。
反 对 朋 党 , 防 微 杜 渐 。
4.
3. 谨 慎 处 事 , 奉 行 君 臣 一 体 。
2. 以 民 为 本 , 王 道 不 废 法 制 。
1. 崇 儒 重 道 , 发 展 经 世 实 学 。
在康熙的一生中,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 国、平天下,他都做得十分认真,可是殚精竭 虑,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 一年,其建树颇多,且创业和守成的功绩也是 举世公认。但是,作为中国古代的名君,康熙 在子孙教育、皇储废立,以及对臣民的思想禁 锢方面,仍然留下了一些遗憾和过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