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的快慢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课时)

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掌握速度概念,记住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会用速度公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用平均速度观点计算变速计算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4、了解“速度表”中显示的“即时速度”含义。

过程与方法1、对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从时间和路程两个方面分析、理解。

2、利用速度公式熟练求解匀速运动中速度、路程玫时间三者中的未知量。

3、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阶段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运动,便于化解更复杂的问题。

2、建立“速度”概念,还可促进学生生活行为的效率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速度大小的比较,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运动的比较)[投影展示]运动的快慢情境问题的提出:布置学生思考回答①运动场上在如下情况下,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a)正在赛道上奔跑的几位运动员。

(b)刚刚跑完的几位运动员。

②王聪100M用了17S,李明50M用了8s,谁跑得快?[提示]需要找到可比之处,因此最好让他们跑相同的距离或相同的时间。

观看不同快慢所以运动情境展示:①龟兔赛跑的过程和结局。

②刘翔110米跨栏。

思考问题:(a)相同时间时位置领先者。

(b)跑完相同距离,用时间短者。

②李明快,推断依据是李明快慢不变时,跑100M用16S即可完成生活中的许多运动情境都有比较快慢问题,通过尽量锪列举分析让学生想到,比较快慢需要有个标准,便于引出速度概念。

情境引入物体运动有快慢速度概念与速度公式作业与活动应用计算与拓展练习生活中的速度课堂小结二、问题探究(一)速度的定义问题:A、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表达式如何?B、速度的国际单位可从公式推出,是什么?汽车的速度常用km/h为单位,它比m/s大还是小?可推导出什么数量关系?C、前边所述王聪和李明的速度分别是多大?D、看课本“小资料”,了解部分物体各种运动的大致速度,分析表中的数值,如果蜗牛用cm/s为单位,磁浮列车用km/h 为单位,同步卫星用km/s为单位,数值各变成多大?E、看课本图1.3-2汽车速度表,此时汽车的多大?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多大?[提示]速度表测的是汽车在各个时刻在某一处的即时速度,不是全程的总的运动速度,它是随汽车运动快慢随时变化学生抢答:A、速度的定义、公式。

运动的快慢课件(第一课时)(共1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课件(第一课时)(共18张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求路程s = v t
单位要统一!!! 7
例题1 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 长1.6 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 的时间是多少?
解:s =1600 m+200 m=1800 m v =36 km/h=10 m/s s 1800 m t = v = 10 m/s = 180 s
答:她在该过程中行走的路程是420 m。
11
02
匀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向右运动,快慢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3
哪辆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0
甲图:
10s
20s
30s
40s
0
300m
600m
900m
乙图:
0
10s
20s
30s
1200m 40s
1.汽车的速度是“10m/s”, 读作:__1_0_米__每__秒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_汽__车__在__1_秒__内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是__1_0_米__
2.飞机的速度是“500m/s”, 读作:__5_0_0_米__每__秒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 飞__机__在__1_秒__内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是__5_0_0_米__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180 s。 8
例题2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
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
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解: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 t = s v
得 t甲 t乙
=
s甲∶ v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运动的快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运动的快慢(1)教学设计
2、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速度的计算。
教学模式
“四步法”
课前准备
教案、PPT课件、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备注பைடு நூலகம்
1、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
图中哪个小猪跑的快——相同时间段,跑过路程越大,跑的越快。
表中哪个运动员跑的快——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短,跑的越快。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学生小结
5、当堂检测
1、将下列单位进行转换:
15m/s=km/h
36km/h=m/s
2、小聪在上学途中,步行速度为1m/s,她行走1.5km的路程要用多长时间?
教学反思
第章第节(课)第课时连续号:
课题
运动的快慢(1)
备课时间
月日第周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对不同的速度单位进行换算。
3、能用速度公 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按照要求答题的习惯。
2、体会物理学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掌握物理学习的一些方法;
2、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1、在物理学中,把与之比叫做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2、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公式:v=。
3、速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是。
3、合作探究:
[练习1] 一只兔子在20s的时间内跑过了180m的路程,求兔子的速度。
【练习2】轿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在30min的时间内它通过了多远的路程?

1.3运动的快慢1课时

1.3运动的快慢1课时
练习: 18km/h= 15m/s=
5 m/s 54 km/h
小资料
约1.1m/s
约20m/s
约5m/s
约250m/s
0
10s
20s
30s
40s

0 300m 600m 900m 1200m

0
10s
20s
30s
40s
甲图:
0
200m
450m
750m
1200m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乙图: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改变的运动
观察与比较
问题思考:
1.你在观察运动场上 百米赛跑时,如何比 较正在奔跑中的运动 员谁跑得快? 2.运动员到达终点时, 裁判员是怎么比较谁 跑的快的?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继续思考: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 同时,那如何去比较呢 例:一个同学百米跑用12s,而一万米跑世界 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 总结: 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 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统一 标准)。
巩固练习
1.一架飞机在10 min内飞行了180 km,它的 300 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它飞行 1080 9000 30 s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 s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是800 m,这个物体在最后 100 m 4 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s. 25
1.3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 • • •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速度第一课时PPT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速度第一课时PPT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16奥运会百米决赛,牙买加名将龙赛恩 博尔特夺冠,博尔特的成绩是9s81。
11.012m/s
引导探究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公式: v x
t
注意: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x 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假设从三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S, 因为他最后又回到了远点,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 然后设往返的平均速率设为V, 由题意可知,这个人一共走的路程为2S, 从山脚爬到山顶用的时间t1=S/v1 从山顶返回山脚用的时间t2=S/v2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率就等于用总的路程除以总共用的时间 即: V= 2S/(t1+t2) = 2S/(S/v1+S/v2) 然后化简可得:=2v1·v2/(v1+v2)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 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的路程,用的 时间一定是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大速 度与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 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 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 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B )
当堂诊学
• 例1:(基础题)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 确的是( )AD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只有大小 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 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越大
当堂诊学
例2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 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正确的是(ACD)

课件1:1.3 运动的快慢

课件1:1.3  运动的快慢

已知: s1 =100m, t1 =17s, s2 =125m, t2 =25s
求: 张强和李明谁跑得快些?
解:
V1

s1 t1
V2

s2 t2
= 100m 17s

5.9m/s
=
125m 25s
=
6.6m/s
因为V1> V2 ,所以张强跑得快些。
答:张强跑得快些。
• 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下表是D92次和D93次列车的 运行时刻表:
人和一些物体的大致速度
• 人步行:1.2m/s • 火车:28m/s • 子弹:900m/s
自行车:5m/s 客机:250m/s 光:3×108m/s
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 到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V=340m/s,s=1km=1000m。
求: t
解:由 V= S 得
物理上常用第一种方法,并且将相同的时间取为 单位时间。
2秒内运动了100米
3秒内运动了900米
一秒内运动:_5_0_米_
一秒内运动:_3_0_0_米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 速度
二、速度:
(比值定义法)
1、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_运__动__快__慢__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
速度= 变形式:
路程 时间
S=vt
s V=- t t=-sv
单位 推导: V=-st 米/秒=
千米/时=
米 秒
千米 小时
速度的单位=
路程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
m/s 读作:米每秒
Km/h 读作:千米每时
基本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3运动的快慢(新授)

1.3运动的快慢(新授)

16.路程与时间(s-t图)或速度与时间(v-t图)的图象
s s
o
静止
t
o
匀速直线运动
v
t
v
匀速直线运动
o
t
匀变速直线运动
o
t
1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 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 A、v甲 > v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8、我国首架既可离水飞行,又可在水面滑 行的实用飞翼船,在以100 km/h的速度飞 行时开始记时,经0.25 h完成了40 km的航 行,速度达80m/s,那么这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是______km/h.



9、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 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 :3,则它们的 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时间之比是5 :3,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 车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分别是1 :2和2 :3,则 两车的路程之比是 。 10、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是 。 某物体在前6s通过的路程是9m,在接下去的 10s通过的路程是17m,则物体在前6s内的平 均速度是 ,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注意: 在相对速度问题中,甲、乙两物体分别以v甲 和v乙的速度运动,且v甲〉v乙 (1)当它们同向运动时,以乙为参照物,甲 相对于乙的速度为v甲乙=v甲-v乙。 (2)当它们反向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 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运动速度为v甲乙= V乙甲=v甲+v乙。
20:自动扶梯用30s,可以将一个站在扶梯上 的人从一楼送至二楼。如果自动扶梯不动,人 沿扶梯从一楼到二楼需1.5min,现在某人沿 运动的扶梯从一楼上二楼,需用多少秒? (22.5s)

陕西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

陕西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

陕西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1.3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学会计算平均速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计算平均速度。

四、教学难点1.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五、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计时器、直尺、小球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视频展示不同速度的运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2. 介绍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10分钟)通过教师简单的口述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

强调速度越快,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慢,所用时间越长。

3. 进行实验观察(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材料:•小球;•直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1.在直尺上规定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2.随机选取一个学生,让他把小球从起点推到终点,并用计时器记录时间;3.重复实验10次,并记录每次的时间。

实验要求:•同一位学生进行所有实验;•实验时保持起点和终点不变。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5分钟)数据处理:将每次实验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平均时间。

数据分析:通过平均时间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加深学生对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理解。

5. 计算平均速度(15分钟)计算公式: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计算实例: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引导学生计算平均速度的值,并理解速度的单位是米/秒。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运动的快慢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并学会了计算平均速度。

通过实验与数据处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八、课后作业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关于运动的快慢与时间的关系;2.完成作业册上相关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
解:
V=
S=2.07km=2070m(两站之间的路程是) t=2分18秒=138秒(经过两站用的时间为)
求:v(速度) 2070m s _____ =--
答:汽车的速度是15m/s。
学以致用:
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 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想一想:
运动有什么区别?
生活中的这些物体的机械 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
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比较物 体运动的快慢的呢?
§1.3 运动的快慢
(第一课时)
我们要学什么?
• 通过阅读教材并比较分析生活现象后,
(1)能粗略描述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的方法。
(2)能准确表述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会
灵活用速度公式计算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3)能初步表述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
已知: S=S桥+S车=1600m+200m=1800m=1.8km
V=36km/h
求:t
解:由v=s/t得
t= S V = 1.8km 36km/h = 0.05h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2秒内运动了100 米
3秒内运动了900米
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一秒内运动: 50米 一秒内运动:300米
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物体运 动的快慢
学习指导二:
• 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学习教材,五分 钟后交流你学习的效果。
• (1)物理学中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 (2)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 (3)速度的大小怎么求? • (4)速度的单位是怎样来了?它们之间怎样互 相换算?
速度(v):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大小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s v t
S----路程:m,Km t----时间: s, h V---速度: m/s, Km/h
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10米每秒,
它的物理意义: 是汽车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是10米。 飞机的速度是“500m/s” 读作500米每秒
它的物理意义是: 飞机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 是500米。
将下列单位换算:
10m/s =
54km/h =
km/h
m/s
学习指导三:
用你学过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思考:
(1)你完成练习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和方 法, (2)怎样做简单明了? (3)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例1:右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
速度。
学习指导一:
思考: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判断运动物
体的快慢的?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分析
下面运动实例?说一说你的判断方法。
比一比谁说得比较好。
谁运动的快?
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较
路程的长短
谁运动的快?
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
方法二:相同路程比较
时间的长短
控制变量法
的?
怎 样 比 较 它 们 的 快 慢
上的情形,如果汽车速度保持不变,需要多少 时间到达上海?
已知:s=1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s/t得 180km s t= = =1.8h v 100km/h 答:汽车需要1.8h可到 达上海
从图中你能得 出哪些信息?
例2:汽车经过某一车站时,旅客手表的指针
恰好指09:30:00整,经过下一站时,已是09: 32:18。已知两站之间的路程为2.07km,求汽车 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