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学理发故事

合集下载

小和尚学剃头

小和尚学剃头

小和尚学剃头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平常的工作中,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好习惯,受益终生;坏习惯,损人害己。

有一个小和尚剃头的故事流传很广。

说的是有个小孩自小聪明伶俐,被家人送进寺庙,想跟着大师学习佛法,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得道高僧。

小孩被送进寺庙后,果然得到了老和尚的喜爱。

但所有的一切需从头做起,所以把小和尚分配到了伙房学习做工,顺便学习如何的剃头。

于是小和尚每天拿起一个大冬瓜,作为道具,天天拿戒刀在上面剃。

时间过的很快,小和尚的进步也很大,经过小和尚手的冬瓜,个个被剃的光光的,上面见不到一根绒毛。

但是小和尚剃过的冬瓜,每个上面都一个切口。

原来,小和尚每天练习好剃毛以后,顺手就给冬瓜一刀,反正冬瓜也是要被切开的,所以冬瓜身上的刀伤没有人觉得奇怪。

冬天到了,老和尚看了小和尚剃的冬瓜,感觉小和尚的剃头技艺可以说是在这寺庙之中无人能敌了。

老和尚非常的高兴,想让小和尚在众僧面前展现技艺--让小和尚给自己剃头。

那天到了,在众僧的面前,小和尚的心一点也不慌,戒刀在他手里行云流水,一会的功夫就把老和尚的头剃的光光的了。

老和尚摸了一下自己的头感觉非常的满意,就在大家准备表扬评论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小和尚举起了戒刀,狠狠的朝老和尚的脑门上插去。

结果非常的简单,小和尚被法办了,老和尚见佛祖去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第一点是小和尚每天给冬瓜剃好毛以后,必给冬瓜一刀,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是那天给老和尚剃好头后,他依旧在按照自己的习惯,给老和尚也来了一刀,这就是习惯性作业犯的错。

第二点就是老和尚和众僧犯的错。

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冬瓜身上有一个刀伤,但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那一刀并没有引起任何的伤害和损失,于是大家麻痹,无人提醒这个错误的做法,这就是监管不到位。

就是因为监管不到位,才让小和尚养成了习惯性作业的坏习惯。

有了以上的两个原因,在一个从未出过事故的地方终于出了一个要命事故。

小和尚剃头发的故事写作文

小和尚剃头发的故事写作文

小和尚剃头发的故事写作文哎呀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小和尚剃头发的故事呢!
在一座深山里呀,有一个小小的寺庙,寺庙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和尚。

这小和尚呀,整天蹦蹦跳跳的,可调皮啦!
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徒儿呀,你的头发长长啦,该剃一剃咯!”小和尚摸摸自己的脑袋,说:“哎呀,真的呢,头发都这么长啦!”
于是呀,老和尚就准备给小和尚剃头发。

小和尚乖乖地坐在凳子上,老和尚拿着剃刀就开始剃啦。

“刷刷刷”,头发一缕缕地掉下来。

小和尚看着地上的头发,心里想:“这些头发掉了多可惜呀,要是能变成小鸟飞走就好啦!”
剃着剃着,小和尚突然叫起来:“哎呀,师傅,疼疼疼!”老和尚连忙说:“哎呀,徒儿,忍一忍呀,马上就好啦!”小和尚皱着眉头说:“哼,剃头发一点都不好玩!”老和尚笑着说:“等剃完了就好看啦!”
过了一会儿,头发终于剃完啦。

小和尚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说:“哇,好凉快呀!”老和尚看着小和尚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家徒儿现在可精神啦!”小和尚也跟着笑起来,说:“哈哈,我现在像个小光头强啦!”
你们说,这小和尚剃完头发是不是很可爱呀?我觉得呀,小和尚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虽然有时候会调皮捣蛋,但是他的心地可善良啦!他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了快乐和欢笑呢!这就是小和尚剃头发的故事啦,你们喜欢吗?。

习惯性违章分析与对策

习惯性违章分析与对策

对新修订的安全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不认真 学习,不结合现场和作业程序的变化及时调整 操作方法,认为凭“老本事”干多年来没出过什 么问题,今后也就不会,结果是出现了问题。
作业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执行,能 省一步是一步,抱有早干完早休息心理,省来 省去、匆匆忙忙迈向事故。
(四)逆反心理 •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 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 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a.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 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 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 行为。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 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 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对安全生产危害极 大。 •事故统计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 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 重要隐患,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因 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 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 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 课题。
• 3、不重视安全工作,不按时组织安全例会,不按要求对安全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认真 总结。
• 4、上岗教育、复工教育、转岗教育、违章教育、特种教育、入厂教育(新员工、施工 人员)、新装置开车前安全教育等不按要求进行,存在漏教、应付了事、考试不严格 等现象。
• 5、安全思想不坚定,比如,在顾全大局的“理由”下,某些环节放松控制。 • 6、安全把关不严。 • 7、安全原则不强或为利益驱动。 • 8、安全意识差,不执行相关规范,想当然办事,私自同意动改建筑或装置原设计。 • 9、安全意识不强,隐患治理之前没有落实有效的临时防范措施。 • 10、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事故或险情,出现事故不严格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

理发的老故事

理发的老故事

理发的老故事这是个理发的日子。

几位老人悠闲地聊天,十分惬意,还有几分动情?太阳暖暖的,小庙里也暖暖的,小和尚身上也是暖暖的。

啊不,他其实是有些热哩,脸蛋红扑扑的。

他在灶房里忙着烧水,一壶烧好了,再灌上一壶烧。

小庙院子里,三五个老头,喝着热腾腾的香茶,晒着太阳,悠闲地聊天。

老和尚当然在陪他们聊。

不过,老和尚不能那么悠闲地喝茶,也不能那么舒服地坐着晒太阳,他老人家,是一边给人理发,一边说着话儿。

看得出来,老和尚技术挺好,手推子使得蛮老练。

每个月都有这么一回,天气暖和,又不是初一十五,小庙里几乎没有香客,镇上的几位老头,都是老和尚的老朋友,就相约一道,来看望老和尚,顺便请老和尚给他们理发。

小和尚呢,就忙活着烧水,给老人们续茶,倒洗头水。

小和尚还是小小和尚的时候,只是围着老人们凑热闹,听老人们聊天,还被老人们逗着玩耍。

现在小和尚都上学了,就开始做老和尚的助手了。

老和尚说,这也是一种修行的功课呢。

好啦,等老人们全都理完发了,一位被老和尚叫做“老刘师傅”的老头,又给老和尚理。

看得出来,老刘师傅技术娴熟,手推子使得和老和尚一样好。

老和尚舒舒服服洗完了头,一边擦着脑袋,一边对小和尚说:“小和尚,该你了!”就要张罗着给小和尚理发。

◆晏苏老刘师傅忙把老和尚拉到旁边,说:“师父,您喝杯茶歇会儿。

这点活儿,让给我做吧!”老刘师傅就给小和尚理发。

小和尚听着理发推子轻快地响着。

喊嚓嘁嚓嘁嚓,看见一簇簇碎头发落在脚边,能感觉到,老刘师傅的心情很好。

老刘师傅乐呵呵地说:“啊呀,这小师父娃娃头长得圆溜啊。

师父,要是他不做和尚,剃个小平头,好惹人喜欢的!”老和尚笑笑,不做声。

其他老人也就附和着说:“就是剃光头,也够漂亮的啦!还用得着剃什么平头吗?”小和尚顽皮地说:“刘爷爷,您会理小平头吗?大概只会剃光头吧?”这下,老人们全笑了,知道这是小和尚在故意逗乐呢。

这位老刘师傅,就在镇子里开着一家理发店,现在退休了,理发店由他的儿子小刘师傅打理。

给喀孜理发-阿凡提故事

给喀孜理发-阿凡提故事

给喀孜理发-阿凡提故事
阿凡提当理发师时,喀孜总是来找他剃头,却从来不给钱。

阿凡提很生气,想狠狠整他一下。

有一天,喀孜又来理发了。

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给他刮脸的时候,问道:“阁下,您要眉毛吗?”
“当然要,这还用问。

”喀孜说。

“好,您要我就给您!”阿凡提说着,嗖嗖几刀,就把喀孜的两道眉毛刮下来,递到他手里。

喀孜气得说不出话——谁叫他自己说过要呢。

“阁下,胡子要吗?”阿凡提又问。

“不要,不要!”喀孜连忙说。

“好,您不要就不要。

”阿凡提说着,又嗖嗖几刀,把喀孜的胡子刮下来,甩在地上。

喀孜对着镜子一看,自己的脑袋和脸都被刮得精光,像个光溜溜的鸡蛋。

这一下他可气坏了,大骂起来。

“阁下,这不都是遵照您的吩咐做的吗?”阿凡提说,“要是依我的话,别说眉毛和胡子,连您的头发我也不愿意剃呢。

”。

关于行为规范的演讲稿10篇

关于行为规范的演讲稿10篇

关于行为规范的演讲稿10篇关于行为规范的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

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

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

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

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己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但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吵闹、不乱丢垃圾;按秩序做事;在校园里,微笑面对老师和同学,热情主动地打招呼问好;学习时,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行走在大街上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和安全同行;在公共汽车上,能热心地为身边的老人、抱着孩子的乘客让座。

“文明”就像空气一样,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文明。

关于行为规范的演讲稿2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在座的各位家长:您好!我是来自高一·五班的__。

此刻,我深感荣幸,又非常激动。

荣幸的是,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激动的是,我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在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的经历和感受。

初中我就在本校读书,学校育人目标是行为规范、思维活跃、志存高远、勇于创新。

这深深地触动着我。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行为规范、志存高远".进入初中时,我并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这两点却从生活行为规范、对未来设定目标方面让我一步步提升。

这使我知道,我不能自甘平庸,我要为自己设定美好的未来,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这也让我明白,只设定目标而不从现在规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行为,那目标也只是目标。

学校老师还从"会生活、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创造"等方面全面提高我们的能力。

小和尚的剃头刀哲理故事

小和尚的剃头刀哲理故事

小和尚的剃头刀哲理故事古时候寺庙里有一位小和尚,在出家当和尚之前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

进入寺庙之后,方丈师父和师兄师弟们一直不停地提醒和告诫他,可是他自己却一直不当回事,就这样他一直也未能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打扫寺院、提水砍柴之外,小和尚也想和师兄一样学一门手艺,为的是以后有一个好出路。

于是方丈师父就安排小和尚学习剃头,因为与其他手艺比起来,这门手艺不是很难学,况且以后一旦离开寺庙,小和尚还可以用这门手艺来养活自己。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小和尚认为剃头实在是一门简单易学的手艺,所以他就不再向师父学习。

可是师父却告诉他:“剃头不是仅仅学习一些基本方法就能行的,你要想掌握好这门技艺,就必须每天拿一个冬瓜来练习,直到在冬瓜上能够游刃有余地施展各种剃头方法,那才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剃头匠。

”听了师父的话以后,小和尚就天天在冬瓜上练习剃头的基本功。

练了一天又一天,好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剃冬瓜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师父见了也忍不住快乐起来。

可是师父在一次观察小和尚剃冬瓜时发现一个问习题,小和尚练习剃头都是抽空进行的,在剃头过程中经常有事需要他走开。

每当别人叫小和尚走开的时候,他都会把剃头刀别在冬瓜上面,等办完事回来以后再抽出剃头刀继续练习。

这个问习题,实在是把师父吓了一大跳,于是他告诫小和尚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做了,小和尚答应了师父。

可是等师父下次再观察他的时候,他仍然在离开的时候把剃头刀别在冬瓜上面;而且据师父的屡次观察发现,小和尚每次都是这样。

师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和尚,可是提醒的次数虽多,小和尚往冬瓜上别刀的习惯却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每次小和尚都对师父说:“不要紧的,这只是习惯而已”。

“只是习惯而已?”师父庄重地对小和尚说,“假如你手底下不是一个冬瓜,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你的这种习惯到时候没准会出人命啊!”看到师父生气的样子,小和尚安慰道:“没事的,师父,你不要担忧,等到真为人剃头时我就不会这样了。

小徒弟学剃头的故事

小徒弟学剃头的故事

小徒弟学剃头的故事从前啊,有个小徒弟跟着老师傅学剃头。

这小徒弟呢,人倒是机灵,可就是毛手毛脚的。

刚一开始学的时候,老师傅就告诉他:“小子啊,这剃头可是个精细活儿,你得小心着点儿,客人的脑袋可不是你练手的冬瓜。

”小徒弟听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个劲儿点头,心里想:“这有啥难的,不就剃个头嘛。

”头几天,小徒弟就在旁边看着老师傅干活儿。

只见老师傅那手啊,就像有魔法一样,拿着剃刀在客人头上轻巧地游走,一会儿功夫,一个干净利落的发型就出来了。

小徒弟在旁边看得心痒痒,恨不得马上自己上手。

老师傅觉得小徒弟看得差不多了,可以让他试试给冬瓜剃头了。

小徒弟高兴得不得了,拿起剃刀就对着冬瓜一阵猛刮。

这冬瓜表面可不像人的脑袋那么平整,小徒弟也不管,就按照自己想的来。

结果呢,好好的一个冬瓜,被他刮得坑坑洼洼的,就像月球表面似的。

老师傅看了直摇头,说:“你这哪是剃头啊,你这是在给冬瓜毁容呢。

”小徒弟挠挠头,脸涨得通红。

不过小徒弟可没灰心,又练了好些天冬瓜。

慢慢地,冬瓜在他的刀下也能变得光溜溜的了。

老师傅看在眼里,觉得小徒弟有点进步了,就决定让他给一个不太讲究的老顾客试试手。

小徒弟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手都有点微微发抖了。

他让老顾客坐好,然后学着老师傅的样子,先把布往客人身上一围,再拿起梳子梳了梳头发。

可是啊,他太紧张了,手一用力,梳子就把客人的头发扯住了,老顾客“哎哟”一声。

小徒弟赶紧道歉:“大爷,对不住啊,这就开始剃了。

”小徒弟拿起剃刀,小心翼翼地往客人头上剃去。

刚剃了没几下,小徒弟的手就出汗了,这手一滑,差点就把客人的耳朵给剃着了。

老顾客吓出一身冷汗,大喊:“小伙子,你可小心点儿啊!”小徒弟更慌了,那剃刀在客人头上就像喝醉了酒的小虫子,歪歪扭扭地走着。

好不容易剃完了,老顾客一照镜子,差点没晕过去。

这头发啊,一边高一边低,就像狗啃的一样。

老师傅在旁边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徒弟低着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个寺庙里,有个刚入佛门的小和尚跟老和尚学理发,老和尚告诉小和尚,理发这活,轻不得,重不得,轻了剃不掉头发,重了会削掉头皮,只有不轻不重才行。

要想学好,先得找个冬瓜在上面练习。

小和尚听了后,便找来冬瓜就开始练了起来。

刚开始小和尚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每次练完后,就顺手把理发刀往冬瓜上一插。

老和尚见了后,多次劝说小和尚不要把刀插在冬瓜上。

小和尚对此一点也不在意。

后来小和尚觉得练得差不多了,就给寺里的一个同门理发。

头发理完后,顺手就将刀插在同门的脑袋上,结果酿成惨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良的习惯长期不改终究会酿成大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