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20g
2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溶解固体质量 10g 6.2g 10g 0g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第一组 实验温度 加入溶剂种类 20°C 水 20°C 酒精
结论:物质的溶解性和 溶剂的种类相关。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溶解固体质量 10g 6.2g 10g 0g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食盐 10g 3.6g
10g
硝酸钾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溶解固体质量 10g 6.2g 10g 0g 10g 3.1g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第一组 实验温度 加入溶剂种类 20°C 水 20°C 酒精
加入溶剂质量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食盐 10g 3.6g
10g
硝酸钾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溶解固体质量 10g 6.2g 10g 0g 10g 3.1g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第一组 实验温度 20°C 20°C 第二组 20°C 水 20°C 水 第三组 80°C 水
过氧化氢溶液的 浓度、体积、温 度等
过氧化氢溶液的 相同的因素浓度、体积、温 度等
现象 结论 二氧化锰能 加快过氧化 氢的分解 升高温度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资料表明:许多盐能加快过氧 化氢溶液的分解。 相同浓度
FeCl
3
CuSO4
CuCl2
(1)设计实验证明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2)设计实验比较铁盐和铜盐对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
对照试验的三大原则

对照试验的三大原则
对照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测值作比较,以了解它们
之间的差异,并以此来找出影响观测值的学术的因素,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准确性。
根据
墨菲定律,版本A(原始状况)和版本B(考虑改变的状况)的差异,可被认为实验的治疗。
1.尽量控制比较观察变量的多少。
对照试验是确定不同因变量(版本A和版本B)之
间的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这些变量实际上只有一个变量(比如价格)发生变化,另一
个变量(比如产品质量)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避免杂质干扰,更有效地检测到实验结果
的差异。
2.明确对照双方的条件。
实验的设计要明确,对照组和试验组除了主要测试因素(如
版本A和版本B的价格)的差异外,在控制因素(如产品质量)等其他变量上应尽量保持
一致,以达到准确的比较结果。
3.考虑双方的比较准确性。
在一个实验的同时,必须确保实验双方比较结果的准确性,比如测量观察变量的数据采集及标准化要求应尽量一致,了解比较双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以及重现性等,这样才能取得准确的结果,并依此分析和解释实验的结果。
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子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子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试验为对照试验。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关变量影响是相等、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
1 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
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 对照组 实验中的确1号试管就是对照组,2号、3号和4 号试管是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观察的 和 实验组 变量外,其它变量都应始终保持相同。
实验的对照原则概述
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 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 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 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
法”的应用
根据化合物的特殊元素组成,利用同位素标 记法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
元素
3H 18O 14C 32P、35S 15N
标记物质 氨基酸 CO2或H2O CO2 分别标记噬 菌体 DNA
研究问题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 运输和分泌途径
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同化 途径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 留复制
对照实验的类型:
3)相互对照:指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 验组相互对照。 实验: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实验中,用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进 行对照,探索酶的催化效率。其中,哪一组为实验 组?哪一组为对照组?
思考:如果将实验目的改为: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 效性,则是有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分?
(3)苏丹Ⅲ染液 对照作用 (4)①变为蓝色 假冒的 不变蓝色 ②是用全脂奶粉 搜集来的脱脂奶粉样品 起
不是用全脂奶粉假冒的 蛋白质
(5)双缩脲试剂
实验探究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倒置
(1)实验原理:
H 2O 2
过氧化氢酶
H2O+O2
的量筒中的气体量来测量。
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对照实验的分组:①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②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对照实验的分类:①空白对照定义: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例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中,对照组加等量的水,实验组加唾液;例2: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对照组不加水,实验组加适量的水;例3:“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对照组不加试剂(零剂量),实验组加入试剂;例4:萨克斯“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实验中,与起始饥饿处理环境相同,则对照组遮光,实验组曝光。
意义:通过空白对照能明白地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②自身对照定义: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实验操作前的对象为对照组,实验操作后的对象为实验组。
例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例2: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意义: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持续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前、后的实验对象状况,观察、分析、处理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③相互对照定义:相互对照是指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级别的对照组,由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例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例2: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例3: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例4:“植物的向性运动”的等组实验例5:“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例6: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例7:“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意义: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④条件对照定义: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给定的处理因素正是为了保证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只是少了实验变量的影响,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对照试验是指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的试验。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关变量影响是相等、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编辑对照实验control experiment 对照实验有变量且只有一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对照类型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对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随机对照试验的定义、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研究方法。
一、定义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实验研究设计,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到不同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随机对照试验具有很高的内部有效性,可以控制多种偏倚因素,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
二、设计原则1. 随机分配:参与者应当通过随机方法分配到不同组别,确保各组之间的基线特征相似,减少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2. 对照组设置:随机对照试验应当设立对照组,以比较干预组的效果。
对照组可以采用未接受干预的人群、接受常规治疗的人群或者接受安慰剂的人群。
3. 盲法: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和参与者应当保持盲态,以减少主观偏倚的影响。
常见的盲法包括单盲、双盲和三盲。
三、实施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确定需要评估的干预措施。
2. 参与者招募: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参与者,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3. 随机分配: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可以使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或者封闭信封法进行分组。
4. 干预措施实施:对干预组进行干预措施的实施,对照组维持正常状态。
5. 数据收集:收集参与者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指标的数据,可以使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
6. 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7.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并进行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四、数据分析方法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指标来描述样本的特征。
推断性统计分析可以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推断。
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研究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对照试验的原理

对照试验的原理对照试验(Controlled Experimentation)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控制和对比变量来揭示因果关系。
其核心原理是在两个或多个实验组之间仅改变一个变量,从而确定该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对照试验的原理基于以下三个关键要素:随机分组、处理组与对照组及结果分析。
首先,随机分组是对照试验的重要特征。
通过随机将参与试验的个体或对象分配到处理组和对照组,可以消除特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随机分组能确保两个组之间的初始差异较小,使得实验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可靠性。
其次,对照试验中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设置也是关键步骤。
处理组是被试验的组,接受了被研究变量的干预,而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处理。
通过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判断被研究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为了确保可靠的对比,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应保持其他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一致。
最后,结果分析是对照试验的核心工作。
通过收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结果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和效应量计算。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并得出结论。
对照试验的原理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医学研究中,对照试验常用于评估药物疗效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在心理学领域,对照试验可用于研究认知过程和心理干预的效果。
在教育领域,对照试验可以帮助评估教学方法的效果和教育政策的有效性。
对照试验的优点包括:1. 消除干扰因素:通过控制和对比变量,对照试验可以消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2. 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对照试验使用科学严谨的设计和方法,使得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其他研究者可以通过复制试验来验证结果。
3. 确定因果关系:对照试验能够确定变量对结果的因果关系。
通过有效控制其他可能的解释因素,可以得出变量对结果的直接影响。
然而,对照试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1. 伦理问题:某些对照试验需要对参与者进行干预或暴露于潜在风险,可能引发伦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实验组: 设计实验:
对照组:
铜生锈了
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什么? 请设计实验证明。
方法与结论: 设立对照组:
设立实验组:
条件1
结 果
条件2 条件3
.……
条件1为非 必要条件
结 果
条件2
条件3
.……
无 结 果
条件2 条件3
.……
条件1为 必要条件
“对照实验”的关键:控制变量
1、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D )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组Ⅰ: 对照组: 温度达到着火 点可燃物燃烧 的必要条件 实验组Ⅱ: 可燃物温度达到 着火点并且与氧 气接触,才能燃 烧 与氧气接触是 可燃物燃烧的 必要条件
拓展运用:
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 质,通过仔细的观察,他发现,铜在潮湿的空气 中容易生锈。请你帮他一起设计实验,探究铜生 锈的条件。
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C.燃烧条件的探究
D .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 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在水中溶解速率 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 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 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 解速率的影响
初中化学对照实验的复习
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怎样证明?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对照组: 实验组Ⅰ:
氧气是铁生 锈的必要条 件
实验组Ⅱ: 氧气和水同时与 铁接触,铁才能 生锈 水是铁生锈 的必要条件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原因的探究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原因的探究 对照组: 实验组Ⅰ: 二氧化碳是 紫色石蕊试 纸变红的必 要条件 实验组Ⅱ: 水和二氧化碳共 同作用才能使紫 色石蕊试纸变红 水是紫色石 蕊试纸变红 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