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与实验组
什么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

一、什么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对照组就是不做处理的那一组,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二、★在生物实验设计中,应如何设置对照组①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包括4类: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
②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生理作用。
材料有幼年狗、生长素注射液和解剖工具等。
(1)设计原理:利用对照实验法的原理,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的比较得出结论。
(2)处理方法及步骤:略(3)实验结果:实验组A:切除垂体后,实验组A:停止生长。
实验组B:切除垂体后,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长素,实验组B:先停止生长,后又继续生长。
实验组C:正常狗,实验组C:正常生长。
(4)由此得出结论是: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
这样,实验组A、B为实验组,实验组C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了说服力。
③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2:“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如下。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
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⑤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在等组实验法中,若不设空白对照,则大都是运用相互对照。
实验组对照组的区分

2、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技巧: 不同的对照方法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常见的对照方法有:自身对照、空白对照、条件对照 (1)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① 对照组:实验对象在处理前的状态为对照组 ② 实验组:实验对象在处理后的状态为实验组 例:八上 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 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对照组: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 实验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情况二
① 对照组: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② 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七上 P11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先黑暗处理,然后放到光下,叶片部分遮 光,部分曝光„„ 对照组:曝光部分(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未做处理的组→则为对照组 实验组:遮光部分——自然状态下对光(研究因素)做了处理的组→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 指给对象施以与实验变量相反处理的对照,使得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例 6:“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 甲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未加入研究因素(甲状腺激素) 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甲状腺激素) 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加入了与实验变量相反的因素(甲状腺抑制剂)
初中生物--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初中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对照实验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考试过程中又经常考到,如何区分,的确有点难度。
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 1.自身对照 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 3.条件对照1.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
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
也是如此。
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 .空白对照。
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
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
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
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
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自由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的因素是触角。
设置两组:甲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乙组为剪去触角的蚂蚁。
自然状态下对研究的因素—触角进行处理(剪除)的乙组为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触角不进行处理(剪除)的甲组为对照组。
探究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判定
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是:
不管有无自变量处理, 非常态为实验组,常态为对照组。
解释
用已知与未知来判断是否为常态。 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
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经过实验
处理来证明。
真科学探究,很多是未知的。 当两组实验的过程、结果、现象对实
验者来说是均无法预知时,
对照组用于排除变量之以理服人。
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次有幸参加绵阳初三教学研讨会,我受益非浅。
关于探究实验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心里有了个定数。
闲暇之余,写上几句,我们一起分享,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斧正。
一、对照实验中的变量1、对照实验可变的量都叫变量。
我们探究的条件一般是自变量,出现的结果是因变量。
其余都是无关变量。
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实施自变量---------控制因变量---------观察测量无关变量--------严格保持一致例如:光对熟妇的影响2、如何控制自变量①、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
例: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
(增加烟草浸出液) ②、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除去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
例:验证光合作用必须要光的实验。
(遮光)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以说明这一个变量是否起作用。
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各种溶液总是以清水为对照。
三、对照实验与对比试验有一个参照标准,另一个可与其比较的为对照实验。
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口腔环境为标准)没有标准可比,两个相互比较为对比实验。
如:探究菠菜与辣椒谁的维生素C含量高一般定性的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有对照组,需要假设。
而定量的实验不需设计对照实验,无对照组,也不需要假设。
(如:测定种子发芽率、测定全班同学的胸围差)四、对照实验的原则①空白对照。
例如,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中的曝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对照。
②自身对照。
例如,观察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前(未剪去尾鳍)和实验后(剪去尾鳍)鲫鱼游泳的变化,就是自身对照。
③条件对照。
例如,探究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1号玻璃缸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2号缸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甲硫咪唑)5mg。
④相互对照。
例如(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怎样的影响。
五、关于假设作出假设应该以常规状态、或根据已有提示、或根据已有经验来叙述假设,而不应该随意猜测。
(如果与常规相反的假设是不能得分的)一般定性的实验需要假设。
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什么区别?

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什么区别?在科学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他们分别代表了实验中不同的处理条件,通过对比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可靠和有效的科学结论。
那么,实验组和对照组究竟有哪些区别呢?一、定义和作用1. 实验组实验组是一个受试对象参与实验的组别,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的群体。
实验组是为了检验某种因素在研究对象身上产生的效应而设立的。
2. 对照组对照组是与实验组相对应但没有接受任何处理或干预的群体,它被用作比较和评估实验结果的基准。
对照组用来衡量实验组与常态之间的差异。
二、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因1. 随机性和可比性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消除个体的差异性,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使得两组之间的差异更具可比性。
2. 有效性和可靠性对照组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某种处理或干预是否有效。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功能和特点1. 实验组的功能实验组是用来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的,通过实验组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某种处理或干预对实验对象产生的影响。
2. 对照组的功能对照组是用来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的,通过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实验组的效果是否显著。
四、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和分组方法1. 随机分组将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方面的特征相似,以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对照选择选择与实验对象在各方面特征上相似的群体作为对照组,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是科学和公正的。
3. 干扰因素控制为了消除实验结果中的其他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尽可能地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干扰因素。
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优缺点1. 实验组的优点实验组可以提供实验结果的直接证据,能够从直接的实验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
2. 对照组的优点对照组可以提供实验结果的参照标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实验组的效果。
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个体差异,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如何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

如何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一、对照的概念: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又叫控制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不过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要根据实验情况来随机决定。
不同的对照组类型,有不同的情况2.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1.自身对照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3.条件对照1.自身对照(一般为前后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
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
也是如此。
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空白对照。
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
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
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以上定义,一般根据分号前面的一句话判断即可!大家可以理解下啊!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
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
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是指人为改变其自然状态,即人为控制实验变量的组。
实验组是指在原基础上有一个变量条件的。
对照组是指无变量条件的。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组是指人为改变其自然状态,即人为控制实验变量的组。
实验组是指在原基础上有一个变量条件的。
对照组是指无变量条件的。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试验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对照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区分:1 试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
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常识。
2 试验组是复杂的,有许多的变量,须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
而对照组是简单的,几乎没有任何变量。
实验设计中谁是对照组任何一个实验都是要验证(探究)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每一个实验都有实验目的,按照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该组即为实验组;相互对照的实验一般实验目的不单一验证(探究)一个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可以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酶高效性的一个条件(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实验本身并不研究氯化铁的催化作用,本实验是条件对照。
相互对照的实验变量往往比较复杂,不像酶高效性那样简单。
如验证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实验变量是氮和磷,这样,在设计实验中,可以设置三组实验,即加入氮(尿素)、加入磷(含磷洗衣粉)、加入氮和磷(尿素和洗衣粉)。
三组均为为实验组,通过相互对照得出结论。
就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个不含氮和磷(蒸馏水)的一个空白对照组了。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例2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
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1)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__________。
(2)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__________。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认为是随机决定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确定,首先必须反映探究的目的或假设。
然后根据是否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来判断。
在例1光合作用问题中,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假说是否正确。
于是,有光情况下的实验装置便属于实验组了,而对照组则为处于黑暗中的裝置。
例2(1)中,探究的目的是要验证“蚕豆的生长受光线照射方向的影响”的假说是否正确。
所以,有光的裝置是实验组,而沒有光的便是对照组。
这种确定对照实验的理念,与设计实验去验证假设的探究过程相符合,同时它又能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及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相融,因此可以应用到所有实验中。
生物实验中对照组的确定生物实验设计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
但是如何确定对照组呢?对此,好像大家没有一致的认识。
由于人们对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认识的差异,常常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对照组的确定上出现较大分歧。
不知大家在学习中是否遇到过这种现象。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例2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如图所示。
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1)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
(2)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
例3 A和B是同种但不同品系的细菌,可根据它們菌落的形态来分辨它们。
一科学家作出一实验以研究细菌中什么分子能控制菌落形态。
下图显示研究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1.)你认为那支(些)试管是对照实验?(2.)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什么?(3.)科学家正尝试去验证那些假说?分析:例1中,多数教师和学生可以确定选D,即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应选C,即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例2中,用_3、4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3。
这几乎没有疑问,而对“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
”这一问的回答出现了较大分歧,开始很多同学和老师认为应选1和2,1为对照组,但我们仔细分析可以看到,1和2中对茎的影响因子是两个,即重力和光照,这就违反了单因子变量原则,因此无法说明重力对茎的影响,而对根来说,1和2的处理相同,无对照设计,自然也无法说明重力对根的影响。
因此,用_1、3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3。
例3中,师生最初几乎毫无例外地选择1试管为对照组,但通过对(2)(3)两问的分析,一小部分人开始认为2、3、4三试管均为对照组,还有人认为1、2、3为对照实验,或只有4为对照实验。
由上述3例可见,学生甚至老师对于对照实验的确定,均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比较模糊。
师生关于对照实验的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处于正常情況下的实验是对照组,而经过特別处理的是实验组。
这是例1中选择C、例2(2)种选择3、例3中选择1试管的师生中提出最多的理由。
二是认为显示正结果的实验为对照实验。
这也是上述部分师生的理由。
三是认为处于正常情況且有正结果的是对照实验。
这种说法结合了以上两种说法。
四是认为沒有限制因素的为对照实验。
这是例1中选择D、例2(2)种选择3、例3中选择1试管的师生的理由。
五是认为具负(相反)结果的是对照实验。
这也是例1中选择D、例2(2)种选择3、例3中选择4试管的师生的理由。
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确定对照实验的依据不同,导致了对对照实验确定的混乱状况。
不少学生还存在确定对照实验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如在例1中根据“没有限制因素为对照实验”选择了D,在例2(2)中根据“显示正结果的实验为对照实验”选择了1,在例3中又根据“没有限制因素为对照实验”选择了1试管。
那末应该如何确立对照实验呢?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认为是随机决定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确定,首先必须反映探究的目的或假设。
然后根据是否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来判断。
在例1光合作用问题中,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假说是否正确。
于是,有光情况下的实验装置便属于实验组了,而对照组则为处于黑暗中的裝置。
同样地,例2(1)中,探究的目的是要验证“蚕豆的生长受光线照射方向的影响”的假说是否正确。
所以,有光的裝置是实验组,而沒有光的便是对照组。
这种确定对照实验的理念,与设计实验去验证假设的探究过程相符合,同时它又能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及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相融,因此可以应用到所有实验中。
如例3中,科学家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菌中控制菌落形态的是蛋白质?核糖核酸?还是脱氧核糖核酸?”三个假说,因此(1)1试管有蛋白质,是实验组;2试管经蛋白酶处理,无蛋白质,是对照组,说明蛋白质不是控制菌落形态的物质。
(2)1试管有RNA,是实验组;3试管经RNA酶处理,无RNA,是对照组,说明RNA不是控制菌落形态的物质。
(3) 1试管有DNA,是实验组;4试管经DNA酶处理,无DNA,是对照组,说明DNA是控制菌落形态的物质。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使学生准确掌握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首先要求教师把握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并持之以恒地有效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对照实验的确定就是很好的例子。
引用“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认为是随机决定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确定,首先必须反映探究的目的或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