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1

合集下载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这几天的研修学习中,看到不少同行提出这个问题,初中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对照实验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考试过程中又经常考到,如何区分,的确有点难度。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网上搜索内容整理,给出区分的一些方法。

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如果有帮助多来踩踩啊!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1.自身对照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3.条件对照1.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

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

也是如此。

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空白对照。

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

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

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以上定义,一般根据分号前面的一句话判断即可!大家可以理解下啊!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

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

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自由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如何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

如何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

如何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课程标准有十大主题。

课程标准是将科学探究列为十大主题之首,表明它的重要性和它的地位。

因此,无论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在巩固探究实验这一主题的练习中,还是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各种考试中,探究实验是必讲、必做,必练,必考的。

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模块。

在讲课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牵涉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界定,在做练习的时候可能也会牵涉到。

对照组和实验组这一问题不是老师不想讲、或者考。

因为教科书也好,教参也罢,也就是没有权威的资料给出一个定论:对照组是什么样的,实验组是什么样的。

查一些资料,答案五花八门。

因此,“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定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评判的标准相去甚远,有的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

一、对照的概念: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又叫控制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不过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要根据实验情况来随机决定。

不同的对照组类型,有不同的情况二、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两种基本看法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权威、统一的表述,必然导致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识上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认定方法。

1、根据已知、未知来判断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经过实验处理来证明的是实验组。

例1:取两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枝条,将乙的叶片摘剩下一片,甲不作处理。

两段枝条分别放进装有红色水的甲、乙水瓶里.将两个水瓶放在天平两边,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将装置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后:(1)如果把枝条上的叶片做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会发现叶片结构中的最有可能染上红色。

因为里面有管:它是运输的通道。

(2)运输到叶片的水大部分会从散失掉,这称为作用。

(3)对比甲、乙,此时较轻的是。

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什么区别?

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什么区别?

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什么区别?在科学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他们分别代表了实验中不同的处理条件,通过对比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更加可靠和有效的科学结论。

那么,实验组和对照组究竟有哪些区别呢?一、定义和作用1. 实验组实验组是一个受试对象参与实验的组别,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的群体。

实验组是为了检验某种因素在研究对象身上产生的效应而设立的。

2. 对照组对照组是与实验组相对应但没有接受任何处理或干预的群体,它被用作比较和评估实验结果的基准。

对照组用来衡量实验组与常态之间的差异。

二、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因1. 随机性和可比性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消除个体的差异性,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使得两组之间的差异更具可比性。

2. 有效性和可靠性对照组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某种处理或干预是否有效。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功能和特点1. 实验组的功能实验组是用来接受某种处理或干预的,通过实验组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某种处理或干预对实验对象产生的影响。

2. 对照组的功能对照组是用来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的,通过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实验组的效果是否显著。

四、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和分组方法1. 随机分组将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方面的特征相似,以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对照选择选择与实验对象在各方面特征上相似的群体作为对照组,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是科学和公正的。

3. 干扰因素控制为了消除实验结果中的其他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尽可能地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干扰因素。

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优缺点1. 实验组的优点实验组可以提供实验结果的直接证据,能够从直接的实验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

2. 对照组的优点对照组可以提供实验结果的参照标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实验组的效果。

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缺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个体差异,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

怎样判断探究试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才出现的一个环节,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要在第二步骤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来判断,根据假设提出的变量,符合假设的条件的就是实验组,控制条件的就是对照组,所以我感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是根据假设的前提来确立的而不是固定的,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乃是最正确的方法。

比如我们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不是不要光?那么就会有两种假设:需要光或者是不需要光。

如果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光合作用需要光,那么设计实验中,有光的就是实验组,遮光的就是对照组;如果提出的假设是:光合作用不需要光,那么无光就是实验组,有光就是对照组。

所以我的观点应该是视题的假设而定,符合假设预期的就是实验组,另一种控制变量的就是对照组。

又比如,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

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从物理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或者是互相作为参照物,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组都是实验组,而各组之间则是相互对比参照,互为对照组或实验组。

因而“条件对照”的实验结果则是不明确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

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的对照组。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知道滴加清水的(也就是不包含研究对象“唾液淀粉酶”)为对照组,而滴加唾液的为实验组。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答案:D,但有人认为应选C。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但是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权威、统一的表述,必然导致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识上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认定方法。

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验组。

2.根据实验的目的,施加什么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那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3.根据已知、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验证的。

4.对照组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的为对照组。

5.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作对照组,也可以作实验组。

6.实验前是对照组,实验后是实验组。

7.对照组: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

实验的处理是基于加减法原理之上,即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为减法原理。

按照专家的表述,对照组的标准就是自然状态的、公认的、已知的。

如何辨别实验组与对照组呢?我们首先要从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的目的上来加以区分。

一般认为,实验组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得出结论的。

对照组则是为了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甚或同时证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正确与否而进行的操作。

按照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依据不同。

下面结合四种类型,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的确定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实验变量处理。

但并不是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处理,只是相对实验组来说缺少实验变量的处理,或者说按照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组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所有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区分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主要依据如下:①依是否经实验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

如还有“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加酶的为实验组,不加酶加等量清水的为对照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

初中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对照实验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考试过程中又经常考到,如何区分,的确有点难度。

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1.自身对照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3.条件对照1.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

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

也是如此。

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空白对照。

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

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

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

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

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自由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的因素是触角。

设置两组:甲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乙组为剪去触角的蚂蚁。

自然状态下对研究的因素—触角进行处理(剪除)的乙组为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触角不进行处理(剪除)的甲组为对照组。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

②举例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1)实验对象:加了相同淀粉糊的四支试管。 (2)对照处理: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将四支试 管分别放在温度为80℃、60℃、37℃、0℃的不 同环境中,并同时逐个加入相同的唾液。 (3)实验结果:对相同时间内四组溶液中淀粉 糊消化程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值。 (4)对照分析:通过对四组检测值之间相互对 比,得出淀粉糊消化程度最高组的温度,即为本 探究实验的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2)什么是实验组
实验组就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3)什么是对照组
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 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
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无关变量的影响 是相等的、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 量的效果,这样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即保证单一变量原则。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实际操作中,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 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因为无论哪个 是实验组或对照组,对实验结果本身是没 有影响的。 但是在中学生物实验中,会添加区分对照组 与实验组的知识点,个人认为,其目的是 让学生建立对照实验的思维。
3. 对照实验的类型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 以下对照类型:空白对照、自身对照、 条件对照、相互对照。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 与对照组的区分
1.概念
(1)什么是对照实验
一般进行某种实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 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 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 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实验结果进 行比较,这种实验为对照实验。通常, 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
注意: 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 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 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 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 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 同。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对照组和实验组要依据研究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来确定,有时候研究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改变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有可能会发生对换。

一般来说,保持原有状态的组作为对照组,人为改变条件的组作为实验组;或者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对照组,未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实验组。

学生较易理解。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l~-ta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原文摘抄)
在这几天的研修学习中,看到不少同行提出这个问题,初中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对照实验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考试过程中又经常考到,如何区分,的确有点难度。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网上搜索内容整理,给出区分的一些方法。

希望对同
行们有所帮助,如果有帮助多来踩踩啊!
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
1.自身对照
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
3.条件对照
1.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

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

也是如此。

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
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空白对照。

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

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

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
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
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
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以上定义,一般根据分号前面的一句话判断即可!大家可以理解下啊!
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

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

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自由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的因素是触角。

设置两组:甲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乙组为剪去触角的蚂蚁。

自然状态下对研究的因素—触角进行处理(剪除)的乙组为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触角
不进行处理(剪除)的甲组为对照组。

这里有个误区要纠正一下,不做任何处理并不是对对照组什么处理都不做,它是是针对实验变量而言不做处理的。

经常还是要做一些处理。

比如七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实验前要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再如八上“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实验设计,实验前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他们的处理都不是针对实验变量的。

有人提出这种处理是“排除公害变量的影响”这一说法,它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处理,也是保证无关变量保持一致的做法。

举几个空白对照的例子:
A、如七上P98“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实验。

它是探究缺氮、缺磷、缺钾情况下生长的植物叶片状况。

分别将对象组除去研究的因素——氮、磷、钾,这和常态相比是经过处理的,因此它们是实验组。

而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对象组是对照组。

研究的因素是氮、磷、钾。

B、如七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甲组用食醋和清水配置出一定PH值浓度的模拟酸雨,喷洒植物;乙组用清水喷洒。

甲组加入了我们所研究的因素——模拟酸雨,来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甲组是实验组;而乙组没有加入所研究的因素,所以是对照组。

研究的因
素是模拟的酸雨。

下面可一个有争议的例子:
七上P11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到底遮光是实验组还是曝光是实
验组?甚至在高考中出现争论。

根据空白对照概念,自然状态下,叶片是曝光的,因此实验中不经过处理的曝光部分应该是对照组。

而遮光部分相对于自然状态而言,经过了处理,是实验组。

但经常有不同的意见。

为什么出现异议呢?关键在于叶片事先经过一昼夜饥饿的暗处理。

也就是说它是从暗的环境移到到阳光下,因此不做任何处理的是遮光部分,因为它原来就是不见光的,既然不处理,那就是对照组。

实际上是“暗处理”干扰了对题意的
判断,饥饿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叶片已有的淀粉,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暗处理并不针对实验变量,实际上是上面讲到的对“公害变量”的处理。

通过例题分析,不管问题多复杂,只要牢牢抓住“对照组就是不施加任何研究因素,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不做任何实验处理”这一关键,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
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条件对照。

指虽然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针对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

是作为一种相反意义的对照,使得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在初中出现的较少。

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使实验结果更让人信服。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大家知道甲状腺激素是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

在实验中,甲组不饲喂药剂(正常状态);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

甲组不饲喂药剂,不做处理,为空白对照组。

乙组进行了处理,且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是否饲喂甲状腺激素)的处理,所以为实验组。

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处理,但是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相对空白对照组)是施加了一定条件的处理,应该为条件对照组。

此实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甲乙)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又通过设置条件对照,从相反方面进一步论证缺乏该激素,会抑制动物生长。

使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作用的结果更让人信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