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19页PPT
合集下载
临床科研设计——随机对照试验PPT课件

➢ 均衡的意义在于使非处理因素在组间达到均衡性 或可比性,提高结论的真实性。
➢ 临床研究的主要非处理因素为:年龄、性别、病 情、病程、疾病分期、体重、疾病史、家族史、 经济条件、初始病情等;
➢ 随机原则可以部分解决均衡问题,在小样本情况 下还需结合配对、分层、区组等措施来实现。
➢ 在贯彻均衡原则的时候,除了做好随机以外,很 重要的一点是对基线资料的收集与评价。
• 它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 干预措施,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随访观察,估计比较组间 重要临床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以定量估计不同措施的作 用或效果的差别。
• 除对照和随机分组外,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还会采用分组隐 匿、安慰剂、盲法、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使用维持原随 机分组分析等降低偏倚的措施。
BACACBCABBCA
•28 28
分层随机法
➢ 分层: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组别 、类型或区域等次级。
➢ 分层目的:使某些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在 各组分布尽可能相同(均衡)。
➢ 基本思想:对各层分别制作随机分配表 ➢ 一般用于各层样本量比较大 ➢ 分层因素选择:性别、疾病的类型、病程、
中心等。
12
• 1.空白对照 • 即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多用于动
物实验,不宜用于临床疗效研究。 • 2.实验对照 • 指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
处理因素相同的实验条件。凡实验因素夹 杂重要的非处理因素,对实验效应产生影 响时宜采用此法。
13
• 3.安慰剂对照
• 安慰剂是一种伪药物,其外观、剂型、大 小、颜色、重量、气味和口味等都与研究 药尽可能相同或相似,但不含有任何药理 活性物质的制剂。
8
科学性
• 科学性原则是控制误差和偏倚的重要措施:
➢ 临床研究的主要非处理因素为:年龄、性别、病 情、病程、疾病分期、体重、疾病史、家族史、 经济条件、初始病情等;
➢ 随机原则可以部分解决均衡问题,在小样本情况 下还需结合配对、分层、区组等措施来实现。
➢ 在贯彻均衡原则的时候,除了做好随机以外,很 重要的一点是对基线资料的收集与评价。
• 它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 干预措施,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随访观察,估计比较组间 重要临床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以定量估计不同措施的作 用或效果的差别。
• 除对照和随机分组外,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还会采用分组隐 匿、安慰剂、盲法、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使用维持原随 机分组分析等降低偏倚的措施。
BACACBCABBCA
•28 28
分层随机法
➢ 分层: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组别 、类型或区域等次级。
➢ 分层目的:使某些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在 各组分布尽可能相同(均衡)。
➢ 基本思想:对各层分别制作随机分配表 ➢ 一般用于各层样本量比较大 ➢ 分层因素选择:性别、疾病的类型、病程、
中心等。
12
• 1.空白对照 • 即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多用于动
物实验,不宜用于临床疗效研究。 • 2.实验对照 • 指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
处理因素相同的实验条件。凡实验因素夹 杂重要的非处理因素,对实验效应产生影 响时宜采用此法。
13
• 3.安慰剂对照
• 安慰剂是一种伪药物,其外观、剂型、大 小、颜色、重量、气味和口味等都与研究 药尽可能相同或相似,但不含有任何药理 活性物质的制剂。
8
科学性
• 科学性原则是控制误差和偏倚的重要措施: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2)

3.根据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方式来 判断
• 在实验中,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 而这种处理就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 量的处理,那么,这个处理组就是实验组。
• 例3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 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 进 • 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 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 A.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 B.向a、b中喷人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 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 量不变,b组的全部消失 • 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 合后的好 • 答案为A、c。但很容易错误地认为A是正确的。
4.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 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 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 “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 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 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 说服力。
•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 响,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但在分组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有 时不易区分,这里就依例谈谈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判断。
•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 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 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 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 体现在 ( ) • A.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 照实验 •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 验 • 究竟选C还是选D,即究竟哪组是实验组?哪组是对照组 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萨克斯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还是“证明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 淀粉”呢?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操作就不同,当然实 验组和对照组也就可能不同。从当时(1864年)的情况来看, 光合作用的过程还不清楚,植物能否产生淀粉并不完全确定, 谈不上以淀粉作为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由此我 们可以确定萨克斯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植物在光下 能产生淀粉”
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 对照组 实验中的确1号试管就是对照组,2号、3号和4 号试管是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观察的 和 实验组 变量外,其它变量都应始终保持相同。
实验的对照原则概述
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 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 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 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
法”的应用
根据化合物的特殊元素组成,利用同位素标 记法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
元素
3H 18O 14C 32P、35S 15N
标记物质 氨基酸 CO2或H2O CO2 分别标记噬 菌体 DNA
研究问题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 运输和分泌途径
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同化 途径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 留复制
对照实验的类型:
3)相互对照:指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 验组相互对照。 实验: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实验中,用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进 行对照,探索酶的催化效率。其中,哪一组为实验 组?哪一组为对照组?
思考:如果将实验目的改为: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 效性,则是有实验组与对照组之分?
(3)苏丹Ⅲ染液 对照作用 (4)①变为蓝色 假冒的 不变蓝色 ②是用全脂奶粉 搜集来的脱脂奶粉样品 起
不是用全脂奶粉假冒的 蛋白质
(5)双缩脲试剂
实验探究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倒置
(1)实验原理:
H 2O 2
过氧化氢酶
H2O+O2
的量筒中的气体量来测量。
探究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

科学探究实验,会涉及到对照组和实 验组的判定。 但是教科书也好,教参也罢,都没有权 威的给出一个定论:对照组是什么样的,实 验组是什么样的。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判定
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是:
不管有无自变量处理, 非常态为实验组,常态为对照组。
解释
用已知与未知来判断是否为常态。 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
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经过实验
处理来证明。
真科学探究,很多是未知的。 当两组实验的过程、结果、现象对实
验者来说是均无法预知时,
对照组用于排除变量之以理服人。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判定
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是:
不管有无自变量处理, 非常态为实验组,常态为对照组。
解释
用已知与未知来判断是否为常态。 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
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经过实验
处理来证明。
真科学探究,很多是未知的。 当两组实验的过程、结果、现象对实
验者来说是均无法预知时,
对照组用于排除变量之以理服人。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讲解

例7: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 学分别提出三种方案。三组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叶片分成甲、 乙两组。实验过程中叶片滴加一滴蒸馏水,使叶片保持湿 润。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暴露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 条件下(暴露空气中)。 方案3:将甲、乙组都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 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 分析:这道题中,要先找出探究的内容是细菌对植物 遗体的分解作用,实验变量是细菌。在3个实验方案中,甲 组都是没有接受变量处理的,所以为对照组,乙组都是接 受了变量处理的,故为实验组。
例6、七上P71“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具体化到“草 履虫 对肉汤有趋向性”实验。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一定的 反应。虽然草履虫的结构很简单,但是它对外界的有利刺激 或有害刺激能够作出反应。图甲、乙、丙表示三块载玻片, 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 连通。甲维持原状。当在乙和丙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 缘分别放一滴肉汁和一小粒食盐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以 及原因,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同理,甲不、做处理,为 空白对照组,其中的草履虫的趋向是随机的;乙进行了处理, 而且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是否滴加肉汤)的处理, 所以为实验组。丙是经过施放盐粒的处理,但是这种处理不 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相对空白对照组,是 施加了一定条件的处理,应该为条件对照组。甲、乙空白对 照说明草履虫会趋向有利刺激,而丙通过条件对照,从相反 的方面说明草履虫也会逃避有害刺激。一正一反的结果更好 地说明了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2)运输到叶片的水大部分会从 散失掉,这称为 作用。 (3)对比甲、乙,此时较轻的是 。因此移栽树苗通常 要摘除大部分叶片的意义是 。 分析:这道题主要探究的是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去除部分叶片的枝条为实验组,对枝条 不进行处理的为对照组。 例2: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两个小组的 同 学做法如下:第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两条鱼。他们将一条鱼 的所有鳍同时捆扎起来,然后将它放入水中;将另一条鱼不 捆扎鱼鳍就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实验。 第二小组的同学准 备了五条鱼。他们将这五条鱼分别捆扎起胸鳍、背鳍、腹鳍、 尾鳍和臀鳍(即每一条鱼只捆扎一种鳍),然后将它们分别 放入五个缸中,进行观察实验。 1)你认为第一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哪种 处理为对照组?对他们的做法提出一个改进意见?
随机对照试验原理与设计(课堂PPT)

➢ 优点 消除个体差异,减少样本量 公平性 减少自愿者偏倚和研究人员意愿偏倚 可实现试验措施标准化 盲法及随机化方法可提高结果可信度
➢ 缺点 两阶段起始点未必一致 只适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 清洗期问题
29
重点提示
重点掌握随机化对照试验(RCT)、交叉试验(COD)、 前后对照试验(BAT)的概念、适用范围、优缺点
17
随机对照试验 ——缺点
费时,人力与财力支出大 结果代表性及外推局限 可能会违背伦理和医德问题
18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概念:试验பைடு நூலகம்和对照组的受试对象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 而是有病人或医生根据病情及有关因素认为纳入。
➢ 优点:可行性好,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 缺点: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
19
4. 均衡
9
随机对照试验 ——概念
随机对照试验(RCT):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 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 或环境中,同步进行研究和观测试验的效应,并用客观 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公认为临床治疗试验的金标准
1926 Fisher 农业实验
•统一诊断标准 •规定纳入标准 •明确排除标准
➢ 估计样本含量
➢ 随机分组
➢ 治疗措施的标准化
➢ 盲法观察
➢ 疗效测量与判断标准
➢ 资料的整理分析
12
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模式
纳入标准
随机分配
目标人群
合格人群
排除标准
自愿参与
试验组 对照组
观察期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13
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处理
随机分组,即所有的研究对 象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分到试 验组或对照组。
➢ 缺点 两阶段起始点未必一致 只适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 清洗期问题
29
重点提示
重点掌握随机化对照试验(RCT)、交叉试验(COD)、 前后对照试验(BAT)的概念、适用范围、优缺点
17
随机对照试验 ——缺点
费时,人力与财力支出大 结果代表性及外推局限 可能会违背伦理和医德问题
18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概念:试验பைடு நூலகம்和对照组的受试对象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 而是有病人或医生根据病情及有关因素认为纳入。
➢ 优点:可行性好,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 缺点: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
19
4. 均衡
9
随机对照试验 ——概念
随机对照试验(RCT):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 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 或环境中,同步进行研究和观测试验的效应,并用客观 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公认为临床治疗试验的金标准
1926 Fisher 农业实验
•统一诊断标准 •规定纳入标准 •明确排除标准
➢ 估计样本含量
➢ 随机分组
➢ 治疗措施的标准化
➢ 盲法观察
➢ 疗效测量与判断标准
➢ 资料的整理分析
12
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模式
纳入标准
随机分配
目标人群
合格人群
排除标准
自愿参与
试验组 对照组
观察期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13
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处理
随机分组,即所有的研究对 象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分到试 验组或对照组。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

②举例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1)实验对象:加了相同淀粉糊的四支试管。 (2)对照处理: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将四支试 管分别放在温度为80℃、60℃、37℃、0℃的不 同环境中,并同时逐个加入相同的唾液。 (3)实验结果:对相同时间内四组溶液中淀粉 糊消化程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值。 (4)对照分析:通过对四组检测值之间相互对 比,得出淀粉糊消化程度最高组的温度,即为本 探究实验的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2)什么是实验组
实验组就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3)什么是对照组
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 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2.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
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无关变量的影响 是相等的、平衡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 量的效果,这样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即保证单一变量原则。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实际操作中,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 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因为无论哪个 是实验组或对照组,对实验结果本身是没 有影响的。 但是在中学生物实验中,会添加区分对照组 与实验组的知识点,个人认为,其目的是 让学生建立对照实验的思维。
3. 对照实验的类型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 以下对照类型:空白对照、自身对照、 条件对照、相互对照。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 与对照组的区分
1.概念
(1)什么是对照实验
一般进行某种实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 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 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 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实验结果进 行比较,这种实验为对照实验。通常, 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
注意: 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 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 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 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 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 同。
对照实验

温度 时间 加碘后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其中1 是对照组, 2 是实验组。 实验目的是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 (2)若以2、3和4为一组,则其中 2 是对照组, 3,4 是实验组, 实验目的是PH值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 (3)若以2、5和6为一组,则其中 2 是对照组, 5,6 是实验组, 实验目的是 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 唾液淀粉酶 , 可以消化 淀粉 .唾液中 淀粉酶 发挥作用所需要的 条件是 适宜的PH值 和 适宜的温度 。
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 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 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填表并回答问题。
1 试管名称 加入物质 浆糊 清水 37℃ 蓝 浆糊 唾液 37℃ 紫 浆糊 唾液 盐酸 37℃ 蓝 浆糊 浆糊 唾液 唾液 氢氧化钠溶液 37℃ 10分钟 蓝 100℃ 蓝 浆糊 唾液 0℃ 蓝 浆糊 唾液 60℃ 蓝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