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生物实验

如何进行生物实验

如何进行生物实验生物实验是进行生物研究和开展生命科学的必要手段。

生物实验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生命周期,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如何进行生物实验,想必是许多初学者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验前准备、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如何进行生物实验。

一、实验前准备任何一项实验,都需要进行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生物实验也不例外。

1. 确定实验目的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进行生物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了解某种生物体的生活习性?还是为了研究某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当明确了实验目的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

2. 选择适当的生物体在选择实验生物体时,需要从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成本等多方面考虑。

有些实验可能需要选择特定的生物体,如内质网可以选择真核细胞;有些实验则要求选择比较简单的生物体,如原生动物可以选择草履虫。

3. 获取实验材料和设备根据实验设计,获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一些基本的设备可以包括显微镜、离心机、天平、pH计等等。

另外还需要购买实验用品,如培养基、药剂、标记试剂等等。

4. 制定实验安全措施实验安全是进行生物实验必须注意的事项之一。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提前制定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减少实验中的安全隐患。

在实验室中操作时,需要佩戴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等。

二、实验设计了解实验目的、获取实验材料和设备后,就可以制定一个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案。

下面介绍生物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 实验重复次数一项实验需要做多少次才能够得到有效结果,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实验重复次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稳定性和误差大小。

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实验,需要将实验重复数加大,以减少误差的影响。

2. 控制实验变量在进行生物实验时,需要控制实验变量,即只改变一个变量,以便研究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在研究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时,可以改变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变量中的一个,在实验数据分析时,就可以得到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高中生物】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高中生物】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高中生物】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摘要大多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的类型又有很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对照实验。

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本的相关实验为例,对对照实验的类型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生物实验控制原理“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实验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用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处理变量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为对照组。

根据对照的内容和形式,常见的对照类型包括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安慰剂对照。

1 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组是指未经任何实验的对照组或未经任何治疗因素的对照组。

值得注意的是,未给予对照组的治疗因素与实验组有关。

事实上,对照组仍然需要做一些治疗,但没有实验组的治疗因素,或相对于实验组,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治疗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空白对照可以清楚地对比和改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

一般来说,无实验因素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正常条件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非正常条件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向试管溶液a中添加试剂,而试管溶液B不添加试剂(零剂量),并在温水浴中加热以比较其变化。

这样,a是实验组,B是对照组,B是典型的空白对照组。

空白对照可以清楚地对比和改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提高说服力。

例题剖析: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

该实验设计缺少()a、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控制农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控制农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分析:这个问题检验它是否有能力初步探索一些生物学问题。

初中生物--对照组与实验组

初中生物--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初中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对照实验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考试过程中又经常考到,如何区分,的确有点难度。

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 1.自身对照 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 3.条件对照1.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

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

也是如此。

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 .空白对照。

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

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

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

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

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自由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的因素是触角。

设置两组:甲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乙组为剪去触角的蚂蚁。

自然状态下对研究的因素—触角进行处理(剪除)的乙组为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触角不进行处理(剪除)的甲组为对照组。

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是指人为改变其自然状态,即人为控制实验变量的组。

实验组是指在原基础上有一个变量条件的。

对照组是指无变量条件的。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但是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权威、统一的表述,必然导致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识上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种认定方法。

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验组。

2.根据实验的目的,施加什么条件来到达这个目的,那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3.根据、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的,或公认的。

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验证的。

4.对照组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的为对照组。

5.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作对照组,也可以作实验组。

6.实验前是对照组,实验后是实验组。

7.对照组:进展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

实验的处理是基于加减法原理之上,即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为减法原理。

按照专家的表述,对照组的标准就是自然状态的、公认的、的。

如何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呢?我们首先要从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的目的上来加以区分。

一般认为,实验组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研究对象而进展的实验操作,是用来得出结论的。

对照组那么是为了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甚或同时证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正确与否而进展的操作。

按照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依据不同。

下面结合四种类型,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确实定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实验变量处理。

但并不是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处理,只是相对实验组来说缺少实验变量的处理,或者说按照单因子变量原那么,对照组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所有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一样。

区分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主要依据如下:①依是否经实验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

如还有“比拟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加酶的为实验组,不加酶加等量清水的为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生物作为学业考试科目也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经过几年的探索、磨合、提升,我市生物中考试卷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鲜明风格,并且每年试卷的稳定度较好,但又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也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并且为各地市所推崇和效仿,也为一线教师所认可和接受。

福州地区这几年生物学科的中考命题工作(考题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和赞赏,无论是在(宏观)试卷总体水平的把握度方面,还是在(微观)试题的精心设计、精雕细琢方面,还是在题型的严谨和创新方面,可以说在全省九地市中老大的地位无人能比。

在省级多次大型研讨会上刘国秀老师介绍福州地区生物科的命题经验已成为保留项目,每次都要做代表性发言。

今年的试卷在省里又得到了广泛、一致的称赞。

我想这样成绩的取得,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于刘国秀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

为了保证每年试卷的新颖度,拉近试卷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学生的联系,她要求具有命题资格的老师随时注意收集资料、收集题例,特别注意本地区发生的、和生物学科有关的问题,早安排、早布置,要求大家打有准备之战,打有把握之战,虽然搞得大家压力都很大,但当卷子得到认可时,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几年的试卷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这也是其他八地市对福州试卷唯马首是瞻的重要原因所在。

其次,也在于国秀老师着力培养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命题人员队伍,并且对这支队伍信得过,放得开。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八县更多优秀教师的涌现,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八县老师加入到命题的队伍中来。

经过系统的命题培训和实际的操作,不仅对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提高是大有益处,而且对区域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都有益处。

最后,更在于福州地区的广大教师具备的良好教学水平和素质,也包括在座的各位,才能彼此相得益彰。

下面主要就近几年试卷中涉及到的探究实验题谈一些个人的感受和看法,并对试题外的一些问题和大家进行商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不管是刚才上面讲到的作为初中生物教学指挥棒的生物学业考试,还是市质检的试卷,以及大家接触到的各种配套练习,或者大家自己出的复习题、各种试卷,都会在回避一个内容的考查。

生物实验对照原则

生物实验对照原则

生物实验三大原则------对照原则一、自身对照1、概念: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状态和现象;实验组:实验操作后的状态和现象。

2、例题: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试验中存在自身对照,分析如下:(1)实验对象:同一成熟的植物细胞。

(2)观察对象: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

(3)在这一试验中有两次对照,具体分析如下a 过程:第一次对照操作:高浓度溶液处理对照:自然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b 过程:第二次对照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3、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

(2)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范围,如处理活细胞时所用溶液浓度要适宜。

(3)持续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前、后实验对象状况,控制好观察时间。

二、空白对照1、概念:空白对照是指不给予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

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由实验因素引起,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项目实验因素非实验因素实验结论实验组施加条件完全一致且适宜如果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则说明这种差异由施加的实验因素引起;如果实验结果一致,则施加的实验因空白对照组不施加2、 例题:探究某化学物质是否能引起小鼠肝细胞的癌变(1) 实验材料:小鼠肝细胞、某种化学物质(浓度不作要求)、细胞培养液等。

(2) 实验设计如下:① 将小鼠肝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② 甲组加入一定浓度的某种化学物质,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放入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 观察并比较甲、乙两组细胞的增值代数。

【分析】实验因素为某种化学物质的有无,施加实验因素即加入某种化学物质的甲组为实验组,不施加实验因素即用蒸馏水替代的乙组为空白对照组。

3、 注意事项① 空白对照组有的是加入蒸馏水、有的是加入生理盐水,有的什么都不加,其关键是确保单一变量。

② 在一个实验中空白对照组通常只有一个,实验组可能存在多个。

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对照是实验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在对照实验中涉及实验组和对照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或对照组,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判断依据不同。

1 空白对照实验中的确定空白对照组是指不作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这里的不作处理,并非什么因素都不给予,而是针对实验所要研究的因素不给予,以体现实验因素的有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1 依是否经实验研究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

如萨克斯关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实验研究因素为“光照”,因此,用“光照”处理的曝光组就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光照)处理的遮光组就为对照组。

当然也可如此理解:实验中叶片事先处于黑暗中,对于遮光组,仍处于黑暗状态下,相当于未作处理,故为对照组;而曝光组,从黑暗状态下转变为光照下,相当于给予了光照处理,应为实验组。

1.2 依是否处于正常情况下来判定通常将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称为对照组。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行进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来回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呢?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时的作用。

该实验需要设置两组:一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另一组为去掉触角的蚂蚁,其中保留触角的蚂蚁是处于正常状态下,属于对照组。

2 自身对照实验中的确定自身对照是指对照和实验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

自身对照的关键是看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如探究“元素X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构思大致如下:该实验中涉及:①空白对照,其中处于正常情况下即有X元素的甲组为对照组,而无X元素的乙组就为实验组。

②自身对照。

在同一实验对象(乙组)上,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的对照,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

从该实例中可见,对于同一对象组在不同的实验中所处的组别可能不同,如上述的乙组(无X元素)在空白对照实验中为实验组,而在自身对照中却为对照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山东省汶上县教学研究室张德路
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如何确定对照组呢?对此,好像大家没有一致的认识。

由于人们对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认识的差异,常常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对照组的确定上出现较大分歧。

其实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模糊。

下面是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提出来请大家共同来探讨。

看法一:在实验中,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即本实验的结果的差异或者说结果的变化是由于谁造成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实验变量,那么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有些是进行另外的处理,也是对照组。

看法二:空白对照好理解,若是条件对照就不清楚了。

如教材上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没光的就是对照组)。

又如研究酶的活性,一个是37 ℃,一个是80 ℃,又是哪一个是对照组?(温度通过变化是相互对照。

最后得出结论。


看法三: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的对照组。

看法四:我觉得对照组就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或一直变化的为对照组。

看法五:弄清这个问题其实不难。

首先你要明确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你准备施加何种实验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其次,为了更好的使实验组具有说服力,你要设对照组。

无论是空白对照还是条件对照等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衬托。

看法六:这就要看你的实验目的了。

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

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上述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确定对照实验的依据不同,导致了对对照实验确定的混乱状况。

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概念。

什么是空白对照?什么是条件对照?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照”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对照】①互相对比参照。

②(人或事物)相比;对比。

而【空白】是指(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

我们生物学上的“对照”通常是指“空白对照”,应该是不包含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条件等因素的,作为“空白对照”,它的实验结果应该是预知的。

而“条件对照”则是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组都是实验组,而各组之间则是相互对比参照,互为对照组或实验组。

因而“条件对照”的实验结果则是不明确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知道滴加清水的(也就是不包含研究对象“唾液淀粉酶”)为对照组,而滴加唾液的为实验组。

而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酶高效性的一个条件(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实验本身并不研究氯化铁的催化作用,本实验就是条件对照。

下面我们再看两个实例: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答案 D,但有人认为应选C。

例2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

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组的全部消失
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答案 A,但有人认为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

师生关于对照实验的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实验是对照组,而经过特別处理的是实验组。

这种说法还是很模糊。

二是认为显示正结果的实验为对照实验。

什么是正结果?什么是负结果?同样不好确定。

三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且有正结果的是对照实验。

这种说法结合了以上两种说法。

四是认为沒有限制因素的为对照实验。

五是认为具负(相反)结果的是对照实验。

究竟实验组和对照组判段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一个实验总要进行对照实验(有时还要进行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只是一个条件(即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一组就是“实验组”,而不包含此条件(因素)的一组称为“对照组”。

我们不难发现“对照组”起到一种衬托作用、实际上它就相当于物理学中参照物的作用,既然作为衬托作用的“对照组”其实验过程、结果和现象、对实验者来说已经有感性上或理论上的认识,也就说在未真正做实验之前,实验者对“对照组”的结果已经预先知道。

如果发现真正做实验之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之前的结果是不相符合的,说明此实验操作过程有误,宣布实验已失败,必须重做;如果在实验设计中所有的对象组的结果实验者都不清楚,既此所有的对象组为相互对照实验,也就是我们说的条件对照。

我们可以根据这来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例1中在实验设计中遮光组实验结果实验者已预先知道(叶片中的淀粉已经消耗干净,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既其为对照组,曝光组为实验组。

同理例2中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因此含有微生物的这一对象(因素)的一组(a组)为实验组,不含有这一对象(因素)的一组(b组)为对照组。

这种确定对照实验的理念,与前面几倍同仁所说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或“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

”是不同的。

这种理念与验证或探究
实验过程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同时它又能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及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相融,因此可以应用到所有实验中。

“对照性原则”是生物学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而培养学生的的实验设计能力是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一个目标。

因此,要使学生准确掌握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首先要求教师把握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并持之以恒地有效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而在实验中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就是很好的例子。

2007-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