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转移
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现状、问题和趋势

体,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建设现代产 业体系 。寄希望于通过政策引导和成 本上升带来 的压力 ,使 以劳动力密集 型为主的低端加工制造企业从珠江三 角洲转移至广东的东西两翼及北部 山 区 ,同时使高素质的劳动力向珠江三
全国是0 。在广东欠发达地区 ,双转 其在基本稳定 中进行 ,关键 的因素在 . 6 “ 移” 成为刺激增长的加速器 , 广东各 山 于 ,广东是全国市场经济发育较好 的
一
区市县财政 收入增长速度 ,都超过 了 全省平均速度 。珠三角和广东欠发达 地击 ,全省经济增速 明
地区,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破产 、 倒闭是 正常 的情况 , 关停也是正常的行为。在
、
3 农民非农收入 、人均收入双提 限制 。 . ( ) 二 广东双转移战略的 困难与挑 战 年就开始探索产业转移 的有效途径 , 高。20 年 , 0 8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广东早在2 0 02
并出台了 《 广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 入69 . , 39 元 增长1. 全省农村劳动 8 3 %, 8 1 . 出现产业空心化, 缺乏产业转移 30 意见》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 力从事非农产业 的年务工收入达10 的足够动力。珠三角当地政府普遍担 , 东西两翼和粤北 山区进行转移 。20 多亿元 ,非农收入在农 民收入总额 的 心传统产业 大量转移后 ,希望进来 的 05 高科技产业 、 现代服务业 年, 广东又出台了《 山区及东西两翼与 占比较2o 年提高了2 07 个百分点 , 到 先进制造业 、 达 珠江 三角洲 联手 推进 产业 转移 的意 7 %。0 8 3 2 0 年广东省各地共组织培训劳 等高附加值产业并没有如期而至。如 见》并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山区市县 动力同比分别增长5 . 1. , 1 %、8 %。今年 果新兴产业部门无法迅速成长 ,必然 6 2 从 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 年6 前四个月 , 08 月 广东省培训农村劳动力 1. 造成新 旧产业衔接不 平稳的局面 , 61
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产业转移效应分析作者:黄德标等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7期摘要:文章从研究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实施的产业转移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广东省历史数据分别对产业结构效应、经济协调发展、就业扩大效应进行分析,并运用泰尔系数(Theil)分析广东省四大区域经济差异情况。
文章的最后还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双转移;产业联动;泰尔系数;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006-030 引言对于产业转移,国外的研究理论有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提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1]、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Kojima)提出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2]、美国跨国公司研究专家弗农(Vernon)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Akamatsu)提出的雁行模式理论[4]、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5]、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提出的“两缺口”模型[6]等,以上理论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动因、路径和机制。
广东省2002年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提出“双转移”战略,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或全部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使产业表现为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7]。
2005年3月,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正式拉开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序幕。
孙群燕、李婉丹利用泰尔系数结合珠三角、东西翼及粤北山区这四个地区的GDP及相应的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率、人口率等,分析区际的产业结构效应和就业效应,表示产业转移有利于缩小四大区域的经济差距[8]。
赖红清、陈湘青利用“结构相似法”及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矩阵来研究各区域工业结构差异程度,同时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产业互补效应、就业效应和经济效应[9]。
合法性机制驱动的产业升级研究——基于广东省“双转移”的经验

YANG n —l,W AN Lig i Lu
( colfSc l d iirt n S ag a h e o ot a Si c n w,h n h i 1 15 Sh o o oi mnsai ,hn h i & m fP li l c ne dL S ag a 00 ) aA t o U ic e a a 2
升级 , 又能 带动 落 后 地 区的 经 济发 展 , 少省 内不 同地 区之 间 经 济发 展 的 不 均衡 性 。 减 关 键 词 : 业 升 级 ; 业转 移 ; 转 移 ; 业 转 移 园 ; 法性 机 制 ; 制度 主 义 ; 三 角 产 产 双 产 合 新 珠 中 图分 类号 :0 2 9 F 6 .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2 1 (0 2 0 0 4 0 10 85 2 1 )2— 1 5— 8
u g a i g wi e ii c n t e sr n e e a d we k s n e p r d n t lgtma y i h to g s ns n a e s .Thrug o ri em e ha ims,fn n ilid e n e ha h o h c ec v c ns i a ca n uc me tm c —
Ab t a t h s p p re p an h o a o en n si tr e e i d s ilu g a ig fo s c oo i a es e t e o r — sr c :T i a e x l is w y l c lg v r me t ne v n n u t a p r d n rm o ilg c lp rp ci fMax r v im.I d s M p r dn st e r s l o e e o me to r e c n my,b t h o a o e n n n e e e t e i d sr l s n u  ̄i u g a i gi e utf d v lp n fma k t o o h e u el c lg v r me t tr n h u t a t i v n i
珠三角企业倒闭潮真相 “双转移”或为出路

外单退潮下的服装批发之冬
11月21日,第十三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如期举行,各种宣传广告遍布虎门大街小巷。在虎门最著名的服装交易场所之一的黄河服装批发市场,尽管正值国际金融风暴,服装交易会开幕当天,作为主会场的这座六层大楼,依然人头攒动,行走艰难。
“虎门作为东莞市的一个镇,常住人口65万 (户籍人口11万多),而从事服装及相关行业的人数达35万人之多。也就是说,在虎门,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从事服装行业的。”11月21日,挤在潮水般的人群中,虎门服装行业协会会长谭志强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已经成为虎门的招牌活动了,今年有所不同,经济状况不好,这个会多少能‘提提气’”。
“但自进入2008年,工厂一直勉强维持着。今年以来,不少小厂都倒闭了,整个行业的生意都不好做。”洪云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虎门的许多服装批发市场,一般每个档口都贴着一个商标的标识,每个商标背后就是一家工厂。“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意味着,一个商铺关门歇业,其实质,就是一家工厂的倒闭。”当地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商告诉记者。
汪洋书记的这番话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对于这些声音,汪洋书记作了明确的表态:“这些争议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我也想了,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走的是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现在仍然是这样,走我们自己的路,科学发展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不管别人怎么说,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就世界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令所有目光指向美国;就中国而言,珠三角似乎成了这场风暴的“暴风眼”。
“倒闭潮”、“民工返乡潮”、“外企老板人间蒸发”……2008年10月和11月间,流言和恐慌笼罩在珠三角上空。
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会议上表示,现在倒闭的总体都是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政府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而是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广东_双转移_战略探析_张东兰

科技广场2010.41“双转移”战略1.1“双转移”战略的含义双转移,是广东创造性地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
2008年6月,广东省提出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双转移战略,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通过实行双转移战略,广东省希望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推动广东省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就业结构整体优化,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1.2提出背景多年来,广东省多项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
然而,在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广东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如人均发展水平落后、区域发展不协调、环境资源压力加剧、社会管理压力加大及人口结构素质不够优化等。
1.2.1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突显,环境瓶颈突出基于资源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外向经济发展模式,成就了广东经济三十年的辉煌,也给广东省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以牺牲资源、能源、环境为代价,以低廉劳动力价格、恶劣劳动条件为基础,加工制造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未来难以维系。
广东省土地“瓶颈”制约突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远低于联合国的警戒线。
1.2.2产业结构、劳动力构成不合理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较大,70%制造业属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劳动生产率不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广东外省流动就业劳动力达1900万,本省流动就业比重仅占27.5%,远低于江苏66.7%和浙江63.2%。
广东“双转移”战略评析

力 创造 的G P l万元 ,远远低 于 江苏 的8万元 和 D是 2 8
山东的2 万元。在教育方面,广东常住人 口每万人 2 高 中阶段在校生比例 ,仅位居全国各省 ( 区、市 ) 第2 位 。更为严重 的是 ,最近几年 出现 了 “ 2 民工
潮”向 “ 民工荒 ”转 变 的趋 势 ,很 多 企业 已感 受
到 “ 缺工 ”的压 力 。
除此 之外 ,环境 和资源也 越来 越无法 支撑广 东 省经 济 的增 长速度 。 目前广 东 常住 人 口全 国第 一 ,
而 全 省 人 均 耕 地 面积 只相 当 于 全 国 平 均 数 的 l , / 3
20 年 6月 09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a
Jn 0 9 u .2 0
Ge . 9 No 1 n45 . l
总第 4 9 5期
第 1 1期
广东 “ 双转移’战略评析 ’
文/ 樊 凡
【 摘 要 】长期 以劳动 密集 型企业为主体 的粗放型 经济正 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 困境 ,广 东省采取 的是所谓
究 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说 , 由于缺乏 自主创新能力 , 广 东的 产业仍 处 在全球 产业 链 的低 端 。 目前 7%的 0
广东制造业仍属 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而按全球一 体化分工 ,低端就是 ‘ 门槛” ‘ 利润”的代 低 、 低
名词 。
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珠三角地区将这些劳动密集 型企 业 转移 出去 ,不 仅可 以腾 出土 地等 资源 ,发展
2008年5月广东省提出了“双转移”的策略

2008年5⽉⼴东省提出了“双转移”的策略 珠三⾓各市收⼊差距⼤了,⾏业⼯资差距⼤了,⽽农夫⼯的压⼒也⼤。
⽇前,由中⼭⼤学港澳珠江三⾓洲研讨核⼼主任陈⼴汉等主编的《珠三⾓区域发展讲演(2012年)》宣布,对职⼯收⼊、农民⼯就业、珠三⾓⼯业转型等问题进⾏了研究。
考察显⽰,珠三⾓9市职⼯收⼊差距⼀直拉⼤,⾏业收⼊差距也在增⼤。
住房正成为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的重要因素。
且3/4的农民⼯存在压⼒。
有⽆屋⼦财富相差120万 数据显⽰,珠三⾓9个城市:⼴州、深圳、东莞、佛⼭、惠州、江门、肇庆、中⼭、珠海的⼈均收⼊在1999年到2008年的9年间增长敏捷,局部城市每年的增长率超过50%,⽐⽅⼴州就从1999年的⼈均年⼯资17729元回升到了2008年的47045元。
但是,这9个城市职⼯的收⼊差距却不断扩展。
在1999年,⼈均收⼊最⾼的深圳市和⼈均收⼊最低的肇庆市⽐拟,⼈均⼯资差距为11350元。
⽽到2008年,⼈均收⼊最⾼的⼴州市和⼈均收⼊最低的惠州市差距却达23446元。
另外,⾏业收⼊差距浮现出同样的情形。
1980年,平均⼯资最⾼的地质普查跟勘察⾏业⼈均⼯资1054元,⽐均匀⼯资最低⾏业的农、林、牧、副、渔、⽔利业⾼出82%。
⽽2008年,平均⼯资最⾼的⾏业是⾦融业,⼈均84399元,是平均⼯资最低⾏业的农、林、牧、副、渔、⽔利业的6.47倍。
⽽值得留神的是,住房也正成为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的主要因素。
港澳珠江三⾓洲研究中央教学刘祖云对照从2003年调⼊⼴州的两个家庭,⼀个家庭在3年内买房,另⼀个抉择租房。
⽽当初第⼀个家庭的财产总额⾄少⽐第⼆个家庭⾼出120万。
且假如两个家庭收⼊相称,然⽽房价显明增加,那两个家庭的贫富差距将可能按算术级数增长。
农夫⼯向⽋发达地域转移的志愿不强 2008年5⽉⼴东省提出了“双转移”的策略,其中之⼀为推进珠三⾓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发达地区转移。
产业构造改变必将引起劳能源市场供求关联的变更。
广东“双转移”战略

D ISION M KING决策一夜之间,“双转移”已经成为广东提及率最高的政经术语,眼下,它正成为政界、商界的一大关键词。
“双转移”,这个广东人首创的新词汇,就是对“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高度概括。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先行地广东一路高歌猛进,当前正面临着社会发展转型———按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话来说,“广东的发展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6月中旬,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召开,这也是持续半年之久的广东解放思想讨论学习活动的一个系统总结。
“双转移”,毫无悬念地成为会上引人瞩目的新战略之一。
排头兵遭遇“先行者烦恼”在很多时候,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展现在国人面前的,是辉煌的经济成就。
以只占全国1.85%的陆地面积,发展到每年贡献全国1/8经济总量,2007年GDP 达3万亿并超过台湾———单纯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的“成绩表”似乎无懈可击。
然而,在广东,既有先行一步、富甲天下的珠三角,也有贫穷落后、人均GDP 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粤北山区。
18万平方公里的广东,如此贫富悬殊没道理———许多人对此大为不解。
30年来,广东GDP 增长了165倍,年均增长超过3%,放眼国内实为罕见。
然而,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广东正遭遇“先行者的烦恼”———“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
”深圳率先提出四个“难以为继”。
深圳人解释说,若延续以往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开发模式,20年后,深圳将无地可用。
而深圳人的“成长烦恼”,何尝不也是广州、佛山、东莞等整个珠三角的共同压力?环境压力犹大。
目前广东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环境污染也在不断累积。
作为珠三角核心区域之一的东莞,全市多个地方出现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
资源瓶颈之外,是制造业“低端”的尴尬。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的产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说,目前70%的广东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促進
• 根据省委、省政府《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 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安排, 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安排,2008年—2012年,省 年 年 财政将安排欠发达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专项转移支 欠发达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 财政将安排欠发达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专项转移支 资金75亿元 支持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贴息贷款 亿元, 贷款及 付资金 亿元,支持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贴息贷款及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以竞争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省示范性 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共75亿元 亿元; 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共 亿元;安排产业转移奖励 资金共25亿元 且每年安排劳动力 亿元; 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 资金共 亿元;且每年安排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 10亿元以上等,未来五年内广东省投入产业和劳动力“双 亿元以上等, 亿元以上等 未来五年内广东省投入产业和劳动力“ 转移”的财政资金将超过400亿元。 亿元。 转移”的财政资金将超过 亿元 • 通过大投入,既可加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 通过大投入 既可加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产业转入地的承接能力, 建设,提高产业转入地的承接能力,降低转入企业的经营 成本;又可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拉动投资和内需, 成本;又可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拉动投资和内需,保持经 济运行平稳,减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 济运行平稳,减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
第三产业 ——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第 ——即广义的服务业 是为第一、 即广义的服务业。
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 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 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 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 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实 施
•
广东正实施‘双转移’政策,即使没有金融风暴的影 广东正实施‘双转移’政策,即使没有金融风暴的影 金融风暴 这些企业也会转移,也会搬迁。此外, 响,这些企业也会转移,也会搬迁。此外,广东还有 很多新增长的企业。 很多新增长的企业。2008年1-9月,全省注销企业有 年 月 全省注销企业有5 万多家,但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有9万多家 万多家。 万多家,但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有 万多家。这些新登 记注册的企业中有很多是小企业。广东省的‘双转移’ 记注册的企业中有很多是小企业。广东省的‘双转移’ 政策不会因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停下来, 政策不会因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停下来,相反会成为应 对金融风暴的一项重要对策。 对金融风暴的一项重要对策。”2008年11月12日,针 年 月 日 对一些境外媒体对广东省情的夸大和渲染, 对一些境外媒体对广东省情的夸大和渲染,广东省副 省长肖志恒做了上述说明。 肖志恒做了上述说明 省长肖志恒做了上述说明。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也向记者出示了会同广东省工 商局统计的全省企业新注册数目,以及注吊销情况。 商局统计的全省企业新注册数目,以及注吊销情况。 据统计, 据统计,2008年1—9月,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共注吊销 年 月 企业62361家,与此同时,全省新注册企业总数 企业 家 与此同时, 100634家,全省新注册企业总数与注吊销企业总数比 家 净增加38273家。 较,净增加 家 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进行专题调研时表示, 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进行专题调研时表示, 湛江进行专题调研时表示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广东经济遇到的困难,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广东经济遇到的困难,“但大家要 认真分析一下,现在倒闭的是什么企业 企业, 认真分析一下,现在倒闭的是什么企业,有著名的大 企业吗?没有!我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 企业吗?没有!我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都是落 后的生产能力。 后的生产能力。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 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 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
广东“双转移” 广东“双转移”
• 何谓 双转移" 何谓"双转移 双转移 是广东创造性地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 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 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 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 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 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转移。
背景
• •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的产业升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的产业升级, 使低级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徙,形成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使低级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徙,形成产业转移。 广东省多项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然而,在全面 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广东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如人均发展水平 落后、区域发展不协调、环境资源压力加剧、土地瓶颈制约突出、社会管理 压力加大及人口结构素质不够优化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如何继续先 行一步,勇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果断推出了产 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决定在未来五年,用500亿元左右的资金推动产业和 劳动力双转移,以破解科学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新一轮大发 展和经济社会转型。这是广东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成果,事关 广东发展大局,对广东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金融风暴“寒风”之下,广东省的管理者们开始出现在广东各地进行 现场办公。2008年11月初,在以推进“双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第五届珠江 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上,广东省副省长佟星 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并介绍了广东省的经济现状及以产业、劳 动力转移为核心的“双转移”战略实施情况。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产业 ——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 ——即广义的农业 一般包括种植业、 即广义的农业。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 ——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业、 ——即广义的工业 一般包括采矿业、 即广义的工业。
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 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 产业转移政策措施 • 包括实行产业转移集聚发展;加大用地 扶持力度;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加强配套 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劳动力转移政策措施 • 加快省内劳动力向珠三角发达地区转 移;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鼓励企业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 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优秀农民工激 励机制等。
•
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 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 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 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 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 、 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 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 的人居环境。 的人居环境。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推进“双转移”是关系广东发展的重大问题, 推进“双转移”是关系广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解放思想大讨 论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破解广东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 论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破解广东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 • ——广东省省长 黄华华 广东省省长
影响
• •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广东省的“双转移”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广东省的“双转移”战略 已经实施,而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业, 已经实施,而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业, 要么升级、整改, 正在经历要么关 停,要么升级、整改,要么外 迁的“产业变革” 迁的“产业变革”中。 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 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加 上一些媒体的夸大渲染,好像广东倒了好多企业, 上一些媒体的夸大渲染,好像广东倒了好多企业, 问题很严重。其实不然, 问题很严重。其实不然,在广东省产业升级的战 略中, 略中,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企业是注定 要消亡的, 要消亡的,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加速了这种消亡的 时间。 时间。 金融危机的确给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制造了 金融危机的确给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制造了 麻烦。 麻烦。政府要在这个时候帮助企业共同应对金融 危机带来的冲击, 危机带来的冲击,并抓住机遇促进企业的转型升 广东省将出资10亿元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 亿元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 级。广东省将出资10亿元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 通过改善金融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技 通过改善金融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技 术改造项目、重点工程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术改造项目、重点工程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同时计划5年内投资 万亿元,加快实施“ 年内投资2.3万亿元 同时计划 年内投资 万亿元,加快实施“新十 消费。 项工程” 引导、扩大消费 项工程”,引导、扩大消费。 对于中央和广东省当前出台的各种利好政策, 对于中央和广东省当前出台的各种利好政策, 结合珠三角实际情况,我们要努力做到“ 结合珠三角实际情况,我们要努力做到“七个结 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转型升级相 合”: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相 结合;减轻企业负担与激活企业创新能力相结合; 企业创新能力相结合 结合;减轻企业负担与激活企业创新能力相结合; 落实中央、省的政策与出台地方配套政策相结合; 落实中央、省的政策与出台地方配套政策相结合; 加大财政投入与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相结合: 加大财政投入与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相结合: 请进来” 走出去”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关心企业发展 与关注民生问题相结合; 与关注民生问题相结合;应对危机与抓住机遇相 结合。 结合。 应对金融风暴,广东省正在实施的“双转移” 应对金融风暴,广东省正在实施的“双转移” 战略,应对这场风暴,同时,把发达地区的产业 战略,应对这场风暴,同时, 和劳动力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和劳动力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腾出空间 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让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也是广东 省尤其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省尤其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