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
港工课程设计

垂直分力:PRV=Nz/13=6.97(kN/m)
水平分力:PRH=Nx/13=13.0(kN/m)
倾覆力矩:MPR=6.97×2+13.0×17.15=236.89(kN·m/m)
(
根据所给资料知道,该码头上安装两台M5-2-250型门机。根据国产门机计算荷载规范得,门机自重115t,最大起重量5t,悬臂最大幅度30m,前、后轨间距10.5m,前轨距码头前沿2.5m。所研究的沉箱上只有一个门机。
故沉箱的高度为:H=3-(-11.5)+0.5=15m
沉箱宽度主要由码头的水平滑动及倾覆的稳定性和基床及地基的承载力确定,根据工程经验一般为码头的0.6倍左右,初步取12.2m。
(
为了增强沉箱的刚度和减小箱壁与箱底的计算跨度,在箱内设置2道纵向隔墙和4道横向隔墙。
(
沉箱的箱壁、隔墙和底板的厚度应由计算确定。根据规范对沉箱构件的构造要求和本码头的受荷情况及工程经验,取沉箱的箱壁厚度为35cm,底板厚度为40cm,隔墙厚度为20cm。
10.56
21669.65
合计
44525.54
——
259177.5
延米自重
3425.04
19936.73
(
码头墙厚填料为块石,水上重度γ=18kN/m3,水下重度γ=11kN/m3,内摩擦角 =45°,沉箱顶面一下考虑墙背外摩擦角δ= /3=15°。作用于码头墙背的土压力按JTJ290—98《重力式码头是基于施工规范》的有光规定计算,本设计的计算项目包括码头后填料产生的土压力(永久作用)、堆货荷载产生的土压力(可变作用)和门机荷载产生的土压力(可变作用),其中码头填料产生的荷载随着水位的不同而不同,应对不同的水位下分别计算。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计算书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姓名:班级:学号:目录第一章: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地形、地质资料 (2)二、水文与气象资料 (2)三、经济资料 (3)四、设计依据 (4)第二章:码头总体规模设计一、港址选择 (4)二、码头泊位长度 (4)三、码头泊位数 (7)第三章:港口水域设计一、港池、船舶制动水域、回旋水域和前沿停泊水域设计 (8)二、锚地设计 (9)三、航道选线和进出港航道宽度计 (11)四、码头前沿水深 (12)五、防波堤和口门布置 (14)第四章:港口陆域设施设计一、港区陆域分区布置 (15)二、码头前沿作业区设计 (15)三、码头后方作业区设计 (16)四、码头库(场)面积计算 (16)第一章: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地形、地质资料本设计采用的地形图如图1所示,其地质情况为软基,年回淤量(厘米/年)为12厘米/年。
如图所示,此地区陆域宽广,水域宽阔,水深适宜,足够布置船舶回转、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锚地和港池等水域。
水域有一定的天然掩护,与陆地形成一个小型的港湾,十分适合建港。
此外,该地区右侧陆地陆域广阔,岸线充足且较为平整。
上部毗邻内陆河道,方便港口与内河水网相连接,可充分利用水运集疏运条件。
故拟在该地区右侧陆域建造顺岸式码头。
1 地形图二、水文与气象资料(一)半日潮型平均潮差3.6米(二)潮位历史统计资料潮位历史统计表表1潮位单位:米故潮位3.38~3.20m为H4%,在本设计中令H4%=3.38。
(二)风况统计资料风况统计资料表2(四)港口作业天数恶劣天气1~3/天年营运天:348天三、经济资料(一)吞吐量、集疏运方式吞吐量、集疏运方式统计表表3注:未来二十年,杂货吞吐量可能有成倍增长由表3分析可知,本设计中的主要货物品种为杂货和矿石,属于件杂货、散货多用途码头。
其中,杂货中有25%的适箱货,即有201ⅹ25%≈51万吨货物由集装箱船运输,150万吨货物由杂货船运输。
港口工程规划课程设计

港口工程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港口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规划原则;2. 学生能了解港口工程与国民经济、区域发展的关系;3. 学生能掌握港口工程规划的基本流程、方法和评价指标;4. 学生能了解我国港口工程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港口工程规划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港口工程规划图的绘制和分析;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港口工程规划案例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树立海洋强国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对工程学科的兴趣;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港口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数学和物理基础,对工程学科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港口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港口工程概述- 港口定义、分类及功能- 港口与国民经济、区域发展的关系2. 港口工程规划原则与流程- 规划原则:适应性、前瞻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规划流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验收投运等3. 港口工程规划方法与评价指标- 规划方法:GIS技术、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 评价指标:港口规模、吞吐能力、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等4. 我国港口工程规划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概述- 政策法规对港口工程规划的影响5. 港口工程规划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港口工程规划案例- 案例分析:结合规划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案例的优缺点6. 教学实践与讨论- 实践操作:GIS软件操作、规划图绘制等- 小组讨论: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港口工程概述第2周:港口工程规划原则与流程第3周:港口工程规划方法与评价指标第4周:我国港口工程规划政策法规第5周:港口工程规划实践案例分析(一)第6周:港口工程规划实践案例分析(二)第7周:教学实践与讨论第8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组织。
港口航道工程规划方案设计

一、绪论港口航道工程是港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划直接关系到港口的运输能力、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在全球化的今天,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尤为关键,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环保、安全等多方面因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和船舶运输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港口航道工程规划设计展开,主要包括港口航道工程的概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港口航道工程的设计要点等内容。
二、港口航道工程概述港口航道工程是指为了保障船舶二十四小时安全、迅速通行,在海岸线内最有可能形成的航道上施工制造的各种设施的通称。
港口航道工程包括港口进出口的水道、船舶停泊区、码头等。
在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水文、水动力、航海和交通等因素,以保证港口水域的安全性、通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三、港口航道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综合考虑在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港口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环境、气候特点、交通状况等因素,以充分了解港口的运输需求和船舶运输的特点。
同时,需要充分分析港口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确定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目标和方针。
2.合理布局在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各种设施和设备,以便为船舶的安全、快速通行提供便利条件。
根据港口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应结合船舶种类、吨位、装卸方式等,确定港口航道工程的布局方案,以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和运输能力。
3.技术先进在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港口航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航道改建、扩建和新建港口航道工程时,需要采用先进的水文、水动力、航海等技术手段,以预测和分析各种水文水动力条件和航道状况,确定最合适的港口航道工程方案。
4.环境保护在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以保护港口水域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
在港口航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需要注重港口航道工程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促进港口水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健康。
港口规划布置课程设计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说明书一、目的要求通过《港口规划与布置》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港口码头布置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条件:1.水文资料:设计高水位:79.50m设计低水位:74.00m2.气象、地质条件: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水域条件较好,全年通航期近365天,铁路、公路、航运交通发达,可属天然良港。
3.工程地质:砂石。
4.运输货种:袋装粮食、杂货。
5.船型尺度:船型---1500t驳船;船长---70.00m;船宽---13.00m;型深---2.30m;吃水---1.60m6.机械设备:流动轮胎吊。
三、设计说明:1.本码头设计为顺岸式河港码头平面布置图。
由于本地区气象地质条件较好,是天然良港,所以宜采取码头前沿线大体上与自然岸线平行的布置方式,即顺岸式布置,而且此种布置对水流及泥沙冲淤变化影响甚小,船舶靠离码头也较方便,港区后方也较易获得所需的陆域面积。
顺岸式码头线几乎是天然河流中唯一合理的布置。
因此,本设计采用顺岸式布置。
2. 4个驳船泊位码头是港口生产的中心,一个港口可同时停靠码头进行装卸作业的船舶数量,即泊位数,是港口的主要规模之一。
港口其他设施的规模一般均与码头泊位数量配套或相互协调。
本港区码头采用4泊位设计。
码头前沿高程为80.0m;吞吐量为40万吨;岸线长度为498m,泊位长度为455m,陆域纵深为270m;绿化面积为1.66万㎡,陆域总面积为10.80万㎡;绿化率为15.37%;排水坡度5‰;陆域设施包括:4个流动轮胎吊、仓库、堆场、道路、变电所、维修车间、办公楼、供水调节站、食堂等。
四、设计计算:布置港口陆域时,需首先确定有关设计高程值。
河港中有关的陆域设计高程值有设计高水位、码头前沿设计高程、港口陆域设计高程。
设计高程值的确定与港口所处河段水位特性、河岸地形及河岸高程有极大关系。
港口航道设计与规划

港口航道设计与规划港口航道设计与规划是确保港口顺利运作和提供有效服务的关键,它涉及多方面的考虑和决策。
本文将探讨港口航道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因素,并介绍一些设计和规划的实践方法。
一、港口航道设计的重要性港口航道设计是确保货物和人员顺利进出港口的基础。
一个良好设计的航道将有助于减少船舶碰撞的风险,提高港口的运输效率。
同时,它还需要考虑到港口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港口航道设计能够提供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运输服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贸易流通起到重要作用。
二、港口航道规划的因素1. 水深和潮汐:港口航道必须有足够的水深,以容纳大型船只的通行,并应考虑到潮汐对船只通行的影响。
2. 气候条件:港口航道设计需要考虑到气候条件,包括风力、海浪和海雾等,以确保船只能够安全进出港口。
3. 应急设施:港口航道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应急设施,比如船只陷阱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突发状况和事故。
4. 环境保护:港口航道设计必须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港口周边的海洋环境。
5. 流量预测:根据港口的运输需求和预测的船舶流量,港口航道规划需要确保有足够的通道宽度和船只操作空间。
三、港口航道设计与规划的实践方法1. 航道勘测:在设计和规划港口航道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航道勘测,包括水深、底质、潮汐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数据收集。
2. 港口模拟:通过利用船舶模拟技术,可以对港口航道设计进行验证和优化。
这有助于预测船舶通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港口内的交通流动性。
3. 多学科合作:一个成功的港口航道设计和规划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航海、土木工程、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4. 持续监测:一旦港口航道建成,持续的监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规划和改进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结论港口航道设计与规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决策。
最新“港口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某港口沉箱码头初步设计

“港口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某港口沉箱码头初步设计“港口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某港口沉箱码头初步设计指导教师张劲松田兴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1月5日一、设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某市和尚岛港区沉箱码头部分水工结构的设计,进一步掌握所学《港口航道工程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学会运用有关专业课、技术基础课的理论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训练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港口水工建筑物图纸的能力和技巧,以及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有关的设计规范等。
由于时间关系,本设计是在已有勘测规划及部分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和提交所规定的设计成果。
说明书应概念明确,简明扼要,计算成果应正确无误,图纸应规范。
二、设计内容1、确定码头的等级;2、确定码头的结构形式并拟定其断面尺寸;3、确定码头的作用荷载;4、对码头进行稳定性验算。
三、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部分)一份;2、码头结构布置剖面图一张(3号图)。
四、设计资料某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气候温和,交通方便,是我国东北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的重要港口和旅游城市,工业和旅游业十分发达。
但是,多年来该市一直处于缺煤少电状态,已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该市是围绕着老港口发展起来的城市,位于市中心的某些货场(如煤场)等已严重威胁着该市的安全。
同时,由于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吞吐量的急骤增加,船舶的停泊时间长,造成政治、经济上不应有的影响和损失。
为缓和本地区能源供应紧张,解决该市缺煤少电状况,并使这些货物有专用装卸码头和库场,国家计委批准兴建和尚岛港区,并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一)概况1、地理位置和尚岛港区位于本市海湾北端的红土堆子湾。
背靠市第四发电厂,与市经济开发区隔海相望,交通方便,有公路与该市至沈阳公路相接,铁路接东北干线,可达全国各地。
港区距市内陆路25公里,水路8海里。
2、自然条件该港区属海洋型气候,平均气温10.2℃,7~8月最高,一般为25︒左右,极值达34.4︒,1~2月最低,一般为-5~-10℃,极值达-21℃。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摘要】建设本集装箱码头工程,符合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是适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尽快形成我国合理集装箱运输体系和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是适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关键字】集装箱;码头;布局;规划;课程设计要求:通过分析本案例中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集装箱码头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工程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研究,力图把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成高效、系统最优的高品质岛屿式的国际一流港口。
一、总体指导思想本集装箱码头工程平面布置在遵循紧凑合理、环保、车流和工艺流程通畅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建设场区地形、地物的具体情况,应力求最大程度上保留工程区北侧、东侧既有民用建筑、码头和水利设施,减少动迁量,降低工程建设投资。
因此,平面布置考虑对应于码头的布置将陆域布置在排水河以南(并预留其拓宽的需要)、南侧山体以北、规划环岛公路以西地域。
在前述码头、陆域大体布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港区吞吐量需求、公路运输及其发展需要等因素,提出总平面布置方案如下: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区近岸水深条件,将码头尽量布置在较外海水深处,减小两端泊位受湾口两侧岬角处复杂的地形和水流的影响,减小水下挖泥及挖泥对岬角水域环境的影响,减小营运期的码头水深维护;陆域集装箱大门分开布置,减小港区进出口车流的相互影响,提高港区今后泊位分码头公司独立经营管理的适应性。
根据测流资料,5个集装箱泊位顺岸连续布置在海湾-18m等深线附近,距离湾顶既有岸堤约530m,码头前沿线走向为N150°30′,岸线总长1774m,由北向南布置3个70000DWT和2个100000DWT泊位;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泊位的正前方,直径为870m,泊位区和港池水域设计底标高均为-17.0m,泊位区只有南端局部水深稍浅,疏浚工程量约0.5万m3;码头拟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码头面标高为7.5m,码头和后方陆域以引桥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摘要】建设本集装箱码头工程,符合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是适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尽快形成我国合理集装箱运输体系和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是适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关键字】集装箱;码头;布局;规划;课程设计要求:通过分析本案例中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集装箱码头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工程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研究,力图把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成高效、系统最优的高品质岛屿式的国际一流港口。
一、总体指导思想本集装箱码头工程平面布置在遵循紧凑合理、环保、车流和工艺流程通畅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建设场区地形、地物的具体情况,应力求最大程度上保留工程区北侧、东侧既有民用建筑、码头和水利设施,减少动迁量,降低工程建设投资。
因此,平面布置考虑对应于码头的布置将陆域布置在排水河以南(并预留其拓宽的需要)、南侧山体以北、规划环岛公路以西地域。
在前述码头、陆域大体布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港区吞吐量需求、公路运输及其发展需要等因素,提出总平面布置方案如下: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区近岸水深条件,将码头尽量布置在较外海水深处,减小两端泊位受湾口两侧岬角处复杂的地形和水流的影响,减小水下挖泥及挖泥对岬角水域环境的影响,减小营运期的码头水深维护;陆域集装箱大门分开布置,减小港区进出口车流的相互影响,提高港区今后泊位分码头公司独立经营管理的适应性。
根据测流资料,5个集装箱泊位顺岸连续布置在海湾-18m等深线附近,距离湾顶既有岸堤约530m,码头前沿线走向为N150°30′,岸线总长1774m,由北向南布置3个70000DWT和2个100000DWT泊位;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泊位的正前方,直径为870m,泊位区和港池水域设计底标高均为-17.0m,泊位区只有南端局部水深稍浅,疏浚工程量约0.5万m3;码头拟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码头面标高为7.5m,码头和后方陆域以引桥相通。
码头平台(前沿作业)宽度为55m,采用30m跨距的岸桥装卸作业,岸桥后轨后侧为21.5m宽的集装箱船舶舱盖板堆放区。
工作船码头及其场区(码头建设期兼作施工用地)拟改造北侧现有的客货码头区,改造后工作船码头总长200m。
根据规划和海湾口地形、水深等条件,综合考虑引桥、护岸的建设及形成陆域等经济因素,陆域布置北起北侧排水河南至南侧山体、东起规划环岛公路西至既有大堤海侧-2~-5m水深附近拟建的大堤。
本工程东西向陆域纵深约960~1100m,陆域南侧需要进行部分开山形成较为规整的堆场陆域边界,陆域南北长约2072m,项目红线占地总面积约243万m2(含北侧拟改造的既有码头区,而不含码头前沿和引桥面积,下同)。
陆域堆场和码头以引桥相通,引桥与码头和陆域均为正交相连,长度均为182m。
本工程陆域范围内大都为盐田、农田或围塘,需要由吹填海砂和南侧开山回填形成,陆域回填总量约790万m3。
陆域布置沿纵深方向大体分为两大区块,较前方588.4m范围布置为堆场堆箱区块,平行于码头方向以道路分隔为7个箱区块,后方区块主要布置为辅助生产、生活区及一些堆箱区。
前方堆箱区布置了17排重箱箱区和2~3排空箱箱区。
结合集装箱大门分开布置的方式及其位置(见下一段),后方陆域区块大门以内布置了停车场、集装箱调箱门区、公路拆装箱库、部分空箱和修箱、机修、污水处理等辅助生产建筑物,在最南侧山坳处布置了特殊品箱区。
本工程堆场重箱区本阶段考虑采用23.47m跨距的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作业,空箱区采用空箱堆高机作业,特殊品箱区采用正面吊作业,堆场面积约111.5万m2,在重箱堆场内布置了4个前方变配电所。
结合有利地形,在陆域西南角布置了大件箱区、#2场桥维修车间及其场地。
为使港区集疏运便捷、通畅,减小港区进出口车流的相互影响,拟将集装箱进口大门和出口大门分别正对堆场第2、5条纵向路布置在后方陆域区块内,大门外道路和环岛公路相接,进而通达跨海大桥。
港外集疏运车辆行车路线为环岛公路、进口大门、港区送(取)箱、出口大门、环岛公路,整个行进车流为逆时针方向,与码头区装卸车流顺时针方向相协调。
集装箱进口大门布置了12闸道(含2个超高车道),大门前留有约210×70m车辆等候进闸的缓冲停车段,车辆进入大门后停在港内停车场内(可停集装箱拖挂车110多辆)等候指令、进入堆场作业。
出口大门布置闸道数为9道,在出口大门南侧也布置了出港车辆缓冲停车场。
堆场内道路宽为25m或30m,道路转弯半径均为18m,呈环网布置。
生活管理区和辅助生产建筑物主要布置在港区陆域的东侧和北侧,总占地面积约48.8万m2。
综合楼、生活楼、总降压站、消防站、给水调节站布置在进口大门两侧的辅建区内。
在堆场北侧不规则狭长区内布置有港内加油站、#1场桥维修间及其场地、岸桥维修间和前方候工室。
本工程现有南北两条主要进港航道,南航道由现虾峙门航道和规划条帚门航道组成。
虾峙门内航道全长54km,航道宽度在740~5500m之间,水深一般在-20m以上;虾峙门外航道为虾峙门以外,有长约12km水深不足-20m的相对浅段,最浅点水深-18.2m,该航道水深条件良好,航政设施齐全,15万吨级以下船舶可自由进出,能满足本工程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港的要求。
北航道由金塘水道或册子水道进入杭州湾,经灰鳖洋、玉盘洋、大戢洋到达上海、长江沿线及北方诸港;航道最浅处底标高-7.0m,可乘潮通航2.5万吨级船舶。
现有南航道由于水深较好,目前进出宁波港的大型船舶均通过此航道,随着宁波港的快速发展和本工程的建设,航道逐渐繁忙,需要新开辟进港航道。
规划条帚门航道位于虾峙岛和六横岛之间,外与虾峙门外航道重合,内接佛渡水道和螺头水道,全长19.2km,最小航宽590m,最浅点水深-17.6m,通航能力基本与现虾峙门航道相同;本工程南边的宁波港是我国深水良港,港区附近有七里锚地、金塘锚地、马峙锚地、虾峙锚地等,锚泊区海底地形较为平坦,地质适宜,水域开阔且避风条件好;另外,虾峙门外还有水深条件较好的引检锚地。
为有利于本工程船舶安全、方便地停泊,本次设计中考虑将规划中的虾峙门北锚地增加6个停泊锚位,底标高为-17.0~-20.0m,以满足本工程到港船舶锚泊的需要。
二、船型论证预测每年到集装箱码头工程的各类船舶为2944艘次,进、出港(单向)船舶数均为2944艘次,平均每天到港的船舶为8.4艘次,集装箱码头工程通航船舶〔集装箱船,双向〕为16.8艘/天,到港船舶的不均衡系数取1.50,高峰小时进出港(双向)船舶〔集装箱船〕数量为1.05艘次。
到港船舶艘次预测结果如下:类别承运量到港船舶数量(万TEU)比例艘次比例远洋5000TEU及以上120 48.0% 769 26.1% 2500~4999TEU 60 24.0% 563 19.1%注:表中船舶艘次数据为到港船舶数量,进出港平衡。
根据本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运量预测和港口条件分析,结合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趋势,考虑本工程承担的集装箱量以远洋为主,为满足船舶大型化对港口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推荐本工程的设计代表船型为7~10万吨级集装箱船。
本工程到港船型代表船型主尺度表表1船 型船舶吨级(t)船型主尺度(m )载箱量(TEU) 备 注总长总宽 吃水集装箱船10000 147 22.6 8.2 471~830 内支线 2000018327.8 10.5 831~1900 近洋 50000294 32.3 13.0 3101~4600 远洋 70000 300 40.3 14.0 4601~6000 远洋 100000347 42.814.56001~8200远洋三、泊位计算根据宁波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中的定位,以及设计吞吐量预测和船型分析,结合港口岸线资源及港口工艺计算的可能,本集装箱码头工程的建设规模为5个7~10万吨级大型集装箱泊位,其中7万吨级泊位3个,10万吨级泊位2个,及相应水域、围堤、陆域形成、堆场道路、装卸工艺和配套的土建、给排水、消防、供电照明、自控、计算机、通信、环保等工程。
设计年吞吐量为250万TEU 。
近洋 1500~3000TEU 24 9.6% 369 12.5% 1100~1499TEU 26 10.4% 473 16.1% 支线500~1000TEU 20 8.0% 769 26.1% 合计250100%2944100%四、码头布置根据测流资料,5个集装箱泊位顺岸连续布置在海湾-18m等深线附近,距离湾顶既有岸堤约530m,码头前沿线走向为N150°30′,岸线总长1774m,由北向南布置3个70000DWT和2个100000DWT泊位;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泊位的正前方,直径为870m,泊位区和港池水域设计底标高均为-17.0m,泊位区只有南端局部水深稍浅,疏浚工程量约0.5万m3;码头拟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码头面标高为7.5m,码头和后方陆域以引桥相通。
码头平台(前沿作业)宽度为55m,采用30m跨距的岸桥装卸作业,岸桥后轨后侧为21.5m宽的集装箱船舶舱盖板堆放区。
工作船码头及其场区(码头建设期兼作施工用地)拟改造北侧现有的客货码头区,改造后工作船码头总长200m。
4.1建筑物主尺度⑴码头码头平面尺度:长1774m,宽55m,码头面标高7.50m,码头前沿设计底标高-17.00m。
⑵工作船码头工作船码头平面尺度:长200m,码头面标高6.00m,码头前沿设计底标高-8.00m。
五、装卸工艺在项目工可研阶段,考虑采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集装箱牵引半挂车-轮胎式场桥作业的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模式。
5.1装卸船专用集装箱码头装卸船通常都采用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简称岸桥)。
本工程设计前方装卸船在采用单小车岸桥的同时,考虑码头水工结构(主要是轮压)对双小车和双40’箱岸桥的适应性。
5.2堆场作业轮胎式场桥方式国内使用较为普遍,技术成熟,使用经验丰富,因此在工可阶段,堆场作业考虑采用轮胎式场桥方案。
根据泊位后方陆域纵深的实际情况,堆场区前方分别布置17排采用轮胎场桥作业的重箱及冷藏箱堆场,后方布置采用堆高机作业的空箱堆场,拆装箱库场及危险品箱区采用正面吊及叉车作业。
5.3水平运输大多数港口的水平运输是采用集装箱牵引车拖半挂车,本工程水平运输也采用集装箱牵引半挂车方式。
5.4装卸工艺流程装卸工艺流程表表2序操作工序工艺流程号1 船⇔堆场岸桥⇔拖挂车⇔轮胎场桥2 堆场⇔公路轮胎场桥⇔拖挂车⇔港外疏运3 堆场⇔拆装轮胎场桥⇔拖挂车⇔拆装箱库箱库正面吊、叉车4 拆装箱库场作业5 空箱堆取作业空箱堆高机6 堆场⇔修洗空箱堆高机⇔拖挂车⇔空箱叉车箱场5.5主要装卸工艺设备的选用及配备(1)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岸桥)40′普通重箱最大重量30.5t,实际装卸超重箱重量可达35~36t;20′普通重箱最大重量24t,个别超重箱可达3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