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灌封胶最终测试性能
聚氨酯灌封胶电绝缘性能的研究

2 . 2 聚 氨酯体 积 电 阻率 的温度敏感 性
图1 所 示为 3种 聚氨酯 胶 片在不 同温度 下 的体 积 电阻率变 化 曲线 。
吾
●
氢键 所决 定 。前者 基 本 不 随 温 度 而 改变 , 后者 则 会 在温 度 的作用 下逐 渐解 离 。 。 。 。 。 由此 可推 断 P U 2中 氢键 含量 最 高 , P U1 次之 , P U 3最 低 。 由图 1 还 最弱 ,
薄
故
体积 电阻 率 始 终 维 持 在 1 O H Q・ c m左 右 , 这 说 明 P U 3交联 度 高 且 氢 键 结 构 较 少 的结 构 使 其 电 绝 缘 性 能趋于 稳定 。P U 1交 联 度 最低 , 因 此其 室 温 时 初 始 的体积 电阻率也 较低 , 仅有 1 0 Q・ e m; 同时其 内部
灌 封胶对 电子产 品 内部 的组 件起 到 电绝缘 及密 封保 护 的作 用 。 当外 界 环 境 发 生 变 化 时 , 灌 封胶 作 为 绝缘 保护 层将 首 先受 到影 响 , 因此 灌 封 胶 能 否 始 终保 持 性能 的稳 定 性对 电子 产 品 的应 用 至关 重 要 。 赵 培 仲等 ¨ 研 究发 现 , 温 度 的 变化 会 导 致 聚 氨 酯 弹
摘
要: 研 究 了温度 和胶 层厚度 这 两个 变化 因素 对 聚氨 酯 灌封胶 电绝 缘 性 能 的影 响 , 并对 影 响其
体 积 电 阻及 体积 电 阻率 的 因素进 行 了详 细分析 。结 果表 明 , 聚氨 酯的 体积 电 阻率 随 温度 增加 而 降
聚氨酯灌封胶

聚氨酯灌封胶【双组份聚氨酯灌封胶特点】研泰牌双组份聚氨酯绝缘封装材料,具有应力低、耐冷热、导热、耐冲击等优异特性,并具有稳定的电气性能,可手工操作也可机械施胶,在室温或低温下固化。
【双组份聚氨酯灌封胶用途】适用于中小型电子元器件的灌封,如汽车点火线圈、固体调压器、摩托车点火器、电容器、霓虹灯电子变压器、镇流器、照明触发器、干式变压器、继电器等。
【双组份聚氨酯灌封胶性能】以上性能数据为该产品于湿度70%、温度25℃时测试之典型数据,仅供客户使用时参考,并不能完全保证于某个特定环境时能达到的全部数据。
敬请客户使用时,以实测数据为准。
【双组份聚氨酯灌封胶使用工艺及注意事项】★清洁表面:将被涂覆物表面清理干净,除去表面灰尘和油污,保持表面清洁、干燥;★预热:被浇注器件请于70~80℃烘1~2小时.也可降低温度,延长加热时间,以除去器件湿气;(A组分在长时间贮存后会有分层,请务必搅拌均匀后使用;在低温下粘度会变高,请预热至15℃~25℃.以便于使用)★混合:按比例称量A、B料, 准确称量后,请充分搅拌均匀。
搅拌时垂直搅拌棒,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方向搅拌2~3分钟,尽量减少搅入空气.注意容器底部、边缘部也要搅拌均匀,否则会有局部不固化现象;(一次混合的量不宜过多,可控制在200克以内,超过量会反应加快,缩短可操作时间)★脱泡:对于导热要求高或灌封表面要求光洁无气泡者,通过抽真空(≤-0.1mpa)可脱去搅拌产生的气泡,抽真空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采用机械计量混合灌封者,省略步骤2、3)★浇注:将混合料浇入器件中,器件结构复杂、体积大者,应分次浇注;(浇注中产生的气泡可用热风枪等吹扫,可消除表面浮泡)★固化:室温25℃,12小时可固化,温度低应酌情延长固化时间。
(本品对湿气敏感,建议操作环境控制在23±3℃,相对湿度<70%)*最大工作温度是根据有效实验结果得出。
最终的使用温度必须由器件结构的耐热等级所决定。
RICC301聚氨酯灌封胶

RICC301-Ⅱ型(白)聚氨酯灌封胶产品描述RICC301-Ⅱ型(黑)聚氨酯灌封胶是一种室温/加温固化的聚氨酯材料。
这种双组分聚氨酯具有很好的绝缘防潮性能,适合电子电器的封装密封。
RICC301-Ⅱ型(黑)聚氨酯灌封胶无需加热就能固化。
以5:1(重量比)彻底混和A组分和B组分后,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固化,形成保护。
固化后的胶具有以下特性:抵抗湿气、污物和其它大气组分高强度高韧性无溶剂,无固化副产物在-40-150℃间稳定的机械和电气性能常规性能操作工艺将A、B两组分按比例取出配比、搅拌混合均匀,抽真空去除气泡,在操作期内浇注到需灌封产品上,如灌封产品太大,建议分次灌封,然后根据(80℃/240min或25℃/24hrs)固化即可。
操作注意事项1、A、B料易吸水变质。
开封后尽量一次用完,若一次不能用完,需在桶内充氮后,密封保存。
或直接密封后短期内用完。
建议再次使用之前先少量配胶评价其性能是否合格。
2、A、B胶搅拌时应注意同方向搅拌,否则会混入过多的气泡;容器边框和底部的胶料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出现由搅拌不均而引起局部不固化现象。
3、浇注到产品上再次抽真空去除气泡,可提高固化后产品综合性能。
4、温度过低会导致固化速度偏慢,建议加热固化;灌封厚度超过2cm以上不可直接在80℃下固化,以免引起爆聚。
5、此胶固化过程为放热反应,配胶量多少会影响操作时间的长短,因此配胶量60g下的操作时间只是一个参考时间。
典型性能注:以上所有数据都在胶25℃、55%RH条件下固化7天后测定所得。
包装规格A组份:25kg/桶;B组份:20kg/桶储存及运输1、A、B组分需在10℃—40℃密封保存(可作为非危险品运输及保存);2、储存期A组分:1年,B组分:6个月(25℃)。
安全操作资料这里不包括产品安全资料。
在使用前,请注意阅读产品资料、产品安全资料及包装标签以便安全使用。
产品安全资料请及时向我们的代理商及各分销商索取,代理商联系方式可以从此处获得或者致电400-8363-886。
聚氨酯灌封胶最终测试性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项目
甲组分粘度
乙组分粘度
混合后粘度
不挥发物含量
可工作时间
浇注体密度
1d
7d
抗压强度
28d
1d
7d
弹性模量
28d
热膨胀系数
收缩率
1d
剪切强度
7d
1d
拉伸强度
7d
1d
断裂延伸率
7d
பைடு நூலகம்
1d
与混凝土粘接强度 7d
耐候性能
耐热老化性能
附录G
附录H
附录H
附录I 附录J 附录K 附录L 附录M
合比列为4:1。
2.5,部分混凝土断裂 5.8,全部混凝土断裂
条件有限,没测 弹性模量增大小于20%,外观无异常 弹性模量变化小于20%,外观无异常
条件有限,没测 85(邵D)
试验方法
GB/22314-2008 GB/22314-2008 GB/22314-2008 GB/T6740-1986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GB/T1036-2008 GB/T2625-1994
弹性模量变化+20%以内,外观无异常
弹性模量变化+20%以内,外观无异常
永久变形≤2%,弹性模量变化+20%以内,外观无异常
附:保养条件和测试条件均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甲组分和乙组分混合比列为4:1。
胶胶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
30000~50000 300~500
3000~7000 >99% 45 1.45 >10 >30 >50 70 475 928 6.54 2 8.7 31.4 4 14.9 71 44
聚氨酯密封胶的性能

聚氨酯密封胶的性能聚氨酯胶粘剂的配方设计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胶粘剂的设计是以获得最终使用性能为目的,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要考虑到所制成的胶粘剂的施工性(可操作性),固化条件及粘接强度,耐热性,耐化学品性,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1.聚氨酯分子设计——结构与性能聚氨酯由于其原料品种及组成的多样性,因而可合成各种各样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从其本体材料(即不含溶剂)的外观性严主讲,可得到由柔软至坚硬的弹性体,泡沫材料,聚氨酯从其本体性质(或者说其固化物)而言,基本上届弹性体性质,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如粘接强度,机械性能,耐久性,耐低温性,耐药品性,主要取决于所生成的聚氨酯固化物的化学结构,所以,要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首先要进行分子设计,即从化学结构及组成对性能的影响来认识,有关聚氨酯原料品种及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 从原料角度对PU胶粘剂制备进行设计聚氨酯胶粘剂配方中一般用到三类原料:一类为NCO类原料(即二异氰酸酯或其改性物、多异氰酸酯),一类为oH类原料(即含羟基的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等,广义地说,是含活性氢的化合物,故也包括多元胺、水等),另有一类为溶剂和催化剂等添加剂,从原料的角度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其方法有下述两种。
(1).由上述原料直接配制最简单的聚氨酯胶粘剂配制法是0H类原料和NCO类原料(或及添加剂)简单地混合,直接使用,这种方法在聚氨酯胶粘剂配方设计中不常采用,原因是大多数低聚物多元醇分子量较低(通常聚醚 Mr<;6000,聚酯Mr<;3000),因而所配制的胶粘剂组合物粘度小,初粘力小,有时即使添加催化剂,固化速度仍较慢,并且固化物强度低, 实用价值不大,并且未改性的 TDI蒸气压较高,气味大,挥发毒性大,而MDI常温下为固态,使用不方便,只有少数几种商品化多异氰酸酯如PAPlDesmodur RDesmodur RFCoronate L等可用作异氰酸酯原料。
聚氨酯密封胶的撕裂强度测试标准

聚氨酯密封胶的撕裂强度测试标准
聚氨酯密封胶的撕裂强度测试是用来评估其在受力时的抗撕裂
性能。
一般来说,撕裂强度测试标准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ASTM标准,ASTM国际标准组织通常会发布涉及聚氨酯密封
胶撕裂强度测试的标准,例如ASTM D100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pparent Shear Strength of Single-Lap-Joint Adhesively Bonded Metal Specimens by Tension Loading (Metal-to-Metal)"。
2. 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可能发布相关的标准,例如ISO 34-1 "Rubber, 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 -Determination of tear strength -Part 1: Trouser, angle and crescent test pieces".
3. 行业标准,不同行业可能会有针对聚氨酯密封胶撕裂强度测
试的特定标准,这些标准可能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发布,例如美国粘
接学会(Adhesive and Sealant Council)可能发布相关标准。
在进行撕裂强度测试时,通常会涉及样品的制备、试验设备的
选择、试验条件的设定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标准还可能包括数据
记录和报告要求,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的来说,撕裂强度测试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得到可靠的测试结果,为产品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检测

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检测聚氨酯胶粘剂作为一类产品,具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这种评价标准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聚氨酯胶粘剂本身的特性的评价,包括它的相对密度、粘度、固含量、挤出特性、下垂度、施工适用期、固化速度以及贮存稳定性等。
第二类是要在聚氨酯胶粘剂实施粘合后,对粘合效果的评价。
另外,不同品种的聚氨酯胶粘剂应用于不同的粘合目的,还有各自特定的评价指标,例如磁粉胶浆粘合剂、鞋用粘合剂、建筑密封粘合剂以及汽车风挡玻璃粘合剂等,它们有共同的评价指标,此外还有根据各自产品的特点制定的特定产品评价标准。
下面,洛阳天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就聚氨酯胶粘剂共同的粘合效果评价和检测这方面对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检测做一下简单介绍。
评价聚氨酯胶粘剂的粘合效果,一般要经过两步,即感观性检测和量化性检测。
一、感观性检测感观性检测通常用是在选择聚氨酯胶粘剂的品种方面,在聚氨酯胶粘剂进行粘合施工前对其粘合强度进行初步评价。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将用聚氨酯胶粘剂粘合好的基材进行剥离等破坏性试验,通过观察粘合层的状况来判断聚氨酯胶粘剂的粘接强度。
破坏的粘合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若粘合界面被破坏,则说明聚氨酯胶粘剂与被粘物表面处的粘接效果最差,由此可以推断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被粘物基材的表面处理不佳所致。
2、若粘合层被破坏,则说明聚氨酯胶粘剂与被粘基体表面的粘合效果良好,由此,可以判断聚氨酯胶粘剂与被粘基体之间有较好的粘接能力。
3、若在对被粘物进行强制分离时被粘物基体遭到破坏,则说明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优良,粘合强度大于被粘物基材的撕裂或拉伸强度。
二、量化性检测对聚氨酯胶粘剂的量化性检测是在统一的受力状态和检测条件下,根据有关粘合效果的检测标准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的一类检测,通过量化性检测的实验结果可以十分直观、科学地判断聚氨酯胶粘剂粘合效果的优、良、好、坏,并以量化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虽然有关聚氨酯胶粘剂粘合性能检测的标准各有差别,但基本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T型粘接强度检测T型粘接强度的测定方法多用于高强度硬质基材之间粘接强度的测定,具体操作工序为:在规定面积的硬质基材试样表面上涂覆聚氨胶粘剂,并根据粘接工艺条件进行粘接处理,然后将试样置于拉力试验机的专用夹具中,以规定速度沿轴线做匀速拉伸,直至粘合分离。
导热聚氨酯灌封胶的研制

A组分 : 聚 醚 2 0和 聚 醚 3 5质量 比 1: 放 将 1 0 1
人 真空 干燥箱 中 , 温 至 10c 减 压脱 除其 中微量 升 2 c,
的水 分 。在 高速分 散 机 中先 加 入 聚 醚 多元 醇 4 、 0 g B O 1g T g 催 化剂 T 1 . , D 、 MP1 、 一20 5g 再分 批加 入不
系中有 着较 好 的分散 性 。
关 键词 :聚氨 酯 ; 导热 ; 灌封胶 ; 化铝 氧
中图分 类 号 : Q 4 3 4 2 T 3 .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5—10 ( 0 2 0 0 3 0 10 9 2 2 1 ) 5— 0 5— 3 材料 科技 有 限公 司 ; 佛 尔 酮 二 异 氰 酸 酯 (P I , 异 ID )
。本 研 究 通
过加 入氧 化铝 导热 填 料 , 后 加 入 一定 量 的有 机 硅 消 1 填 O 最
泡剂 F - 0 2 。B组 分 为 ID 。 G4 。 5g P I 1 2 2 固化成型 ..
按照 不 同配方加入 ID , 得  ̄C/ o . , P I使 NOn =12搅 拌混合 均匀 , 测其 2 5℃ 时粘 度为 10 50 P ・, 00~ 00r aS n
有 限公 司 ; 失 重 分 析 仪 , G 0 3 德 国耐 驰 公 热 T 29 F , 司 ; 阻计 ,C 0 , 高 Z 36 上海 精 密 仪表 有 限公 司 ; 描 电 扫 子 显微 镜 ( E ,S 69 L 日本 J O S M) JM-40 V, E L公 司 ; 导 热 系数 测定 仪 ,R — , D PI 湘潭 市仪器 仪表 有 限公 司。 I
通讯联 系人 : 徐卫兵 ,9 6出生 , 16 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 主要从事聚合物复合材料 的研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腐蚀性能
疲劳性能 硬度
聚氨酯双组分灌封胶胶性能测试
单位
指标要求
mpa.smpa.sΒιβλιοθήκη mpa.s≤20000
>99%
分
≥15
g/cm3
1.3~1.5
≥10
MPa
≥30
≥100
MPa
300~500
/℃
3~5×10-5
%
≤1.0
≥5.0
MPa
≥8.0
MPa
≥5.0
%
≥2.0,混凝土断裂
MPa
外观无异常,相对抗压强度不低于8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项目
甲组分粘度
乙组分粘度
混合后粘度
不挥发物含量
可工作时间
浇注体密度
1d
7d
抗压强度
28d
1d
7d
弹性模量
28d
热膨胀系数
收缩率
1d
剪切强度
7d
1d
拉伸强度
7d
1d
断裂延伸率
7d
1d
与混凝土粘接强度 7d
耐候性能
耐热老化性能
附录G
附录H
附录H
附录I 附录J 附录K 附录L 附录M
合比列为4:1。
2.5,部分混凝土断裂 5.8,全部混凝土断裂
条件有限,没测 弹性模量增大小于20%,外观无异常 弹性模量变化小于20%,外观无异常
条件有限,没测 85(邵D)
试验方法
GB/22314-2008 GB/22314-2008 GB/22314-2008 GB/T6740-1986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GB/T1036-2008 GB/T2625-1994
弹性模量变化+20%以内,外观无异常
弹性模量变化+20%以内,外观无异常
永久变形≤2%,弹性模量变化+20%以内,外观无异常
附:保养条件和测试条件均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甲组分和乙组分混合比列为4:1。
胶胶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
30000~50000 300~500
3000~7000 >99% 45 1.45 >10 >30 >50 70 475 928 6.54 2 8.7 31.4 4 14.9 71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