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课程论文封面
经济学说史绪论及第一章PPT

12
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
• 培养我们对经济现象的洞察力
• 提高我们对各种经济言论的鉴别能力 • 提升我们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经济现象的能
力。
资本——劳动 通胀——失业 竞争——垄断 价值——价格 交换——分配
效率——公平 市场机制——国家干预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 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 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
1、重视农业 – 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是希腊自由民最 好的职业。对古罗马和法国重农学派有影响。
– 农业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农业繁荣,百业
兴旺;土地荒芜,则百业凋零。 • 鄙视手工业 • 认为商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 的东西。
(二)关于财富、货币和分工的思想
经国济世思想的轨迹Βιβλιοθήκη 23一、色诺芬及其《经济论》
色诺芬 Xenophon (约公元前430~约前355/354)。
• 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雅典富裕家庭,苏格 拉底的门生。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政 治。 • 曾以雇佣兵身份参加过战争,后加入斯巴达军队。
• 公元前386年迁移到奥林匹亚附近伯罗奔尼撒地区的领 地居住,经营庄园,从事创作。 • 主要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收入。
二、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柏拉图Plato (约公元前428~前 348/347),古希腊哲学家、伦理学家和 政治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拥护斯巴达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制。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 逃离雅典,周游各地,到处为贵族政体 辩护。 公元前 388年回到雅典,创办“阿卡德 米亚”哲学学园。 在此讲学,直到死去。 主要著作:《理想国》,提出跟人类理 性相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织一个消除贫 富对立的国家。
第10章 经济学说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时代背景 – 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 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主义者F.李斯特为 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 • 李斯特生平与著作 –李斯特 (G. F. List, 1789 ~ 1846) ,德国国民经济学 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出身于一皮革匠家庭, 主张自由主义的政治改革,屡遭封建势力迫害。 1825 年被迫亡命美国, 1832 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 返回德国,参加了 1834 年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1840 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841),成为保护关税派的重要思想武器。1846年 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
生产力理论
•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 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他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 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李 斯特认为,人的生产力和自然的生产力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在发挥作用时, 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条件下,即“社会的、平民的、政治的状态和制度 下”进行。物的生产力主要是指物质的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 他的生产力概念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性概念。他说:“基督教、一夫一 妻制,奴隶制度与封建领地取消,王位的继承、印刷、报纸、邮政、货币、 讲师、历法、钟表、警察等等事物,制度的发明,自由保有不动产原则的实 行,交通工具的采用--这些都是生产力增长的源泉。”(《政治经济学的国 民体系》,P123)。 他认为,斯密等人把单纯的体力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力。却忽视生产 生产力的劳动,如教师、作曲家、医生、法官和行政官员等也是生产者。前 者生产交换价值,后者的生产性比前者要高得多。一国的发展程度,不是决 定于积蓄的财富,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参考资料――经济学说史――正文6

参考资料――经济学说史――正文6参考资料――经济学说史――正文6说明:正文中带下划线的内容表示有相关链接内容,链接的内容附在文后。
有关经济学家的链接内容均在“诺贝尔奖”和“经济学家”文件夹中。
六、19世纪后期的经济学说19世纪最后30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汤姆士炼钢法、蒸汽涡轮、内燃发动机、气钻、发电机、电动机、远距离输电、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以及从炼焦中提取氨、苯和人造染料等新技术相继出现。
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与利用,不仅使资本主义世界原有的重工业部门(冶金、采煤、机器制造、铁路等)迅速发展起来,而且还引起了一系列新的重工业部门(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轮船等)的先后建立和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迅速增长。
世界工业生产量,在1850一1870年的20年间增长了一倍,而在1870一1900年的30年间增长了2.2倍。
在整个工业发展中,重工业增长尤为迅速。
到19世纪末,美、英、德等先进国家己变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股份公司大量涌现,随着资本和生产的日益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的最后30年间,陆续爆发了1873、1882、1890、1900年四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个时期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是70年代开始的边际主义的突起,自此至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边际革命”时代。
1871年,德国的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为奥地利学派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数理经济学派的创立者英国的杰文斯(187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瑞士的瓦尔拉斯(1874年出版《纯粹经济学纲要》),也各自独立地提出边际效用论,以之作为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原则。
克拉克把边际效用论和作为美国传统的凯里的和谐论相结合,发展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从而形成具有美国特点的边际效用学派即美国学派。
《经济学说史》课件

详细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说的代表人物 是科斯,他认为市场交易成 本、产权界定和制度变迁是 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 降低交易成本、明晰产权和 优化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 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
总结词
新制度经济学说对传统经济 学的市场失灵理论提出了挑 战,认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 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详细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说认为,在某 些情况下,市场失灵并不是 因为缺乏竞争,而是因为制 度安排不合理。因此,政府 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 法律,促进市场交易和经济 发展。
现代经济学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经济 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出现了许 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如马歇尔、 凯恩斯等,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 影响力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如宏 观干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等。
02
古典经济学说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总结词
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详细描述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分工与市场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 详细描述: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认为,政府干预会扭曲市场信号和破坏市场 过程的自然秩序,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和创新。因此,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市场 的干预,让市场过程自然地发挥作用。
06
经济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古典经济学说与新古典经济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1 2
古典经济学说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和“看不 见的手”的作用,认为经济能够自我调节。
详细描述
新熊彼特经济学说认为,静态均衡理论无法解释 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因为经济发展是由一系列 创新和模仿的过程所推动的。因此,经济学家应 该关注创新和动态均衡的研究。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
• 总结词: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强调了市场过程和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市场过程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学毕业论文封面

经济学毕业论文封面经济学毕业论文封面在经济学领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是每位经济学专业学生所必经的一道考验。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市场的运作以及经济体系的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毕业论文封面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是展示研究成果的第一印象。
一、封面的设计原则封面设计应该符合学术规范,同时也要有吸引力。
它应该简洁明了,突出主题,同时又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封面上的文字和图片应该与论文的主题相关,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独特性。
二、封面的内容封面上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名称、学院和专业、指导教师姓名、论文提交日期等。
这些信息应该以适当的字体和排版方式呈现,以保证整个封面的整洁和美观。
论文题目是封面上最重要的部分,它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在选择论文题目时,可以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个人研究价值的题目。
作者姓名应该以适当的字体和大小呈现,以突出作者的身份和重要性。
学校名称、学院和专业也应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以显示作者所属的学术机构和专业背景。
指导教师姓名是封面上另一个重要的信息,它显示了作者在论文研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和支持者。
指导教师的姓名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以凸显他们的重要性和专业性。
论文提交日期是封面上最后一个重要的信息,它显示了作者完成论文的时间,也是对作者努力的一个见证。
论文提交日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以保证整个封面的完整性。
三、封面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封面的排版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图案。
可以选择适当的边框和背景色彩来增加整个封面的美感。
字体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该选择清晰易读的字体,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美感和专业性。
四、封面的颜色选择封面的颜色选择应该符合学术规范和个人喜好。
可以选择适当的颜色来突出论文的主题和重要性。
一般来说,浅色调可以给人以轻松和舒适的感觉,而深色调则可以给人以庄重和严肃的感觉。
经济学说史论文.doc

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述评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班级:070306姓名:***学号:************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凯恩斯主义起源于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它在迄今78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战以前,因刚产生不久,知之者不多,在西方经济学中尚属支流或“异端”;战后在欧美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经济学和官方经济学,在发展中有分裂为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到20世纪70年代,在“滞涨”的沉重打击下,开始走向衰落,以致20世纪80年代失去了官方经济学的宝座。
与此同时,新凯恩斯主义产生,是凯恩斯主义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
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包括凯恩斯经济学,以及在凯恩斯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长期慢性萧条,特别是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英帝国的鼎盛时期,直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在世界上还是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国、海军大国和金融贸易大国。
凯恩斯的青少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处于世界鳌头的繁荣、富强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度过的。
这使他在心灵上充满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英国前景的信心,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理论和经济决策,即使资本主义出了毛病,也可得到改善和消除,从而奠定了他后来创立凯恩斯经济学的信心。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更进一步促使凯恩斯由信从自由经营论到国家干预论的决定性转变,从而建立起他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新政策并取得明显效果的事实,进一步使凯恩斯相信,要拯救英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可行的;相反,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则必将带来危机和灾难,为了从理论上充分阐明这一观点,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了。
第1章经济学说史-(2)ppt课件

经济学说史教程
2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本章重点
本章概括了古希腊、罗马奴隶主的经济思想, 这个时期奴隶主思想家认为将人划分为奴隶主及 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虽崇尚自然经济,但已 有某些货币经济思想的萌芽。西欧封建主维护自 然经济,主张经营、管理好庄园经济,也注意到 了商品货币中的公平价格、货币、利息等问题。
•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 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 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 符的价格。
经济学说史教程
28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 中世纪概况:宗教的统治地位,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 奥古斯丁:劳动值得尊重;奸商是罪人;不变价格才
• 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 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 把农业交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 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进行生产更有利。
• 这种思想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产关系的 孕育和发展。
经济学说史教程
25
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 基督教在公元1—2世纪出现于古代罗马社会中。 • 恩格斯曾指出,早期基督教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
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 要表现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 拉等人的著作中。
经济学说史教程
18
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 古罗马概况:地域狭长,尚武精神,寡头政治
• 贾图的贡献:庄园的区位选择;少买多卖 • 瓦罗的贡献:自给自足;小农场和雇工的优势 • 西塞罗的贡献:反对假公济私;鄙视小商业;
不论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得 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
经济学说史-前言

经济学说史-前言引言经济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如何选择利用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理解市场、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现象的工具和理论框架。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学说,这些学说代表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您回顾经济学说史,了解各种学说的内容和演变过程。
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是经济学说史的最早起源,它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为主,经济思想也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领域。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定量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并提出了需求和供给的概念。
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家塞尼卡和穆利乌斯等人则更加关注贸易和商业活动。
他们强调市场的作用和价值交换的重要性,对资本、利息和利润等经济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世纪到近代经济学说的演进中世纪至近代,经济学说开始从古典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主要的经济学家包括英国的亨利·杜邦、法国的弗朗索瓦·凯内、亚当·斯密等人。
亨利·杜邦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影响巨大。
杜邦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税收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弗朗索瓦·凯涅则提出了“物质产生难题”的概念,认为资源的分配和供求关系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他强调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平衡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利益,以促进社会发展。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国富论》深刻地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原理。
斯密认为市场是自发性的调节机制,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并通过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现代经济学说的新发展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济学又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新的经济学说涌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课程论文
班级信管081学号姓名周旖灵
开课学院商学院任课教师沈晗耀成绩
论文题目:评析四位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理论
论文要求:
1.简述四位经济学家(两位为课堂上老师介绍的,两位为课外的当代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理论。
2.对四位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理论要有自己的评析。
李斯特经济增长理论的最重要特征是在他的理论框架中,物质资本、技术、精神资本、政治与法律制度、文化心理差异等因素全部作为内生变量而存在。因此,与传统的西方主流派经济增长理论的封闭体系相比,李斯特事实上建立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理论体系,几乎所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被他纳入了研究视野。也正因为如此,在西方主流派经济学未能将这些因素内生化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之前,李斯特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其符合落后国家实际的特点填补了西方主流派理论的空缺,在指导落后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显著成效。
二、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理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纯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经济从繁荣转入衰退。如此循环往复。
一、李斯特的经济增长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所以必须动态地考虑一个国家的财富问题,必须从长期来看,既要考虑现在的财富量,也要考虑将来能够获得的财富量。他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必须要考虑与国家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发展等有重要关系的因素,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落后国家应该牺牲一些眼前的贸易利益,依靠保护贸易政策,使国内重要的幼稚产业的生产力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然后再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当本国幼稚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的损失会得到补偿,从长远看来可以增加本国财富。这种为了提高自身生产力而暂时失去一部分国际贸易利益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对本国再生产的一种投入,在将来必然带来财富的大幅增加。
(3)从1897年到20世纪50年代是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时代。
他认为,从历史上看,一个长周期中有6个中周期和18个短周期。经济增长正是经由经济周期的变动实现的。
三、郎咸平的经济增长理论
郎咸平在为国企体制辩护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大肆抨击中国的民营企业,打压本来就生存困难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这一点,倒与左愤和左派们鼓吹回到计划经济的全盘公有制、消灭资本家高度一致,这也难怪左愤和左派们都想拉郎咸平入伙。
在“四阶段模式”分析中,熊彼特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创新浪潮不止一次,“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同时引起新工厂的建立和新设备的增产。这时一般又会伴随着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出现许多投资机会,出现了投机。此即,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中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信用扩张只是为一般企业和投机活动提供资金。因此,“第二次浪潮”中就已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它不可能有自动调整走向新均衡的能力,当经济中出现收缩而引起“衰退”时,不能直接导致新的均衡阶段——“萧条”,这个阶段不仅投资活动趋于消失,而且还会引起破坏。“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应逐渐消除,进入恢复调整阶段——“复苏”。从“复苏”进入“繁荣”又需有一次“创新”浪潮。熊彼特认为,由于创新并不是平稳进行的,同时各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因而经济周期的长短也确无误的。
然而,即使是马克思也认为,只有在物质资料或财富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才能消灭所谓剥削、阶级等不平等现象,而财富的增长依靠的是经济增长。正如诺斯所言:"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地发生。"(《西方世界的兴起》第3页,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经济增长则依赖于有效的经济组织,而有效的经济组织则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简单地说,经济增长需要依靠追求自利而进行创新的人们,有效的制度安排就是一种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率接近私人收益率,这样才能激励人们从事社会所需要的经济活动。从经济学上来看,诸如交易成本理论、专有资产理论、剩余与准剩余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在此不做赘述,但无论什么经济学理论,最终的结论都是殊归同途:只有当产权制度建立并实施之后,产权所有者所获得的收益足以激励其活动之时,人们才会有动力去从事那些有益于促进社会福利的活动。
3.字数要求为3000字以上,字体为宋体小四。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他在总结归纳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中,同时存在着三种经济周期的论点。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熊彼特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长周期:
(1)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0年,是产业革命发展时期,纺织工业的“创新”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从1840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代;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西方主流派经济学对李斯特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增长模式还只是刚刚创立,尚未经过足够的时间予以验证。此外,对于技术、人力资本、制度、文化心理差异等因素的定量化分析还只是刚刚起步,尚待取得进一步突破。加之李斯特作为一个几乎涉猎了增长经济学所有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他提出的经济增长问题也是包罗万象的,要想在短期内完全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还有很大困难。因此,西方主流派经济学如果完全终结和替代李斯特的经济增长理论还需在研究方法上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