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谈谈对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谈谈对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
1 创 设 情 境 的策 略 .
传统的教学 方式 中, 采用 “ 堂灌 、 常 满 注入 式 、 鸭 填 式” 的教 学方 式 , 这是 因为 教 师并没 有把 学生 当作学 习 的主人 , 而是 把学 生 当成 一 种 接受 教 师灌 注 知识 的容 器 。这样 从根本上 忽视 了学 生作为 学 习者所 具有 的主 动性 、 能动性 、 极性 和创造 性等 。而现代 学生 观 的一 积
教师不重视对 学生 进行 鼓励 引导 , 课堂 就显 得沉 闷 , 则
且 学 生 参 与 积 极 性 不 高 。 同 时也 会 出现 一 些 问题 , 的 有
教师为 了保护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 , 学生 的发 言无论是 否 有挑 战性 , 是否真实准确 , 只要学 生发 言就一味表扬 , 这 应该 怎样对待 呢?我觉得要辩证 对待 , 首先 要尊重学 生
的东西最终放 到实际应用 中, 才能促进能力 的生成 。
认 识 二 。 正确 处 理 教 师 主 导 与 学 生 主 体 的 关 系 要
新课程倡 导 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 习方式 , 探究 有 自
主探究 和引导 探究 , 中, 其 自主 探 究 更 适 合 于 学 生 开 展 研 究 性 学 习 , 引 导探 究 则 更 适 合 于 课 堂 教 学 。 而
节 , 就 是 “ 以致 用 ” 的 “ ” 那 学 中 用 。也 就 是 说 只 有 把 学 到
阅读的评价” 。所 以 当学 生 的 见 解 未 必 尽 然 , 至 谬 误 甚
的时候 , 我们首先要保护学生 发表 自己见解 的权利 和积 极性 , 同时引导 或教师 自己平 等地发表 自己的看法 , 说 并 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 认识三. 物理课堂教 学策 略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小院中学刘玉良物理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

一、物理教学设计概述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人们的设计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是设计的一种类型。

所谓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

1、物理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学习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因而,教学设计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课程标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通读课程标准的字词语句,重要的是着重在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内涵上下功夫。

这样才能体会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2)分析与钻研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

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教师钻研教材大致经过通读、精读两步。

通读教材是基础。

通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体系与结构。

也就是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选择与阐述方式,以及物理学的方法等。

精读是关键。

教师在精读教材中应反复推敲、深入考虑以下问题,以便做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①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来龙去脉、推导过程,适用范围是否清楚?还有哪些不理解或疑难之处?②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③教材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有没有不妥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④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等?⑤怎样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图表?⑥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⑦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对照,前呼后应?⑧教材中有哪些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内容?⑨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演算每一道习题;广泛阅读一些参考资料或其他一些教材;了解一些动态。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浅谈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浅谈

①初步了解代实验科学产 生的背景 ,认识实 验对物 理学
发 展 的 推动 作用 ;
②经历匀变 速直线运 动 的实验研 究过程 , 理解位移 、 速度 和加速度, 了解 交匀变速直线运 动 的规律 , 体会实验在发现 自
( 责任编辑 : 陈巧云)
然规律中的作用 ;
③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 直线运动 ,体会数 学在研 究物理问题 中的重要性 。
教师在课堂上出现 了不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现象 ,一堂课下来 , 总 好” 声一片。 学生处于成长期 , 在学 习、 生活过程中教师 多 激励少指责这是无可非议 的, 但教师过度 的激励性评价会造成 学生 自我感觉太好 , 对学 习、 工作 的困难性产生低估 , 使激励性 评价贬值 , 也会使有 的学生经不起批评和 挫折 , 稍不如 意就情
要认 真进行教 学设 计。做到课 堂以学生
为中心 , 问题 以情景为 中心, 学以活动 教
为中心 , 实现教学理念 更新 , 进学生全 促
面发 展 。
【 关键 词】 物理教 学; 新课 程; 教学设

绪低落 。所 以我认为, 否定性 评价对于 任何一堂课来说都是必
不可少 的。 否定性评价 的方式不 同, 到的效果也会 不同, 收 委婉 的评价可 以引领学生走 入正确 的轨道 , 过于直 白的断言容易对 学生造成 消极的影响, 教师 的否定性评价 , 言重 了容 易伤 害学 生 自尊心, 甚至导致 学生“ 望师 生畏 ”阻碍学生发展 ; , 言轻 了, 错误之处引不起学生的足够 重视 。所 以, 学生进行否定性评 对 价时, 首先应有效地保护 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和 自信 心 , 同时又 要达到修正学生错误的 目的, 使否定性评价真正成为发展性评 价。幽默 的否定性评价 语言是~ 剂课堂气氛的润滑剂 , 能使课

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

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
课堂实录 1 几个力所做 总功的计算 : 下都采用方法二 .
攮 谶
『 评析1 个物体在互相垂 直的两个力作 用下 一
情境设 置 : 如图 1 所示 , 滑水 平 面上有一 物 的运动 , 学生已经熟悉 的物理情境 , 光 是 在此情境下 , 体, 受到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的拉力 F- N和 F- N  ̄3 -  ̄ 教者巧妙地将 “ M 合力所做 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 的代
能对所有 的教学 内容都采 用探究式教 学 , 这就 需要 度 为 0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 教 师在 教学过 程 中 , 活运用 教学 方式 , 择那 些 灵 选 [ 评析] 实验探究 “ 自由落 体运动 的性质 ” 教者 , 重点 内容 、 心 内容进行 探究 , 核 以便在 有 限 的教 学 首先 让 学生 陈述 自己的方案 ,而后 作 出可行 性评
点 拨 :我们 已经掌握 了一个 力做 功 的计 算方 法, 那就可 以先求 出 和 的合力 F 如 图 2 , ( )再 求合力 F所做 的功 ,根据力 的合成 的等效替代性 ,
此功即为 和 对物体所做 的总功.

2 1/ 0 03





已有 的学 习 、 生活 经验 以及认 知 方式 的不 同 , 可 示 )因 一 图象呈线性 , 不 , t 因此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
自由落体运 动是直 线运动还 是曲线运 动? 是匀加速 的实验 , 只不 过纸带 的运 动从水 平方 向变 为竖 起方
运动还是非匀加速运动 ? 生: 直线运动 ; 可能是匀加速运 动. 师: 设计一个实验 , 验证你的猜想.可相互讨 论) (
发挥四个问题 进行 了理 眭思 考 , 旨在对新课改背景 W= / 5 1 = o. F= x o 5j J 下的物理新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引 申: 如何计算上述过程中力 所做的功? 情境性物理 问题的设计要润物无声 解答 : =  ̄oa 3 1 x o5 O 8. W1F cs= x 0 cs3 =l l j J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张洪中学庞雅梅随着课程改革得不断推进,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将就是我们教学改革得最终目标。

那么做为物理这一门学科,我们将怎样对课堂进行设计与实施才算就是高效而有智慧得课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将带领大家共同探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得困惑困惑一:教材中大量得探究实验,我们该怎么把握学生学习得深度与广度?困惑二:对于探究式实验课堂,由于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案得多样性,我们该如何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完成教学进度。

困惑三:教学效果考核该如何与教学管理相统一困惑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不该统一模式困惑五:课堂中该如何教会学生利用已有得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针对以上困惑,结合我们张洪中学理化教研组“六步导学法”高效课堂模式得使用,以及我们理化组所有老师得努力实践,同时借鉴兄弟学校其她老师得课堂教学,我个人结合我们得六步导学法认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插入六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科学探究”内容(1)课前预习掌握基础(课前完成)上课前,学生对前面所学习得基础知识或与本节课得学习相关得内容进行自主复习回顾,为本节课得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依据导学案得学习目标与内容,对本节课作一认真预习,了解本节课知识结构与层次,对基本概念与规律做初步得认识与理解,对自己能理解得简单知识通过预习题得完成进行巩固。

(2)导入新课解读目标教师既可以采取灵活多样得方式为学生创设科学情境,以学生感兴趣得形式导入本节课学习得内容,也可以通过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中来,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得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有目得得进行课堂学习与课堂活动。

(3)预习展示提出质疑这就是课堂教学得重要环节。

没有学生得自主研习,她们得学习就会非常被动,一味地接受别人得所学,而没有自我独特得思考,这就失去了素质教育得意义。

我们要求学生在这里不仅展示她对预习题目得完成情况,而且要展示学生自己通过自学后对本节课知识要点得归纳、知识结构得梳理、发现问题找出疑虑,对重要知识内容进行识记、背诵、与应用等情况,以便老师有目得得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浅谈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Z HON GX UE J A 1 OXU E C NKA A O

芳 帮 § 。 | 瓣 口 麟
浅 谈 新 课 程 下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浙 江玉环 楚 门 中学( 1 6 5 徐 招茂 3 70 )
基 于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 合 课 堂 教 学 案 例 , 别 结 分 对 情 境 性 物 理 问 题 的设 计 、 究 性 学 习 内容 的选 择 、 探 主 导性 教 师作 用 的发 挥 三 个 问题 进 行 了理 性 思 考 。 情 境 性 物 理 问题 的设 计 要 润 物 无 声 建 构 主义 认 为 , 习 总 是 与 一 定 的 “ 境 ” 联 系 学 情 相 的 , 实 际 情 境 下 进 行 学 习 , 以 使 学 习 者 利 用 自 己原 在 可 有认 知结 构 中 的知 识 经 验 去 同 化 当前 学 习 到 的 新 知 识 , 从 而赋 予 新 知 识 以某 种 意 义 。教 师 在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时 , 应认 真 分 析教 学 内容 以及 学 生 的实 际 情 况 , 以便 课 堂 教 学 时所 提供 的学 习情 境 能 够 贴 近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 且 并 在很 大 程度 上 与 问题 解 决 联 系 在 一 起 ,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让 觉中亲身感受 到问题 的存在 , 并学会利 用各种 原始素 材 进行分析 、 考 。 思 例 如在 教 学 “ 个 力 所 做 总 功 的 计 算 ” 一 个 物 体 在 几 , 互 相垂 直 的 两个 力 作 用 下 的 运 动 , 学 生 已经 熟 悉 的 物 是 理 情 境 。在 此 情 境 下 , 者 巧 妙 地 将 “ 力 所 做 的 功 等 教 合 于 各 分 力做 功 的 代 数 和 ” 关 系 暗 含 其 中 , 学 生 从 感 的 让 性 层 面 认 识 到 这 一 关 系 的 存 在 。 此 举 虽 不 是 严 格 的 证 明 , 会 使 学 生 留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补 了 教 材 ( 人 教 版 但 弥 指 新教材 , 同) 这 一关 系只 作介 绍 不 作 详释 的不 足 。 下 对 如果 说 分 别计 算 、 、 只 是 对 已 有 知 识 巩 固 的话 , w 那 么揭 示 规 律 则 是 在 学 生 原 有 认 知 基 础 上 自然 而 然 地 实 现 了 新 的认 知建 构 。 二 、 究性 学 习 内容 的选 择 要 量 体 裁 衣 探 新 课 程提 倡 探 究 性 学 习 , 一 教 学 方 式 的 实 施 , 这 无 疑 会 对 学 生 的学 习 能 力 提 高 起 到 很 好 的 促 作 用 。但 由 于 教 学 时 数 的 限 制 , 学 内 容 的千 差 万 别 , 生 已 有 的 教 学 学 习 、 活 经 验 以 及 认 知 方 式 的不 同 , 可 能 对 所 有 的 生 不 教学内容都采用探究式教学 , 这就需要 教师在 教学过 程 中 , 活 运 用教 学方 式 , 择 那 些 重 点 内容 、 心 内容 进 灵 选 核 行 探 究 , 便 在 有 限 的 教 学 时 数 里 , 能 按 时 完 成 教 学 以 既 任 务 , 能 通 过 学 习促 使 学 生 自主 建 构 新 知 识 体 系 , 又 并 逐渐学会学习。 实验探究“ 自由落 体 运 动 的性 质 ” 教 者 首 先 让 学 生 , 陈 述 自己 的方 案 , 后 作 出 可 行 性 评 价 , 着 并 不 按 教 而 接 材 的设 计 安 排 分 组 实 验 , 是 要 求 学 生 对 本 节 “ 题 与 而 问 练 习” 的 一 幅 频 闪 照 片 进 行 研 究 , 证 自 己 的 猜 想 。 中 验 教 者 之 所 以不 在 课 上 安 排 实 验 , 方 面 是 考 虑 到 本 章 第 一 节 刚 刚 做 过 类 似 的 实 验 , 不 过 纸 带 的运 动 从 水 平 方 只 向变 为 竖 起 方 向 , 一 方 面 , 打 出 的 纸 带 进 行 数 据 分 另 对 析 , 组 对 数据 的选 择 不 尽 相 同 , 便 后 面 的 展 示 交 流 。 各 不 基 于 以上 考 虑 , 教 者 聪 明地 将 实 验 的 操 作 安 排 到 了课 执 后 学 生 自主 活 动 的 时 问 中 去 , 上 集 中 精 力 做 数 据 的 分 课 析 , 力 培 养 学 生 运用 所 学 知 识 分 析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着 力 。将 “ 据 获 取 ” 数 的技 术 过 程 放 在 了课 外 , “ 据 分 将 数 析” 的智 力 过 程 放 在 了 课 内 , 者 将 宝 贵 的 课 堂 教 学 时 教 间用 在 了刀 刃 上 。 三 、 师 主 导 性 作 用 的 发 挥 要 画 龙 点 睛 教 “ 何 一 位 教 师 … … 可 用 他 独 特 和 无 穷 的 创 造 力 去 任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素浅议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素浅议
在 学 习过 程 中的 主动 性 和建 构性 。理解 和掌 握 教
物 理 学科 的特 点 ,物 理课 堂教学 设 计 由八 个方 面
构 成一 个 系统模 式 ( 1 。 图 )
教学
任务 分析
起 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设计 的要素 ,对我 们 的教 学实 践 和教 学质 量 的
提 高有 着 十分重 要 的意 义 。
理课 堂 教 学设 计 的基 本 要 素 可 以 归 纳 为 以下 几 方面 [ 。 2 】
内”“ 确率达 9 %” 。 、准 0 等 是评 判该 项 能力 的标 准 。 制定 物理 教学 目标 时 , 必须 根据 《 物理课 程 标
3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的基 本 要 素
D — 行为程 度 : — 即应规 定评 定上 述行 为是 否 合格 的标 准 ,是学 生 对 目标 所 达 到 的最低 表现 水
准 , 于 评测 学 习表现 或学 习 结果所 达 到 的程 度 。 用 如 “ 至少 写 出三种 解 题方 案 ” “ 、 或误 差 在 l m 以 m
骤有可能是不 同的 , 但实质性 内容是一致的。物
教 学 目标 是期 望 学 生在 完成 学 习任务 后 达到 的程度 , 预期 的教学 成 果 , 组 织 、 计 、 施和 是 是 设 实
评 价教 学 的基本 出发 点 。 在制 定教 学 目标 时 , 要充
分 考 虑物 理课 程 目标 的 体现 和贯 彻 ,教学 目标 的 阐述要 以 明确 、 体 的术 语加 以描 述 。 具
行 为 分 析
教学技 术选择 与设计
动机 的 激 发与 维持
媒 体 的 选 择与 设 计

浅论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浅论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20 0 8年 第 l 2期
物 理通报
物 理教 学讨 论
浅 论物 理 课 堂教 学 设计
陈 娟
( 通州市兴仁 中学 江 苏 通 州 267 ) 23 1
课 堂教学虽 有教材 规定 的教 学 内容 和要 求 , 但 没有 固定 的教学模 式 . 堂 给教 师 以足 够 大 的想 象 课 空间来 自由发 挥 , 问题 是 我们 在 教 学 中要把 学 生 引
向哪里 ? 怎样来 引导学生 ? 教学 中应让学 生经过某 一 阶段 的学 习 , 在认 知水平 、 操作水 平和思想 情感 等方
求, 怎样设 置问题情 景 ? 排 哪些 实 验 ? 样能 激 起 安 怎
学生的兴趣和启发思考? 借用什么样的恰当比喻 , 能
使 学生加 深对概 念 和规律 的领会 ? 出哪 些 问题 让 提
所以教学设 计又被 称 为教 学 系统 设 计 . 以把 课 程 可
在提高 思维深度 中得 到 喜悦 与 满足 . 学生 常 对高 中 力学和 电磁学表 现 出兴趣 , 因为这 些 内容 的学 习对 抽象思 维能力要 求较高 , 学过之 后感 到 回味无穷 . 所 以在高 中物理课 的教 学设 计 中 , 重 视他 们 不 同于 应 初 中学 生的这一 心态 , 把 他 们对 新 事 物好 奇 的兴 要
计 教学 问题 的解决 方案 、 验方 案 的有 效性 并 做 出 检
手操作 , 引导学生对有关规律进行探究 . 高中学生喜
欢物理往 往是 由他们 的年 龄特 征决 定 的; 由于高 中
物理 内容的学 习要 求从 形 象思 维 上升 到逻辑 思 维 ,
相应 修改 的过 程 . 进行 教 学设 计 的根本 任 务是 通 过 发现 、 析和解决 教学 问题 来提 高教学 系统 的效 率 ,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改革的时代,教育模式、教育思想,乃至物理教材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教学的目标,也提升到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课堂依然是教学的主渠道。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水平成为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

本次参加呼伦贝尔市物理学科优质课观摩,深深体会到,搞好课堂设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观摩课学习结合自身物理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粗浅认识。

1.课堂教学设计的多样化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一只粉笔、一张嘴,课讲得头头是道,例题分析也十分透彻,但教学效果却不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是由于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次市优质课中,许多新课程理念: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设置情景教学层出不穷,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一节课中,教学采用诗歌引入“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再配合动画效果,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到自然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美丽的,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再比如:在“位移和时间关系”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某一位移时间图象,让两位学生来模拟运动,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图象非轨迹。

开放学习,不是指“放羊式”的教学,是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充分体现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新《物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高中物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例如,在“速度”和“电阻定律、电阻率”两节课中,都充分体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

在“速度”这一节中,首先速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法定义,参赛教师都有充分的体现。

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师以光电门实验为基础,逐步减小运动物体的大小,配合多媒体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极限方法。

而在“电阻定律、电阻率”的一节课中,电阻定律的推导过程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而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已有接触,所以参赛教师先和学生一起猜测电阻和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给学生方法应该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建立起正确的思维过程,而科学的方法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3.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的出现和普遍应用可以说是教学手段的一大革命。

在这次优质课中,参赛教师基本上都是将多媒体与演示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提供了样板。

比如:利用多媒体来表现曲化直的思想,对一圆弧逐渐地切割,再逐渐地放大,最后曲面几乎可以看成是一直线。

特别是对某些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充分利用了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形象、快速、简捷的给学生数据处理结果。

现在不少教师过分依赖和崇拜多媒体教学,使物理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

如有的教师多媒体技术并不熟练,教学过程出现尴尬,又如,教师常仅仅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式各样的新奇“物理图象”的展示,而忽视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要合理利用,切忌过多过滥。

面对素质教育的大课题,教育教学研究气氛空前,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

但原则不能偏离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应该注重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训练方法,培育科学思想,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