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6)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艺术。
2)、了解著名的画家和画作,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
3)、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2)、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气韵和意境。
3)、透过中国传统戏剧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书法、绘画作品,理解其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的情趣和民族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含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3)、明确传统戏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其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法、合作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神奇画卷引出独具魅力的中国书画、戏曲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魅力!观看视频,感受中国书画的神奇魅力!【学习新课】(一)探寻魅力——文字教师讲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
传说的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
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
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
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中国文字的起源(1)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铭文。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共发现甲骨文字有五千多个。
2.书法字体的演变字体时间特点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之长,工整清晰,飞洒活泼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草书-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感情3.历代书法名家(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和行书,被后代尊为“书圣”。
(3)唐代: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的三位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而怀素和张旭的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
(4)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5)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頫,创赵体,明代出现文征明和董其昌等书法家。
二、画中有诗1.演变(1)石器时代:陶画、岩画和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
(2)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分类(1)按题材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按表现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
3.特点(1)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它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及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三、金声玉振四、宫廷舞和民间舞隋唐隋唐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明清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民间舞蹈南北朝《西凉乐舞》展示了“胡舞”风范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五、戏曲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的古代艺术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呈现文字材料:某外国专家评委对它的评价: 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教师提问:这一图案融合了中国哪些艺术的特色?学生回答:书法、篆刻等。
由此引入引入本课主题古代中国的艺术。
古代中国人在美的追求和创造中产生了多种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高超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讲授】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
教师提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关键在于中国文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富于变化。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2-2中国古代艺术教案-1

2).中国画不同画种的特色
山水画:系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魏晋时期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到唐代已完全成熟。
花鸟画: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形象化B.逐渐多样化C.逐渐简约化D.逐渐国际化
(3).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
风俗画: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代表。
文人画: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尤其是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
3).中国画的特征及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发展特征的原因
原因: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个时期的绘画都打着当时时代的烙印。隋唐时期,社会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因而画种丰富;两宋时期,中原政权经常受到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与骚扰,而山水画更能表达文人的情怀;明清时期,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出现一些绘画风格奇特的画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20)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预习与课堂教学案)【课标要求】基本要求: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1、汉字起源于什么?中国古代最早成熟的文字是哪种?2、中国书法艺术的概念与艺术特点?——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3、中国书法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与各自特点发展过程:小篆:创始于;隶书:始于,成熟并通行于时;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行书:开始盛行于;草书:起源于,成熟于。
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字型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4、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①东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等,号称“”。
②唐代:①欧阳询、、,分别创立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则擅长狂草。
③宋朝:、、、(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名世。
【疑难解析】(1)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成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进入自觉阶段。
(2)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①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②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③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画中有诗——中国画1、起源:原始社会的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成熟:魏晋南北朝至时期2、分类:以绘画的题材不同,可分为画、画、画。
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画与的区别。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案专题2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必修3)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中国古代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主要书法大家(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有“书圣”王羲之。
(3)唐代: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的狂草具艺术魅力。
(4)北宋:有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
(5)元代:首推赵孟兆页,创立赵体。
(6)明代:有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3.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1)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
(2)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易混易错]汉字不等同于书法。
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二、画中有诗1.中国画的分类(1)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2.山水画(1)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2)艺术特点:中国山水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文人画(1)又称“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艺术特点: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知识点拨]中国绘画的演变特点:画的用材由多样化到单一化;绘画理论逐步成熟;由以人物画为主,逐步以风俗画、写意画为主;画的题材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4.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提炼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古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2.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如唐代绘画、宋代书法、元代戏曲等。
3.掌握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如唐代画家吴道子、宋代书法家米芾等。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古代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5.通过分析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3.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重点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4.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古代艺术的某个流派或代表作品。
2.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我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2-2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2 精

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3、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过程,戏曲的发展历程难点:书画的关系【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概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概述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基本特征: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砚、纸、绢素以及矿物颜料。
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3、简述元杂剧、明传奇和清京剧的产生过程及艺术成就。
元杂剧:吸收宋代杂剧和诸宫调之长,他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于一炉,形成一种新的戏曲。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1、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然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去分析各艺术的特点。
2、关于“‘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先鉴别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归纳书法及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并分析每种文字的特点及其对书法发展产生的影响。
(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教材收集整理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鉴赏。
(4)鉴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出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3、关于“画中有诗”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同时展示几组中国画和西洋画,引导学生先从视觉上对比,初步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中国画的特点。
(可引导学生从作画材料、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2)利用多媒体投影中国画中三大类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著名的代表作,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各类作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整个中国画特点的理解。
4、关于“金声玉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中国著名的乐曲,让学生先自行和现代音乐对比,谈谈对古典乐曲的认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乐的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古乐就已经相当发达,当时古乐的表演形式常是诗歌、音乐、舞蹈不同程度的结合体。
(3)阅读教材,概括归纳中国古乐发展演变的历程,并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古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5、关于“宫廷舞和民间舞”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宫廷舞和民间舞蹈片段,先让学生对两者有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先初步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宫廷舞发展演变的历程,以及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
(3)了解古代中国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古代民间舞蹈发展演变的历程,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6、关于“戏曲”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播放如今几种主要的戏曲剧种,让学生先从感官上集中体验一下。
(2)使学生了解戏曲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且剧种繁多。
概括归纳各个时期戏曲的存在形式,并分析其特点。
7、课堂小结时,使学生明白:一定的文化艺术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因此,我们在分析任何一种文化艺术时,都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