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综合试题的情景再现资料
物理复习中的情景创设

F浮 G木
V Sh
木 V排 S (h2 h1 ) h2 h1 水 V木 S (h3 h1 ) h3 h1
h2 h1 木 水 h3 h1
对现有器材进行重组,创设新情景
考虑助漂
以实验器材为线索对电学实验情景重组创新 电学实验
场景、文字
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定性)
实验过程一:
GA
F拉1
F拉2
场景
实验结论一: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 大;
探究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定性)
实验过程二:
GA F拉1 F拉2
场景
实验结论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液体 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对现有器材进行重组,创设新情景
图片场景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装置 玻璃板的作用 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也可以透过玻璃 板看到后面的物体。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利用“替代法”用一只蜡烛替代另外一只蜡 烛所成的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要求 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场景模型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动画模拟
(2010莱芜)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 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 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 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 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情景、情景的呈现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故事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
比如:在讲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空中手抓子弹的故事,进而引入到主题。
再如:讲“浮力”的时候,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等等。
二、加强直观刺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比如在八年级物理的引言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用漏斗吹乒乓球,让学生观察现象;用惯性演示器做演示实验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里现有的光具座,让学生亲自操作,不仅可以加强直观刺激,还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讲“光的色散”时,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夏天彩虹的形成加以说明,还可以利用三棱镜直接做这个实验,没有三棱镜则可以用一碗水和一面镜子来做这个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说明这个现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创设情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身边的实例、现象,通过现象让学生自己总结和物理知识的联系点,用学到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比如:可以让学生解释在上学的路上,自己为什么不小心会绊倒或者滑倒这样的现象;可以让学生观察道路上汽车刹车的痕迹的长短,怎样用学到的知识来说明;可以让学生观察在家煮饺子时的一些现象,怎样用物理的角度来解释;可以让学生说明“下雪不冷化雪冷”的道理......这些实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通过学生自己的解释,可以加强学生的成就感。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受实验室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我们可能无法完成,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课件来完成,同样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比如:在“大气压强”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托里拆利实验”。
初中物理复习中的情景创设案例

图23图24创设学科内各知识点综合的物理情景例:(2010济宁)王聪是班里有名的“物理迷”,他爱观察,勤思考。
一天,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 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
“吸盘”是利用 起固定作用的。
(力) (2)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如图23所示,其中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 相连接。
(电)(3)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
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即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
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的连接方式是 。
(电)(4)当香喷喷的豆浆打好后,王聪打开豆浆机,如图24所示,他只闻到香味却看不清楚豆浆。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热)(5)豆浆机铭牌上的部分技术参数如上表。
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电) (6)王聪粗略想测算一下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
于是,他把80g 大豆和1500g 清水放入豆浆机中,测出其初温为20℃。
豆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当电热器加热的总时间约12min 时豆浆沸腾,测其温度为100℃ 。
设豆浆的比热容大约等于水的比热容,请你帮他计算豆浆吸收了多少热量?豆浆机电热器的加热效率大约是多少?(电、热)【C 水=4.2×103J /(kg·℃)】(7)王聪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那个大,但手中没有密度计,也没有天平和量筒,请你用家中的物品较简单的比较出二者密度的大小。
(力)额定电压 220V 额定频率 50Hz 电动机额定功率 180 W 电热器额定功率 850W参考答案:(1)大气压(2)大地(3)并联(4)闻到香味,是因为豆浆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看不清豆浆是因为豆浆机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使王聪看不清豆浆(5)电动机的电流为:I电机=P电机/U额=180W/220V=0.82A (6)豆浆吸收的热量为:Q=cm(t2 - t1)=4.2×103J/(kg·℃) ×(1.5 + 0.08)kg ×(100℃- 20℃)= 5.31×105J电流通过电热器做的功:W=Pt=850W×12×60s = 6.12×105J电热器的加热效率:η=Q/W=5.31×105J/6.12×105J = 0.87 =87%(7)用同一支筷子,使其分别直立地漂浮在水和豆浆中,筷子露出液面多的密度大。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8篇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8篇第1篇示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入物理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发现物理规律。
为什么水壶里的水会烧开?为什么冬天的电灯会发出光亮?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践,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研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等。
通过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它在什么条件下会停下来?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模拟来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践。
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进行物理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情境模拟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第2篇示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老师经常需要通过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也谈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情境创设

也谈初中物理课堂的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创设物理情景,可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活跃课堂的氛围。
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内化物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解决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我们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场景再现方法外,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教学。
1、利用诗歌、典故和故事等,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
比如,我们可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绝句作为“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引入;用“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等妙句作为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的比较教学。
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又如教学“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并且速度比在液体和气体中还要快”时,可联系《三国演义》里面军队作战的情形,要想最快知道敌军是否来临,通常哨兵会趴在地面上,他是在做什么呢?由这种故事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
再如教学“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时,我们可用“古人用冰凸透镜向日取火”的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冰来取火的?学生通过想象,不但进一步理解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且还明白不仅有我们实验室常用的玻璃凸透镜,还有冰凸透镜、水凸透镜,扩大了对凸透镜的认识范围。
2、运用夸张、类比手法,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
对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学生总感到不易理解和记忆,但教学时若赋予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增强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化知识的记忆。
如对“电路和电流”的教学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电阻这一概念,以致学生不能很顺利地分析电路。
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将电荷的移动类比成人的流动,遇到山路(即电阻大的用电器)时,会选择平路(即电阻小的开关或电流表等)这条路走,分析短路概念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综合试题的情景再现

题目: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综合试题的情景再现作者单位:东城区(县)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作者姓名:马金辉内容提要:本文作者提出了在初中物理综合试题复习课中创设情景,对综合试题中情景进行再现的观点,综合试题的情景再现以物理情景为载体,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已学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更可以加深对解题技巧的理解,化解了综合试题的难度,改善了复习课的沉闷枯燥,营造了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复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复习效率。
主题词:复习课情景创设综合题情景再现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理念有着深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情景创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综合试题)中创设情景1.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情景、问题、资料、方法、检验。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要的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以乐促智、以事喻理”的目的,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
2.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点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探究。
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心里需求。
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

《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课程提要课题背景上复习课时,课堂往往“活”不起来。
特别是进入初三总复习,学生容易感觉到长期复习带来的疲倦,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1将知识点式的罗列,教学内容低层次的重复多,学生沉闷学习。
2将复习课理解为练习课:“教师布置习题→学生训练→公布答案”便是一节复习课的全部。
3复习容量过大,教师满堂灌,学生忙于被动接受。
4复习的方式过于简单。
老师先讲一两个例题,再让学生训练,最后简单评讲练习,这样周而复始,学生在此方式下学习,感觉枯燥沉闷。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一点,就是复习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
怎样改善复习课“课堂沉闷”的这种现象?能否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提高复习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彰显物理课的活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课程主旨本课程旨在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复习中创设物理情景,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活跃复习课堂氛围、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内化物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复习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有专家讲座(2课时),主题座谈(1课时),课例(课堂实录、教案、学案、ppt课件)、拓展资源(flash资料包、专题论文、讲座文本、典型案例文本)等内容•专家讲座主讲闫芳第1课时:初中物理实验复习中的情景再现及创设²复习课的现状及对策²情景创设的意义²物理情景及情景的呈现方式²物理实验复习中的情景再现及创设²案例第2课时:解综合试题时的情景创设²综合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²学生解综合试题的现状²解综合试题的对策²案例•主题座谈座谈专家马金辉赵维赵慧敏马金辉座谈话题²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与新课中的情景创设有什么区别²复习课中情景创设与情景再现的区别²创设物理情景的复习方法与传统的复习方法相比,优势有哪些²怎样通过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突破中考试题中的某一类难点计算²学生能否参与到物理情景的创设过程中²教师在创设物理情景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²课程特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直面复习课教学中的问题、贴合教学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教具学具的开发》课程介绍:物理教具经历了由简陋到精密、高档、高端的过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案例分析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为例,分析其应用、案例及效果,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境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情境: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生活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声、形、色兼备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在物理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以“声现象”为例,介绍一个具体的情境创设案例。
案例名称:声音的探索之旅1.教学内容:本案例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2.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教学过程:(1)创设实验情境:首先,教师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如钢尺、橡皮筋等。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接着,教师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本质。
(2)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鸟鸣、汽车喇叭声、海浪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3)创设多媒体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视频,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思考音乐是如何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初中物理复习课中的情景创设
-----综合试题的情景再现
作者单位:东城区(县)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作者姓名:马金辉
内容提要:本文作者提出了在初中物理综合试题复习课中创设情景,对综合试题中情景进行再现的观点,综合试题的情景再现以物理情景为载体,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已学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更可以加深对解题技巧的理解,化解了综合试题的难度,改善了复习课的沉闷枯燥,营造了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复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复习效率。
主题词:复习课情景创设综合题情景再现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理念有着深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情景创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综合试题)中创设情景1.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情景、问题、资料、方法、检验。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要的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以乐促智、以事喻理”的目的,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
2.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点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探究。
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心里需求。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与教有效的结合。
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教学方法通常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他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规律形成的过程的体验,“用知识武装头脑”,从而使学生在物理课上形成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是每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4.综合试题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由此综合试题具有文字多(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与数学学科结合紧密,解题难度大。
由于各方面能力要求高,因此在综合试题的复习课上呈现的状态是:教师卖劲的讲,学生费劲的听,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遇到综合试题时:拿到试题后读不懂题——情景无法再现;解题无从下手——规律、公式不知如何应用,没有解题技巧;盲目主观臆断——思维定式。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创设情景----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1.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对策
(1)再现物理规律构建时的情景。
(2)串联所学知识,把握内在联系。
(3)拆分试题情景,化解难点,提升技巧。
2. 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内涵
3.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内容
(1)情景再现: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再现物理知识的结构、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物理研究方法。
(2)知识再现:通过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再现知识结构网络。
(3)方法再现:通过对综合试题的解题核心与切入点的寻找再现解题技巧。
(4)应用再现:通过典例分析结合专题练习,达到能力提升
的目的。
4. 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放映(flash动画模拟的实验过程,视频资源,PPT截图再现物理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物理过程,将实验探究的过程录制成影像资料)等。
5.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在复习课中的实施
(1)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环境,使学生进入到教师设计的物理情景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回顾所学知识,并通过动手实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案例】: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①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动态变化规律;
②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变化量间关系;
③应用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变化量间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调节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到零刻度线,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并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
②闭合开关,向左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某一位置,使电流表的示数为A,同时用电压表V1、V2测出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两端电压,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V1、V2示数在表一中;
③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至另两个不同位置,使电流表的示数成倍增加,并记录相应电流表与电压表V1、V2的示数在表一中;
④断开开关,分别对比两种电路状态,计算电路电流△I、△U1、△U2填在表二中;
⑤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
表一:
结论一:串联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随电路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表二:
结论二: (2)演示实验与动画模拟
教师结合综合试题,设计相关演示实验,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实际情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动画模拟所放大的实验情景及情景中寓含的物理规律,进一步理解相关综合试题描述的物理情景和各物理量间关系。
再通过理论分析引导学生应用各物理量间关系,解决相应的综合试题。
【教学案例】:液面变化规律
演示实验结合动画模拟:
现象:量筒内小桶与铜柱共同漂浮时液面高于量筒内小桶漂浮、
铜柱沉底时的液面。
知识再现:
P
U U R I I
∆∆==∆∆定值定值P U U ∆=∆定值
理论分析:
典例分析:
①②
③
由此可见,造成液面变化的物体是比液体密度大的物体,它从漂浮容器中取出放入液体中或从液体中取出放入漂浮容器中会造成对应液面的降低或升高→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或增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或增大。
以上观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它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创设情景(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重要性,它以物理情景为载体,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已学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更可以加深对解题技巧的理解,化解了综合试题的难度,改善了复习课的沉闷枯燥,营造了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即可以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更提高了课堂的复习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用新课改的理念引领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