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合集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
利⽤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利⽤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质量;利⽤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利⽤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分⼦破裂成为原⼦,原⼦重新排列和组合构成新分⼦的过程。

由于原⼦是化学变化中的最⼩粒⼦,在化学反应前后原⼦的种类没有改变,原⼦的数⽬没有增减,原⼦的质量也没有发⽣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化学变化时必须遵守的规律,它适⽤的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若物质发⽣物理变化,⽆论质量变化如何均与质量守恒定律⽆关;其次,该定律是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它⽅⾯(如体积、分⼦个数)的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参加化学反应”,如果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化学反应,则未参加化学反应的那部分质量不能计⼊质量总和;同时,在计算“各物质质量总和”时,不能遗漏任何⼀种反应物或⽣成物,特别不能忽视⽓体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徐德林六合区横梁镇初级中学 211515质量守恒定律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它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化学计算的理论依据,直接反映了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不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理解不透,解题中常出现错误。

笔者结合自己以往的教案简要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方法。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及内容⒈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变化”;例1 “水在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轻”,这个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解读因为“水加热沸腾”这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⒉强调“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仅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如:气体体积则不适用此规律。

⒊强调“总和”。

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必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可忽视“各”及“总和”。

⒋强调“参加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在运用此规律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应特别注意。

例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4g碳在32g氧气中燃烧,生成46g二氧化碳”对不对?解读根据化学方程式C+02 C02,可知:C和02反应的质量比为12:32,即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还有2g碳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32g=44g,而不是46g。

⒌化学反应前后,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二、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守恒从微观上分析得出: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因此,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变化,因而质量守恒。

可用于推断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例3 光合作用可看成如下反应:c02+H20=淀粉+02↑则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_ ________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 _____。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 ____没有增减,______ _____没有改变。

3.定律的理解(1)“化学反应”是前提。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是基础。

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

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是目的。

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从微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2、从宏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例1: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类⑦电子数目A、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⑦C、②③④⑥⑦D、①③⑤⑥⑦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确定元素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守恒)例1:一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此物质()A、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无法确定练习1;将物质放在密闭真空的容器里加热,最后生成碳和水,可知棉花一定含有()A、H、O两种元素B、C、O两种元素C、C、H两种元素D、C、H、O三种元素例2: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了氧气9.6克,同时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5.4克,则该化合物()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练习2:3.2克某化合物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8.8克、水7.2克,则该化合物()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2.确定化学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守恒)例1:在化学反应:4NH3+5O2===== 4X+6 H2O中,X的分子式是()A、N2OB、NO2C、NOD、N2O3练习:(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则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元素,可能含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表明在任何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这个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例子,展示质量守恒定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1. 水的沸腾过程当我们在炉子上烧水时,水开始加热,温度逐渐升高。

在达到了100摄氏度后,水开始沸腾。

在沸腾的过程中,水会转化为水蒸汽。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沸腾过程中水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尽管水从液体转变为气体状态,但水蒸汽的质量与原始水的质量相等。

2. 弹簧秤的使用弹簧秤是一种常见的测重工具。

当我们想要称量一个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可以将其悬挂在弹簧秤上。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后,弹簧会伸长一段距离,以平衡物体的重力。

通过测量弹簧伸长的程度,可以确定物体的质量。

3. 食物的消耗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吃掉的食物在身体中通过新陈代谢转化为能量和废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食物的质量在消耗过程中不会减少或增加。

食物的质量最终以废物的形式排出体外,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4. 钓鱼过程中的鱼的重量当我们钓到一条鱼时,我们往往会使用一个秤来称量它的重量。

不论我们在水中将鱼称量还是将其放在陆地上进行称量,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鱼的重量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鱼的重量只取决于鱼的本身,而不会因为秤的位置而发生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它不仅可以解释许多物理过程,还可以应用于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从沸腾水、使用弹簧秤测重、食物的新陈代谢到钓鱼过程中的鱼的重量,这些实际应用案例都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探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案例时,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处理和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总结起来,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从水的沸腾过程到食物的消耗,从弹簧秤的使用到钓鱼过程中的鱼的重量,这些实际案例都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质量守恒定律的七种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七种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七种应用作者:张海青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06期质量守恒定律是建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论基础,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培养九年级学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系统梳理了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七种常见情况。

一、解释现象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现象是该定律最常见的使用情形。

例如:某学生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观察到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的天平在理论上应该保持平衡。

但具体到这个化学变化,因为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并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导致天平失去平衡。

基于此,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当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天平无法保持平衡。

二、推断物质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未知物质的元素组成。

例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 元素,可能含有____ 元素。

此题主要考查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元素种类是不变的。

从上面的化学反应简式可知,两种反应物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且已确定的生成物中有氧气,由此可以推断生成物淀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三、推导物质化学式化学式是描述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我们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未知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化学式。

例如: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x+HClO。

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C.HClD.Cl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得出“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原子的种类及个数都不变”的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知识要点:质量守恒定律: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综上所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化学反应两个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思维体验】一、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3.将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没有气体放出时,在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与反应前相比()A.没有改变B.增加了C.减少了D.无法确定4.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 g水受热变成了10 g水蒸汽B.50mL 水中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100mLC.5 g蔗糖溶于95 g水中,总质量为100 g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1.在化学反应3NO2+ H2O ==== 2X + NO中,X的化学式为()A.HNO3B.NH3C.N2D.N2O52.在反应FeS + 4HNO3 == Fe(NO3)2 + 2X↑ + S↓ + 2H2O中X的化学式为( )A、NH4NO3B、NOC、NO2D、H2S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 + Y2 == 2Z中,Z的化学式为()A.XY2 B.X2Y2 C.X2Y4 D.X2Y4.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AB2+ B2 == 2CB.3AB2+ B2 == 2CC.4AB2+ B2 == 2CD.AB2+ 4B2 == 2C三、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化学反应3A + B == C + 3D,若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为2.8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运用
目录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概述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
01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化 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 生成物的总质量。
02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分析污 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 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其 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
食品安全检测中,质量守恒定律用于 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有 害物质,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在食品安全事件调查中,质量守恒定律用 于分析食品中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有助于追溯问题源头和制定解决方案。
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可能会发生 亏损,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相对论效应
高速运动或强引力场中,物体的 质量会发生变化,不满足质量守
恒定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性质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 基本定律之一,适用于任何化学 反应,不受反应类型、温度、压 力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证明
发现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拉 瓦锡在18世纪70年代通过大量实验 发现的。
证明
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例如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分别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比较是否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用于计算食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例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以及 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05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 性
理想状态下的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知识之一,也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必须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一、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应从如下六个方面去理解。

1 明确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说明质量守恒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

2 强调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它物理量(如体积)。

实际上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总和相等,但体积总和不一定相等。

3 理解“参加反应”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如果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4 记住“质量总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否则,就会出现“表面不守恒”现象。

5 抓住守恒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 建立知识网络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并形成如下知识网络:二、具体运用1 判断某些说法是否正确例1(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对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计量数与的和一定等于m和n的和B 若反应物A、B各为a克,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不一定是2a克C 反应物A与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与D的质量比D 若生成物C是单质,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解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但由于反应前后不同分子中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所以由原子构成分子的数目则不一定相等,所以表示分子数目的系数不一定等于;质量守恒定律明确指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而不是给定的反应物质量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固定的质量比,不可理解为反应物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就不是置换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的计算过程。


解:设氧气质量为x克
解:设氧气质量为x
H2O2 MnO2 2H2↑+ O2↑
36
16
34g
X
2H2O2 MnO2 2H2O + O2↑
20
32
34g
X
36
16
=
34g
X
16×34g
X=

36
=15.1
20 34g
=
32 X
X=
32×34g 20
=54.4g
答:生成氧气质量54.4g
代入与计算有关的相对分 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列出比例,求解 简明地写出答案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正确
代入计算的量是实际反 应的量(纯量)
练习.若31.3g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 不再减少为止,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1.7g,求: (1)生成的氧气质量多少克? (2)剩余固体中各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正确的解法

解:设氧气质量为x
2H2O2 MnO2 2H2O + O2↑
68
32
34g
X
68 34g
=
32 X
X=
32×34g 68
=32g
答:生成氧气质量62g
结合例题总结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需要注意些 什么问题?
化学方程式计算
二个要点
三个关键
步骤完整 格式规范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设未知数 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点燃
C + O2 ====CO2
12 32
44
总结:化学方
1.2g 3.2g 4.4g 6g 16g 22g
程式计算的依 据是什么呢?
2.4g 6.4g 8.8g
3 : 8 : 11 1.计算依据:
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按一定的
质量比进行。
例134克H2O2完全分解可得多少克的氧气,判断 下列解法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指出?并写出
铝的质量为:
答:最多可以生产铝5.3吨
10吨×0.53=5.3吨
答:最多可以生产铝5.3吨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 (2)对“34克过氧化氢完全分解(2H2O催2=化=剂==2H2O+O2↑)产生 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都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
吗?试试看,请把你认为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
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解:设铝的质量为x 2Al2O3=通==电4Al+3O2↑ 204 108 10吨 x 204:108=10:x
小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小
丽 解 法
量分数: Al的相对原子质量×2
明 解 法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7×2)/102=0.53
x=5.3吨
本节课小结



主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要 推求物质的组成或质量
定运

用 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练习:
向试管中加入ag的高锰酸钾,加热后试管中 剩余的固体bg,再往试管中加入cg的氯酸钾, 继续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dg,则生成的 氧气的质量是( )
A (a+c+d)g C (a-d)g
B (a+c-b+d)g D (a+c-d)g
扩展例题 例. 含锌65%的锌粒200g(杂质不反应), 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H2多少克?
计算关键:代入方程式计算的量必须是实际参 与反应的量.
解: 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
Zn + H2SO4 ======ZnSO4+ H2↑
65
2
200g×65%
x
65
=2
200g 65% x
x=4g
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4g
练习1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主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要 推求物质的组成或质量
定运

用 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运用: (1)推求物质的组成或质量
例1.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
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
2LiOH + CO2 =Li2CO3+ X ,据此判断X的化学式
A、等于(m + n)克 B、小于(m + n)克 C、大于(m + n)克 D、小于或等于(m + n)克
小结:要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反应” “一段时间后”“完全反应”“恰好反应” 等
字眼 质守定律的守恒是指“实际参与”反应的质量守
运用(2)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回顾 :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相对原子质量 K-39 CI-35.5 O-16 )
分析:“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已完全反应.
(1)据质量守恒定律
氧气质量: 31.3g-21.7g=9.6g
想一想: 你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提升 :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 程式为:通电2Al2O3=通=电==4Al+3O2↑。“电解10吨氧化铝最 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
要点回顾:结合方程式,分析在化学反应中 存在的重要规律
点燃
C + O2 == CO2 “六个”一定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角度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角度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
“二个”一定改变
微观角度——分子的种类改变 宏观角度——物质的种类改变
“二个”可能改变(常见的)

,推导的依据是:
X的化学式: H2O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
例2 .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问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 素。
解题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分析: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故可确定该 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思考:
如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呢?
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一: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回顾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 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练习.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3克的碳在9克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2克的CO2 B.10克的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仍为10克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D.高锰酸钾固体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变轻
提升 . 4.6g某物质在氧气完全燃烧,生成 8.8gCO2和5.4gH2O,则该物质( C) A 只含碳、氢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碳元素
解题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 不变
例3. m克的镁条在n克的氧气中充分的燃烧, 生成的白色的固体的质量是(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