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一)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的基本定理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

流体力学的基本定理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

流體力學的基本定理質量動量能量守恒原理流体力学的基本定理-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科学。

在研究流体的运动和行为时,有一些基本的定理被广泛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原理、动量守恒原理和能量守恒原理。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解释流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一、质量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流体力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表明在流体中,质量是守恒的。

简单来说,当流体通过一个封闭系统时,系统内的质量总量不会改变。

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ρ/∂t + ∇(ρv) = 0其中,ρ是流体的密度,t是时间,v是流体的速度矢量,∇是偏微分算子。

这个方程说明了质量的变化由流体的输运和流动引起。

二、动量守恒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流体运动研究中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外力作用于一个质点时,它的动量会发生改变。

对于流体,可以将这个定律推广到流体微团上,得到了动量守恒原理。

∂(ρv)/∂t + ∇(ρv⋅v) = -∇p + ∇⋅τ + ρg其中,p是流体的静压力,τ是黏性应力张量,g是重力加速度。

这个方程描述了流体内的动量变化是由压力、黏性应力和重力引起的。

三、能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是流体运动研究中的第三个基本原理。

在流体中,能量是守恒的,包括内能、动能和位能。

∂(ρE)/∂t + ∇⋅(ρEv) = -p∇⋅v + ∇⋅(k∇T) + ρgv其中,E是单位质量的总能量,k是热传导系数,T是温度。

这个方程表示了流体的能量变化是由压力、热传导和重力引起的。

结论:流体力学的基本定理——质量守恒原理、动量守恒原理和能量守恒原理,为我们研究和理解流体的运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这些定理在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预测和解释自然界中的流体现象至关重要。

正是基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流体力学的本质,并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字数:525字)。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考点13质量守恒定律-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复习高分突破(人教版)

考点13质量守恒定律-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复习高分突破(人教版)

专题五 化学方程式考点13 质量守恒定律【划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实质:分子分解→ 原子重新结合→ 新分子,也是化学变化的实质3.质量守恒定律总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1)6个不变宏观:① 元素的种类不变 ;② 元素的质量不变 ;③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 原子的数目不变 ;③ 原子的质量不变(2)2个一定变宏观: 物质的种类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改变(3)2个可能改变①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②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思维突破:①只适用于 化学变化 ,不能用于 物理变化 。

①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如气体之间的反应,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可能发生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①质量守恒定律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

①“质量总和”包括生成的固体、液体、气体 的物质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三、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2.红磷燃烧实验中气球的作用:缓冲气压,防止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气压变大。

3.用气球密封后,发现反应结束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鼓起的气球受空气浮力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明考向】考向1——定性推断【典例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是()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小于木材的质量D. 在空气中加热铜丝,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答案】A【解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故选A。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一、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实验验证:(1)白磷的燃烧;(2)Fe和CuSO4溶液的反应等注意: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有充气的气球装置要考虑浮力因素,虽然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但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反应后托盘天平并不平衡。

二、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扣住关键词(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因而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即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的理解为“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某些物质的过量”问题,没有参加反应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

(3)“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4)“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5)“质量总和”:指各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另外,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而颜色、体积、热量等的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内。

三、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可理解归纳为“三个守恒、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三个守恒:(1)(宏观上)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2)(微观上)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3)(质量上)质量守恒:反应前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物质的总质量。

两个一定改变:(1)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2)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增重”、“减轻”和“不变”现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

例1、铁丝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带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带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守恒”。

首先我们要清楚有哪些守恒:宏观上:1、物质的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是“质量总和”,不是单个的某些物质的质量2、元素的守恒——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质量微观上:原子的守恒——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另外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定律除了这些守恒之外,还表现为,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有固定的质量比。

例如:4 P + 5O2点燃 2P2O5化学计量数(也就是配平系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31 5*32 2*142124 160 284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磷与氧气的反应中,磷与氧气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都是124:160:284。

比如用31克的磷燃烧,需要消耗多少氧气呢?我们可以利用“比恒定”列出数学式子:124:160=31g:x 求出氧气质量所以,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为:“和相等,比恒定”[例1]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A、B不正确。

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D。

[例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拓展1质量守恒定律题型强化

拓展1质量守恒定律题型强化

【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质量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增加C.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质量减少D.将一定质量的水冷凝后结成冰,质量不变【答案】D【解析】A、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质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该选项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增加,是因为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该选项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该选项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水冷凝后结成冰的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D。

2、化学反应前后,给出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①分子数目;①元素种类;①物质的总质量;①物质种类;①原子种类;①电子数目。

其中没有变化的是()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数目、①元素种类、①物质的总质量、①原子种类、①电子数目没有变化;①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①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故选B。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关于反应aA+bB=cC+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答案】B【解析】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不正确;B、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不正确;D、该反应两种物质参与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题目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题目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我们的日常饮食到环境污染,都离不开化学。

而在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不会被创造或者毁灭,只会转化成其他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理解。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又称质量守恒法则,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

它的核心思想是物质不会在化学反应中被创造或者被毁灭,只会改变其形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和确立,使得化学反应的研究有了基本的定量依据。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质量守恒定律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奠定了之后化学研究的基础。

它不仅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认识。

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反应前后,所涉及的物质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这正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而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四、个人观点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我个人深信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了基本法则,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物质转化过程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以促进自身的学术和科研能力。

五、总结本文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其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个人观点。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化学世界中隐藏的法则和规律。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将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好了,以上是根据你的要求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作者:吴捷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第02期一、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实验验证:(1)NaOH溶液和溶液的反应;(2)白磷的燃烧;等等注意: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有充气的气球装置要考虑浮力因素,虽然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但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反应后托盘天平并不平衡(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实质是利用杠杆原理)二、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关键词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因而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即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参加”没有参加反应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计入3“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4“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5“质量总和”指各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6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颜色、热量、体积等的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内三、利用比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就好比“用x块红砖和y根木材搭建的平房,现在把它拆成x块红砖和y根木材,然后再建成一座新式楼房”像房屋改造一样,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仍保持不变四、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可理解归纳为“三个守恒、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1三个守恒(1)(宏观上)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2)(微观上)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3)(质量上)质量守恒: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2两个一定改变(1)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2)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五、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增大”、“减小”和“不变”现象,利用质量守恒来推断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木炭燃烧后,灰烬的质量小于木炭的质量这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只是没有考虑气体的质量又如,将9g水加热变成9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却是物理变化,因此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利用元素守恒来推断例如,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其主要反应为:(),由此可知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碳B.氢C.氧D.氮分析:本题属信息给予题尽管大家对发射“神舟五号”的火箭所用的燃料偏二甲肼非常陌生,对火箭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也未曾见到过,但只要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就能对反应产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作出准确的判断由于两种反应物中共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而产物和中只有碳、氧、氢三种因此,产物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答案为D3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利用原子守恒来推断例如,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各元素的种类及其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因此,在葡萄糖发生的氧化反应里,其产物、中的碳和氢必定来自于葡萄糖显然,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必定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由于6个分子和6个分子中共含有18个氧原子,而6个分子仅提供了12个氧原子,所以另外的6个氧原子也是由一个葡萄糖分子提供的葡萄的化学式为答案为B4正确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和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利用原子守恒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相等5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利用质量守恒例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详解】
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
B.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12g碳与3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0g二氧化碳
C.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使用密闭容器
7.B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由题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B+C)g,故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g﹣(B+C)g=(A﹣B﹣C)g.故选:B.
8.C
【解析】化学反应2A2+B3=2C,且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3,则当8gA2与足量的B3完全反应时,生成C的质量为∶根据化学反应式和质量守恒定律,8m→17m, = ,x=17g。故选C。
4.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此反应中12gA物质与32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物质,故生成C的质量为:12g+32g=44g.故选A
5.D
【解析】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质量=56g+44g=100g.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解:设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
x=1.6g>0.8g,说明高锰酸钾未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中有剩余的高锰酸钾,还有反应中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选B。
B、水汽化变成质量相同的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后质量减小,是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跑到空气中,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固体质量减小,是因为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此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故选B。
3.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不变,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C+O2 CO2可知碳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8,所以12g碳和38g氧气不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错误;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正确;D、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氮、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正确。故选B。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8.若有化学反应2A2+B3=2C,且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3,则当8gA2与足量的B3完全反应时,生成C的质量为( )
A.20gB.14gC.17gD.8.5g
9.在反应A+3B=2C+3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22:9.若4.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C,则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
A.12g B.44g C.56g D.100g
6.加热15.8克高锰酸钾,当产生0.8克氧气时,剩余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A.锰酸钾、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锰酸钾
D.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7.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A.16︰9B.1︰1C.13︰6D.44 ︰23
10.在反应2A十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和44.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得质量比为( )
A.4:9B.8:11C.10:11D.31:44
参考答案、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是因为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2.D
【解析】A、冰受热融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B、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此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D、煤在氧气中燃烧是碳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参加反应的碳、氧气的质量之和与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因此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故选D。
点睛: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一)
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宜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B.水汽化变成质量相同的水蒸气
C.KMnO4受热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小D.CO还原氧化铜后固体质量减小
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水
点睛∶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9.A
【解析】
【详解】
解: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a,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a,设反应中生成D的质量为x,则:
x=5.4g;则参与反应的B质量为:8.8g+5.4g-4.6g=9.6g;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9.6g:5.4g=16:9。故选A。
10.C
D.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氮、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4.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 g A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44g B.32g C.22g D.12g
5.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