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人员专利意识调查研究
《高校专利情况分析研究报告》笔记

《高校专利情况分析研究报告》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高校专利现状分析 (3)三、高校专利运用与转化 (4)1. 专利转化现状分析 (5)(1)专利转化的意义与现状 (7)(2)专利转化的瓶颈问题 (8)(3)成功案例分享 (10)2. 专利运用模式与机制创新 (11)(1)产学研合作模式 (12)(2)专利运营平台建设 (13)(3)激励机制与政策扶持 (14)3. 专利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15)(1)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16)(2)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方法 (18)(3)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 (19)四、高校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1)专利申请质量不高 (22)(2)专利转化率低 (24)(3)专利保护意识不强 (25)2. 对策建议与思考 (26)(1)加强专利质量建设,提高申请门槛 (27)(2)完善专利转化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 (28)(3)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提高专利保护意识 (30)一、内容概括报告介绍了全球以及国内的高校专利现状,阐述了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专利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角色。
报告详细地分析了高校专利的产生机制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使我深刻地理解了高校专利从无到有,再到持续优化提升的全过程。
报告针对高校专利的申请、授权以及运营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涵盖了专利的申请流程、审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授权后的运营策略等。
尤其是报告中关于如何优化专利申请流程、提高授权效率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报告还对专利的商业化路径进行了分析,使我对高校专利的经济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报告对高校专利的质量、影响力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报告的数据分析中,我看到了高校专利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力差异以及这些专利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实际作用。
特别是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报告中提出的一些见解和建议令我深思。
专利质量导向的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实践与探索--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

DOI:10.16660/ki.1674-098X.2009-5640-1945——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夏玉华*(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济南 250061)摘 要:在国家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的背景下,高校专利“多而不优”的问题日渐突出。
山东大学图书馆依托专利质量导向的专利信息素养普及、专利信息系列培训和专利实务课程设置支撑教学,开展以学院需求为切入点、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突出转化导向的精准专利信息服务支撑科研,形成了打基础、谋长远和促落实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其中,围绕学科建设和突出转化导向的精准专利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和深化,其成功经验可为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利质量导向 专利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 转化 教学科研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240-05—Taking Shandong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XIA Yuhua *(Shandong University Library, Ji’nan, Shandong Province,250061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ent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many but not excellent" patents i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handong University Library relies on patent quality oriented pat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popularization, patent information series training and patent practice curriculum to support teaching. It provides accurate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sup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the college's demand as the starting point, subject construction as the focus, and transformation oriented. It has formed a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seeks the long-term and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Focusing on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focusing on the transformation oriented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is the innovation and deepening of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Key W ords: P atent q uality o rientation;Patent i nformation s ervice;University l ibrary;Transformation;Teaching and research①通信作者:夏玉华(197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专利信息服务与情报分析。
专利丨如何提升专利质量

专利丨如何提升专利质量?专家如是说近些年,社会各界对专利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愈发深入,质量意识已深入人心。
那么该如何提升专利转化率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将从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发掘高价值专利3个方面,谈谈对提升专利质量的思考。
一起来看看。
原标题:提升专利质量势在必行如今,社会各界对专利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愈发深入,质量意识已深入人心。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体会,从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发掘高价值专利3个方面,谈谈对提升专利质量的思考。
首先,提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是提升专利质量的基础。
如果可以在高校,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增加相关知识产权课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进而帮助他们在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专利制度。
笔者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讲授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知识产权法律及实务》,选修这门课程的都是理工科研究生。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理工科研究生此前的专利基础几乎为零,因此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
同时,近一半的同学有专利方面的现实需求。
综合考虑之后,笔者放弃原有从法条入手的教学方法,而是指导学生从现实案例出发,在实战中培养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由此可知,要提升专利质量,就必须及早培养创新主体的专利意识,科研人员除了要学习掌握一定的专利知识,还需要树立在专利事务中寻求专业化服务的意识,培养与专业人士对话、合作的能力。
其次,激励创新主体的政策红利是提升专利质量的保障。
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是随着2015年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破解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等障碍之后才方兴未艾。
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制定出台了自己的科技成果处置办法。
以清华大学为例,2016年后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科技成果评估处置与利益分配办法》等配套政策,同时鼓励院系结合自身资源,根据各自学科和科研特点,针对转化流程和收益分配制定实施细则。
也就是说,把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的收益分配权真正交到创新主体手中。
浅谈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中问题和对策

地方高校专利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和企业竞争的一个焦点,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利是知识产权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专利成果的拥有量以及转化情况,是衡量高校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技创新水平的的重要标志。
高校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专利工作发展现状以江苏高校为例,江苏现有高校一百多所,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成果,具有研究开发能力很强的实验设备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江苏省及地方政府、有关高校分别设立了专利资助专项资金,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江苏高校专利工作的发展。
虽然当前江苏地方高校专利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但与部属高校相比,无论是在专利的申请数,还是在专利的授权数等方面,差距都非常的明显。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申请专利数前100名中,江苏共有14所,申请数为2260项,其中部属高校9所,申请数为1787项;地方高校5所,申请数为473项。
2005年全国高校申请授数前100名中,江苏共有13所,授权数为818项,其中部属高校9所,授权数为689项;地方高校4所,授权数为129项。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地方高校专利工作严重滞后。
制约地方高校专利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专利工作重视层度不够一方面是除少数地方高校最近几年才把专利工作真正纳入到重点工作之中外,大部分高校的领导决策层对专利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其列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是教师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高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仍存在重科研课题立项、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评奖等,而轻视专利成果的现象,认为这才反映出他的学术水平。
另外,由于历来高校把科研课题立项、论文发表和科研获奖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的指标,并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而没有将专利成果纳入到指标之中,且奖励幅度较小。
大学专利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专利工作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专利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工作回顾1. 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专利工作,通过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完善专利管理制度、鼓励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等措施,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
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我校共申请专利XXX项,其中发明专利XXX项,实用新型专利XXX项,外观设计专利XXX项。
2. 专利质量不断提高在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我校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
通过严格审查专利申请,提高专利授权率,确保专利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
截至目前,我校专利授权率达到XXX%,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 专利转化取得显著成效我校积极推动专利成果转化,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
近年来,我校专利转化项目共产生经济效益XXX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4. 专利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提高专利工作水平,我校加强了专利工作队伍建设。
通过举办专利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和维权能力。
目前,我校已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专利意识和专业水平的专利工作队伍。
三、存在问题1. 专利申请数量与高校综合实力不匹配尽管我校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但与国内部分高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这表明我校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校专利授权率较高,但部分专利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仍有待提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专利质量监管,提升专利的整体水平。
3. 专利转化力度不足尽管我校已取得一定的专利转化成果,但与部分高校相比,转化力度仍有待加强。
今后,需要进一步拓宽转化渠道,提高专利转化效率。
四、未来发展方向1. 深化专利工作改革,提高专利申请质量我校将继续深化专利工作改革,完善专利管理制度,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而他们的知识产权素养对于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现状和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的现状和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从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三、调查结果1. 知识产权意识的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和不足。
他们普遍认为知识产权是指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法律保护的产权,但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混淆和误解。
2.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也存在一些大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意义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侵权行为。
3. 存在侵权行为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抄袭、盗版、山寨等,对于知识产权的伦理和法律规定存在认识偏差和盲区。
四、问题分析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和存在侵权行为。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教学不足当前大学对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未能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
2. 社会环境影响当前社会存在着一定的侵权风气,部分大学生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行为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侵权行为。
3. 个人素养不足部分大学生的个人素养不足,没有形成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存在侵权行为。
五、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1. 完善教育教学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培养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着转化率低、缺乏有效的市场开发和推广等问题。
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创新意识不足、技术转移渠道不畅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政府应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措施,如设立专项资金、简化审批流程等。
加强校企合作也是提高专利转化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总结现状与对策的基础上,本文展望了未来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发展,希望在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提升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关键词】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对策建议,政府支持,校企合作,总结,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逐渐得到培养和提升。
与此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难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现状与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更好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转化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提供有效的推动和支持。
1.2 目的和意义在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潮的背景下,专利转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专利转化不仅能够将他们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利益,还能够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
深入研究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现状与对策,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加强高校学生专利转化还能够为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研究我国高校学生专利转化的现状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关键词:
近年来,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知识产权战略构建受到广泛关注。
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国内专利总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大专院校拥有量为3.5413万件,占19.7%。
教育部的统计显示,1999年至2008年间,高校专利申请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44.4%。
但在巨大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基数下,高校的专利技术转让和许可实施情况长期以来都不容乐观。
以2007年为评价年度,至该年全国高校的专利授权总量达到了5.977万件,而当年的专利技术转移量仅711项,比例不足1.2%。
有学者曾尖锐地指出高校存在大量的泡沫专利,认为政府的资助政策和高校科研人员的考核机制导致了专利申请的异化。
笔者认为,高校科研人员专利意识薄弱,对知识产权流于表面、似是而非的认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科研人员为对象,对其专利意识和素养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1 被调查人员组成
本次对华东理工大学科研人员的调查涉及该校药学院、在科研立项和研究过程中检索国内外专利的约占83%,仅检索国内专利的约占14%,不检索专利文献的仅占约2%。
被调查研究人员了解专利知识的途径分别为通过网络了解占33%、通过书籍了解占15%、通过申请专利的过程而了解占46%、通过讲座了解占6%。
可见因为申请专利而了解相关知识的占据主要部分,其次为网络。
通过讲座了解的比例明显偏低,说明相关专业培训比较欠缺。
对申请专利的动机,期望能获得收益或推广新技术而申请专利的分别占26%、23%,作为科研成果或为完成任务而申请专利的分别占19%、13%,仅期望对科研成果进行法律保护的占17%,也有极少量表示申请专利是为研究生毕业,占2%。
说明科研人员对申请专利的认识比较积极,但对专利的价值认识也还存在一定程度偏差。
关于科研人员对专利未能转让或许可的原因的认知,大部分认为是初步技术,尚待进一步完善,占40%;20%认为其专利技术过于超前,市场不成熟;22%认为专利技术偏向基础,离应用较远;只有18%的认为是技术推介不够。
这说明研
高校科研人员专利意识调查研究
张晓东 傅利英 于杨曜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和技术转移日益受到重视。
高校科研人员专利意识和素养
是提升专利价值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专利制度和专利代理存在
不少模糊认识之处,可能影响到专利价值的挖掘和拓展。
因此,应开展专业培训,建立良好
的专利管理模式,努力提升高校科研人员专利素养。
高校科研人员 专利意识 实证调查
29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1-02
30
中国高校科技
2012・01-02
很有帮助。
两者比例超过2∶1,这说明发明人对专利代理人的工作认可度不高,与国际上将专利代理人作为“第二发明人”的普遍看法相距甚远。
由于发明人对专利代理人工作价值的认知不佳,相应的,在专利代理人是否需要充分了解技术方案这一方面,只有27%认为需要完全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帮助申请人撰写完善的文件;有31%的认为不需要完全了解,只要大概看得懂发明人提供的文件,能大致提炼出权利要求即可;有10%的认为申请专利的技术仍需要一定程度的保密,因此不愿意代理人完全了解技术方案细节;更有32%的认为代理人的工作本来就无甚大作用,只是对文件稍作润色,帮助完成申请流程而已,因此完全不需要了解技术实质。
这种对专利代理人价值的忽视实际上会严重影响专利文件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专利价值的挖掘和拓展。
4 高校科研人员专利实务培训要点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还列出了相关的培训内容供选择,涉及14大项共35小项。
其中约62%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较为深入的系统培训。
从关注度角度来看,商业秘密与专利技术的分界、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保护措施、高校的专利资助或技术转让政策、专利文件中权利要求书的解读和保护效力、如何为申请专利准备技术交底文件、从哪些角度认定撰写的权利要求书已经是比较好的权利要求书、答辩审查意见时发明人应当做些什么、国外专利申请的规定和途径、法律规定的主动修改期限和修改范围、维持的代价与获益可能性如何权衡、如何在合作研究中争取一定的主动权并且保护自己的权益、合作研究项目专利分享的法律规定、技术合同相关细节条款等都是比较受关注的内容。
被调查者对国内外专利信息检索免费平台的使用比较熟悉,但对如何进行技术比对缺乏了解,对改进技术在什么情况下构成侵权缺少概念;另有38%的认为在基础培训后,应分机械、电子、化学、生物/药物4类进行有技术针对性的培训或答疑。
上述关注点明确表明了作为研究人员的被调查者在专利申请过程和专利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相关的困惑,需要进
第二,建立更好的专利管理模式。
高校作为职务发明的专利权人,对专利成果的转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际上,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对社会、高校和发明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目前发明人和高校管理部门对专利代理人、技术转化专业人员的价值没有充分进行利用。
高校应积极探索更好的专利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发明人提供指导,并将有价值的专利技术转移给需要的公司,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从高校内部专利管理改进方面看,应配合考虑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充分借鉴国外大学专利管理经验,建立发明人团队联络人网络,配合专业专利代理人或技术转化人员,尽早从发明早期介入,帮助高校发明人员构建高质量、合理的专利布局,为后期的技术转移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政府应推动高校专利质量提升。
政府目前的专利申请资助模式导致了高校现有的专利申请“泛滥”问题,这产生了许多弊病,除了存在大量无技术转化前景的专利外,真正有价值的专利可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而对其专利价值构成了不利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政府应当尽快出台真正推动专利质量提升的资助方案,同时,加大对各级培训的经费支持和质量把关,切实为发明人的专利意识和素养提升做出努力。
[本文受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高校科技创新与技
术转移相关法律问题研究”(WTO925002)资助]
参考文献:
[1]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09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一)[EB/ OL].专利统计简报,2010(5).http://www.sipo.gov.cn/ sipo2008/ghfzs/zltjjb/201003/t20100319_508253.html.2010-03- 19发布.
[2]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08)[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马忠法.专利申请或授权资助政策对专利技术转化之影响[J].电子知 识产权,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