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典型城市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评价

中国典型城市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评价

中国典型城市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评价张璐璐;刘静玲;何建宗;李华【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作为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的增塑剂中.随着工业的发展,中国PAEs的需求量迅速增加,PAEs已成为中国城市水环境的重要风险因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本研究首先针对我国典型城市水环境中PAEs的污染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归纳得到我国典型城市水环境中PAEs的污染分布特征;其次运用熵值法计算了我国典型水环境中PAEs对于藻类、水蚤和鱼类种群的生态风险,并依据生态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将PAEs生态风险划分为4个水平.文献综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水环境中的PAEs浓度多数都高于8.00 μg·L-1,超过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RC-NS 2002)和饮用水质量标准(PRC-NS 2006)中的规定限值,且在大城市或PAEs工业区周围的污染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将我国与国外典型城市水环境中PAEs的污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水环境中的PAEs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此外,我国城市水环境中PAEs 的污染不仅出现在地表水环境中,而且在广东东莞等地的地下水环境中也出现了PAEs污染,PAEs浓度范围为0.0~6.7 μg· L-1.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是我国城市水环境中最主要的风险因子.PAEs污染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水环境中的PAEs生态风险值总体处于10≤风险熵(RQ) <100到RQ≥100水平,尤其是在大城市或者PAEs工业密集区域,因此,亟需对我国城市水环境中PAEs 的生态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和风险管理.【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6(011)002【总页数】15页(P421-435)【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城市水环境;污染分布特征;生态风险评价【作者】张璐璐;刘静玲;何建宗;李华【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香港公开大学科技学院,香港;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香港公开大学科技学院,香港;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邻苯二甲酸酯类,又称酞酸酯,缩写PAEs,是邻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统称。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介绍 -回复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介绍 -回复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介绍-回复题目:解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引言:《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物资学报)是国际知名的环境科学及工程领域的学术期刊。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中括号内的内容,介绍该期刊的背景、影响力、主要领域、发表类型以及审稿流程。

第一步:背景介绍《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成立于1976年,是Elsevier公司旗下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致力于在环境科学及工程领域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以推动全球对危险物质及其潜在风险的研究和认识。

第二步:影响力评估《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是环境科学及工程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

它在该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被广泛引用。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的数据,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第三步:主要领域概述《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关注的主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污染与控制:该期刊涵盖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等方面的研究。

2. 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与管理:该期刊关注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评估、监测与管理,旨在提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性。

3. 环境健康与生态毒理学:该期刊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

4. 环境有机化学与环境分析:该期刊关注环境中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其环境行为和影响。

第四步:发表类型《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接受多种类型的投稿,包括原创研究论文、综述论文、快讯、研究简报和通讯。

其中,原创研究论文是该期刊的主要发表类型,通常包括详细的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以及对研究领域的贡献。

《环境生物学》论文 -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

《环境生物学》论文 -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摘要:通过简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生态问题,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关注。

本文对现阶段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现在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环境生态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物监测生物净化保护生态学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1]。

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口的增加使得人类的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继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依赖环境到利用环境,再到改造环境,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环境问题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人类向自然环境过度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物质污染等,另一类是因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而引起的生态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缺乏等。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人类社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时,人类采取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并没有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常功能,因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严重,没有危害到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社会处于工业文明阶段时,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

例如18世纪后半叶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污水、废气、废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环境污染,但当时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19世纪30年代以后,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生态破坏,原因是大规模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其自净能力和恢复能力。

全氟辛烷磺酸(PFOA)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全氟辛烷磺酸(PFOA)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293全氟辛烷磺酸(PFOA)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蒋美卿1许晓路”张德勇2(1浙江金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东阳322100 2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5)摘要:为了分析全氟辛烷磺酸(PFOA)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危害,选择斜生栅藻为受试对象。

首先设计了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PFOA对斜生栅藻的96h-EC50值为139.23 mg/L。

然后将斜生栅藻在含有不同浓度PFOA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8天,测定叶绿素、抗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斜生栅藻的叶绿素含量在PFOA达到50mg/L剂量时开始表现出降低,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在PFOA达到50mg/L或100mg/L剂量时表现出降低,MDA含量在PFOA达到150mg/L剂量时开始表现为上升。

研究结果显示PFOA在高浓度下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多种代谢活动。

关键词:PFOA;斜生栅藻;叶绿素;抗氧化酶;丙二醛 ^全氟辛烷磺酸(PFOA)分子式为C8FI7S03,它由全氟化酸性硫 酸基酸中完全氟化的阴离子组成。

PFOA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具有难以降解、易于经食物链在各级生物体内蓄积等特点。

PFOA分子中的碳氟键高度稳定,水解、光解、生物降解等手段均 难以对其发挥降解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PFOA作为表面保护 剂广泛应用于毛毯、皮革、纸张、包装材料、纤维等产品,或作为表 面活性剂应用于起泡剂、酸雾抑制剂、碱性清洁剂、地板抛光剂、感光胶片、义齿清洁剂、洗发水等P1。

目前在全球大多数水系中均 能检测到PFOA的污染,其潜在的生态威胁受到高度关注。

包括 欧盟国家、美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采取措施限制相关产品的 生产和後用。

已有的研究显示,PFOA对鱼类、禽类、大鼠等动物具有多种 毒性,涉及生殖毒性、胚胎发育毒性、肾脏毒性等,但在藻类上的 研究报道尚且不多见,相关研究尚不够系统和深人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平衡至 关重要。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摘要:《农药环境毒理学》是植物保护等专业的选修课,同时也是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通过制定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改进考核方式,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关键词:《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农药环境毒理学是植物保护、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的本科专业选修课,同时也是农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

农药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农药在环境,特别是空气、土壤和水中的代谢及其对人体健康和其它生物有害影响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化学、物理、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正确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为农药的合理使用,防止农药的污染和指导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农药环境毒理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1.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农药的要求也愈严格。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农药与食品安全、农药与环境、农药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农药环境毒理学,掌握该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有必要进行农药环境毒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体现当前本学科的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环境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施2.1课程内容的确定“农药环境毒理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交叉学科,涉及化学、物理、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我们通过对其他农业院校的调研及相关资料查阅[1]—[5],制定了《农药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共32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8,详见表1。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农学学报2022,12(2):65-72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是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的一种普生性单细胞绿藻,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高蛋白、高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改性秸秆生物炭表征及尾水处理效果”(2021JBFM19);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46)。

第一作者简介:钱信宇,男,1997年出生,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渔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通讯作者:吴伟,男,1967,江苏无锡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郑尧,男,1986年出生,安徽太湖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408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Tel :*************,E-mail :**************。

收稿日期:2020-04-28,修回日期:2020-07-11。

小球藻水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钱信宇1,刘简1,杨晓曦1,王钰钦1,郑尧1,2,吴伟1,2(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8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摘要:小球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水环境毒理学评价的标准试验藻种。

为了给小球藻的水生态风险评估及相应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本文系统分析了小球藻培养影响因素,概括了其产生的毒理效应,并对其营养价值与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毒理学论文

毒理学论文

动物毒理学考试论文课题毒理学的概况和发展前景学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系别: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班级:08动检姓名:王海龙毒理学的概况和发展前景摘要:毒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

《毒理学》是现代毒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学科领域,且相互渗透。

所以,当今《毒理学》的发展已与生命科学(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紧密相连,人们可以通过现代的实验技术在更高、更深层次上来研究食品的制毒机理,从而更好的控制一些制毒物质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毒理学预防医学现状发展正文1毒理学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

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

是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2 毒理学分类应用主要应用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外来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和中毒治疗,不仅为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遭化学物质的有害作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且也是直接为研制有良好选择作用的毒物,通过比较毒性和选择毒法,研制出更具选择性的药物和农药等,并进行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或危险性评价,制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毒理学与药理学密切相关,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和实验手段的独立学科,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毒理学分支。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照斌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照斌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照斌首页>师资队伍>张照斌张照斌北京大学城环学院--环境科学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与健康E-mail:zhangzb@;zhangzb@联系电话:(010)62755168(办公)联系方式:北京大学逸夫二楼3671房间(邮政编码:100871)个人简历科研课题主要论文教学与指导研究生个人介绍:张照斌,男,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2010.11-2011.8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9.8-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007.7-2009.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讲师。

·2005.9-10月于日本大阪大学作短期学习访问。

·2005.7-2007.6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gy,Comparativ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MiniReviewsinMedicinalChemistry(MRMC),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FoodandChemical Toxicology,Environmentalinternational,《生态毒理学报》、《科学通报》、《环境科学》等杂志审稿人。

支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7002)雌激素相关受体介导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信号通道研究2007(结题).负责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7003)雌激素相关受体介导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信号通道研究2009-2011.负责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37003)环境中PPCPs的迁移转化、生态健康风险及控制原理2009-2012.专题负责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40632009)辽东湾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风险评价2007-2009.参加5.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007CB407304)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控制修复原理2007-2011.参加ZhaobinZhang,LibeiSun,YingHu,JianJiao,JianyingHu,2013.Inverseantagonistactivitiesofparabens onhumanoestrogen-relatedreceptorγ(ERR γ):Invitroandinsilicostudies.ToxicologyandAppliedPharmacology270:16–22.YingHu,ZhaobinZhang*,LibeiSun,JianJiao,DeshengZhu,JunLi,MingwenQi,2013.TheestrogeniceffectsofbenzylparabenatlowdosesbasedonuterotrophicassayinSDrats.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5 3:69–74.ZhangZB,JiaCX,HuY,SunLB,JiaoJ,LiRB,ZhaoL,ZhuDS,LiJ,TianYL,BaiHC,HuJY,2012.Theestrog enicpotentialofsalicylateestersandtheirpossiblerisksinfoodsandcosmetics.ToxicologyLetters.209:14 6-153.ZhangZB,HuY,ZhaoL,LiJ,BaiHC,ZhuDS,HuJY,2011.Estrogenagonist/antagonistpropertiesofdiben zylphthalate(DBzP)basedoninvitroandinvivoassays.ToxicologyLetters.207:7–11.HuangC,ZhangZB,WuSM,ZhaoYB,HuJY.2010.Invitroandinvivoestrogeniceffectsof17α-estadiolinmedaka(Oryziaslatipes).Chemosphere.8(5):608-612.HuJY,ZhangZB,WeiQW,ZhenHJ,ZhaoYB,PengH,WanY,GiesyJP,LiLX,ZhangB.2009.Malformatio nsoftheendangeredChinesesturgeon,Acipensersinensis,anditscausalagent.ProceedingsoftheNationa 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06:9339-9344.(highlighted,该文被Science 网络新闻和路透社等上百家国际媒体专题报道)ZhangZB,HuJY,2008.Effectsofp,p'-DDEexposureongonadaldevelopmentandgeneexpressioninJapa nesemedaka(Oryziaslatipes).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20(3):347-352. ZhangZB,HuJY,ZhenHJ,WuXQ,HuangC,2008.Reproductiveinhibitionandtransgenerationaltoxicity oftriphenyltinonmedaka(Oryziaslatipes)atenvironmentallyrelevantlevels.EnvironmentalScience&T echnology,42(21),8133-8139.(该文研究结果受到Science网络新闻报道引用)ZhangZB,HuJY.2007.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endogenousreferencegenesforexpressionprofili ngofmedaka(Oryziaslatipes)exposedEDCsbyquantitativereal-timeRT-PCR.ToxicologicalSciences,95:356-368.ZhangZB,HuJY,AnW,JinF,AnLH,TaoS,ChenJS.2005.InductionofvitellogeninmRNAinjuvenilechin esesturgeon(AcipensersinensisGray)treatedwith17beta-Estradioland4-Nonylphenol.Environmental ToxicologyandChemistry,24(8):1944-1950.(该文曾被国际毒理化学学会(SETAC)网站以“全球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领域的2个发现”为题进行专门介绍).AnLH,HuJY,ZhangZB,YangM.2006.QuantitativePCRanalysisofvitellogeninmRNAinso-inymullet, Chelonhaematocheilus,fromBoSea,northofChina.AnalyticalandBioanalyticalChemistry,1995-2001 .WanY,HuJY,AnW,ZhangZB,AnLH,TatsuyaHattori,MitsuakiItoh,andShigekiMasunaga.2006.Cong ener-specifictissuedistributionandhepaticsequestrationofPCDD/FsinwildherringgullsfromBohaiBa y,NorthChina:comparisontocoplanarPCB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40(5):1462-1468. WanY,WeiQW,HuJY,JinXH,ZhangZB,ZhenHJ,LiuJY.2007.Levels,tissuedistribution,andage-relate daccumulationofsyntheticmuskfragrancesinChinesesturgeon(Acipensersinensis):Comparisontoorg anochlorine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41(2):424-430.AnLH,HuJY,ZhuXY,DengBS,ZhangZB,YangM,2007.Cruciancarp(Carassiuscarassius)VTGmonoc lonalantibody: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66(2):148-153. AnW,HuJY,WanY,AnLH,ZhangZB.2006.DerivingSite-Specific2,2-Bis(chlorophenyl)-1,1-dichloroethylenequalitycriteria ofwaterandsedimentforprotectionofcommonternpopulationsinBohaiBay,NorthChina.Environmenta lScience&Technology,40(8):2511-2516.ZhangZB,HuJY.2004.Oralpresentation:QuantificationofjuvenilechinesesturgeonVTGmRNAlevels usingreal-timeRT-PCRafterinvivotreatmentwithE2and4-NP,InternationalSymposiumonBiotechnol ogyfor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Beijing,China.ZhangZB,HuJY.2004.Posterpresentation:InductionofvitellogeningenesinJuvenileChineseSturgeon( AcipensersinensisGray)afterinvivoTreatmentwithEDCs.China-JapanJointSymposiumonEnvironm entalChemistry,Beijing,China.ZhangZB,HuJY,HouYF,SaiLL.2005.Platformoralpresentation:Geneexpressioningonadofmedakaex posedtoEDCsandnewmarkersforassessingEDCs.SETACNorthAmerica26thAnnualMeeting.Baltim ore,MD,USA.HuJY,ZhangZB,SaiLL,HouYF.2005.Postpresentation:Geneexpressioninmedakaembryoandfryexpo sedtoEDCsandnewprogramformonitoring.SETACNorthAmerica26thAnnualMeeting.Baltimore,M D,USA.ZhangZB,HuJY,ZhenHJ,2008.Platformoralpresentation:Inhibitionofreproductionandmalformation ofoffspringinmedakabytriphenyltinexposureatenvironmentallyrelevantlevels.5thSETACWorldCon gress.Sydney,Australia.贾成霞,张照斌,张清靖,刘盼,朱华,2012.虹鳟鱼PPARα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表达分布.中国水产科学.19(4):707-714.焦健,张照斌,胡建英,王金水.2010.hVDR原核表达及其与重金属镉、铅的结合活性.环境科学.31(10):2469-2473.侯彦峰,张照斌,胡建英.2009.皮质醇影响青鳉鳃内钠钾ATP酶基因表达的研究.生态毒理学报.4(2):212-217.张照斌,胡建英,赛思翔,赵砚彬,黄崇.2008.青鳉鱼ERRα的克隆、序列分析、组织表达及其对不同EDCs暴露的响应.环境科学,29,3153-3158.(EI收录)王琪,黄崇,张照斌,胡建英,张仁陟.2008.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雌二醇诱导原代培养青鳉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环境科学学报,12,2568-2572.施嘉琛,胡建英,常红,万祎,张照斌,相艳.2008.北京温榆河流域耐药大肠杆菌的调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8,39-42.(EI收录)赛霖林,张照斌,胡建英,侯彦峰,赛道建.2006.评价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酚雌激素活性的方法-定量PCR监测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环境科学,27,1825-1828.(EI收录)侯彦峰,张照斌,胡建英,范光丽.2006.雌激素诱导下的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与雌雄同体.中国环境科学,26,599-602.(EI收录)张照斌,牛翠娟,朱华,胡红霞.2003.室内饲育西伯利亚鲟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519-524.发明专利:张照斌、胡建英、安伟.鱼类单卵或鱼苗的RNA和DNA同步提取及鱼卵和幼鱼的性别鉴定方法.专利号:ZL200510011322.7.张照斌、胡建英、胡莹.双酚芴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癌症药物中的应用.申请日期:2011.4.14.专利申请号:201110093462.9.执教课程:环境毒理学(本),讲课和实验,北京大学,春季学期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本),讲课,北京大学,秋季学期环境生物化学与分子毒理学(研),讲课,北京大学,春季学期指导研究生:2011级硕士研究生,胡莹,在读2012级硕士研究生,孙利北,在读院系服务:城市与环境学院09级3班班主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生态毒理学Atmosphere ecological toxicology2013年10月24日摘要生态毒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集中阐述了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历史、定义、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并侧重介绍了大气生态毒理学。

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无论是对植物、昆虫还是我们人类本身,大气污染问题带来的各种问题都不容忽视。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有三个途径:食用被大气污染的食物或水体,皮肤与污染空气接触,污染气体进入人的呼吸系统。

大气污染对人体最大最直接的伤害表现为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损害并增加各类疾病患病的风险。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大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解决措施1 绪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导致众多环境问题的出现,气候变暖,生态破坏,以及土地、水和大气污染等利用越来越导致众多环境问题的出现,气候变暖,生态破坏,以及土地、水和大气污染等。

二十年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那就是生态毒理学。

生态毒理学用多学科理论包括生理、生态、化学、医学、毒理学和数学等来解释自然界中污染物的暴露风险。

因此,生态毒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环境基准推导和标准制定以及污染防治中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已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最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之一。

1.1生态毒理学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生态毒理学的奠基和初创期):1969年法国科学家Rene Truhaut 首次提出“生态毒理学”概念。

1972年“生态毒理和环境安全学会”在欧洲成立,成员包括欧洲、远东和北美等国。

1972-1985年在日本、德国、法国、奥地利、丹麦和意大利举行了一系列与生态毒理学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1979年北美成立了“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

10年后在欧洲有了分支学会。

1988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了第1届欧洲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并一直延续至今。

1989年“生态毒理和环境安全学会”在都柏林举行了首次单独以“生态毒理学”为主题的国际会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生态毒理学高速发展时期):1990年以来,生态毒理学研究重点集中于:微量毒物的长期效应、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价三个方向。

1992年英、美部分科学家首次提出“分子生态学”概念,将生态学研究基础从宏观拓展到微观。

1995年中国毒理学会成立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并召开了第1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1997年在法国召开了第1届欧洲分子毒理学大会。

1998年在我国召开了有关的国际生态毒理学专题研讨会。

2002年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召开第2届全国生态毒理学研讨会。

1992年De Kiruijf将生态毒理学定义为用多学科理论(生理、生态、化学和毒理学)解释自然界中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和暴露风险。

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污染防治中应用性强的一种工具,用于支持环境政策、法律、标准和污染控制。

生态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其机理,以及预防、救治或改善措施的综合性学科,是环境基准研究和环境标准制定与修订的基础,是实施污染控制的工具。

因此,它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技术支撑。

几乎所有在1980年代欧美各国出台的环境标准与管理方法中都需要生态毒理技术,如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水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化学品和排放物的安全性评价,产品生物降解能力测试,生物技术产品的管理,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效果评估等,都需要生态毒理学参与并起着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

当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新物质与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以及转基因产品等的生物安全性与生态风险、中医药产品毒性评估等新问题时,毫无例外地需要生态毒理学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撑。

1.2生态毒理学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生态毒理学中发展较快的技术之一是模拟生态系统,它包括微生态系统和中生态系统,其中以微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最多。

所谓微生态系统即微型的模拟生态系统,它的定义是“人工环境的试验系统,是一个世界的缩小,一个整体的代表”。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定义是“将天然系统的样本放入人工容器内并在实验室环境中维持的系统,功能类似而结构不完全等同于天然系统,这类系统的能力在于它能以近似自然的方式检验许多生物与环境过程的最终结果”。

这是其他研究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它决不是部分的总合,对生态问题的分割研究是有很大局限的,而在系统水平上可以得出更为实际的结果。

但它也不同于野外研究,它毕竟是受控系统。

在近十几年的研究中模拟生态系统几乎用于各种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如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的污染、综合性排放物以及最近提出的生物安全问题等等。

主要应用领域有河流污染的早期报警、水生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研究、化学品、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综合性污染物的风险评价、沉积物生态效应、生物安全评价。

微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以水生态系统为例):基本单位,储水库,过滤系统,动力系统和条件控制系统(温度,光照,流量,毒物分配和控制)五大系统。

美国环保局(USEP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均将从该系统获得的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并列入法规程序中。

1996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向政府提出的“21世纪研究重点”的报告中,第三个重点领域“化学品与环境的关系”所建议的研究内容是“降低化学品进入环境后的不利影响,发展实验性的微生态系统用于污染预测中”。

1.3生态毒理学的基本原理1.3.1环境毒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原理是指污染物对生物危害的程度取决于污染物的毒性和进入机体的剂量,它们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即定量个体剂量-效应关系(描述不同剂量的环境毒物所引起的生物“个体”的某种生物效应的强度,以及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定性群体剂量-效应关系(反映不同剂量环境毒物引起的某种生物效应,在一个群体(试验动物或植物群落)中的分布情况,即该效应的发生率,实际上是环境毒物的剂量与生物体的质效应之间的关系)。

1.3.2环境毒物的结构—活性相关原理首先是指化学结构功能团与毒性的关系:无机毒物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增强;有机毒物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元素取代,其毒性增强,取代的越多,毒性也就越大;芳香族环境毒物引入羟基后,由于极性增强而使其生物毒性提高,而且羟基越多,毒性越大;苯中引入羟基而成为苯酚,易与蛋白质中的碱性基团发生反应,导致与酶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促使其生物毒性增强;多羟基芳香族环境毒物的生物毒性很大。

其次,是指结构-活性相关的广义性:不仅指毒物化学结构本身,还涉及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量子化学特性和立体化学特性,其中物理化学特性包括水溶性、脂溶性、熔点、沸点、蒸汽压力、电离常数、辛醇-水分配系数、活化能、反应热、氧化-还原电位、介电参数、偶极力矩、电荷比等,量子化学特性包括原子量、键能、共振能和电子密度等,立体化学特性包括分子容积、形状及表面积、次结构形状和分子反应能力等。

此外,光学异构体具有明显的毒性差异,一般左旋异构体对生物机体的作用较大,右旋体往往无作用。

1.3.3毒理作用的多层次效应原理生态系统尤其是生物组分对环境毒物作用的反应,表现为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毒性效应甚至相反的解毒作用。

毒性效应包括急性中毒效应、亚急性中毒效应和慢性中毒效应,或者是个体、种群和系统水平的不良效应,或者是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的不良效应,包括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的改变,在基因、mRNA 、蛋白或代谢水平引起的改变,表现在细胞水平如细胞增值或分化等的改变或细胞代谢能力的改变等。

动物和人体发生的一些疾病,通常也是环境毒物作用的结果,由于环境条件不同以及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的不同,发生疾病的类型差异很大。

1.3.4毒理生态动力学原理生态系统是一开放系统,毒物能够从外界进入生态系统,并在系统内与各组分之间进行各种化学的或生物化学的反应,将会可逆地或不可逆地干扰系统正常的循环规律和生态化学过程,甚至造成细胞的损伤或对系统的破坏。

毒物进入生态系统与各组分的毒性反应,大致可分为暴露阶段、化学动力学和生物动力学等 3 个阶段。

暴露阶段的反应包括了各种毒物彼此之间以及温度、光和湿度等生态因子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而发生的所有过程,包括化学转化与分解以及微生物生物降解等过程对毒物毒性产生的影响,以及毒物经由皮肤粘膜或呼吸道及肠胃道上皮细胞进行生物体的过程。

毒物化学动力学阶段的反应,也称毒理宏观动力学(Toxicokinetics) ,包括了毒物被吸收至生态系统生命组分或生物体、机体体液的运输、组织及器官内的分布及累积、毒物的生物学转化与代谢、毒物的排除以及有机体代谢物的排除等。

毒物生物动力学阶段的反应,也称毒理微观动力学(Toxicodynamics),乃是指以包含了分子、离子或胶体形式存在的毒性物质与细胞上或细胞内部的特定作用部位(即受体)的交互作用,最后乃产生毒性效应。

1.3.5环境毒物的生态适应性原理涉及回避反应(鱼类、虾、蟹、水鸭、鹅和一些水生昆虫经常具有避开水中毒物或污染物,游向非污染清洁区的行为和能力;一些植物的叶子呈针状、鳞片状,或者叶片覆盖蜡质,叶面密生叶毛,以及气孔凹陷或者气孔及时关闭等反应,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阻止环境毒物进入生物机体,或者避免有害气体的侵袭)、抗性(指生物体抵御环境毒物导致不良效应的能力。

1.4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生态毒理学、实验生态毒理学和应用生态毒理学,理论生态毒理学涉及大气生态毒理学、水生生态毒理学、陆生生态毒理学,植物生态毒理学、动物生态毒理学、微生物生态毒理学、分子生态毒理学等则归属实验生态毒理学,工业生态毒理学、农业生态毒理学、矿区生态毒理学、城镇生态毒理学以及军事生态毒理学。

本论文着重阐述的是大气生态毒理学。

2大气生态毒理学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离不开大气环境,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

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气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环境的现象。

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

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也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农业方面,由于各种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1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众所周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保持着大气层中O2和CO2的循环。

大气污染对生物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各种各样的大气污染物对于植物来说完全是新出现的环境因素,植物所表现出的不同抗性、以及对空气污染的敏感程度,成为指示性的评定大气环境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