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间至本院分娩的110例产妇基线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产妇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录入55例产妇。
对照组仅给予健康宣教,实验组在产后6周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在治疗前对产妇盆底肌肌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情况以及性生活、尿失禁等情况。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产妇II类肌纤维等级和I类肌纤维等级明显更优,而对比治疗后实验组产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产妇性生活障碍和尿失禁发生率,对照组明显更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产妇POP-Q分度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有明显差异,且呈现为P<0.05,有临床价值。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且无痛苦、无创伤也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没有任何风险,可以在临床上大力实践应用。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力减退;临床意义盆底肌是骨盆底的肌肉群,就像一张很大的吊网,主要承担着承托子宫、尿道、膀胱、阴道、直肠等脏器,从而让正常功能得以维持,因此盆底肌的弹性和吊力非常重要,吊力不足就会导致各项功能和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功能障碍或丧失,包含脏器脱垂或大小便失禁[1]。
所以,盆底肌肉非常关键,不仅是连接尾椎、耻骨的“弹簧”,对各类脏器起承托作用,还关系着膀胱、性功能、肠道、排尿等功能,女性在生育后若未及时检查和锻炼,就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变得没有弹性,力量不足[2]。
有研究报告显示[3],我国因盆底功能受损而发生尿失禁的比例超过30%,且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年龄超过60岁的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需要及时介入治疗。
本次实验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间至本院分娩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取得良好的成果并报道如下。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590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封雪,李爽,张鸿博(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0 引言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普及下,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备受关注。
产妇在妊娠期伴有内分泌失调表现,会损害盆底肌组织结构,增加产后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风险[1]。
若产后伴有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则可判断为盆底肌功能异常。
为此,临床建议应为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治疗,以改善盆底肌肌力。
本研究主体为80例产妇,旨在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间来院治疗的80例产妇。
纳入标准:经本院分娩;具备交流能力;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妇科疾病;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存在精神障碍;临床资料缺失。
随机分2组,A 组41例,年龄是22~38岁,平均(28.65±0.72)岁;孕周是36~41周,平均(38.05±0.43)周;顺产28例,剖宫产11例。
B 组39例,年龄是23~36岁,平均(28.25±0.66)岁;孕周是38~43周,平均(38.99±0.25)周;顺产27例,剖宫产12例。
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
B 组行常规治疗,即指导患者行盆底肌康复锻炼,每日锻炼30 min ,1个疗程为2个月。
A 组基于B 组,加用盆底康复治疗,即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嘱产妇将大小便排尽,评估其心理状态,介绍周围环境,给予情绪疏导。
指导产妇学习盆底肌肌肉收缩与阴道收缩方法,使用长为13.8 cm ,直径为2.15 cm 的电极刺激阴道。
肌肉与盆底刺激的频率为8.5~35.0 Hz ,电流设置原则是无明显疼痛感。
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杨丽霞;周宇凤;王晓阳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1(051)042
【摘要】妊娠和分娩可使盆底肌肌纤维受损甚至断裂,这与盆腔脏器脱垂及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关.目前,盆底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有Kegel盆底肌锻炼、阴道哑铃、功能性电刺激等[1].本研究观察了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04)
【作者】杨丽霞;周宇凤;王晓阳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盆底康复训练操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J], 陈艳敏;陈丽莲
2.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及对盆底肌力影响 [J], 黄青敏
3.盆底表面肌电指导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肌力及盆底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J], 武晓华;杨晓波
4.盆底康复训练操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J], 陈丽莲;黎莲娜;陈艳敏
5.30dB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对初产妇自然分娩后盆底肌力及盆底受损症状的影响 [J], 孙萌;李爱敏;张红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分析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的影响分析【摘要】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盆底肌肉肌力和提高阴道的紧缩度,进而改善盆底功能。
盆底肌肉肌力与阴道紧缩度之间的协调性也得到提升。
持续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保持这些改善效果。
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的功能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产后妇女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关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康复治疗的实施。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肌力、阴道紧缩度、盆底功能改善、协调性、影响因素、个性化康复方案、持续康复治疗、改善效果、产后康复。
1. 引言1.1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在女性产后恢复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女性加强盆底肌肉力量,恢复盆底肌肉的紧实度,减轻盆底肌肉的松弛和膀胱、子宫、阴道脱垂等问题,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紊乱。
盆底康复治疗还可以加强骨盆底支持结构,提高阴道灵活性,有助于改善性生活质量。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对于预防盆底问题的发生至关重要。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不仅是女性产后恢复期的必需品,更是维持女性盆底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减少盆底问题对生活的影响,帮助女性重获信心和健康。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盆底肌肉肌力与阴道紧缩度的关系盆底肌肉肌力与阴道紧缩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盆底肌肉是支撑盆腔内脏器的主要肌肉群,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盆底肌肉收缩的过程中,会对阴道周围的组织施加压力,从而导致阴道的紧缩。
盆底肌肉的肌力和紧缩度不仅受到遗传因素和个体生理状况的影响,还受到生活方式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产后盆底肌肉的松弛和阴道松弛等问题的出现,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紧缩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受损的影响研究

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受损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盆底康复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力、产后性功能、盆底肌疲劳度以及盆底功能受损症状产生的影响。
方法:通过选取了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后复查产妇,并且将这100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于实验组的50例患者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方法,而对照组的产妇则只进行常规的运动训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程均为两个月。
两个月之后应用PHENIX压力探头检测分别测量对照组与实验组产妇产后三个月的最大肌电压,盆底一类,二类肌肌力和疲劳度、盆底器官的脱垂分类情况。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产妇在干预之后,于产后的三个月时间内,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值一类,二类肌肌力和疲劳度几项指标均显高于干预之前,并且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结论:对于产后产妇来讲,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肌疲劳度,减少盆底功能的受损情况,能够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盆底康复、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产后性功能、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由于妊娠以及分娩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种妇女慢性疾病,该项疾病的患者在发病之后大多表现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疼痛、盆底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等症状的表现,进而对产妇后期的产后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导致出现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妊娠与分娩是导致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因素。
就目前来看,针对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有盆底功能训练法、生物反馈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电磁神经刺激治疗方法。
在上述这些方法当中,盆底康复治疗方法是指在整体的理论引导下,护理工作人员对产妇实施的盆底支持结构训练加强以及恢复产妇的功能。
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

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
方法:选择垦利县人民医院2012年1~3月收治的150例住院足月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进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
盆底康复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
治疗组采用法国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力评估和电刺激治疗一个疗程加盆底肌训练(也称Kegel运动);观察组采用普通产后康复教育。
通过盆腔肌肉电生理诊断、压力性尿失禁、POP-Q 诊断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指标。
两组分别于产后6周、6个月、12个月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产后6个月、12个月盆底肌肉张力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
产后6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50%(2/80)和12.8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75%(3/80)和14.29%(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12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6.25%(21/80)和42.86%(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采用法国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盆底康复治疗加Kegel运动,可有效加强盆底肌肉支持功能,减少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标签: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
主要是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1]。
SUI是指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分为解剖型及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型两型,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占90%以上,为盆地组织松弛引起[2]。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妇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自行提肛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训练,经3个月康复训练后对比两组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总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结论:对产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肉恢复情况,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产妇患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训练方式。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肌功能;影响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女性患者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其病具体包含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子宫脱垂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探究、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妇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对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快速恢复,改善生存质量,现将具体的康复训练报道作如下分析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妇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产后1个月以后复查证实有盆底肌力病灶,排除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自行提肛运动训练,患者年龄分布在22岁到3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25.9±2.3)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8周到41周之间,患者平均孕周为(39.8±4.1)周,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患者年龄分布在23岁到32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24.8±2.1)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7周到40周之间,患者平均孕周为(38.2±3.8)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孕周、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价值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价值研究【摘要】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效果。
方法:选取周边社区6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30例接受本公司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建立研究组,以另30例进行常规肛提肌训练产妇建立对照组。
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力以及其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2组产妇治疗前的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均未见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治疗6个月后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相比对照组产妇显著更高(P<0.05)。
结论:针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予以其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并提高生活质量,该治疗措施具有临床推广实施的价值。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临床价值盆底功能障碍是作为产妇在产后常见的疾病,此类症状是因妊娠期产妇体内的激素发生改变、其子宫增大,进而导致盆底组织发生过度扩张、其弹性减弱,进而引发盆底肌肉损伤与缺陷[1]。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既会引发产妇产后尿失禁、子宫脱垂,也易影响其产后的身心健康恢复[2]。
因此,针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产后予以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探讨并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周边社区6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30例接受本公司(广东馨悦佳人健康管理连锁有限公司)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建立研究组,以另30例进行常规肛提肌训练产妇建立对照组。
研究组产妇年龄23~35(27.2±2.0)岁,包括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产后盆底肌力0~3级;对照组产妇年龄23~36(27.4±2.1)岁,包括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产后盆底肌力0~3级。
入选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均未见统计差异,产妇于入组前了解研究内容并同意接受治疗,签署知情权同意书。
1.2方法治疗前,对2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将评估的结构分0~5级,以评分<3级表示为盆底肌力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障碍患者在临床主要有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 压,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力为准,每穴按摩100下,每
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2]。本文作者就盆 天按摩1~2次,最后用揉法按摩穴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
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做如 疗仪治疗:用法国 PHENIXUSBR4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
系统手术史,无神经肌肉病变。对照组34例,年龄22~37 5级:阴道收缩5s。2)观察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岁,平均(26.54±1.35)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7例。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组34例,年 龄 22~38 岁,平 均 (26.36±1.27)岁;其 中
用 SPSS23.0软件 处 理 数 据,计 量 资 料 用 (狓珔±狊)表 示,
研究组患者宫 腔 镜 检 查 结 果 与 病 理 结 果 无 明 显 差 异 (χ2 = 2.1053,犘 >0.05);对照组 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有统计
学差异(χ2=17.1429,犘 <0.05);对照组检出率为40.0%, 研究组检出率为90.0%,对照组检出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
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等,本 病属于进展性疾病,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
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90,犘 <0.05)。 综上所述,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检查中可采取宫腔镜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被称为盆底缺陷,是妇科临床常 见的疾病。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在我国约有45%的已 婚已育女性均伴有一定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1]。盆底功能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和穴位按摩治 疗。穴 位 按 摩 治 疗:嘱 患 者 排 空 膀 胱,取 屈 膝 左侧卧位,全身放松,规律呼吸。选取长强穴、会阴穴进行按
究时间范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 1.3 观察指标
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所有产妇均在产后42d诊
1)测定患者的盆底肌力:0级:阴道收缩0s;1级:阴道收
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均为阴道分娩,无既往泌尿、生殖 缩1s;2级:阴道收缩2s;3级:阴道收缩3s;4级:阴道收缩4s;
子宫粘膜下肌瘤
子宫内膜息肉
检出率
20
6
3
5
6
20(100.0)
20
1
2
2
3
8(40.0)
17.1429
<0.05
3 讨论 在妇产科临床 治 疗 中,异 常 子 宫 出 血 属 于 常 见 疾 病、多
发疾病。根据有 关 资 料 证 实,本 病 发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发病呈年轻化趋势[5]。导致本病的因素较为广泛,例如子宫
妇幼健康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9年10月第20期
文章编号:WHR2019031038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研究
贺琴安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红十字医院妇产科,青海 西宁 810101
【摘 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产 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产后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而研究组34例则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穴位按摩治疗,评估两组的盆底功能肌力改善情况,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 垂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犘 <0.05);研究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犘 <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产后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同时还 可减少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23.53%(8/34)。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 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犘 <0.05)。 3 讨论
(下转至第106页)
74
经验交流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9年10月第20期
表2 对照组病理结果、B超检查结果对比(狀,%)
组别 病理结果 B超检查结果
χ2 犘
狀
慢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癌
5级 1(0.29) 14(41.17) 1(2.94) 5(14.7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
生率分别为2.94%(1/34)、2.94%(1/34),对照组患者中压 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0.59%(7/34)、
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疗仪 治 疗,频 率 1~2000Hz,脉 宽 0~2000μs,强 度 0~ 100μV。常规消毒,将 电 极 放 置 在 阴 道,嘱 患 者 做 肛 门 放 松 和收缩的训练,描记电流。注意电流大小应以不引起患者疼
研究纳入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研 痛为宜,每次治疗10~20min,1周2次。
两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比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研
15~30min,3次/d。注意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另 究组的盆底肌力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犘 <0.05)。
外可给予患者相应的产后指导。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狀(%)]
组别
狀
时间
治疗前
研究组
34
治疗后
治疗前
初产妇18例,经产妇16例。将以上数据做统计用狋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 检验。犘 <0.05说明有 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2 结果
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如指患者规律呼 2.1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
吸,在吸气时收缩肛门,约持续7s,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次
对照组
34
治疗后
1级 15(44.11)
1(2.94) 14(41.17) 10(29.41)
2级 8(23.52) 4(11.76) 9(26.47) 8(23.52)
3级 6(17.64) 5(14.70) 5(14.70) 9(26.47)
4级 4(11.76) 10(29.41) 5(14.70) 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