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机械效率(2)学案
12.3 机械效率_教案(第二课时)

执教人课题12.3 机械效率(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备课组八年级物理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过程一、课前抽测1.完成某些事情必须要做的功叫做,一般用表示。
2.完成某些事情,额外做的功叫做,这部分的功可以被替代或者减少。
一般用表示。
3.完成某些事情所做的所有的功叫做,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
即W总= 。
4.机械效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公式:。
变形公式:二、新课导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是什么?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什么是机械效率,表达式是什么?三、新课教学1.阅读教材第 87 页,完成导学案 151 页 1-4 题。
1.实验原理:2.所测物理量:、、重物上升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测量仪器:、。
4.实验步骤:课堂流程教学小提示抽测思考独学讨论对学(1)按图组装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3)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中。
(4)改变钩码数量,重复上面实验。
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23(3)实验结论:(4)实验反思:【1】如右图所示,当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机械效率一样吗?为什么?【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3】为什么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4】为什么不能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讨论对学小展小展大展聆听教师讲解各组派代表举手回答1.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 1 6 3 2.5 9 80% 2 6 5 2.5 18 80% 3682.524(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2 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
机械效率2

机械效率中考复习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座号:,编稿:廖杰庭。
一、基础题1、如图所示,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升旗手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用25N的力把一面质量为2kg的国旗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上升8m.求:⑴国旗的重力;⑵升旗手对国旗做的功;⑶升旗手拉动绳子所做的功;⑷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不计细绳重,g=10N/kg)2、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⑴拉力F的大小;⑵拉绳子的速度;⑶拉力F做功的功率;⑷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细绳时的示数如图所示。
(摩擦不计)⑴由图可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对细绳的拉力为多大?⑵若钩码3s内上升0.1m,则弹簧测力计拉过的距离多大?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大?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二、提高题1、在向车上装货物时,常常用木板搭个斜面,把货物推上去,这样可以省很多力。
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F=600N的力沿着长S=4m的斜面,将重G=1200N的货物推到高为h=1.5m的车上。
⑴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是多少?⑵工人师傅做的总功是多少?⑶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盘山公路可看成是斜面.如图所示,一辆客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假如客车质量为7000kg,向上行驶过程中牵引力保持30000N不变。
行驶了2000m的路程时,客车升高了300m.在此期间,求:(1)牵引力做了多少功?(2)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一辆汽车不慎陷入泥坑,司机用图7所示的滑轮组将汽车拖出。
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F是1×104N,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4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求:(1)拉力F做的总功。
(2)有用功为多大?三、课堂检测1、如右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两种方法把重170N的砂子提到三楼去。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案机械效率习题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九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全2课时)

新沂市第六中学备课纸上课日期第_1__ 课时课型新授☑复习□课时编号课题11.5 机械效率教学三维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3.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难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教法科学探究、归纳总结、讨论交流教具动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过程内容及组织过程目标与要求自学指导一、自学作业1、如图所示:一水桶重2N,里面装有6N的水,学生板演现用F=8N的力将它从20m深的井中提到地面,求拉力所做的功?克服水桶重力所做的功?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2、在上题中小明一共做了多少J的功?其中对他来说有用的功做了多少J?对他来说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多少J?试着总结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自学指导二、出示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3.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投影展示三、激趣引入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交流展示新课1、[实验] 再探动滑轮(1)设计实验方案:(2)设计表格:实验次数物重G/N重物上升高度h绳端拉力F/N绳段移动位置sGh/(N.m) Fs(N.m) 1 100 6 60 122实验发现,Gh与Fs相等吗?如不等,哪个大?为什么?2、几个基本概念:有用功W有用:额外功W额外:总功W总:3、机械效率:公式:学生回答4、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
交流展示 1、W1=Fs=8N×20m=160JW2=Gh=2N×20m=40JW3=G水h=6N×20m=120J分组展示 2、小明一共做了160J的功,其中对他有用的功为120J,对他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为40J。
总功:拉力所做的功。
探究机械效率的教案设计方案2

探究机械效率的教案设计方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3.能够通过实验测量机械效率。
4.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1.教学内容:机械效率是机器利用某种能量转化为有用功的比例,通常用η表示。
η=输出功/输入功。
其中输出功指机器对外做的功,输入功指机器所消耗的功。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摩擦损失;(2)机器部件的配合和几何形状;(3)材料的硬度和强度;(4)转速的大小。
2.教法设计:(1)讲授法教师首先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辅以图示讲解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
(2)实验法教师将机械效率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各项实验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说明。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最终计算机械效率。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发掘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探讨解决方法和优化方案。
三、教学步骤1.环境准备(1)实验室设备齐全,实验器材充足;(2)可观察的摩擦力的实验器材;(3)砝码和测力计等实验器材;(4)本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如铁钉)。
2.实验内容(1)准备一根合适长度的铁钉,将一端放在紧固勾上,另一端挂上一个小重物,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测量当铁钉不带重物时弹簧测力计指数,并将指数作为零点。
(2)挂在铁钉上的物体逐渐加重,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指数,并计算出所施加的力。
(3)将铁钉水平悬挂在一个木板上并使其在一定高度上自由下落,观察重物下滑的速度,利用公式计算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势能的损失。
(4)计算以每秒0.1米的速度下落时物体的损失能量。
(5)计算机械效率。
3.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该报告需要包含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等内容,同时还需要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二节 机械效率 导学案二

第二节机械效率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 会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2. 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温故知新】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一条长木板,一端垫高,成为一个斜面。
我们的目的是把物体抬到高度为h的位置。
为了省力,我们不把它竖直提升,而是沿着长为s的斜面把它拉上去。
思考:怎样算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算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探究过程】1、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我们只研究与倾斜程度的关系,也就是只改变________________,保持其他量不变.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测量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要计算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合作开始探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或下面的表格中。
斜面的倾斜程度小车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的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较缓较陡最陡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a相同斜面越陡,效率___________ ;B相同斜面越缓,越_____力.5、请对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加以评价:【小试身手】1、请你设计一个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你打算研究与什么因素的关系?2、以滑轮组为例说明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3.工人师傅通常得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底板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着斜面把重力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F为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4.下表是小亮在测定斜面机械效率时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
机械效率物理教案 (2)

机械效率物理教案机械效率物理教案1基本信息课题名称机械效率授课类型新授课时所属教材名目人教版学校物理第十二章第3 节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3〕通过试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凹凸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加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同学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熟悉。
〔2〕学习拟定简洁的科学探究打算和试验方案。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在教学活动中培育同学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预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商量法阅读法自学法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投影,老师引导同学观看的同时提问。
老师:这篇传奇故事告知我们什么?老师:他为什么聪慧呢?〔二〕导学达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投影,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将教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3楼?那种方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老师:这里供应一些器材和相关的数据,请同学们商量一下用哪种方法好?老师: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老师:无论他实行哪种方法都必需做的功是什么?老师: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我们叫有用功。
老师: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老师: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们叫额外功。
老师: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我们叫总功。
2.机械效率①机械效率的引出【分组商量】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额外功2520J;总功3120J。
方案二〔用动滑轮和桶〕: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总功780J。
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690J。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效率(课时2) 导学案

【课题】11.4 机械效率(课时2)学习目标:1、能计算机械效率的有关问题。
2、了解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的大小。
3、通过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并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重点: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难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预习导学】 议一议1、回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有用功: ,用字母 表示。
额外功: ,用字母 表示。
总功: ,用字母 表示。
W 总= + 。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 。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一般方法为: 和 。
【合作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实验前的准备工作①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有用功的计算W 有用= ,总功的计算W 总= 。
②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发现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必须测量出四个物理量,分别是 、 、 和 。
③实验需要的器材包括: 。
④实验的原理是: 。
5、按课本图11-4-3所示三种方法分别组装实验器材,注意小组成员间的配合。
设计好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分别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及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6、实验中, 对提升弹簧测力计有什么要求?。
7、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自主学习】【学习指导】机械效率η常用百分数表示,是没有单位的。
机械效率公式还可以写成:η=G/Fn【学习笔记】 通过实验探究你可以总结出哪些有用的知识?滑轮 组钩码重/N钩码上升高度/m有用功/J弹簧称示数/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总功/J机械效率(a) (b) (c)8、实验后思考讨论:①a 、b 两个装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 和 。
②b 、c 两个装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 和 。
③根据上述分析和上表三组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
9、小结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A : ;B : 。
10、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 ⑴所用滑轮组中动滑轮、定滑轮的最少个数分别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机械效率(2)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2、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量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方法;
4、通过分析、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3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练习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来巩固相关知识。
二、自学自测:
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有用功是指:用表示。
额外功是指:用表示。
总功:用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2、机械效率:。
其公式为:。
3、因为有用功总功,所以机械效率100%。
(填:< 、>、=)
三、互学互助: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判断题:
(1).额外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
(2).机械效率大的机械一定既省力又省功。
()
(3).机械效率越高,则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
()
(4).机械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也越低。
()
(5).在总功相同时,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有用功就越多。
()
(6).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
2、____ 叫机械效率.某机械在使用时机械效率为75%,则这机械使用时W有:W外=____,额外功占总功的____.
3、用一个动滑轮将400N的货物提高lm,所用的力是250N,则力所做的功是____J,有用功是____J,机械效率是____.
4、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C.实际生产中.使用机械比不使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高
D.使用机械做功时,如不考虑机械本身重力及所引起的摩擦,那么,机械的效率是百分之百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6、每个滑轮的重力为G0如图的三种方式分别匀速提升重为G
的物体(G>G0,不计摩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三图
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
1、η
2、η3
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η1、η2、η3的大小关系是。
7、用动滑轮将重15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提高了0.5m,人对绳端的拉力为100N,拉力所做的功为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8、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为G=85N.
动滑轮重20N(绳重、摩擦均不计),要使物体匀速上升2m,
则拉力F= N,有用功W有用=J,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η=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如图所示滑轮组甲和乙,动滑轮甲的重力小于
动滑轮乙的重力.提起同样重的物体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η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乙,则可判断η甲η乙
(填“大于”或“小于”“等于”,不考虑摩擦和绳重的影响).
理由是:
10、某工地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500kg的物体,在重物上升0.8m的过程中,
拉力F的功率为2500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g取10N/kg)。
(2)重物上升的速度。
四、导学导练:
瑞瑞同学家住楼上,最近正在装修房子,需要搬运装修材料,但有些材料由于楼道过窄不方便搬运,于是瑞瑞建议采用如图14所示的滑轮组,这样站在地上就可以把材料运上楼.?若某次搬运的材料重765N,被提升的高度为10m,人所用的拉力为450N。
(1)请你帮助瑞瑞画出滑轮组的绕线示意图.
(2)用滑轮组提升材料时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瑞瑞同学家住楼上,最近正在装修房子,需要搬运装
修材料,但有些材料由于楼道过窄不方便搬运,于是瑞瑞建议采用如图14所示的滑轮组,这样站在地上就可以把材料运上楼.?
(4)随后,瑞瑞同学查阅了有关机械效率知识的资料,看到下表中的一组数据,请你找
出这些机械设备效率的共同特点.
五、课堂小结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