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ala

合集下载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

意译作圆意华等。

曼陀罗原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各省均有分布。

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中文学名:曼陀罗 拉丁学名: Datura stramonium Linn.别称: 醉心花、狗核桃等 二名法: Datura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目: 茄目 科: 茄科 属:曼陀罗属 种: 曼陀罗种 分布区域: 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 广布于洲佛教释义藏传佛教术语曼陀罗或称满达、曼扎、曼达,梵文:mandala 。

意译为坛场,以轮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

供曼扎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而巧妙的方法,以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简单,最圆满的。

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即所谓的"四曼为相",一般是以圆形或正方形为主,相当对称,有中心点。

曼荼罗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曼荼罗又译曼佗罗、慢怛罗、满拏罗等;曼荼罗圆具足、聚集等;藏语dkyil-vkhor,音译吉廊,意译为中围。

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种含意,它就是各个宗教,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显现其宗教所见之宇列,圆融有序的布置」,用以表达宇宙真实万象森列,融通内摄的禅圆。

根据《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密教在诸尊集会场所的布置和宗教成就的次第方部曼荼罗,分别呈显原本是佛子的每个宗教人才都在上师祖佛保护栽培之中和金刚而不众学人自立自强以求的涵义。

在能够即身成佛的教义和教仪中,则有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等四种。

密教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等五智和就以象徵的形式藏在这些曼荼罗之中。

文化底蕴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紫色曼陀罗2阿育王经七曰:‘漫陀罗,翻圆华。

异形孔向导的操作方法

异形孔向导的操作方法

异形孔向导的操作方法
异形孔(Mandala)是一种用于冥想和心灵探索的工具,也被称为"灵性圆桌"或"灵性磁盘"。

以下是操作异形孔向导的一般方法:
1. 准备工作:找到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冥想和探索。

你可以将异形孔放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或者将其固定在一个合适的底座上。

2. 设置意图:在开始使用异形孔之前,先设置一个明确的意图或目的。

这可以是寻求答案、接收指导、活化意识等。

你可以将你的意图默念或写下来,然后把它放在异形孔的上方。

3. 灵性导向:将你的手掌放在异形孔中央,静心冥想片刻,用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你可以使用不同的呼吸技巧来进一步加深冥想状态。

4. 观察和探索:慢慢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异形孔的图案和几何形状上。

观察其中的颜色、线条和符号,并尝试让你的思绪跟随着图案的流动。

5. 内省和回答:在倾听图案的同时,注意任何内心的感受、直觉或灵感。

异形孔可能通过符号、图案或感知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和指引。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放和接纳。

6. 记录和解读:在冥想结束后,将你的经验记录下来。

回忆和重述你的冥想过程,包括观察和感受到的事物。

然后,用冷静和直觉的方式解读这些信息,以及它们与你的意图之间的联系。

请记住,异形孔向导是一个个人和直观的工具,每个人的体验和解读都可能是独特的。

最重要的是,信任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将其用作自我探索和个人发展的工具。

《曼达拉》:自我发现与灵魂的解放

《曼达拉》:自我发现与灵魂的解放

曼达拉:自我发现与灵魂的解放1. 引言在佛教和印度文化中,曼达拉(Mandala)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图形符号。

它代表着宇宙的结构、个体的内心世界以及灵性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和解放。

本文将探讨曼达拉的概念、起源和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曼达拉来帮助人们发现自我,并达到内心与灵魂的解放。

2. 曼达拉的定义和起源2.1 定义曼达拉最初源于梵文“マンダラ”(Mandala),意为“圆环”。

它是一个几何形状的图案,在中心点周围绘制出各种复杂而美丽的纹理和符号。

2.2 起源曼达拉最早在第四世纪时出现在印度,并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

在佛教中,曼达拉被广泛运用于修行、冥想和祈祷。

3. 曼达拉的象征意义3.1 宇宙结构曼达拉被视为宇宙的微缩模型,代表着宇宙的结构和秩序。

中心点象征无始无终的真实自性,而周围的几何形状则代表螺旋生命力、平衡与和谐。

3.2 内心世界曼达拉也被用来揭示个体内在世界的特质和层次。

通过绘制或观看曼达拉,人们可以深入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发现潜藏的情感、忧虑和欲望。

3.3 自我探索与解放通过涂色曼达拉、冥想和反思曼达拉所呈现出的形式和符号,人们可以开始理解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需求、抗拒和恐惧。

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并逐渐解放他们真正存在的灵性能量,并找到完整性与和谐。

4. 利用曼达拉进行自我发现与灵魂解放4.1 绘制曼达拉通过亲手绘制曼达拉,人们可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个细节。

这个过程本身是一种冥想,可以帮助静心、深入内心并发现自我。

4.2 冥想与曼达拉在冥想中,人们可以选择观看和沉浸在绘制的曼达拉图案中。

通过冥想与曼达拉结合,可以进一步放松身心、减少思绪的波动,进而深度体验自我和灵性。

4.3 创造个人化的曼达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愿望来创造独特的、个人化的曼达拉。

通过将个人经历、理念和情感投射到曼达拉中,进一步帮助自我认知和解放。

5. 结论通过对曼达拉概念、起源和象征意义进行探索,并利用曼达拉进行自我发现与灵魂解放,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内在世界的运作方式,并达到内心与灵魂的和谐与平衡。

曼荼罗

曼荼罗
据记载,曼荼罗大约产生于公元四世纪的古印度,在公元八世纪传入吐蕃。随 后曼荼罗的种子便扎根于我国藏区的土壤,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曼荼罗艺术(又 被称为藏密曼荼罗)。我国藏区海拔高,氧气稀薄,阳光充足而辐射强烈,既有巍 巍高山直入蓝天,又有绵绵白云环绕雪峰,同时又是诸多名川大河的发源地。在这 样尺度夸张的自然环境里,人类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更容易产生对神明的敬 畏之情,同时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藏民朴实粗犷的性格,使他们更注重对原始艺 术形态的追求,这对来源于深层次集体无意识的曼荼罗艺术在藏区的扎根成长无疑 是极为有利的。曼荼罗的艺术形式慢慢融合了本土的元素,其形式结构开始变得复 杂且具有了藏区地域的特色,经过漫长岁月的,最初传入藏区的古印度曼荼罗演化 形成了藏密曼荼罗。
1. 从宗教角度去理解
谈到曼荼罗,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其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与之息息相关 的密宗佛教。可以这么说,曼荼罗的生命力正是源自于密宗佛教的神话世界, 因此,我们要研究曼荼罗的溯源也应该从宗教开始。
曼荼罗在宗教意义的产生及成长得益于密宗佛教的修行方式。在如今的藏 传佛教中,撇开其派别不谈,还可以分为密宗与显宗两周流派,其中密宗是藏 传佛教的主流流派,密宗与显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修行方式上。藏传佛教认 为要想成佛并没有什么捷径,必须在身体、言语和思想上做到与佛祖释迦摩尼 的一致性,于是也就有了身口意的修行方式,这也是藏传佛教思想的核心。藏 传佛教中,无论密宗还是显宗都是坚持采用“身口意”的修行方式,但两者之 间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身口意”。显宗认为只要按 照那些公诸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 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 教以外,还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没有人传授密法修行很难达到“身口意”.所以 密宗强调传承、真言、密咒和灌顶。而密宗在这一系列的修持仪轨中需要借助 一种道具才能最终完成,这种道具就是曼荼罗。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

意译作圆意华等。

曼陀罗原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各省均有分布。

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中文学名:曼陀罗 拉丁学名: Datura stramonium Linn.别称: 醉心花、狗核桃等 二名法: Datura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目: 茄目 科: 茄科 属:曼陀罗属 种: 曼陀罗种 分布区域: 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 广布于洲佛教释义藏传佛教术语曼陀罗或称满达、曼扎、曼达,梵文:mandala 。

意译为坛场,以轮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

供曼扎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而巧妙的方法,以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简单,最圆满的。

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即所谓的"四曼为相",一般是以圆形或正方形为主,相当对称,有中心点。

曼荼罗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曼荼罗又译曼佗罗、慢怛罗、满拏罗等;曼荼罗圆具足、聚集等;藏语dkyil-vkhor,音译吉廊,意译为中围。

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种含意,它就是各个宗教,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显现其宗教所见之宇列,圆融有序的布置」,用以表达宇宙真实万象森列,融通内摄的禅圆。

根据《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密教在诸尊集会场所的布置和宗教成就的次第方部曼荼罗,分别呈显原本是佛子的每个宗教人才都在上师祖佛保护栽培之中和金刚而不众学人自立自强以求的涵义。

在能够即身成佛的教义和教仪中,则有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等四种。

密教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等五智和就以象徵的形式藏在这些曼荼罗之中。

文化底蕴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紫色曼陀罗2阿育王经七曰:‘漫陀罗,翻圆华。

曼塔拉盘用法

曼塔拉盘用法

曼塔拉盘用法
在瑜伽和冥想中,曼陀罗盘(Mandala)是一种圆形的图案,通常用来进行冥想和调整身心灵的平衡。

这种图案常常由几何图形、符号、图案或艺术元素组成,呈现出对称和和谐的形式。

以下是曼陀罗盘的一些用法:
●冥想和放松:曼陀罗盘常用于冥想练习。

通过注视曼陀罗盘的图案,人们可以沉浸在
图案的对称和美感中,帮助放松心灵,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

●调整身心灵:曼陀罗盘的设计旨在激发心灵的平静和和谐。

通过注视和沉浸在曼陀罗
盘中,一些人认为可以调整身心灵的平衡,促进整体的健康和福祉。

●绘画和创造:一些人选择自己绘制或填充曼陀罗盘,将其视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

通过绘制曼陀罗盘,人们可以表达内在的感受、情感或灵感。

●心灵导航:曼陀罗盘也被视为一种心灵导航工具,代表着人生的循环、平衡和和谐。

在冥想过程中,一些人可能用曼陀罗盘来寻找生活中的方向或启示。

●仪式和祭祀:曼陀罗盘在一些宗教仪式和祭祀中也有使用。

它可能被用作一种象征性
的符号,代表神圣和灵性的连接。

使用曼陀罗盘的方式因个人偏好和特定的冥想或瑜伽传统而异。

无论是在个人冥想实践中使用,还是在特定的宗教或文化仪式中,曼陀罗盘都可以作为心灵平静和内在探索的工具。

曼陀罗治疗功效与作用

曼陀罗治疗功效与作用

曼陀罗治疗功效与作用曼陀罗(Mandala)是古印度梵文的词汇,意为“圆形”。

在东方文化中,曼陀罗是一种特定的图案,通常是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常用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或象征。

曼陀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疗愈工具,被广泛运用于曼陀罗治疗中。

曼陀罗治疗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和精神疗法的治疗方法,通过色彩、形状和几何图案等元素的组合,影响人的心理、情绪和身体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曼陀罗治疗的功效与作用。

1. 放松与冥想曼陀罗图案以其复杂而对称的几何形式,可以使人的大脑和精神得到冥想般的放松。

在观赏曼陀罗的过程中,人们会进入专注的状态,集中精神,经常会感到时间和现实世界的流逝。

这种冥想状态有助于减轻焦虑、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身心放松。

2.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曼陀罗通常是由复杂的几何图形和细节构成的,要完整地观看和理解一个曼陀罗图案,需要集中注意力和专注力。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解读曼陀罗,人们可以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并改善思维能力。

3. 疏导情绪和情感曼陀罗中的图案和颜色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可以通过色彩疗法的方式来调节和疏导人们的情绪。

观赏深红色曼陀罗可以增加自信和活力,观赏浅蓝色曼陀罗可以平复情绪和改善睡眠。

通过曼陀罗治疗,人们可以获得平衡和内心的宁静。

4. 促进身心健康曼陀罗图案中的几何形状和颜色经常与人体的能量中心相对应,每个能量中心对应着特定的器官和系统。

观赏和绘制特定的曼陀罗图案可以刺激和平衡这些能量中心,促进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例如,看一下与心脏能量中心相对应的曼陀罗图案,可以增强心脏的能量和健康。

5. 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曼陀罗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的艺术形式,观赏曼陀罗图案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从无穷无尽的曼陀罗图案中汲取灵感,可以帮助人们在各个领域发展创意和想象力。

6. 沟通与和谐曼陀罗图案往往是由许多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之间相互依存和融合。

观赏曼陀罗图案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和谐和团结的重要性,并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沟通。

画曼陀罗的原理

画曼陀罗的原理

画曼陀罗的原理曼陀罗(Mandala)是一种古老的图形或图案,常见于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东方宗教及哲学体系中。

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神秘而又深奥的意义。

曼陀罗的原理涉及到宇宙和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平衡和和谐。

下面将详细介绍曼陀罗的原理,以及它的一些传统意义和应用。

曼陀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教义和宇宙理论。

它通过形状、几何图案和符号来表达宇宙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曼陀罗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圆形,被分为多个同心环,每个环都描绘有不同的几何图案和符号。

这些几何图案和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概念,如宇宙的元素、生命的循环、意识的层次等。

整个曼陀罗被视为一个象征性的图像,代表宇宙的完整性和和谐。

曼陀罗的核心原理之一是“整体性”。

它表明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是相互依赖和互为条件的。

这个原理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生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曼陀罗试图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图案和符号,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帮助我们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另一个核心原理是“平衡”。

曼陀罗中的每个几何图案和符号都代表着一种力量或能量。

这些力量既相互依赖,又需要保持平衡,以维持宇宙的和谐。

曼陀罗通过它们的排列和组合,传达了平衡的原则。

当我们欣赏曼陀罗时,我们可以反思自身的内在平衡并尝试恢复或调整我们的生命中的力量和能量。

曼陀罗还涉及到“中心”。

整个图案的中心通常被视为最重要和最具力量的部分。

在一些曼陀罗中,中心核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符号或形象,如莲花、光明或智慧。

中心代表着宇宙的本质,也是我们个体意识的源泉。

通过聚焦和冥想曼陀罗中的中心,并与之融合,我们可以获取智慧和洞察力,并触发我们内在的潜能。

除了这些核心原理外,曼陀罗还具有一些具体的应用。

在佛教的修行中,曼陀罗被用作冥想和集中注意力的工具。

修行者可以使用曼陀罗图案,通过注视和内省,获得内心平静和洞察力。

此外,曼陀罗还被用于治疗和疗愈。

医疗专业人士利用曼陀罗的图案和符号,帮助患者恢复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E M ANDALA OF C HENREZIG (A VALOKITESHVARA)Chenrezig is the Tibetan name of Avalokiteshvara (Sanskrit). In Mahayana Buddhist tradition (the form practiced in Japan, Korea, Vietnam,and China. Zen is a Mahayana practice), Avalokiteshvarais the Bodhisattva of Compassion. In Tibetan VajrayanaBuddhist teaching, Avalokiteshvara (Chenrezig) isconsidered a Buddha, the Buddha of Compassion.Chenrezig can be portrayed in several different forms:two of the most popular are as a white deity with eitherfour arms or 1000 arms; the extra arms symbolize hisability to help many beings at the same time. Chenrezig’smantra is Om Mani Padme, Hum!(Tibetan: Om Mani Peme Hung). Carved into mani stones, and painted onto prayer wheels and prayer flagsthroughout Nepal, Tibet, Bhutan, and Himalayan India,Om Mani Padme, Hum!can be translated as “Om,Jewel-Lot us, Hum!” andis spoken to invoke thespirit of Chenrezig, the jewel of the lotus.A m andala can be thought of as being the “residence” of therespective deities and their retinues. Although depicted two-dimensionally on a flat surface, the Chenrezig Mandala should actually be seen three-dimensionally, as a “divine mansion” at the center of which resides Chenrezig, surrounded by the four other deities of his entourage: Akshobhya, Rathnasambhava, Vaivochana, and Amogasiddhi.Together with Chenrezig, these five deities are known in Vajrayana (Tantric) Buddhism as the Five Dhyani Buddhas. Also known as the Five Great Buddhas, the Five Wisdom Buddhas, and the Five Jinas (Sanskrit: means “conqueror” or “victor”), the five Dhyani Buddhas ar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five qualities of Buddha (see Wikipedia for a more formal discussion). The Wisdom Buddhas are aspects of the dharmakaya or “realit y body,”which together embody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principle of enlightenment. Enlightenmen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ody out of its opposite state, samsāra (see below).The four outer walls of the mansion are in five transparent colored layers: white, yellow, red, green, and blue, representing Faith, Effort, Memory, Meditation, and Wisdom (these five colors also represent the five Dhyani Buddhas.)The four doorways, one in the center of each of the four walls, represent the Four Immeasurable Thoughts: Love, Compassion, Joy, and Equanimity.Inside the “residence,” in the center of the mandala is an eight-petalled lotus flower. The lotus represents in Tibetan Buddhist iconography the Lotus family; the Lotus purifiespassion into discriminating awareness. In the center of the lotus is Chenrezig (Avaloketishvara), the white thousand-armed, thousand-eyed Buddha of Compassion, on a white moon disk, representing Freedom from Attachment.In the petals whichconstitute the fourcardinal directions areseated his retinue, thefour remaining DhyaniBuddhas.Seated on the easternpetal, represented bythe Vajra, is thepurified manifestationof the blue deityAkshobhya. In theunpurified “Delusion”form Akshobhyarepresents Anger andHatred. In the purified“Enlightened Mind”form, Akshobhyarepresents the qualityof Mirror-like Wisdom.Seated on the southernpetal, represented by the Precious Jewel, is the purified manifestation of the yellow deity Rathnasambhava. In the u npurified “Delusion” form, Rathnasambhava represents Misery (Pride and Miserliness); purified, Rathnasambhava represents the quality of Wisdom of Equality. Seated on the western petal, represented by the Dharma Wheel, is the purified manifestation of the white deity Vaivochana. In the unpurified “Delusion” form, Vaivochana represents Ignorance and Delusion; purified, Vaivochana represents the quality of All-Encompassing Dharmadatu Wisdom. Seated on the northern petal, represented by the Flaming Sword, is the purified manifestation of the green deity Amogasiddhi. In the unpurified “Delusion” form, Amogasiddhi represents Jealousy and Fear; purified, Amogasiddhi represents the quality of All-Accomplishing Wisdom.To protect the residence from negative conditions, it is surrounded by a Vajra fence, which also symbolizes the continuous teaching of the Vajrayana (Tantric) teaching by Chenrezig Buddha. On the outermost edge, the mandala is encircled with the burning flames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 Radiating with an intense light, these flames act both to protect the residence and to burn away delusion and the darkness of ignorance.Also inside the mandala may be images of sacred deer listening to theteachings of the Buddha; wish fulfilling trees; the Dharma wheel,representing th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and the Precious Umbrella whichprovides protection from the suffering of samsāra(the cycle of sufferingcaused by birth, death, and re-birth). Samsāra is symbolized in Tibetan Buddhism by the endless knot.The Mandala shows a method of bringing peace and harmony in our world, through genuine practices of the mind of Great Compassion, the Wisdom of Emptiness, and the meditations of Mandala with their respective deities. Practitioners who meditate on the Tantra of Chenrezig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every detail of the Mandala and the deities within it, engaging in repeated exercises visualizing the pure beings and pure environment which symbolize one’s own being and environment in purified, sublime form. Such exercises, carried out within the basic Buddhist framework of developing wisdom and compassion, bring about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syche. Just to glimpse the Mandala, however, will create a positive impression on the mind-stream of the observer, who for a moment is in touch with the profound potential for perfect Enlightenment, which exists within the mind of all beings.Refs: /5_dhyani_buddhas.html/past%20events/sand-mandala/Sand%20Mandala-02-14-07.htm/mandala_files/chenrezig_withoverlay_72.pdf/wiki/Dhyani_Buddh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