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病预防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的产生而制定的。
本文旨在探讨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提供相关范文作为参考。
二、煤矿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1. 保障矿工身体健康煤矿作业环境恶劣,存在大量有害物质,长期暴露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制定职业病防治制度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个体防护措施等,有效减少矿工的职业病风险。
2. 提高工作效率职业病的发生会导致矿工生产能力下降,增加工伤和坏死率,对企业的生产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职业病防治制度的实施可以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矿工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3. 保护工人权益煤矿工人是劳动者的一部分,享有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权益,包括健康权和安全权。
通过制定职业病防治制度,可以保护工人的权益,避免他们受到职业危害的侵害。
三、制定煤矿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煤矿职业病防治的目标、职责和义务,强调煤矿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职业病防治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3.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采用环保型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的产生。
4.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并掌握必要的个体防护知识和技能。
5. 建立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机制,全面了解和掌握煤矿工人的职业病患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
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矿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愈加受到关注。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职业病防治法规,但职业病的发生仍无法彻底避免,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煤矿行业中。
煤矿职业病,如矽肺、尘肺以及煤工尘肺等,对工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极大。
本文旨在探讨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煤矿职业病防治的现状据统计,在我国的现有煤矿中,矽肺患病率高达46%,尘肺患病率为14.7%。
在此之后,我国颁布了《职业病防治法》,但实际上,该法的实施效果并未能如预期般显著。
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治管控标准实施不严,矿工基本防护装备缺乏严谨检查和更新等情况日益严重,大量职业病患者的出现使得煤矿职业病的防治迎来了新一轮反思和调整。
二、煤矿职业病防治的必要性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多项监管政策和法规,但职业病的发生仍无法全面预防。
对于煤矿行业来说,职业病的防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牵涉到了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问题,而这是企业的永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基石。
三、煤矿职业病防治的计划与实施方案1、建立煤矿职业病防治团队建立煤矿职业病防治团队,主要任务是开展职业病危害分析和评价,指导和监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分析和评价方面,应统计各项职业病的患病率和人均患病率,重新调整危害因素评估指标,进一步减少各种危害因素的威胁。
2、增强煤矿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职业病防治意识的宣传,大力传达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做好宣传工作的前提是,制定有效的宣传方案,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广大从业人员参与职业病防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机制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机制建设,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细化责任人员的职责,并建立健全长效的目标责任制管理。
同时还应该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估,对于职业病高发的岗位加强重点监督。
4、落实煤矿职业病防治措施针对不同岗位和工艺上的职业病防护,建立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案,不断完善和推广防护装备。
煤矿职业病预防制度(4篇)

煤矿职业病预防制度煤矿职业病是指在矿井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煤矿工人长期接触有害因素,导致身体发生病变的一种特殊职业病。
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预防煤矿职业病的发生,煤矿必须建立职业病预防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培训措施。
一、制度建设1.1 职责分工:煤矿必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确保职业病预防工作的有效实施。
管理人员应当切实履行职业病预防职责,组织开展职业病预防培训,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1.2制度建立:煤矿必须建立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程序,界定职责,确保预防措施的落实和管理的规范。
1.3 资金保障:煤矿必须切实保障职业病预防工作所需的资金和物资,确保防护设施的更新和使用。
二、从源头控制危害因素2.1 危害因素评估:煤矿必须定期对矿井内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评估结果必须向作业人员公开,并告知其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
2.2 技术改造:煤矿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或消除作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能源。
例如,可以采用矿井排风系统,净化矿井内的空气,降低尘埃浓度。
2.3 管控措施:煤矿必须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减少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隔离屏障,确保作业人员远离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
三、个人防护3.1 工作服装:煤矿必须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工作服装,确保其在高温、高湿、低温等不利工作环境下的舒适和安全。
3.2 防护用具:煤矿必须根据作业环境的特点,为作业人员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具,如头盔、眼镜、耳塞等。
并且要组织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防护用具。
3.3 进出矿防护:煤矿必须建立进出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出矿人员的监控和管理。
例如,可以设置进出矿安全检查站,对进出矿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登记。
四、职业卫生监测4.1 职业卫生监测:煤矿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包括采集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的卫生样本,测定有害物质的浓度和作业人员的职业病指标。
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煤矿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然而,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和工作条件限制,煤矿工人面临着严重的职业病风险。
因此,研究和应用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 职业病防治技术概述在煤矿行业,职业病主要包括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诱发的听力下降、职业性肌体损伤等。
因此,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尘肺病防治技术、职业性噪声控制技术和职业性肌体损伤防护技术。
2. 尘肺病防治技术尘肺病是煤矿工人中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针对尘肺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1) 环境治理技术:包括密闭化、湿法降尘、局部排风等,以减少尘埃的产生和传播。
(2) 个体防护技术:通过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等个体防护装置,保护煤矿工人免受尘埃侵害。
(3) 智能监测技术:通过安装尘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煤矿工作环境中的尘埃浓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性噪声控制技术煤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煤矿工人的听力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听力,研究和应用职业性噪声控制技术至关重要:(1) 噪声控制技术:通过声屏障、隔音措施等方式降低煤矿作业现场的噪声水平。
(2) 听力保护技术:采用佩戴耳塞、耳罩等装置,有效减少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
(3) 教育宣传技术:向煤矿工人普及职业性噪声对听力的伤害,并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职业性肌体损伤防护技术煤矿工作过程中,工人常常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从而导致职业性肌体损伤的发生。
为了减少肌体损伤,以下技术应予以关注:(1) 工作站设计与改进技术:合理设计工作站,减少重复劳动和姿势变化频率。
(2) 职业病防护设备:开发并推广适合煤矿工作需求的辅助工具,减轻工人的体力负担。
(3) 健康管理与康复技术:定期对煤矿工人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职业性肌体损伤状况,并提供相应康复方案。
煤矿职业病预防的措施

煤矿职业病预防的措施
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然而,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煤矿工人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病风险。
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评价体系,对矿井内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
只有深入了解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其次,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煤矿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引导煤矿工人正确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增强对职业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此外,煤矿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机制,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设备,确保煤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定期组织进行职业危害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职业危害风险。
另外,煤矿企业还应加强对职业病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工作,提高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职业病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患者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职业病患者的康复跟踪和管理
工作,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康复和帮助。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预防煤矿职业病的发生,需要从源头上入手,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管控和管理,提高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加强职业病的救治和康复工作,共同为保障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作出积极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合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职业病的发生,为我国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煤矿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煤矿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背景王氏煤矿是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老煤矿,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员工安全。
在矿安措施方面,煤炭企业注重职业病防护和治理。
本文就煤矿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现状中国是煤炭大国,而在矿工中,职业病的发生率非常高。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控部门的调查数据,中国煤矿从业人员中,有50%以上的人存在职业病现象。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尘肺病和煤工医疗卫生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致力于保障煤炭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措施一、健康教育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
这应包括以下内容:1.健康和卫生知识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健康和卫生知识的宣传,让员工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和如何避免职业病。
2.防护知识煤矿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用品,让员工了解这些防护用品对工作的重要性。
3.体检煤矿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
二、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1.降低煤尘浓度控制煤尘浓度是降低尘肺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加强对煤矿粉尘的管理,减少粉尘产生。
2.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洗,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3.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煤矿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例如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三、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和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2.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是保障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该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检查。
3.合法合规企业在职业病防护方面应该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得侵害职工的利益和权益。
结论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煤矿企业应该坚持职业病防护的原则。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需要从健康教育、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全面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工作安全。
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煤矿职业病是指矿山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暴露于有害粉尘、有毒气体和物理因素等危害因素下,导致身体出现病变的一类职业疾病。
为了提高煤矿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制定一份全面的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针对煤矿职业病防治的3000字详细计划和方案:一、总体目标:通过加强职业健康监测、提高职业健康教育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等手段,控制煤矿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二、防治策略:1.加强煤矿工人职业健康监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网络,强化对矿工的职业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疾病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防治。
2.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系列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矿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培养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加强煤矿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
(1)加强矿工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科普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提高矿工的职业健康素养。
(2)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宣传手册,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职业健康保护知识,提高矿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3.加强煤矿工作环境管理与治理:(1)改进煤矿工作场所设计,优化矿井通风和除尘设备,提高工作场所的通风和除尘效果,减少有害粉尘和气体的排放。
(2)加强对矿工的个人防护装备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3)加强对煤矿工作环境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1)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加强安全培训,为矿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技能提高,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能力。
(3)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发生。
5.加强对煤矿职业病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工作:(1)建立煤矿职业病患者的档案,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救助。
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煤炭工业成为了一种紧要的能源资源,然而,煤炭生产过程中职业病的防治却成为当下的一项紧要工作。
煤炭工业的职业病重要有尘肺病、煤工肺、硅肺病、振动性病变等,给工人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治职业病,提高职工健康水平,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特订立本煤矿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目的通过订立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职工的生产本领和工作充足度,延长职工工作寿命,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和相关事故的发生率。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煤炭工业所涉及的危害因素:高温、高湿、高灰尘、高噪声、高振动、高辐射等。
2.工种危害因素:采煤机操作工、机车司机、装煤工、矿工等。
3.职业病重要表现:尘肺病、煤工肺、硅肺病、振动性病变等。
三、职业病防备和掌控1.管理掌控(1)订立规范和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病防备和掌控的法规,为职工供给安全工作环境。
(2)强化职业卫生保障,建立严格的职业卫生档案,供给职业卫生检查和诊断服务。
(3)建立防备、掌控体系,建立各项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2.技术掌控(1)安装新型高效设备,削减超标排放,掌控粉尘、噪声、振动等危害因素。
(2)加强煤炭生产流程技术改革,提高煤炭产量和质量,削减人工操作。
(3)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适时清洗设备内部的灰尘和杂物。
3.娴熟操作(1)对煤炭生产工人进行职业病教育和培训,普及职业病防治学问。
(2)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操作规范和标准,提高工人的职业素养。
(3)培训操作技能,加强操作技术,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
四、职业病防护1.防护设施(1)戴口罩、防护眼镜、防护耳塞等。
(2)设置合理的通风设备,并适时维护。
(3)机具的振动强度要符合国家标准,提高人体的承受本领。
2. 个人卫生(1)保持身体清洁和健康。
(2)适时检查身体健康,假如显现职业病情形要适时处理。
(3)工作服和工作鞋要常常更换,定期清洗和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职业病预防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李爱国杨洪论宁继琳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煤矿职业病发病特点,介绍尘肺病患病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预防煤矿职业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职业病尘肺病疾病预防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和健康已成为劳动者的殷切期盼。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患者达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近64万例。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尘肺病预防控制刻不容缓。
1 煤矿职业病发病特点
①煤矿尘肺病发病率高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国职业病患者中,尘肺病人占79%。
②职业病患者存活率低尘肺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职业病,一旦发病就很难治愈,只能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恶化,死亡率极高。
③尘肺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尘肺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潜伏期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发病时常不被患者所重视。
2 尘肺病患病因素
2.1 劳动防护投入不足由于某些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护意识淡薄,一味降低生产成本,致使企业在职业卫生防护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2.2 职业卫生法律不健全且防范意识淡薄《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之前缺少法律支撑,使现《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的职工享有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权;对工作场所状况及职业病相关防护措施的知情权等相关权益得不到维护。
2.3 制度不健全且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某些煤矿企业对职业卫生管理缺乏针对性,只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行为,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而尘肺病由于具有迟发性通常被忽略,职业病防治工作也只停留在鉴定和对患者治疗的层面,缺少进一步控制和预防职业危害因素。
鄂庄煤矿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在矿井范围内策划建立起一个高效、健康、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①健全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
领导决策是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认识到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二是制度完善。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
管理体系。
三是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完善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和责任体系,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列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矿井年度工作任务做到同时部署。
四要全员参与。
通过教育培训和参与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实践活动,使员工深刻理解和领会标准要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掌握体系方针和目标,真正认识到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给员工带来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②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危害防治。
加大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投入,增加产生粉尘及噪声等职业危害设备的防护设施,同时定期为员工发放防护用品,在作业场所增设职业危害警示标识,为员工参加工伤保险,建立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后的体检制度和健康监护档案,这样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规范职业病的管理,确保职业健康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有效遏制各类职业危害。
粉尘防治,建立完善防尘系统,矿井上下敷设齐全防尘管路,采用煤层注水、湿式打眼、喷雾洒水、通风除尘、净化风流、水封破煤、清除积尘、粉尘监控等有效措施,防治粉尘积聚。
噪声防治,采取有效措施,对矿井的局部通风机、乳化液泵、采煤机、带式输送机、运输车、风镐等使用地点进行时时监测,确保噪音不超标;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
个人防护方面,制订严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了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审批台帐,对从事接尘接害作业人员发放防护手套、防尘口罩、耳塞等防护用品,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
安全警示方面,在矿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健康监护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每年对接尘接害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检查,上岗前的体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避免已患有职业病或存在职业禁忌的人员入矿。
安全评价方面,每年委托具有资质并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矿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一次监测评价,并将结果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并及时向员工公示。
③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宣传教育。
一是严把“入矿关”。
新招收的拟录用人员统一组织的面试、体检和考核;二是严把“入井关”入矿人员一经录用,在矿教培中心参加学习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安排上岗;三是严把“培训关”工作过程中利用班前会、岗位培训和外出培训等各种培训形式,通过培训学习,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意识。
鄂庄煤矿持续改善作业环境和保护设施,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安康和谐”的职业安全健康示范矿井,紧紧围绕矿井职业危害的前期预防、作业过程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重要环节,深
入研究和探索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健全完善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由被动防治到主动预防再到人性化关怀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楼生.煤矿井下粉尘危害的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7).
[2]顾风龙.浅谈煤矿掘进工作面的防尘方法[J].价值工程,2010(17).
[3]莫徐.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