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人勿施于人的意思

己所欲人勿施于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指自己不愿意或是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庄子则说:“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即使自己很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偏执地认为,那些自己喜欢或是对自己很有用的东西,就一定会对他人有用或被他人喜欢,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强加于别人。
其结果就是不但没有结果,而且可能还会让自己陷入自责与痛苦的境地。
这就是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己之所欲,亦勿强施于人!你是不是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自己经常锻炼就劝别人也去锻炼,读了一本让自己顿悟的好书就把它推荐给好友,做了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财务规划就介绍给亲人......其实几乎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长期坚持锻炼给身体带的好处,也知道长期阅读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益处,更知道一份长期良好的财务规划对自己家庭未来的影响。
但是,如果仅仅是“知道”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说,你怎么总是能够早起锻炼,而我自己每天早上都起不来;你天天坚持读书学习,而我却翻开书本就想打瞌睡;你每周定期写作分享,而我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你自己做的人生财务定投计划己初见成效,而我却还深陷在“月光”与卡奴的漩涡里......于是,我们可能就会瞬间“圣母心”大爆发,像一位天降的救世主一样伟大而热心,急切希望把那些自己喜欢、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强加于别人。
同时,还天真幼稚地认为他们只要朝着自己“指点”的方向去做,就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结果被打脸也是必然的。
我自己就被自己曾经的不明智行为狠狠地抽打过,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那什么学习锻炼也好,思考写作也好,财务规划也罢,不要再强施于别人了。
第一个例子记得大概是在去年初,我刚读过了天南老师《一个投资家的20年》这本书和参加了老师的财商教育课程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句世人皆知,浅显易懂的名言。
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对于这句话我是百分百的同意,但是己之所欲就可以滥施于人了吗?当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别人的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有人说,普希金说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对自己有利即可。
我想,这种思想未免有点太自私了,对自己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上司采纳了员工的意见,可以防止很多不必要的犯规;自己听到了朋友的劝说,可以太少跑不少想不到的弯路。
任何情况都就是如此,你考虑到了别人,别人也想起了你。
何必必须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呢?这样的人随后就可以就是众叛亲离,沽名钓誉!当初,楚王想攻打宋国,鲁班的云梯都给他造好了,可最后为什么没有打成?这要感谢两个人。
一是出使楚国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
楚王当初是用心考虑过墨子的话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这次攻宋的机会。
可见,楚王是一个己所不欲,亦不施于人的人。
假若楚王当时不管墨子,现将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双方损失惨重,对楚王也是不利的。
除了两个大家都熟识的人物――扁鹊和他的病人蔡桓公。
前者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个以他而去的成语“讳疾忌医”在民间流名百世。
蔡桓公为什么可以死去?原因就是他自己想著自己没有病,而不想医术高明的扁鹊去给她化疗,最后病入骨髓,一命呜呼了。
过分的独断主义带了乐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把命都丢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云:“己之所欲,刘本人,关于人,人亦思尔乎!”很惭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是上了大学才知道它出自《论语》。
大学之前的求学态度是不求甚解,不问出处。
这句“百姓日用而无人知晓”的句子,无人知晓其原文好像也无所谓,关键的就是必须介绍它的真正涵义。
我们似乎已经对这些老祖宗的智慧语录免疫系统,不遵循这些人生哲学去做人,反而倒行逆施。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基本信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孔子创作年代:春秋时期学派:儒家同义句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引证《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冶长第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涵义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引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原文出处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I SUðbtyd;WtIShIyɪir6n[释义]欲:欲望;意愿;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责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音]施;不能读作“si”。
[用法]多用于劝戒之语。
一般作主语。
[结构]主谓式。
[例句]“〜”;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英译]DOnotdotoOthersWhatyoudoIIotWanttobedonetoyoursel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出典] 《论语卫灵公》注:1、出处:(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1)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典】: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释义】:将要施加给别人时,先反躬自问,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应迅速停止。
设身处地为别人想,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论语•卫灵公》记载:自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受用并践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也就是本节的四句话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想要把一件事情加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自己做的话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那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应该立即停止。
曹操刚刚起家的时候,和袁绍作战处于下风,部下们见此情景,很多人开始跟袁绍偷偷联络,为的是假如曹操失败了,自己还有退路。
经过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曹操阵营里的很多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之前只顾着为了自保而向袁绍示好,却忘了考虑,如果曹操胜利,自己写给袁绍的信件岂不是要落到曹操手里?这样的话,自己就等于被逼到悬崖边上,不但本来留的后路没有了,反而还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曹操的大军缴获了很多来往书信,其中不少是曹操的一些部下写给袁绍的。
这时候,曹操却立即下令,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曹操说,谁都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存,做出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当初我们的实力确实远不如袁绍,当时连我都不太相信能有今天,将心比心,这些所谓的通敌之人有留后路的想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这样,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稳定了军心,没有因为那些缴获的信件而让自己这一方产生内耗甚至是叛乱。
曹操的这种做法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他遵循了推己及人的原则,为那些曾经跟袁绍通信交往的部下着想,是曹操成功地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的一大原因。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职场之中,也是如此。
能够真诚地为自己的领导或同事着想,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安义中学 胡家道
探讨: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
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 同。试作具体分析,品评一下孔子所说的“仁” 到底体现了儒家哪些人格思想?
选文1
颜克渊制问自己仁(。的子私欲曰):回“复到克礼己,复就是礼仁为。仁为,。是一。日克,克克己制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
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 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
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 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 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 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 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 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这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 要仁,仁就来了。
讲解完第5、6语段,如何才能够实现"仁 "呢?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选文7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7、曾子曰:读“书人士不弘可,广以大不。毅弘,毅坚强,任表重并列而
道
把……当作
担子,但当的东西
复礼称,许天,赞下许归句仁末焉语。气助为词仁由依靠己,而由人乎哉?”
请求对方做某事;请
做到 语气助词连用,强化反问语气
对颜方渊允曰许自:己“做请某事问条其目目,。详情”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
动词,说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指代,这 聪明、机敏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然 名作动,从事、实行
使…通达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 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 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 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 的方法。'
选文5、6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Βιβλιοθήκη 晖。——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 些话。”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 如承“结大所构祭”与。“己欲所”不组欲成,名词勿性施于给人。古时在诸邦侯无的怨封,邑
古代大夫的家族
•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有及仁人志
士,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
命。”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智者利仁。'
贫困
安乐,安乐的生活
以…为安 以…为利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不可以长处于贫
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 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 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
第二,“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
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
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
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已
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
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了。同样,没有达到仁这
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富贵安乐中,会骄淫佚乐,
丧失本心。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不是仁者,根本是做不到的。
【问题探究】
孔子的仁的学说 蕴含着哪些值得 弘扬的思想精华?
•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 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 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 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 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 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 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 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 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表承而接后已停止,
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
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 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选文8
仁义之人
表转折,却
标目的,来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 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 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 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 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 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 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 子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A、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
夫
通“向”先 到
即“谓何”说的是什
前
么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
“言乎富哉”的倒装,此话的含义多么深广
直’,何谓也?啊”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拥有有
从
形作动,远离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 严肃庄重。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 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 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选3文、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
通“智”
“能了使知解 人。”樊迟明白未、达理。解 子曰提拔:形“作通置名举“,措直正”措直安公诸排正、枉的安,人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
者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
富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
种境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久
困则为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不
应该做的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滥
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二),小人处在
选子文贡5、曰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谓
如果
给 并且
怎么样
即“何止于 一定
大概、也许
仁乎”子曰:仁“”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病
就 使动,使别人站得住 担忧、忧虑
之乎
实践仁的方法
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就近拿自己打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文4
字
奉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
而…者,定后标志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也许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 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阅读1、2、3、4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
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