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派的介绍

合集下载

扬派盆景的发展路

扬派盆景的发展路
气韵生动
扬派盆景注重表现生命力和动态感,通过树木的姿态、配件的布局等营造出生动 活泼的气息,使整个作品给人以生动、活力的感觉。
03
扬派盆景的制作技艺
树种选择与培育
树种选择
扬派盆景以松、柏为主,注重选择适应性强、耐寒、耐旱、 耐阴的树种。
培育方法
采用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培育树苗,注重修剪和蟠扎等 技艺。
《扬派盆景的发展路》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扬派盆景的历史 •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色 • 扬派盆景的制作技艺 • 扬派盆景的传承与创新 • 扬派盆景的市场与产业
01
扬派盆景的历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
扬派盆景起源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 代。
发展历程
历经多个朝代的演变和传承,扬派盆景不断发展壮大,逐渐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04
扬派盆景的传承与创新
师承方式与人才培养
师承方式
传统的扬派盆景技艺主要依靠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承。师父亲 自指导徒弟盆景制作技巧,传授盆景艺术理念。
人才培养
除了传统的师徒传承,还应通过专业培训、艺术院校和行业 协会等途径,加强盆景制作技艺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盆景艺术的现代化转型
融合多元元素
将传统扬派盆景技艺与现代元素融合,如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盆景制作、结合 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盆景布局等。
01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盆景新品种选育、栽培技
术研究和市场开发等工作。
推广现代化生产技术
02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盆景生产的自动化和专业化
水平。
拓展销售渠道
03
积极开辟国内、国际市场,参加各类展览会、交易会等活动,

扬州盆景

扬州盆景

扬州盆景Yangzhou Bonsai Tree
扬州盆景亦称扬派盆景,是全国五大流派之一,相传扬州盆景艺术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盆景匠师代不乏人,流传到今天,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

扬州盆景艺术在元、明时代,就采用“扎片”的造型艺术。

清李斗著的《扬州画舫录》中,有好几处描述扬州盆景。

扬州盆景风格影响到苏北如南通、如皋、泰州、靖江等地,但在艺术处理上,略有不同,因而扬派有东、西两路之分。

所谓“东路”是指东面的南通、如皋一带,又称“通派”。

所谓“西路”是指西面的扬州、泰州一带,又称“扬派”。

扬州盆景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等。

特别是观叶类的松柏榆枫、瓜子黄杨等树桩盆景,可谓独树一帜。

扬派盆景受扬州明清时期画风的熏陶,并受古城造园、养花传统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仿效名山大川,借鉴山水名画,方寸之间,意境阔大。

造型严谨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一寸三弯,功在剪扎”。

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近些年,扬州园艺工人又制作和培育了大量盆景,先后运往西德、英国、比利时、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丹麦、荷兰等国家及港地区展销,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称赞。

---摘自《中国工艺美术品网》略有改动。

中国四大玉雕流派之扬派

中国四大玉雕流派之扬派

中国四大玉雕流派之扬派
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社会的到来,中国玉雕业也由此开始展现光明前程。

北京、上海、扬州、天津、广州、南京、甘肃、河南、新疆等地,相继成立玉雕工场,数百名玉雕艺匠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与关心,中国几千年的玉雕技艺在继承中得到发扬。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玉雕造型千姿百态,玉雕技艺流派纷呈,终于形成“北派”“扬派”“海派”“南派”四大流派。

扬派主要集中在扬州地区,扬派在明清时就是我国玉雕中心,素有“天下玉,扬州工”之称,而当代扬派玉雕正是在继承古代扬派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形成。

扬州地区玉雕文化底蕴深厚,以巨雕、山子雕最具特色,玉雕讲究章法,工艺精湛,造型古雅秀丽,表现出精致、大气的独特工艺。

碧玉山子《聚珍图》、白玉《大千佛国图》、《五塔》等,都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扬派承接了南派细致做工,又加入了一定的趣味性,特别是山子尤其受欢迎。

作品构思创作中随型巧工,将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珍禽异兽、亭台楼阁严谨的融合到一个画面上,让人感觉意境深远。

扬派的花卉也是后起之秀,作品造型饱满、枝叶茂盛、层次清晰。

无论是花瓣翻边还是花根的纹理都处理得精炼自然。

飞禽走兽的创作中特别对嘴、舌、爪、毛进行细致的刻画,使之栩栩如生。

人物作品题材非常广泛,又融入了背景来承托人物的感情,更现得神态盈然。

盆景艺术流派

盆景艺术流派

盆景的艺术流派及每个流派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一、扬派代表树种:松、榆、杨(黄杨)艺术风格: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

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代表作品巧云(黄杨)腾云(黄杨)岫云明末遗韵行云二、苏派代表树种: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艺术风格:苏派盆景风格的特点,第一是古雅。

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

例如朱子安老艺人创作的一盆雀梅,有人称誉它为"盆景之王"。

这盆古雀梅造型优美,姿态奇特,蟠扎粗枝,裸露盆面,三十七片叶片,亭亭似盖,苍翠欲滴,既显得苍老古拙,老而弥健,又是生机蓬勃,葱绿可爱。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

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

例如朱子安创作的小盆"一枝显秀",利用一棵盘根错节的树桩,以灵巧的艺术手法,使其长出一根枝条,古桩与新枝相映成趣。

苏派盆景第三个特点,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

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

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

苏派盆景第四个特点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

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 百科知识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 百科知识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百科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扬派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起源于江苏扬州地区,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扬派盆景以其精致的制作工艺和优雅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在扬派盆景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艺和手法,将自然风景中的优美景致巧妙地还原在花盆之中,展现出一种精湛的艺术境界。

扬派盆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扬州盆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盆景在唐、宋、元、明、清各朝时期都有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扬派盆景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取材料、形象设计、修剪造型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繁琐的制作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真正的扬派盆景作品。

在扬派盆景的制作中,选取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扬派盆景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盆、土、植物等,艺术家需要根据盆景的主题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盆的选择包括盆的款式、大小、材质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盆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土的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要保证植物能够顺利生长,并且给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植物的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形状、颜色等,要保证植物的外形与整体的盆景主题相互配合。

形象设计是扬派盆景制作中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艺术家需要根据盆景的主题和风格来设计盆景的整体形象,包括景观的布局、植物的摆放、景物的构图等。

形象设计是盆景制作的灵魂所在,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需要具有精致的形象设计,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修剪造型是扬派盆景制作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考验艺术家技艺的环节。

通过修剪植物的形态和姿态,能够使植物更加符合盆景的整体主题和风格,从而增加盆景的艺术感染力。

修剪造型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将一件平凡的植物变化成一件艺术精品。

扬派盆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备受赞誉,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 百科知识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 百科知识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百科知识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
扬派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巧夺天工的技法和丰富多样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扬派盆景起源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

扬派盆景以其轻盈、细腻、富有意境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扬派盆景的特色在于其精湛的艺术技法和细致的观赏价值。

扬派盆景的制作过程非常考究,需要对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对盆景的造型和材质有精湛的掌握。

扬派盆景的艺术家们常常运用苔藓、红柳、小叶榕等植物,通过修剪造型、搭配盆景器材和工具等手法,打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盆景作品。

这些盆景作品既展现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又融入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意境,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韵和魅力。

扬派盆景在盆景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园林艺术形式。

随着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扬派盆景也逐渐走向世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总的来说,扬派盆景以其巧夺天工的技法和精致的造型而成为了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个亮点,它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也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希望扬派盆景能够继续传承发展,为世人带来更多的美好与惊喜。

扬派玉雕的发展历史

扬派玉雕的发展历史

时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等等,这成为夏代时扬 州便已存在玉雕工艺的有力证据。同样是从出土
玉器中发现,到汉代时,随着国家经济繁荣,扬
州玉雕进一步发展,玉器器形由小及大,从玉环、 玉镯逐渐发展到辟邪、玉璧等等,其雕琢细腻、
精致典雅,很好体现出汉代玉雕风格和水平。随
我去最基层上班,我们家是做什么的?出口贸易,所以我就从打印员做起。我每
后的唐代,亦是盛世之一,因为应该杭大运河的 贯通,扬州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富甲天下,同
时百业兴旺,玉雕业亦不例外,有了新的发展。
玉雕不仅用于装饰楼阁建筑,同时也在民间广泛 使用,佩饰小件玉器一时之间亦蔚然成风。到宋
元明清时,扬州玉器的种类更加丰富,题材更广
我去最基层上班,我们家是做什么的?出口贸易,所以我就从打印员做起。我每
扬派玉雕,即指以扬州为中心的玉雕流派, 是我国四大玉雕流派之一,扬州玉石雕琢技艺渊
源流长,底蕴浑厚,从上可追溯到四千多年的夏
朝,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时,扬派玉雕 更是空前繁荣,博得"天下玉、扬州工"的美誉。 在 1977 年,扬州蜀岗地区出土大批新石器
我去最基层上班,我们家是做什么的?出口贸易,所以我就从打印员做起。我每
泛,玉雕技艺上圆雕、镂空雕等技艺也更为娴熟,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山子雕",技艺成熟,为清
时达到巅峰准备良好的基础。到清中期,特别是
乾隆一朝时,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制作中心和主 要集散地,扬州承担了大量宫廷玉器的制作,是
"扬州八贡"

扬派桩景中的一盆二景三几架

扬派桩景中的一盆二景三几架

扬派桩景中的一盆二景三几架扬派盆景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是我国璀璨的园艺瑰宝,是非文化遗产。

为了传承和弘扬盆景艺术,更好地发挥其意境与影响,本人从事园林工作多年,仅以此文供同行参考。

标签:扬派桩景;一盆;二景;三几架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艺术珍品,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

它适用不同的植物或山石等素材,经过艺术加工,效仿大自然的风姿神采,秀山丽水,在盆中塑造出一种活的观赏陈列品。

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扬派盆景是以扬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包括苏北的许多地方,比如泰兴、兴化、高邮、东台、盐城、宝应等地,由于地区关系而形成的艺术风格。

盆景依其取材和制作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

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泛指观赏植物的根、干、枝、叶、花、果的神态,色泽和风韵的盆景。

桩景一般选取姿态优美、株矮叶小、寿命长、抗性强、易造型的植物,根据其生态特点、艺术加工、精心培育,长期控制其生长发育,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

有的苍劲古朴,老干扎枝;有的枝叶抉梳,横条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耸挺拔。

桩景的类型大致有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提根式、丛林式、寄植式等。

各地采用的树种和制作手法不同,其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也各有千秋。

由于我国园林木本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国约有七千多种,其中适合于制造树木盆景的材料,也不下数百种之多。

这就为树木盆景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树木盆景取材丰富,造型各异,有的以孤立植物为主,也有双株或丛株的,大小高矮则根据具体材料而定,着重表现其根桩、树姿、枝叶、花果等各部的姿态美。

树木盆景的形式,有以树木主干的形态来分,也有以树木的干数来分;有以树木枝条的姿态来分,也有以树木根部的状态来分;还有以其它标准来分的。

而扬派盆景则从观叶类的松、柏、榆、黄杨为代表树种。

其它惯用的树种还有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梅、虎刺、金雀、杜鹃、山茶、枸杞、凌霄、紫薇、南天竹、腊梅、石榴和金银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扬派的介绍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唐代的扬州是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说(扬,扬州;益,益州,即今成都)。

扬州传统工艺美术素以历史悠久,品种齐全、技艺精湛,地方特色鲜明著称于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为人们所接受。

随着更多人的喜爱、仿效,广泛流传,逐渐形成流派——“扬派”。

1简介
据史料记载,扬州琢玉工艺已有五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漆器则起源于战国兴于秦汉;西汉时期,漆器玉器铜器等产品的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唐代,青铜镜,金银饰品,漆器,玉器,雕刻,刺绣,绒花等工艺美术品的生产都获得了高度发展;元代,錾胎珐琅生产兴起,山子雕产品已经出现;明代,是扬州创立百宝镶嵌、软螺钿镶嵌(现称“点螺”)、剔红雕漆等名贵漆器新品种形成特有风格的重要时期;清代,扬州工艺品生产达到了鼎盛;后伴随着扬州的经济萧条,曾一度衰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经济文化事业的成就,又为扬州传统工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江苏省人民政府保护的传统工艺45个品种中,扬州就有15个,占全省总数的1/3。

扬州工艺美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批工艺精品珍品相继问世,多次在国家评比中荣获大奖。

现有10多件工艺精品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在市政府大力扶持下于2003年建成的扬州工艺美术馆现陈列有8大类200多件工艺精品,实现了扬州工艺几代人的梦想。

坚持实施精品战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精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创下了连续三年全国24个特等奖中独得10个的骄人业绩,被誉为“扬州现象”的突出表现之一,赢得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赞誉。

扬州工艺名家荟萃,人才济济,传统工艺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人,省工艺美术大师25人,省工艺美术名人16人,市工艺美术大师40人(以上人数含已故大师)。

国大师,省大师和省名人约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

大师们在工艺美术的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以及很多的建树,为传统工艺的保护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传统工艺分类
扬派玉雕
扬派玉雕是我国四大玉雕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古进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玉雕中心,因而有“天下玉、扬州工”之说。

在前代丰厚的积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扬派玉雕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扬派玉雕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在玉石各类、工艺造型、题材寓意等等逐渐形成独到到艺术特点和地方风格。

现代扬派玉雕更是兼具“南秀北雄”,细腻秀美、玲珑典雅的同时,又格局开阔、雄壮气派,成为现在玉雕流派中一枝独秀。

现代扬州玉雕师在继承吸收传统工艺特点的同时,又开拓创新。

秉承“因材施艺、量料取材”的传统理念,又做到“物尽其用”,好料用重工,小料大用、废料再利用等等观念亦深入雕师们的创作之中。

扬州玉雕门类齐全,从人物、花鸟山水、神佛瑞兽等等题材不足,从挂件到摆件及至玉雕作品皆齐备。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山子雕”。

古时扬州的“山子雕”便名扬天下,虽说其后因为社会动乱等等原因,此技艺逐渐失传,但在近代玉雕大师的努力之下,山子雕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传统基础上又采用理先进的工艺技术,雕琢更细致,题材更广泛,且融合和时代精神,契合现代人审美观念。

扬派盆景
扬派盆景以扬州为中心,包括泰州、泰兴、泰县、兴化、高邮、东台、盐城、宝应等苏北县市,是以扬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

扬派盆景是全国五大流派之一,它那一寸(一寸为3.3.米)三弯的制作技艺可谓独步天下。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种套特殊的盆景制作技艺,扬州盆景博物馆已经向有关部门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受理。

扬派盆景源远流长,它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独特造型,关键就在于精巧的剪扎技艺。

据了解,扬派盆景正是凭着
这套严谨的制作技艺,屡屡在全国盆景大奖赛中摘金夺银,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又被确定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

扬派刺绣
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技艺虽属于同一门类,但由于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追随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

扬州刺绣的特色是作品多取自于历代诸多名家的优秀山水、人物之作,画稿意境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并以此开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仿古山水绣和神韵天然的水墨写意绣,其特点是追随优秀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形成了格调高雅、雅逸传神的艺术风格,在绣坛上独树一帜。

扬州刺绣素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的精细绣著称,每件作品针法缜密、艳丽、工整、光洁。

绣师们以精湛的技艺极力表现我国写意画潇洒传神的笔墨神韵和工笔画的精致严谨。

多年来,版权之争一直是刺绣这项传统工艺的“新伤”。

但值得一提是,虽然以仿古为主题的扬派刺绣,一直都没有遭遇到过版权危机,20年来,扬派刺绣很好地规避了这个问题。

扬派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

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

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

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有艺人包钧等,技艺超群,有“神剪”之誉。

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扬派漆器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

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主要博物馆均有扬州漆器传世作品收藏。

例如,故宫博物院已知20余件,南京博物院已知4件,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避暑山庄、日本、英国、美国等地博物馆均收藏有传世扬州漆器。

在扬州诸多工艺艺术中,漆器拥有令人炫目的光环。

扬州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

1976年,在邗江区胡场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只漆器壶。

这说明,扬州漆器制作的历史已逾2000多年。

唐代扬州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漆器工艺的突飞猛进。

南北商品交流,东西文化碰撞,使得扬州的漆工眼界大开。

彩绘、雕漆、夹纻脱胎和金银平脱等技法日益精细,而且漆器还被列为当时扬州二十四种贡品之一。

据说唐僖宗时,高骈曾一次向长安运送去扬州漆器逾万件。

当时,不仅长安人对扬州漆器情有独钟,扬州漆工技艺甚至传播到了日本等东方国家。

扬州漆器的再次辉煌,是在明清时代。

这个时期的扬州漆器,不但恢复了宋宣和以后一度失传的漆砂砚工艺,以彩贝镶嵌在漆面上的点螺工艺也异军突起。

更有一种集大成式的漆艺,“其法以金银、宝石、珊瑚、珍珠、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等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

”这一工艺因为是周姓漆工发明的,故称“周制”。

普天之下,除了扬州,没有第二个地方有此技艺,所以钱泳《履园丛话》说:“周制之法,唯扬州有之。


梁福盛是创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的一家老字号。

两江总督端方为祝贺慈禧六十寿辰而进贡的一堂花鸟屏风,就是由梁福盛制作的。

这堂屏风由六十多名漆工,耗时两年才完成,价值白银两万两之巨。

那时候,梁福盛一年要生产上万件漆器。

这些打着扬州文化印记的漆器,每一旬至半个月就装满一船运往上海,再从上海销往西欧北美,年销量达到二三万件。

在国内,扬州梁盛福与福州沈绍安齐名,并称“南沈北梁”。

上世纪60年代初扬州制作的雕漆嵌玉《和平颂》、《喜鹊登梅》大挂屏,陈设在首都人民大会
堂内。

70年代初期创作平磨螺钿《南京长江大桥》大地屏,受到过毛主席的赞扬。

2006年5月20日,漆雕和玉雕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