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化常识题目汇编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题量多,涵盖全面)及答案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2021年高考真题◆(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案:D解析:D/说“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

“庶务”为“各种政务”,与“庶政”同义。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队,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原文: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

答案:C解析:C/部曲qū:①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②军队。

③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有人身依附性质。

④部属、部下。

文中是指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

《古汉》:①古代军队编制单位;②军队。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答案:C解析:C/闰月特指汉历(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为了协调汉历年与回归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

阴历则以月亮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60题答案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1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必刷100题 (1)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必刷100题 (1)

幻灯片1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幻灯片2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幻灯片3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第一部分高考风向标一、真题再现(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50题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50题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50题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高考文学常识100题(选择)

高考文学常识100题(选择)

高考文学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文中与“做官”没关系)
2、A(秦时称“郡守”。

“拜”为任命,而非提拔。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3、D(“除三人名”中的“除”,是除去,消除的意思)
4、B(出,是指调出京城。


5、B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6、B(B项,“进直”指的是官员入宫值班供职。

此题也可以结合语境来看,“龙图阁”只是一个部门,不是官职,明显是指让李光去这个部门任职。


7、A(A“淮左”江淮东部,“淮右”就是江淮西部。

古人看地图与我们今天的看地图的方式相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8、C(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9、C(“左迁,即官职的晋升”理解不正确,左迁,为贬官。


10、C(河内是指在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区)
11、C(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

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是“瞻”的工具,《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以知道。

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12、B(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B项,“吊
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


13、D(应为“纪传体”)
14、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15、A(B项“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C项“关”,指山海关错,这里泛指边关。

D项不是“一种褒扬的评价”而是“一种褒贬的评价”。


16、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举:推选、推荐。

“察”“举”和“擢”意思不同。


17、B(应是前者之意)
18、C(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
19、B(典边:“典”有主持镇守之意,“典边”在此文中意为“镇守边疆”)
20、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
21、A(A“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22、C(苫,草席;块,土块。

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

服阙:指服丧期满。


23、A(A项中“是提拔官员的唯一凭借”表述不当,只是主要凭借之一。


24、D(“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叫庙号,和年号不同。


25、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

《汉语大词典》【释义】正史: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

参见《明史·艺文志》。


26、(“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