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
《墨子·非攻》注释、分析

《墨子·非攻》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本文。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今有一人,入人园①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⑪。
至入人栏厩⑫,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⑬人也,扡⑭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⑮,天下⑯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⑰,则弗⑱知非,从而誉之⑲,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⑳,杀十人,十重㉑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㉒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㉓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㉔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㉕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㉖,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㉗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㉘。
墨子非攻课文

3、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译文: 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责备,说那太不仁义了。
4、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 译文: 然而现在有人竟至于大行不义,去进攻别国,人们 却不知道责备,反倒跟着赞美,说是仁义之举。
5、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 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注释:情、诚通用。如情知。 奚说:言何辞以解说也。 译文: 他们确实不懂得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那些称 赞的话记载下来流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进攻别 国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那又怎么解释)记 载那些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进一步批评大为不义不但没有按照常理受到 惩罚,反而被当作义来记载。从逻辑上更进 一层,同时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对于战争 不知其非的现象。
第三段: 1、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 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译文: 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见一点黑还能说那是黑, 见很多黑却又说那是白,那么人家一定会以为这个 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假如他尝一点苦说苦,尝 多了苦却又说是甜,那么人家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 不知辩别苦甜的了。
注释:《说文》云:“园所以树果,种菜曰圃。”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的果园,偷窃人家的桃李, 大家知道了就会责备他,上面执政的人抓住了就会 处罚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 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依下文,当有 “苟亏人愈多”五字。)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如何看待战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是一个延续千百年的难题。
难点分析
1.《非攻》的主要思想内容。墨子身处战国时 代,频仍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下 层人民对战争普遍有抵触和厌恶情绪。墨子学 派基本代表了下层人民的理想,要求统治者爱 人民,因此反对一切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着重论述攻人 之国是错误的,希望从理论上说明战争本身的 不义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 呼声。但在当时,兼并战争在国家统一过程是 难免的,他的主张是不现实的。
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

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
下面是小编收集墨子的《非攻》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吧。
《非攻》墨子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⑾。
至入人栏厩⑿,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⒅知非,从而誉之⒆,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⒇,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26,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8。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墨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以及以非攻为基础的和平共处。
本文将从兼爱与非攻的内涵、墨子思想的实践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兼爱与非攻的内涵墨子所倡导的兼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和谐相处。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摒弃个人利益,克服私心、偏见和仇恨,心怀善意、互相关爱。
他主张人们应该对他人的悲欢苦乐保持同样的关注与关怀,实现真正的平等和社会和谐。
非攻则是墨子倡导的和平思想。
墨子反对侵略扩张,提倡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平相处。
他认为,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纷争是保障人类和谐共处的关键。
墨子主张用爱心和关怀来取代战争和暴力,通过道义的力量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墨子思想的实践墨子不仅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理论,还积极践行这些思想。
他闻名于古代中国的手工技术,“墨子工”,即墨子亲自带领他的弟子们进行各种实用的工程和建筑,如城墙、堡垒、战车等。
这些工程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和平,体现了墨子非攻思想的实际应用。
同时,墨子还积极倡导兼爱和强调道义的行为准则。
他跋涉于各国之间,传播他对兼爱和和平的理念,呼吁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大众践行这些价值观。
墨子的影响力超越了他的时代,他的思想和信念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继承。
三、墨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墨子提出的兼爱与非攻思想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冲突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墨子思想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和平与爱心来解决纷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同时,墨子兼爱的理念也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用实际行动来使别人受益。
只有当我们以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时,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
总结起来,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高二语文下册《墨子非攻》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下册《墨子非攻》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翻译: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人家的果园和菜圃,偷窃那人的桃子、李子,大家听说后就会谴责他,上边执政的人抓获后就要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损人利己。
至于盗窃人家的鸡犬、牲猪,他的不义又超过了进入人家果园、菜圃偷窃桃李的。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罪过也就加重了。
至于进入人家的牛栏马厩盗取人家牛马的,他的不仁不义又超过盗窃人家鸡犬牲猪的。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损人更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罪过也就更重了。
至于杀戮无辜的`人,抢夺其衣服武器的,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人家的牛栏马厩盗取人家牛马的。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损人更多。
假如是损人越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罪过也就更重了。
墨子兼爱非攻

墨子兼爱非攻墨子,即墨翟,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提出了人道主义的理念,主张以和平解决冲突,深受后世人士的推崇。
本文将围绕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展开论述,探究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墨子的背景与思想来源墨子活动的时期属于战国时期,政权割据,战争频繁。
墨子所在的墨家学派以信仰宇宙主义思想和兼爱非攻理念为核心,针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墨子主张不以国家或家族成员为限,要将爱心扩展到所有人,实现普遍和平,消除战争与冲突。
二、兼爱非攻的内涵与意义1. 兼爱:墨子主张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还要广泛的关怀他人。
他认为人类是平等的,要摒弃仇恨与偏见,努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与武力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分歧与纷争。
他强调通过对话、互助和合作来解决问题,避免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
三、兼爱非攻与现代社会1. 国际关系:在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争端和矛盾依然存在。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通过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和合作,可以促进友谊与和平的发展,化解各种纷争与冲突。
2. 社会和谐:在社会层面,兼爱非攻的思想也能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应当摒弃偏见和歧视,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个体和群体。
通过相互帮助和支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个人修养:在个人生活中,墨子的思想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兼爱非攻的理念提醒人们要培养善良的品德,注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宽容、守信和慈善行为,塑造美好的个人形象。
四、墨子兼爱非攻的限制与反思尽管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有着伟大的理念和理想,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极端情况下,单纯的兼爱非攻可能缺乏实际可行性,无法解决强权和不公平带来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对于一些恶意的行为,仅仅依靠兼爱非攻的理念,可能会导致损害自己利益的结果。
因此,在兼爱非攻的指导下,我们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对,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关于墨子非攻的小故事

墨子非攻的小故事
墨子反对发动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他的一贯主张。
据说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赶到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问他:“先生有什么见教吗?” 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
” 公输盘听后很不高兴,断然拒绝:“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 墨子立即起身拜了一拜,说出了此行的主题:“我在北方的鲁国听说您制造
了云梯,要用它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绰绰有余而在人民百姓方面却不足,葬送本已不足的百姓而争夺本已有余的土地,不能称为明智。
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称为仁爱。
知道这却不向楚王据理力争,不能称为忠诚。
据理力争却没有达到目的,不能称为坚强。
讲道义不杀少数人却杀千千万万的人民
百姓,不能称为懂得类推事理。
”
公输盘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以小见大,通过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事情,展现了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
他以自己的行动来阻止战争的发生,体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和为民请命的担当。
同时,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墨子的智慧和口才,他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行动来说明他的主张,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墨子体现非攻的句子

墨子体现非攻的句子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非攻、爱人、和平等观念。
下面是墨子体现非攻的十句句子。
1. “非攻”即指墨子所倡导的不使用武力、不侵犯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2. 墨子认为,战争只会带来伤害和痛苦,而非攻则是一种能够避免战争的和平思想。
3. 墨子指出,非攻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追求。
4. 墨子认为,通过非攻的方式解决纷争和冲突,可以避免争斗和伤害,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5. 墨子主张以和平的方式相处,不以武力威胁或攻击他人,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6. 墨子认为,非攻的核心是爱人,即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帮助,通过爱人的行为来实现和平与和谐。
7. 墨子提出了“博爱”的观念,即对所有人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亲疏,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8. 墨子强调非攻不仅仅是一种对外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对内的修养和内心的追求。
9. 墨子认为,非攻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它超越了个人的利益和欲望,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目标。
10.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广泛引用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
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 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 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 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 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返回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 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 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 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 争,大量杀戮敌国 人民。尽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 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露了这种战争的 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中篇举史事说明好战必亡。下 篇肯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 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 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 返回
二、学生自渎及问题处理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 译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3、整体翻译。
返回
三、文章内容梳理
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 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 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 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 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 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 之,谓之义”,指责了侵略它国的行径 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 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 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 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 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 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 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 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 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四、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思想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 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 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 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 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 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 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 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 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 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 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返回
五、完成思考与练习及相关链接
六、课堂小结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 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先秦堵子散文代 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 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 家学派。科技方面颇有成就,被誉为“科 圣”。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兼爱非攻。 ②天志明鬼。 ③尚同尚贤。 ④节用。 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 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 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 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 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 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返回
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尽管是偷,但只是对别人造成了轻微的损失,尽管不义, 也还不至于造成多坏的影响,而众人便纷纷指责,掌权者则重重处罚,这实在有 点小题大做。其实损害别人,贪点小便宜,尽管可恶,可也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 更何况这便宜实在小得有点微不足道。至于偷鸡摸狗,尽管比窃人桃李严重,显 得不仁不义,但也仅仅是鸡鸣狗盗而已,至多给牲畜的主人造成一阵财产的阵痛。 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似乎有点严重了,因为牛马是主人家中耕种负载主要的 依靠,没有了牛马,主人可能无法完成春种秋收,进而影响到主人的生计。所以 这就比偷鸡摸狗更严重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威胁到主人的身家性命。至于杀不辜 人,情况就大大地严重了,因为这剥夺了别人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生命是 极其宝贵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 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自己也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被处以极刑。但即便如 此,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足以动摇整个国家的社会基 础。以上四种行为都是不义行为,而且程度由浅入深,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这四种行为给社 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发展到攻打别的国家,尸 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些个君子却又跟在强权者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赞誉有加呢? 那些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竟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似乎 杀人越多,不义越甚,才能成就大义。既然如此,那么用残杀众多生灵的生命换 来的所谓大义又有什么狗屁价值呢?这种所谓的“大义”还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呢? 那些个赞誉有加的君子们不是混蛋又是什么呢?其实发动战争侵略别国,荼毒生 灵才是真正的大不义。这样,文章就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 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 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 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 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 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 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 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 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 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 行。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 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 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 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
谢谢欣赏
再见
2015.4.15
非攻
墨子
成县二中 李斌
一、背景资料及作者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2.墨子和墨子思想以及 《墨子》 3. “非攻”
二 、学生自读课文,问题及处理 三、文章内容梳理
四、疑难问题探析
五、完成思考与练习及相关链接 六、课堂小结
一、背景资料、作者及作品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 《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 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 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 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 《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 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 《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 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 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 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段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 豚,以至牛马,其罪孽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 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人杀死,损 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 而,现在有人做着最大的不义之事——侵略别国,大规模地杀 人和掠夺,君子们非但不谴责,反而称誉它合于义。这能说他 们懂得义与不义的原则区别吗?用这种层层剥进的办法,彻底 剥去了侵略者的伪装,戳穿了他们欺瞒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 来以征讨别国标榜为天经地义者,实与偷窃抢劫同出一辙,而 且是它们恶性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实质, 表现出对侵略者蔑视、冷嘲和贬斥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本 文于此并不进行义正辞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 事例进行类比。类比告终,境界全出,原来用以类比的事例的 字字句句,无不落实在对侵略行径的暴露与谴责上。比之正面 谴责,显得含蓄、辛辣和有力。 返回
返回
2.墨子、墨家学说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 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 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 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 派。科技方面颇有成就,被誉为“科圣”。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 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