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墨子非攻的思想解析 墨子守义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非攻墨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非攻墨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非攻墨子文言文阅读答案1. 墨子非攻,全文翻译墨子非攻,全文翻译:现在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

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拖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

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分别吗?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德,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德,必会有一百条死罪。

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

现在到了放肆的进行不道德的事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

如果知道是不道德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德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

文言文解析墨子中的兼爱非攻

文言文解析墨子中的兼爱非攻

文言文解析墨子中的兼爱非攻墨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墨子》中。

其中,墨子对“兼爱非攻”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本文将从文言文的角度,解析墨子在兼爱非攻方面的见解和观点。

墨子在《兼爱》一章中写道:“要兼爱,不可以是德者爱贤者之人,有所爱而人曾自己也不知也;如爱是德也,人处天下,则天下将多爱我也。

夫不爱贤者而将爱于不肖者,如此其愚也。

” 这段文言文展示了墨子对兼爱的要求和定义。

墨子认为,兼爱是不分贤与不肖,不分善与恶,对所有人都持平等、宽容和待人以和善之态度。

墨子主张人们应该克服偏见和成见,摒弃势力的差异,没有贤者与不肖者之分,没有善与恶之分。

他相信,若人们真正做到兼爱,每个人都以德行而不以人来接受兼爱,他人也会多多爱他。

在《非攻》章节,墨子写道:“虽欲往行攻战,毋奈亥毋而行也;虽然,如则尽终反私未也。

”墨子在这里告诫人们要弃暴、恶的行为,摒弃攻伐敌对的思想。

他主张世界应该摒弃战争,实现和平共处。

墨子的“兼爱非攻”体现了他反对战争和暴力行为的立场。

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人人相互和平共处,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和平。

墨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在此篇文言文中,运用了典型的古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和双关等,使文词更加韵律感十足,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墨子在《墨子》中对“兼爱非攻”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他主张人人应该兼爱,不分贤与不肖,并摒弃战争和暴力的行为。

他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墨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为实现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墨子·18章非攻(中)译文及注释

墨子·18章非攻(中)译文及注释

墨子·18章非攻(中)译文及注释译文墨子说道:“现在的王公大人掌握着国家大政的,如果确实希望毁誉精审,赏罚恰当,刑罚施政没有过失,……”所以墨子说:“古时有这样的话:‘如果谋虑不到,就根据过去推知未来,根据明显的事推知隐微。

’像这样谋虑,则所谋必得。

”现在假如军队出征,冬天行军害怕寒冷,夏天行军害怕暑热,这就是不可在冬、夏二季行军的了。

一到春天,就会荒废百姓翻耕种植;在秋天,就会荒废百姓收获聚藏。

现在荒废了一季,那么百姓因饥寒而冻饿死的,就多得数不胜数。

我们现在试着计算一下:出兵时所用的竹箭、羽旄、帐幕、铠甲、大小盾牌和刀柄,拿去用后弊坏腐烂得不可返回的,又多得数不胜数;再加上戈矛、剑戟、兵车,拿去用后破碎弊坏而不可返回的,多得数不胜数;牛马带去时都很肥壮,回来时全部瘦弱,至于去后死亡而不能返回的,多得数不胜数;战争时因为道路遥远,粮食的运输有时中断不继,百姓因而死亡的,也多得数不胜数;战争时人民居处都不安定,饥饱没有节制,老百姓在道路上生病而死的,多得数不胜数;丧师之事多得数不胜数,军士因而阵亡的更是无法计算,鬼神因此丧失后代祭祀的,也多得数不胜数。

国家发动战争,剥夺百姓的财用,荒废百姓的利益,象这样多,然而又为什么还去做这种事呢?(他们)回答说:“我贪图战胜的声名,和所获得的利益,所以去干这种事。

”墨子说:“计算他自己所赢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计算他们所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如他所失去的多。

”现在进攻一个三里的城和七里的郭,攻占这些地方不用精锐之师,且又不杀伤人众,而能白白地得到它吗?杀人多的必以万计,少的必以千计,然后这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才能得到。

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虚邑数以千计,不胜其驻入;广阔平衍之地数以万计,不胜其开辟。

既然如此,那可见土地是他所有余的,而人民是他所不足的。

现在尽让士兵去送死,加重全国上下的祸患,以争夺一座虚城,则是摈弃他所不足的,而增加他所有余的。

施政如此,不是治国的要务呀!为攻战辩饰的人说道:“南方如楚、吴两国之王,北方如齐、晋两国之君,它们最初受封于天下的时候,土地城郭方圆还不到数百里,人民的总数还不到数十万。

《墨子·非攻》注释、分析

《墨子·非攻》注释、分析

《墨子·非攻》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如本文。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今有一人,入人园①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⑪。

至入人栏厩⑫,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⑬人也,扡⑭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⑮,天下⑯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⑰,则弗⑱知非,从而誉之⑲,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⑳,杀十人,十重㉑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㉒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㉓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㉔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㉕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㉖,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㉗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㉘。

墨子中的非攻原文与解析

墨子中的非攻原文与解析

墨子中的非攻原文与解析墨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并在他的著作《墨子》中详细阐述了这一原则。

本文将对墨子中非攻的原文进行解析。

墨子的非攻主张是他独特的政治理论之一。

他认为非攻是治理国家的最佳方法,主张通过爱与宽容来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

在《墨子》中,墨子对非攻原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墨子首先指出,非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和平与安宁。

他认为战争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会给人民带来痛苦与苦难。

因此,墨子主张通过非攻来避免战争的发生,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其次,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具体方法。

他主张通过仁爱之心来化解争端,以互利互惠的原则来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

他强调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倾听的重要性,以达到和平与合作的目标。

在《墨子》中,他以丰富的例证和实际案例来支持他的非攻主张。

他提到了古代历史上许多有战争倾向的国家最终因为违背了非攻原则而衰亡,相反,那些奉行非攻的国家却保持了长期的繁荣与稳定。

墨子还强调了非攻对个人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人应该以爱心和善意对待他人,以谦卑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争端和冲突。

他坚信,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促进和平与团结的建设。

非攻不仅在政治层面有重要意义,也在道德层面具有深刻的价值。

墨子认为,非攻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它要求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保持善意和友爱,以实现人们的共同利益和幸福。

总结起来,墨子在他的著作《墨子》中详细阐述了非攻原则及其实践方法。

他强调通过仁爱之心与宽容来化解争端,以达到和平与安宁的目标。

非攻不仅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在道德层面展现了深厚的价值。

墨子的思想对于当代的社会和个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努力追求和平与和谐的境界。

14、非攻守义

14、非攻守义

---《墨子.非攻》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的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 人捉获就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的鸡、狗和猪 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越是不 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狗和猪更 不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 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 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 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情,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 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样就能说知 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我们难以阻止的,但墨子的功绩却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诗词长廊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日积月累
万事莫贵于义也。 ---《墨子.贵义》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汉字寻根
【攻】形声字。左部是“工”,为声旁;右部为“攴”,为形旁,有击打的意思。 “攻”的本意是进攻、攻打。现在的“攻”还引申为指责、反驳之意,如攻心、群 起攻之等。
“非攻”是墨家学说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
《非攻》是《墨子》中的名篇,所体现的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以 及和平主义的社会理想。
文化雅苑---纪律严明的墨者
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成员都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尚。如果谁违背了这些 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处死。墨家的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所有墨 者都必须服从巨子的指挥和指导。

《非攻》原文和译文

《非攻》原文和译文

《非攻》原文和译文非攻《墨子》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⑾。

至入人栏厩⑿,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⒅知非,从而誉之⒆,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⒇,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26,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8。

注释:①选自《墨子·非攻上》。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战国时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

《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根据墨子的言行和墨家的学说编写的,今存53篇。

②〔园圃(pǔ)〕园,果园。

圃,菜园。

③〔非之〕说他不对。

④〔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

⑤〔以〕因为。

⑥〔攘(rǎng)人犬豕(shǐ)鸡豚者〕偷窃别人的狗猪鸡的人。

攘,偷盗。

豕,猪。

豚,小猪。

⑦〔不义〕不正当。

⑧〔是〕代词,此,这。

文言里“是”多用作代词。

⑨〔苟〕假使。

⑩〔兹〕同“滋”,更加。

⑾〔益厚〕更严重。

益,更。

墨家的兼爱与非攻

墨家的兼爱与非攻

墨家的兼爱与非攻导语:中国古代百家文化中,出了儒家提倡仁爱,墨家也提倡“兼爱”、“非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墨家文化吧!春秋无义战。

当时贵族之间不断地进行残酷的掠夺战争。

墨子接近劳动者,同情小生产者、小私有者,对他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有深刻的认识,因而他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感情也非常强烈。

他坚决地、无情地揭发了当时侵略战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

《墨子》书中写道:以攻伐无罪之国,入其边境,刈〔yi义〕其禾稼,斩其树木,残其城郭,以抑(填平)其沟池,焚烧其祖庙,攘杀其牺牲。

民之格者(抵抗的),则劲拔之(杀死);不格者,则系累而归(用绳子一串串牵回)。

丈夫以为仆、圉〔yu雨〕、胥、靡,妇人以为舂、酋(仆、圉、胥、靡、舂、酋是指做不同工作的奴隶)。

(《天志下》)《墨子》书中详尽描述了那些被围困在城内的人民痛苦的遭遇:男女老幼皆参加守城,民间粮食、布帛、金钱、牛马畜产等一切可用的物品,都被公家征用。

自围城之日起,百姓便食不果腹,平均每天只吃三升多粮食,约合现在大半升。

既有作战死伤,又要忍饿破产。

沉重的力役负担和不可估计的财产损失已很惊人,如果战争长期不结束,围城中的人民就要遭受到更多的苦难。

由于和侵略者的军队长期相持,有时甚至弄到“易子而食,析骨而爨〔cuan窜〕”(《左传·宣公十五年》)。

至于城池被攻破后,百姓的命运将会更加悲惨。

总之,在战争中,不管胜利或失败,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双方百姓。

被侵略的战败国人民的命运不消说是很悲惨的,那些强大的侵略国的人民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他们的命运和遭遇并不比被侵略的弱小国家的人民好多少,疾病、创伤、破产、死亡的命运也在等待着他们。

发胜利财的是那些王公大人;倒霉的却还是人民群众、小生产者。

墨子也无情地揭露战争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

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今尝计军上(据孙诒让校,“上”字应是“出”字),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劼〔jie杰〕(据吴毓江《墨子校注》改“劫”为“劼”),往而靡弊腑冷(据毕沅说,“腑冷”即“腐烂”),不反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往(整整齐齐地出发),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墨子非攻的思想解析墨子守义原文及翻译
导语:“非攻”是墨子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他代表墨子的思想理念,思想精华,以及对待人事的态度。

非攻,其含义是,不要去攻打别人。

墨子很早就
“非攻”是墨子理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他代表墨子的思想理念,思想精华,以及对待人事的态度。

非攻,其含义是,不要去攻打别人。

墨子很早就看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他认为战争是令很多家庭支离破碎的,战争中会有很多牺牲品,比如老弱妇孺,她们失去依靠,最终苦苦熬过一生。

墨子在《非攻》一篇中,讲到了战争。

他说杀人以万,寡独必千,意思是,战争中,牺牲多少人,就很有可能造成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的认识有多深刻,只有真正理解民情,才会有非攻中的人本思想,他指出战争带给百姓的苦楚,积贫,积弱,惶惶不可终日。

有个故事,楚国想要攻打宋国,当时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反对,可是他们并没有理论支撑,而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墨子‘非攻’思想在这里也体现出了。

墨子极其厌恶那些为争夺城池,而殃及池鱼的战争,有次,楚惠王想要攻打宋国,公输般也赞成,墨子闻言,奔走了几天几夜,到了楚国的都城,他先去见公输般,见了面后,讲明来意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公输般并没有赞同,基于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墨子去见了楚惠王,当着楚惠王的面,墨子态度谦和,有条有理的将自己的应对方法从容来意,的说出来,最后让楚惠王和公输般都无言以对,终于避免了新的战争。

非攻的思想,在故事中也一览无余,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后来其他学派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